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据】:南北朝时期的称呼(一) 【考据】:南北朝时期的称呼(一) 2013-02-20 15:55 阅读:4,373 一、一般称呼1、男子称呼为:阿 X (X 指:男性的名、字、小字)梁书刘孝绰传: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 ”【阿士】 ,孝绰小字也。宋书 刘敬宣传:刘敬宣,字【万寿】 ,彭城人,汉楚元王交后也。遣使呈长民书,高祖谓王诞曰:“【阿寿】故为不负我也。 ”北齐书尉景传:使崔暹谓文襄曰:语【阿惠】儿,富贵欲杀我耶!神武闻之泣,诣阙曰:臣非尉景,无以至今日。 三请,帝乃许之。 (高澄,字子惠)X(X 指姓)郎宋书刘裕本纪:
2、宋武帝居在丹徒,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帝入室,饮于盎侧,醉卧地。时司徒王谧有门生居在丹徒,还家,亦至此逆旅。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隋书 杨瓒传:瓒贵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容,好书爱士,甚有当时誉,时人号曰【杨三郎】 。隋书长孙晟传: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2、女子称呼为:阿 X(X 指姓)洛阳伽蓝记:英闻梁氏嫁,白日来归,乘马将数人至于庭前,呼曰:“【阿梁】 ,卿忘我也?”隋书杨勇传:皇后忿然曰:“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
3、,专宠【阿云】 ,使有如许豚犬。前新妇本无病痛,忽尔暴亡,遣人投药,致此夭逝。注:杨勇妾云氏(云定兴女)南齐书 周盘龙传: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饷周公【阿杜】 ”。转太子左率。改授持节,军主如故。3、称男子为“郎君” “小郎”南史袁粲传:粲小儿数岁,乳母将投粲门生狄灵庆。灵庆曰:“吾闻出【郎君】者有厚赏,今袁氏已灭,汝匿之尚谁为乎?”遂抱以首。乳母号泣呼天曰:“公昔于汝有恩,故冒难归汝,奈何欲杀郎君以求小利。若天地鬼神有知,我见汝灭门。 ”北齐书 列传六:永乐弟长弼,小名阿伽。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阿伽【郎君】 。以宗室封广武王。魏书 甄琛传:手下苍头常令秉
4、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世说新语: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儋粪。平子谏之,并言不可。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注释一:公子:一般是指出身高贵的年轻男子。周书 宇文觉本纪:时有善相者史元华见帝,退谓所亲曰:此【公子】有至贵之相,但恨其寿不足以称之耳。 周书 蔡佑传:世宗即位,拜小司马,少保如故。帝之为【公子】也,与佑特相友昵,至是礼遇弥隆。注释二:对年长的男子称呼为“阿翁”
5、周书陆腾传:普泰初,迁朱衣直合。尚安平主,即东莱王贵平女也。魏孝武幸贵平第,见腾,与语悦之,谓贵平曰:【阿翁】真得好婿。 魏书元绍传帝责绍不重闻,绍曰:“修奸佞甚于董贤,臣若不因衅除之,恐陛下复被哀帝之名。 ”以其言正,遂不罪焉。及出,广平王怀拜绍,贺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虽朱云、汲黯何以仰过!”4、称呼女子为“娘子” “女郎”搜神记:即有一人提一幞新衣,曰:府君以此遗郎。充便着讫,进见少府。展姓名。酒炙数行。谓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便以书示充。充,父亡时虽小,然已识父手迹,即欷歔无复辞免。便敕内:卢郎已来,可令【女郎】妆严。且语充云:君可就东廊,及至
6、黄昏。 内白:女郎妆严已毕。 充既至东廊,女已下车,立席头,却共拜。搜神记:有一人乘马看戏,将三四人,至岑村饮酒,小醉,暮还时,炎热,因下马,入水中枕石眠。马断走归,从人悉追马,至暮不返。眠觉,日已向晡,不见人马。见一妇来,年可十六七,云:【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间大可畏,君作何计?因问: 【女郎】何姓?那得忽相闻?续齐谐记: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坐清溪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一巷,相去二百步许。秋夜嘉月,怅然思归,倚门唱西夜乌飞 ,其声甚哀怨。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逐月游戏,遣相闻耳。 ”时未息,文韶不之疑,委曲答之,亟邀相过。须臾,女到,年十八
7、九,行步容色可怜,犹将两婢自随。注释一:可按家中排行成为“姓+N+娘”南史 刘孝绰:其三妹,一适琅邪王叔英,一适吴郡张嵊,一适东海徐悱,并有才学。悱妻文尤清拔,所谓【刘三娘】者也。注释二:南北朝时期没有“小姐”一词。“小姐”一词广泛应用于宋朝,多指宫女、姬妾、艺妓。一般不用来形容官宦富家女子。二、家庭称呼:1、称呼哥哥:“阿兄”北齐书 高俨传:俨常患喉,使医下针,张目不瞬。又言于帝曰:“【阿兄】懦,何能率左右?”(高纬、高俨兄弟)南史 张瑰传:从弟融闻之,与瑰书曰:“吴郡何晚,何须王反,闻之嗟惊,乃是【阿兄】 。 ”南史萧纪传:上谓圆正闻问悲感,必应自杀,频看知不能死,又付廷尉狱。及见圆照曰:
8、“【阿兄】 ,何乃乱人骨肉,使酷痛如此。 ”圆照更无所言,唯云计误。(萧圆照、萧圆正兄弟)鲜卑称呼哥哥为“阿干”宋书 吐谷浑传:后廆追思浑,作阿干之歌 。鲜卑呼兄为“阿干” 。廆子孙窃号,以此歌为辇后大曲。注:兄弟之间可按排行称呼南史 萧宏传:帝始知非仗,大悦,谓曰:“【阿六】 ,汝生活大可。 ”方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情方更敦睦。(萧衍、萧宏兄弟)隋书 杨瓒传:及受禅,立为滕王。后拜雍州牧。上数与同坐,呼为【阿三】 。后坐事去牧,以王就第。(杨坚、杨瓒兄弟)北齐书高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今因酒败德,朝臣无敢谏者,大敌未灭,吾甚以为忧,
