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题审显隐要求,仿写形神兼备,第一章 专题七,九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和作用,仿写题的审答要求和题型要点,内容索引,仿写(含修辞方法),九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和作用,理解必备知识,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必需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化平淡为
2、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知识运用,答案 (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答案,答案 (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 一朵奔腾的浪花,答案,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拟人,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
3、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
4、,另外选择一种事物,表达出一种善意。 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知识运用3,答案 (示例)茶杯: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喝水请喝水”/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亲亲你”的笑容。,答案,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三、借代:做代表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
5、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问题。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
6、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7、。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一作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知识运用4,答案,解析,解析 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 B项“珠翠”代指宫女。 C项“孤帆”代指船。,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四、夸张:说大话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
8、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9、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律动。请仿照示例,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要
10、求:字数相等,意蕴贴切,并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大暑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知识运用5,答案,答案 (示例)立春春已归来,收尽余寒,草长莺飞,花香鸟语。 惊蛰轻雷隐隐,凝聚雨露,万物苏醒,虫叫蛙鸣。,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
11、阳修伶官传序),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
12、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
13、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知识运用6,答案,答案 (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从结构上,排
14、比可分为四类: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
15、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答案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2017山东)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
16、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知识运用7,答案,解析,解析 首先明确开场白的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个字”。分析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及其与前后分句的联系。本文段所要补写的句子是对“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的进一步描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是为了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
17、甚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
18、;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选自柴禾,有删改)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知识运用8
19、,答案,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八、设问:自问自答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
20、音)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答案 (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 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 ? ?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知识运用9,答案,九、反问:无疑而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用肯定句表达否
21、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答案 (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 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40个字左右。 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 ??,知识运用10,答案,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
22、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仿写题的审答要求和题型要点,掌握关键能力,一、仿写题的审答要求 (一)审题:审出显隐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 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 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 (1)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2)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注意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
