收藏 分享(赏)

2017年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物(带解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878174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物(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年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物(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年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物(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年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物(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年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物(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卷第 1 页,总 19 页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A. B. C. D. 【答案】D【解析】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错误;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正确。故选 D。2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直接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

2、化 B. 体温发生变化C. 胃肠蠕动发生变化 D.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且是水平衡调节的中枢,因此破坏后可能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A 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破坏后体温可能发生变化,B 错误;胃肠蠕动的调节中枢是脊髓,因此下丘脑破坏后不会直接导致胃肠蠕动发生变化,C 正确;下丘脑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以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 错误。3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 H 只来自于NH 2B. 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 M 物质

3、是丙酮酸,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过程为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 H 来自氨基和羧基,A 错误;过程为葡萄糖脱氢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缺氧情况下,也会通过无氧呼吸发生脱氢反应,B 错误。M 物质是丙酮酸,过程为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正确。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为H 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蛋白质的脱水缩合反应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从图形

4、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4生长素浓度与茎的生长关系如图所示。现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应为( )试卷第 2 页,总 19 页A. 0fB. f2fC. 2fhD. gh【答案】A【解析】重力作用使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且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根据曲线图可知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2f,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介于 0 和 f 之间,故选 A。5关于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发生在心房的收缩期与心室的舒张期 血压的调节包含神经和激素两种调节方式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升高血压 血管的管腔大小和血浆渗透压都影响血

5、压A. B. C. D. 【答案】B【解析】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发生在心室的收缩期与心室的舒张期,错误;在整体情况下,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下进行活动的,另外还有涉及肾上腺、垂体等激素分泌、肾功能状态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压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正确;副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减小,另一方面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从而血压下降,错误;影响动脉血压有 5 个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

6、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正确。故选 B。61 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 m,其中 40%用于 ADP 转化为 ATP,若 1 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 n,则 1 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ATP 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在 ATP 中的能量为 40%m,一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 n,1 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 ATP 应为 40%m/n,即 2m/5n,故 B 正确,其余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7细胞

7、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可以产生水。请判断下列生理过程中能产生水的是( ) 合成抗体 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人体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 DNA 转录为 mRNA 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试卷第 3 页,总 19 页A. B. C. D. 【答案】C【解析】抗体属于蛋白质,抗体合成过程是脱水缩合,产生水,正确;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过程是水解,消耗水,错误;人体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水,错误;DNA 转录为 mRNA,发生核糖核苷酸的聚合,产生水,正确;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有水的生成,产生水,正确。综上所述,能产生水的生理过程是,故选 C。8生命科学研究常利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追踪或显示物质运行和变

8、化过程。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 15N 标记 DNA 分子,证明了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 正确;卡尔文用 14C 标记 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 CO2C 3有机物,C 正确;鲁宾和卡门用 18O 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D 正确。9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

9、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 CAU、CAC) 。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A. GC 变为 T=A B. A=T 变为 CGC. 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 胞嘧啶变为腺嘌呤【答案】A【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决定脯氨酸的密码子为 CCU、CCC、CCA、CCG,决定组氨酸的密码子为 CAU、CAC,则脯氨酸转变为组氨酸,有可能是 CCU 转变为 CAU,也有可能是 CCC 转变为 CAC,这都是 mRNA 上 C 转变成了 A,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GC 变为 T=A,故选 A。10人体内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

10、案】D【解析】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人体耗氧量减少,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人体耗氧量增加,试卷第 4 页,总 19 页A 错误;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 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抑制垂体的活动,使得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C 错误;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 正确。11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 )A. 1 组 B. 2 组 C. 4 组 D. 8 组【答案】B【解析】所有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

11、单倍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所以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故选 B。12将光照下的水绵用革兰氏碘液显色,被染成蓝色的具体部位是( )A. 叶绿体基质 B.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C. 类囊体的腔 D. 叶绿体内外膜间的腔【答案】A【解析】水绵含有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其中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将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后生成淀粉等产物,淀粉遇到碘变蓝,所以用革兰氏碘液显色,被染成蓝色,故选 A。13下列可用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观察的材料是( ) 洋葱鳞茎表皮细胞 小麦的根尖 杂交瘤细胞 鼠的神经细胞A. B. C. D. 【答案】C【解析】洋葱鳞茎

12、表皮细胞和鼠的神经细胞均属于成熟的细胞,成熟的细胞不具有再分裂的能力,因此观察不到染色体;而小麦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均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因此可以在有丝分裂中期时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14某种植物的株高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现将最高和最矮的 2 个极端类型作为亲本杂交,F 2表现型的预期分布与下列哪一曲线最接近( )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对基因控制植物的株高,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属于数量遗传,即显性