9、欲乘驿至邺面谏,不知用吾不。 (高洋、高浚兄弟)注释一:为了区分哥哥之间的排序,排行第一的哥哥称为“大兄”北齐书 高涣传:文襄之遇贼,涣年尚幼,在西学,闻宫中哗,惊曰:【大兄】必遭难矣!弯弓而出。世说新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二:兄弟按出生顺序排,N+兄、N+郎北齐书高浟传:彭城景思王浟,字子深,神武第五子也。元象二年,拜通直散骑常侍,封长乐郡公。博士韩毅教浟书,见浟笔迹未工,戏浟曰:【五郎】书画如此,忽为常侍开国,今日后宜更用心。 北齐书高延宗传:兰陵王芒山凯捷,自陈兵势,诸兄弟咸壮之。延宗独曰:【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胜径入?使延宗当此势,关西岂得复存!宋书顾觊之传:
10、觊之家门雍睦,为州乡所重。五子:约、缉、绰、缜、绲。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一大厨与觊之,觊之悉焚烧,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凡券书悉烧之矣。 ”绰懊叹弥日。注释三:梁国萧家宗室内部称呼为“排行+官”萧绎被称呼为“七官”梁书萧誉传: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 ,申此谗贼,死亦无恨。 ”主者曰:“奉命不许。 ”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南史 萧纪传:元帝知纪必破,遂拒而不许,于是两岸十馀城遂俱降。游击将军樊猛率所领至纪所,纪在船中遶床而走,以金掷猛等曰:“此顾卿送我一见【七
11、官】 ,卿必当富贵。 ”南史 萧纪传:及闻国难,谓僚佐曰:【七官】文士,岂能匡济。 注释四:哥哥称呼弟弟为“阿奴”世说新语: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 阿奴欲放去邪? 遂遣之。(谢奕、谢安兄弟)注释五:南北朝时期不用“哥”一词, “哥”从唐代才开始用于口语称呼父亲或者兄长。旧唐书王琚传:睿宗登极,琚具白主人,厚资其行装,乃至长安。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有违犯,不言忧患转深,为臣为子,计无所出。旧唐书玄宗诸子传:棣王琰,玄宗第四子也琰顿首谢曰:“臣实不知有符,
12、恐此三人所为也。惟【三哥】辩其罪人。 ”玄宗犹疑琰知情,怒未解李琰管李隆基叫“三哥” 。唐朝, “哥”为“父”意。注释六:对兄的谦称为“家兄” ,去世的哥哥为“亡兄” ,对别人的兄长敬称为“贤兄” ) 宋书王昙首传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 ”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注释七:兄称弟为“弟” (通今)注释八:兄长的妻子成为“嫂” (通今)弟弟的妻子称为“弟妇”世说新语: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
13、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魏书刁雍传:相州刺史、中山王熙在鄴起兵,将诛元叉等。事败,传首京师,熙之亲故莫敢视。整【弟妇】即熙姊,遂收其尸藏之,后乃还熙所亲。2、嫂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 ,丈夫的姐妹为“小姑”(通今)宋书谢述传:述字景先,少有志行,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之。经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宋书孙棘传:世祖大明五年,发三五丁,弟萨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未及结竟,棘诣郡辞:“不忍令当一门之苦,
14、乞以身代萨。 ”棘妻许又寄语属棘:“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 。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竟未妻娶,家道不立,君已有二兒,死复何恨。 ”孔雀东南飞: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3、称呼姐姐:“姊” ,称呼姐夫为“姊夫”木兰辞:【阿姊】闻妹来,出郭相扶将。魏书高道穆传: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执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棒破其车。公主深以为恨,泣以诉帝。帝谓公主曰:“高中尉清直之人,彼所行者公事,岂可私恨责之也?”道穆后见帝,帝曰:“一日【家姊】行路相犯,极以为愧。 ”颜氏家训: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
15、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注释:南北朝时期,不用“姐”一词。4、称呼妹妹为“妹” (通今)妹夫为“妹婿” “妹夫” (通今)魏书 元叉传:灵太后临朝,以叉【妹夫】 ,除通直郎。魏书 元叉传:灵太后以【妹婿】故,未忍便决。群臣固执不已,明帝又以为言,太后乃从之。5、称呼父亲: “大人” “阿父” “阿耶(爷) ”“耶耶”木兰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冥祥记: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灵上着衣帢,具如平生。世光与信,于家去