23、一致。 (3)内容特点,保证仿句的句意与例句的句意性质一致。 (4)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 (5)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 (6)标点的暗示,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等。,审题示例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 按照审例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 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方法。 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
24、非之感。 感情特点:略带伤感。 用词:简洁。 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请审出下面仿写题所给例句的隐性要求。 (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 。 审隐性要求 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_ _,前半分句定主动补定宾,后半分句定主动补定1定2宾。两句紧密相连。,答案,边练边悟1,修辞特点:_ 内容特点:_ 感情特点:_ 标点的暗示:_,比喻、顶真。,答案,用比喻句、顶真句表明成长的势不可挡。,格调高昂,有一往无前之气
25、。,逗号表明仿写两个分句。,(2)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仿句: ; 。 审隐性要求 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_ _ 修辞特点:_ 内容特点:_ 感情特点:_ 标点的暗示:_,两句的前半句均为“是”字句形式的比喻句,后半句一个为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两句在内容上是正反对比关系。,答案,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要珍惜时间。,第一句为肯定,第二句为否定。,分号表明形式上为并列,内容上为对比。,(二)答题:形神兼备 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例句在结构关系
26、、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所谓“神似”,是指仿句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与例句相契合。 相对而言,“形似”较易把握,“神似”难度较大,而仿写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形神兼备,从句式到内容到情感到语言到表达,不但“形似”,更要“神似”。形似意谐,形神兼备,保持句意情调一致。 那么,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形神兼备,形似是神似的基础。形似要做到位。做到形似,要有数学思维精确的品质。毕竟,形似是首要、主要的得分因素。,2.调动积累,多方联想,是“写”得“好”的基础。 平时多积累一些精美语段,尤其是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每做完一道仿写题,本身就是一种积累。 做题时要善于联想
27、,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如例句给的是山水,你要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 3.达到神似,审题是关键,尤其要审清隐性要求。 4.答题步骤宜先粗后精,先主干后枝叶,即先搭架子,再填材料;先选定对象、句子主干,再添局部文字。不能求一步到位,而应逐步打磨。,答案 (示例)云在天空中流动的时间一长,要么成为滚滚乌云,要么成为朵朵祥云。,(1)仿照下面的句式,选取“水”以外的物象,另写一段文字。要求:句意连贯,逻辑关系清晰。 水流动的时间一长, 要么成为暗河暗流, 要么成为大河大江。 _ _ _,答案,边练边悟2,(2)仿照下面这首短诗,续写两节文字。要求
28、:内容贴切,句式基本一致。 一粒树的种子渴望冲破厚重的泥土在熹微的晨曦中绽放生命,努力生长,答案,答案 (示例) 一朵花的蓓蕾盼望冲出层层屏障在芳香的空气里灿烂盛开,香溢四方一只折翼的鸟梦想挥动强壮的翅膀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自在滑行,优雅飞翔,答案 (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惆怅,二、仿写题的答题要点 (一)修辞式仿写 1.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横线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
29、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 , 。,答案,2.积累并运用古诗词可以提高表达质量,让言语变得典雅。请仿照以下三例,自立话题,自设情境,另写一例。当你成功喜悦时, 你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不是只会说: 哥真厉害。,当你表达爱意时, 你可以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而不是只会说: 我喜欢你。,答案 (示例一)当你思念某人时,你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是只会说:想死你了。 (示例二)当你伤心时,你可以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是只会说:我好心痛。,当你失恋时, 你可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只会说:蓝
30、瘦,香菇。,答案,3.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写出下面两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 (1)上联:痴情女夙兴夜寐 下联:_(诗经氓)(2)上联:_ 下联:今众人耻于拜师求知(韩愈师说),答案 (示例)负心汉暮楚朝秦,答案,答案 (示例)古学者贵在从贤问道,修辞式仿写是指以修辞方法为主要要求的仿写,它在保证内容一致、句式一致的前提下重点保证修辞一致。主要题型有填空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对联式仿写。 (1)填空式仿写 填空式仿写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有些时候是在
31、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点拨关键,这类题,无论是把要仿写的句子放在文段中间还是结尾(放在中间的叫嵌入式仿写,放在结尾的叫续写式仿写),解答时都要注意: 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上下文,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要求都蕴含在这里面,这是审题的重点所在。 仿出的句子不仅在句式、修辞、内容、用语、情感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上文或上下文保持一致,更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连贯,语境要一致。,(2)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也叫话题式仿写,它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只
