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述区域与地区、地域有什么不同?三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只是区域是泛指,而地区则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比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2、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结节区:又称为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机密关联,且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3、绘图表示区域规划一般程序和规划工作步骤 P2584、如何理解资源承载力及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资源承载力的
2、内涵1)时空内涵 从时间角度讲,不同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不同,从而单位自然资源量的承载力也不同;从空间角度讲,几十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区域,鱿鱼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相同的资源量所能承载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也不同。2)社会经济内涵 主要体现在人类开发自然的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社会各行业的利用水平、社会对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利用结构等方面。因此,可以借助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技术水平等经济社会手段来提高自然资源承载力3)可持续内涵 首先区域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表示自然资源持续供给社会经济体系的能力,它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
3、发利用时可持续的,即区域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关系应市“以供定需” ,而非过去的“以需定供” 。其次,持续的内涵还隐含着自然资源承载力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并且这种增强不以追求量的增长为目的,而应追求自然资源需求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趋势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或内涵式增长,从而达到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规模相适配的协调发展状态。5、简述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优势形成原因区域差异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区域由于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人口、技术和资金,市场、组织和管理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区域优势是由区域之间形成的自然差和位势差所形成的。6、从宏观
4、和微观两个方面,简述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任何一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其基础是区域文化背景的力量。从宏观层面看,文化发展不仅以物质文化、科技文化的形式直接推动生产发展,还以政治制度形式、思想意识形态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保障。从微观层面看,各经济主体重视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文化含量,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技高一筹、立于不败之地。7、试述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情况。区域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就是人口的体质、文化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共同作用的集成。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一起又影响到区域生产部门构成。P7
5、88、什么是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适度人口即区域内最优的人口量与区域内资源相适应。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以 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9、简述适用技术的概念,如何确定和引进适用技术适用技术就是符合引进国或区域的特殊条件而且能取得最大效果的技术。适用技术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所选技术必须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所选技术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所选技术应适应当地人力资源的基础,并满足劳动就业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人力
6、资源。新技术的引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新技术的选择应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此外,区域发展中技术的选择还应对有关协作和配套条件给予充分的考虑,包括生产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条件、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生产服务设施等。10、简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点比较优势是指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强调通过组织学习、组合创新和强势品牌建立核心能力以保持自己的优势,突出的是动态、一定时间内不能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的能力。11、实施区域生产专业化要求哪些条件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
7、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大于因产品进行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条件。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存在。12、简述区域投资环境要素组成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科技与管理环境、资源环境、文教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13、如何改善区域投资软环境1)政策法治环境的改善。2)市场环境的改善。3)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问题;零部件配套和产品上下游协调发展问题;人才供给和人文环境问题。14、制定区域反战战略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15、何谓战略重点?如何确定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战略
8、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者薄弱的部门或项目。确定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原则:优势原则;瓶颈原则;基础原则;主导原则。16、简述空间发展战略基本要求1)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 2)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 3)要体现区域和区内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发战略 4)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17、简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含义第一产业一般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其中主要是农业和采矿业第二产业是以矿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工业等部门。第三产
9、业是指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满足更多需要的产业,又称为服务业。18、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茨涅茨推想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的差异。库茨涅茨推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19、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理论中,用主导部门系列来说明成长阶段之间的过渡,用旧主导部门的减速趋势和新主导部门采用新技术的饭减速斗争来说明经济增长的过程。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都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20、解释产业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侧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诱发出新的经济活动或
10、产生新的经济部门。后向关联是指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向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侧向关联是指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地区的影响,包括地区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21、分别说明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有什么不同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经济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济总量中起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
11、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行为的运行状态。支柱产业更强调某一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各自强调的目标利益不相同22、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判断主导产业1)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增加价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2)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税效果。23、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选择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区域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筱原两基准。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导产业的带动影响分析:回顾影响;前瞻影响;旁侧影响
12、24、举例解释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概念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个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资源密集型产业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求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部门。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25、简述区域环境基本特征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2)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负荷生态系统的特点3)环境污染出现工业、城镇、农村共存的状态26、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中如何突出总量控制和治
13、理实施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中必须充分体现:从末端控制向全程控制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清洁生产,采用节能、降耗、低污染的无废、少废、无害、少害工艺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对不可避免生产的废物实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化;从点源分散治理向分散和集中治理想结合,以集中治理优先转变。27、试述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1)按照区域环境要求和条件 实行功能分区,合理部署居民区、商业区、游览区、文教区、工业区、交通运输网络、城镇体系及布局等。2)能源规划 包括推行无污染、少污染燃料,集中供热,实行煤气化、电气化等计划。3)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 规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保护措施,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下水道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4)垃圾处理规划 规定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指标和方式,争取由堆积、填埋、焚烧处理垃圾走向垃圾的综合利用。5)绿地系统规划 规定绿化指标、规定绿地区、建立苗圃等。28、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分类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草原生态、荒漠生态、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海洋和海岸生态等)珍贵植物或特殊植被及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公园)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