16、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爷】飞上天,婆为见不?”世光后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南史侯景传:王伟请立七庙,景曰:何谓七庙?伟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庙。 并请七世讳,敕太常具祭祀之礼。景曰:前世吾不复忆,唯【阿爷】名标于是推尊其祖周为大丞相,父标为元皇帝。(侯标、侯景父子)周书贺若敦传: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又以累弱既多,难以自拔,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大人】往事葛荣,已为将帅;后入尔朱,礼遇犹重。韩陵之役,屈节高欢,既非故人,又无功效,今日委任,无异于前者,正以天下未定,方藉英雄之力。(贺若统、贺若敦父子)隋书韦世康传:尝因休暇,谓子
17、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韦世康、韦福嗣父子)宋书刘敬宣传:牢之呼敬宣谓曰:“王恭昔蒙先帝殊恩,今居伯舅之重,以明逆顺,汝以为何如?”敬宣曰:“朝廷虽无成、康之隆,未有桓、灵之乱,而恭怙乱阻兵,志陵京邑。 【大人】与恭亲无骨肉,分非君臣,虽共事少时,意好不协。今日讨之,于情何有?”(刘牢之、 刘敬宣父子)南史谢晦传:晦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聪明有才貌,被发徒跣与晦诀曰:“【阿父】 ,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言讫叫绝,行人为之落泪。(谢晦父女)魏书吕隆传:
18、杨氏国色,超将妻焉,谓其父桓曰:“后若自杀,祸及卿宗。 ”桓以告之,杨氏曰:“【大人】本卖女与氐,以图富贵,一之以甚,复可使女辱于二氐乎!”乃自杀。(杨桓父女)注释一:父亲为“郎” (北朝孤例)北史汲固传: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人皆送至河上。时式子宪生始满月。式大言于众曰:“程婴、仵臼何如人也?”固曰:“今古岂殊!”遂便潜还不顾,径来入城,于式妇闺抱宪归藏。及捕者收宪,属有一婢产男,母以婢儿授之。事寻泄,固乃携宪逃遁,遇赦始归。宪即为固长育,至十余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 】注释二: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君” “尊侯” “尊君”晋书袁宏传: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
19、,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 ,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世说新语: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 患疟也。 主人曰: 【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 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颜氏家训:尝有甲设燕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梁书吉翂传:翂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
20、断胸臆,上干万乘。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注释三:为了表示对对方父亲的尊敬, “家君”前面可以加上“贤” “足下” “卿”世说新语: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世说新语: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21、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注释四:“老父” “老母”一般用于对自己父母的谦称晋书赵至传:,缑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世乱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 ”师甚异之。晋书秃发傉檀传:傉檀谓利鹿曰:“去危就安,人之常也。吾亲属皆散,卿何独留?”利鹿曰:“臣【老母】在家,方寸实乱。但忠孝之义,势不俱全。注释五: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君” “尊公”晋书袁宏传: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
22、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 ,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晋书刘驎之传:车骑将军桓冲闻其名,请为长史,驎之固辞不受。冲尝到其家,驎之于树条桑,使者致命,驎之曰:“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 。 ”冲闻大愧,于是乃造其父。注释六:对亡父的称呼:“先人” “先公” “故大人” “先君”“先尊”等世说新语: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 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世说新语: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 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 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