32、是要求句式、修辞方法等相同而已。有些时候话题比较自由,只提供要求和例句,然后要求考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仿写。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句要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句的修辞方法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看清题目要求,仿写是另立话题还是顺着原先的话题。 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3)对联式仿写 仿写对联,要注意把握对联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在内容上,上下联语意相承或相关。 在形式上,上下联应符合绝对的工整对仗。比如,字数应完全相等,词性应相对,结构应一致,等等。 在韵律上,对联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二)逻辑
33、式仿写 4.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答案 (示例一)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示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答案,答案 (示例)不是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就会提高 不是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提高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34、 高中阶段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只有大量阅读名著,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高考时也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不是只有大量阅读名著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 。 。,答案,逻辑式仿写是指以合乎逻辑为主要要求的仿写,它只要求句式一致,淡化甚至没有修辞要求,重点是逻辑一致。这是仿写题发展的新动向。答这种题型,审题要重点看逻辑要求,是用什么样的逻辑命题、推理方法,还是逻辑上有什么问题。仿写上只求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即可,重点是逻辑一致。这种题型不考逻辑名词术语,重在语言表达的准确、
35、严密、合乎逻辑,考生要明白这一点。,点拨关键,仿写(含修辞方法),练就学科素养,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句式与示例一致。 示例: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 一阵春风,它催发花香,催促鸟啼,它使万物开怀,让爱情发光。,1,2,3,4,5,6,7,答案 (示例)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一缕阳光,/它普照大地,温暖心灵,/它使世间明媚,/让人生璀璨。,答案,解析,8,1,2,3,4,5,6,7,解析 解答本题,要读懂原诗的特点,原诗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一种歌颂与赞扬,这是一种人格的再现,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突出这种赞颂之情,表达对自然生命的高度礼赞。句式应与原诗的句式相同,只需另
36、选对象即可。与“春风”相类的可以是“阳光、雨水”等,然后说明其作用即可。,8,2.请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围绕“命运”和“我们”另写两段话。 命运如一支划船的木桨,我们是一条远航的小船。没有船桨的挥动,船只能原地不动;没有命运的汹涌,人生只会停滞不前。,答案 (示例一)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缩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无味。 (示例二)命运如一支吸墨的钢笔,我们是一张崭新的白纸。没有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待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答案,1,2,3,4,5,6,7,8,3.依照下面示例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为“故乡”写一组句子。
37、母校,你是一支永远的乐曲,我是你放飞的一个音符;无论我将来汇入哪一首歌,歌里都跳动着你的一节旋律。,答案 (示例)故乡,你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是你怀里驶出的一艘帆船;无论我将来泊在哪一个码头,码头上都闪烁着你的一盏航灯。,答案,1,2,3,4,5,6,7,8,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并与原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泓春水是清亮的,虽然没有花,我们却看到了美丽; ;。,答案 (示例)一朵夏花是鲜嫩的,虽然没有果,我们却看到了希望 一片秋叶是舞动的,虽然没有风,我们却看到了成熟,答案,1,2,3,4,5,6,7,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意象的选择,应与例句中的“春水”具有相似性;二是修辞方
38、法“排比”的运用;三是句式“是,虽然没有,我们却”。,解析,8,5.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 , ,范增无奈的心情。,答案 (示例)张良机智的安排 刘邦圆滑的表演 樊哙忠勇的行为,答案,1,2,3,4,5,6,7,8,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你都可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神交,来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名利双收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通
39、达,获得淡泊的心境; ;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可以品味“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睿智,保持头脑的警醒; 。,答案 (示例)不堪重负的时候,你可以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闲,卸去沉重的压力 遭遇困厄的时候,你可以品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跳出困窘的泥潭,答案,1,2,3,4,5,6,7,8,1,2,3,4,5,6,7,解析,7.仿照下面的例子,先拆拼汉字,然后写一首有意味的小诗。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可选择“闷”“伴”“令”等字,也可另行选择。 示例: 烦字, 就是这一页上面不小心着起了火。 这一页,也许火势很猛,也许很微弱。 但终究这一页都会过去的, 翻过去
40、,烦恼就不在了。,答案 (示例)闷字,就是心被关在了门里。这扇门,也许虚掩着,也许紧闭着。但终究这扇门有打开的可能,打开了,愁闷就消失了。,答案,8,解析 仿写要注意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例句是五行小诗对“烦”字做出新解,把“烦”拆成“火”和“页”,小诗中反复突出“页”这个部分;内容上,传达出“烦”都是暂时的,终究会成为过去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仿写在形式上也要先拆字,再用五行小诗的形式突出其中的一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应该表达出某种积极的道理。如以“闷”为例,可拆成“门”和“心”,传达出打开心门“愁闷”就会消失的生活道理。,1,2,3,4,5,6,7,8,8.阅读示例中描写十二生肖“鸡”的文字。请你从其他生肖中任选一种,加以仿写。要求:采用拟人手法,所写内容具有哲理意味,不超过40个字。 示例 鸡:冲破母爱的壳,迎来希望的曙光;没有劳动成果的,往往叫得更响亮。,答案 (示例一)牛:低头踏实耕耘,迎来丰收的奖赏;永远需要别人的督促,否则会止步不前。 (示例二)蛇:脱去岁月的旧衣,获得生命的新意;越是五彩斑斓,越是充满毒性。,答案,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