13、基因有叠加作用,即越多就越高。最高和最矮的 2 个极端类型即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亲本杂交,F 1表现型居中,F 1自交得 F2表现型是极端类型最少,中间类型最多,所以预期分布与 A 图所示曲线最接近,故选 A。15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10,如考虑试卷第 5 页,总 19 页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 对碱基 B78 对碱基 C90 对碱基 D93 对碱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假设氨基酸的数目为 n,则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110n18(n1)=2778,可以求出 n=30,即氨基酸数目为 30 个,考虑终止密码子,编码

14、该多肽的基因长度为 303+3=93(个)碱基对,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1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会变短,蛋白质合成旺盛,核糖体活动增加。所以 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相

15、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如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A 正确;B、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 错误;C、甲、丙两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组,而乙细

16、胞中含有 4 个染色组,C 错误;D、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A18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A. 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 B. 剪去牛蛙的脑C. 用 0.5%HCl 溶液刺激趾尖 D. 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答案】D【解析】要证明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感受器是完成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该实验变量是感受器是否正常,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可以导致感受器遭破坏,A 正确;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脊髓是反射的中枢(低级中枢) ,剪去牛蛙的大脑(高级中枢)可以避免大脑对脊髓反射实验的影响,B 正确;该

17、实验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自变量感受器是否正常可以用 0.5%HCl 溶液刺激趾尖来达到目的,C 正确;由题意分析已知,要证明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感受器是完成反射试卷第 6 页,总 19 页必不可少的环节,该实验变量是感受器是否正常,而反射弧中其他结构应是完好的,所以不能破坏牛蛙的脊髓(神经中枢) ,因为这样无论有无感受器都不会发生屈腿反射,D 错误。19 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B在 AB 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 CD 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D在 D 点以

18、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答案】C【解析】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参与的激素是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中通过控制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及汗腺分泌量来调节体温,A 正确;AB 段处于低温环境中,机体通过甲状腺激素核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产热维持体温相对平衡,B 正确;CD 段处于高温环境,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同时汗腺分泌加强,促进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C 错误;D 点以后人体主要通过排汗以降低体温,由于汗液带走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所以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温平衡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要点内在联系的把握以及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能力。20如图

19、表示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曲线中 a 点转向 b 点时,叶绿体中 C3浓度降低B. 曲线中 d 点转向 b 点时,叶绿体中 C5浓度升高C. ab 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 bc 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其它条件【答案】B【解析】略21下图左方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图,则右方四种测量方式图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试卷第 7 页,总 19 页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左图为神经细胞膜内电位变化图,膜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从概念中可知

20、,膜电位应该是测的细胞膜内和细胞膜外的电位差值。选项中 A 中导线的一极在细胞外,另一极在细胞内,符合要求,A 正确;B、C 项导线的两个极均在细胞外或外,测的不是膜电位,但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也就是有电位的变化,但不是膜电位;对 D 来说,b 处化学信号,所测也不是膜电位,BCD 错误。22呼吸熵(RQ放出的 CO2量吸收的 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 b 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 aC. 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D

21、. c 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而无氧呼吸不消化氧气,但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吸熵(RQ=放出的 CO2 量/吸收的 O2 量)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A 错误;呼吸熵(RQ=放出的 CO2 量/吸收的 O2 量)越小,细胞有氧呼吸越强,因此 b 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 a,B 正确;c 点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细胞消耗的有机物较多,因此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以下,C 错误;c 点以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但其呼吸强度仍受氧分压的影响,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

22、义23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a 和 B、b 和 D、 d)所控制;基因 A、B 和 D 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两个基因型为 AaBBDd 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 )A. 3 种 B. 5 种 C. 7 种 D. 9 种【答案】B【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基因 A、B 和 D 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后代表现种类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 6 个显性基因的 AABBDD 颜色最深,5 个显性基因的颜色次之,而 0 个显性基因的 aabbdd 颜色最浅现两个基因型为

23、 AaBBDd 的婚配,后代的基因型中最少出现 2 个显性基因(aaBBdd) ,最多 6 个显性基因(AABBDD) ,还有 3 个显性基因的(如 AaBBdd、aaBBDd) 、4 个显性基因的(如AaBBDd、AABBdd、aaBBDD) 、5 个显性基因的(如 AABBDd、AABBDd) ,所以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 2 个、3 个、4 个、5 个和 6 个,即子代表现型种类数为 5 种,故选 B。24图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在记忆 B 细胞和浆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试卷第 8 页,总 19 页A. 两者都只有 B. 前者只有,后者有、和C. 两者都只有和 D. 前者有、和,