23、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注释七:“爹”一词,南朝用。南史 萧憺传: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 ,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6、称呼伯父、叔叔:“阿叔” “阿父” “叔父(父之弟) ”“伯父” (父之兄)北齐书高百年传:见帝于玄都苑凉风堂,使百年书敕字,验与德胄所奏相似,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人曳百年绕堂且走且打,所过处血皆遍地。气息将尽,曰:乞命,愿与【阿叔】作奴。 (高湛、高百年叔侄)世说新语: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诛,将戮玉台。玉台子妇,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进,阍禁不内。女厉声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世说新语: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
24、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 一门【叔父】 ,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注释一:南朝管叔叔也叫“阿父”宋书王球传:兄子履进利为行,深结刘湛,委诚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及湛诛之夕,履徒跣告球。球命为取履,先温酒与之,谓曰:“常日语汝,何如?”履怖惧不得答,球徐曰:“【阿父】在,汝亦何忧。 ”(王球、王履叔侄)宋书张畅传:世祖既闻畅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 ”畅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
25、乃止。 (刘义恭、刘骏叔侄)注释二:对去世父亲兄弟的称呼“亡伯”世说新语: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夏侯孝若为之叙,极相赞悼。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权潸然对曰: 【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帝嗟慨久之。注释三:称呼父亲姐妹为“姑姑” ,姑姑的丈夫为“姑父”逝者为“亡姑” (通今)注释四:称呼伯父之妻为伯母,称呼叔父之妻为叔母(通今)注释五:皇族亲王之间对叔父的称呼为:封号+叔,排名+叔魏书元祥传:至明,告其凶问。诏曰:“【北海叔】奄至倾背,痛慕抽恸,情不自任。明便举哀,可敕备办丧还南宅,诸王皇宗,悉令奔赴。给
26、东园秘器,赗物之数一依广陵故事。 ”周书宇文宪传:帝乃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三公之位,宜属亲贤,今欲以叔为太师, 【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以为何如? ”7、称呼母亲:“阿娘” “家家” “阿母”隋书杨勇传:勇昔从南兗州来,语卫王云:“【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因指皇后侍兒曰:“是皆我物。 ”此言几许异事。其妇初亡,即以斗帐安余老妪。(独孤伽罗、杨勇母子)北齐书高俨传:后主泣启太后曰:有缘更见【家家】 ,无缘永别。 乃急召斛律光,俨亦召之。光闻杀士开,抚掌大笑曰:龙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 入见后主于永巷。(胡太后、高纬母子)世说新语: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
27、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 ”注释:庶子管庶母叫“阿姨”南史萧子懋传:晋安王子懋字云昌,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南史 萧钧传:钧字宣礼,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绊饴之,不肯食,曰:“须待【姨】差。 ”8、阿奴:祖、父对子孙的称呼魏书萧赜传:赜谓其必能负荷大业,谓曰:“五年已来,一委宰相,汝多厝意。五年以后,勿复委人。 ”临死,执
28、昭业手曰:“【阿奴】若忆翁,当好作。 ”如此者再而死。(萧赜、萧昭业祖孙)隋书麦铁杖: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顾谓医者吴景贤曰:“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艾炷灸頞,瓜蒂喷鼻,治黄不差,而卧死兒女手中乎?”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麦铁杖父子)9、称呼婆婆:“阿家” “大家”宋书范晔传:晔妻先下抚其子,回骂晔曰:“君不为百岁【阿家】 ,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北齐书崔达拏传:天保时,显祖尝问乐安公主:达拏于汝何似?答曰:甚相敬重,唯【阿家】憎儿。 显祖召达拏母入内,
29、杀之,投尸漳水。晋书烈女传:孟昶妻周氏,昶弟顗妻又其从妹也。二家并丰财产。周氏曰:“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谏!事之不成,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 ,义无归志也。 ”昶怆然久之而起。注释一:婆婆称媳妇为“新妇”魏书元祥传:高氏素严,详每有微罪,常加责罚,以絮裹杖。至是,去絮,皆至疮脓。详苦杖,十余日乃能立。又杖其妃刘氏数十,云:“【新妇】大家女,门户匹敌,何所畏也?而不检校夫婿。妇人皆妒,独不妒也!”刘笑而受罚,卒无所言。宋书 王徽传:刘【新妇】以刑伤自誓,必留供养;殷太妃感柏舟之节,不夺其志。注释二:称呼公公为“大人公”颜氏家训: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
30、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作“大” ,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 。注释三:史书把公婆写为“舅姑” 。10、丈夫、妻子之间的称呼丈夫对妻子的称呼:“阿奴” “新妇”南史 萧昭业传:坦之耳语于帝曰:“此事别有一意,不可令人闻。 ”帝谓皇后曰:“【阿奴】暂起去。 ”(萧昭业、何婧英)世说新语:王公渊娶诸葛诞女,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 【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 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注释一:如果妻子比丈夫地位高或者丈夫尊敬妻子,丈夫自称为“下官”北史 皇后传:彭城太妃尔朱氏,荣之女,魏孝庄后也。神武纳为别室,敬重逾于娄妃,见必束带,自称【
31、下官】 。洛阳伽蓝记:有美人吴景晖。时孕综经月。衍因幸景晖。及综生认为己子,小名缘觉。封豫章王。永安年中。尚庄帝姊。寿阳公主字莒犁,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主语,常自称【下官】 。授徐州刺史加开府。注释二:现代“丈夫”一词在南北朝时期是指“一般男子”裴子语林:刘道真遭乱,自于河侧牵船。见一老妪采桑逆旅,四字御览一引作棹橹下放此。刘谓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利杼,而采桑逆旅?”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而牵船乎?”太平御览:孔君平病困,庾司空为会稽,省之;闻讯甚至,为之流涕。孔慨然曰:“【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而反作儿女相问?”庾闻,回还谢之,请其语言。洛阳伽兰记:以是尼寺, 【丈夫】
32、不得入。妻子称呼丈夫为“君” “郎君“夫婿”11、称呼祖父为“祖父” (通今) “祖公” “阿翁” “阿公”世说新语: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 我不如汝。 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 汝有佳儿。 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南史颜延之传: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 ,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12、称呼祖母为“祖母” (通今) “祖亲” “阿婆” (注:有时“母”也用于称呼“祖母” )冥祥记: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
33、。史家有婢,字张信,见世光在灵上着衣帢,具如平生。世光与信,于家去时,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母】曰:“阿爷飞上天, 【婆】为见不?”世光后复与天人十余,俱还其家,徘徊而去。南齐书萧昭业本纪:为南郡王时,文惠太子禁其起居,节其用度,昭业谓豫章王妃庾氏曰:“【阿婆】 ,佛法言,有福德生帝王家。今日见作天王,便是大罪,左右主帅,动见拘执,不如作市边屠酤富儿百倍矣。 ”及即位,极意赏赐,动百数十万。13、称呼外婆外公为“外祖父” “外祖母” (通今)14、称呼舅舅为“阿舅” “舅氏” ,舅舅的妻子叫“舅母”“舅妻”旧唐书 太穆皇后传: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
34、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隋书:周初有童谣曰:“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世说新语:侍中缪袭曰: 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钟【舅氏】 ,宜以 渭阳 为名。晋书皇后传:武元杨皇后,讳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人也。父文宗,见外戚传 。母天水赵氏,早卒。后依舅家, 【舅妻】仁爱,亲乳养后,遣他人乳其子。注释一:对舅舅尊称为“贤舅” ,对舅舅谦称为“家舅”注释二:对姨妈称呼为“从母” “姨” (通今)姨妈的丈夫叫“姨夫” (通今)魏书 袁聿修传:聿修,字叔德,七岁遭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靖寡欲,与物无竞。 【姨夫】尚书崔休深所知赏。周氏冥通记:以十四年乙未岁五月二十三夏至日于廨忽未中寝卧,弥沦良久乃起出。姨母不解所以,深加辩切,乃颇说所见,具如别记。15、称呼岳父为“妇父” ,岳母为“妻母”世说新语:萧中郎,孙承公【妇父】 。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 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魏书元愿平传:坐裸其妻王氏于其男女之前,又强奸妻妹于【妻母】之侧。御史中丞侯刚案以不道,处死,绞刑。会赦免,黜为员外常侍。朋友圈听高手指点 一击即中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