24、后者只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记忆 B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而浆细胞则只能抗体,B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过程。25某种高等生物的基因型如图甲。若这种基因型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图乙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几率为 5%,该细胞基因 Ab(aB)之间的交换值与图丙细胞出现的几率依次是 ( )A. 5% ; 10%B. 10% ;10%C. 20% ;10%D. 20% ;2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 基因连锁,aB 基因连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即 A 与 a 发生交叉互换。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图乙的成熟

25、生殖细胞的几率为 5%,即 abE 为 5%,则 ABE 为5%、abe 为 5%、ABe 为 5%、AbE 为 20%、Abe 为 20%、aBE 为 20%、aBe 为 20%。因此,该细胞基因 Ab(aB)之间的交换值为 20%,与图丙细胞出现的几率为 10%,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图甲到图乙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图乙细胞出现的几率计算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律。26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A. 60% B. 40% C

26、. 32% D. 30%【答案】B【解析】高秆、矮秆基因为 A 与 a,抗病、不抗病为 B 与 b。小麦是自花传粉的植物,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而后代却出现了矮杆不抗病的表现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 59:16:16:9,其中矮杆不抗病的基因型必为 aabb,因为其比例为 9%,所以其为重组类型的配子结合而成,即 ab=3/10。设交换值为 t,则高秆抗病小麦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 AB:Ab:aB:ab=(1-t)/2:t/2:t/2:(1-t)/2。由上可知(1-t)/2=3/10,解得 t=

27、40%,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 59:16:16:9,判断基因之间存在连锁与互换,再根据重组类型的配子的比例算出交换值。27下图是某家庭 11 号个体对自己双亲的家系 ABO 血型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预测 1号和 13 号个体的血型可能是( )试卷第 9 页,总 19 页A. A 型 A 型 B. B 型 B 型 C. AB 型 O 型 D. O 型 A 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 ABO 血型遗传。由 11 号为 A 型,12 号为 B 型,而其父母血型分别为 AB 型和 A 型,可知 8 号基因型

28、为 IAi,因此 13 号血型可能为 AB 型或 A 型或 B 型;由 5 号、 6 号和 7 号血型可知 2 号基因型为 IAi,因此 1 号血型可能为 AB 型或B 型,答案为 B。28图中表示的是生物体内 4 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 和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B. 中也含有与 a 类似的结构C. 细胞中没有就不能产生D. 没有时,细胞仍能合成【答案】B【解析】图中是叶绿素, 是 tRNA, 是 ATP,其中 a 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吲哚乙酸,根细胞中无叶绿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也合成 ATP,叶绿素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29如图中序号表示生理

29、过程,A 表示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体在短跑时,提供能量的过程是B. A 物质转变成氨基酸时,为转氨基作用 C. 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经参与过程时,A 代表 C3D. 完成和过程时,A 代表丙酮酸【答案】A【解析】考查物质的转化。从图中看出物质 A 是转化的枢纽。 A 中指的是无氧呼吸的过程,A 代表丙酮酸,人体在短跑时确实会发生无氧呼吸供能,但能量的主要试卷第 10 页,总 19 页来源还是有氧呼吸,A 错误。C 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经参与 过程指光合作用中 C3 的还原,C 正确。30下图是某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的代谢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丁物

30、质既是酶催化生成的产物,也是酶反馈抑制物B. 戊物质可能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结构改变而使其失去活性C.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任意一种过量时,酶的活性都会受到抑制D. 若此代谢的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丁物质既是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的反馈抑制物,A 正确;酶是通过和反应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而发挥作用的,所以戊物质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B 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丙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所以丙不一定过量,所以酶的活性也不一定受到抑制,C 错误;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可以消除对丙物质的抑

31、制作用,丙物质不会过量,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的抑制作用,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1回答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细胞甲中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变化,以及与毛细血管的相应关系。图中字母代表物质,序号表示有关过程。(1)在人体中,细胞甲指的是_细胞。 (2)图中物质 B 是_;物质 D 是_ 。(3)图中至的生理过程中肯定能产生 CO2的是_,有 ATP 产生的过程是_。图中、 分别表示_、_生理过程。(4)过程 的甘油三酯主要以_形式进入血液。过程 的胆固醇主要以_形式进入肝脏,请从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分析该类脂蛋白水平过低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_ (5)高血脂常常会产生血压增高的现象,需密切关注。如图为左心室与其相连接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