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的近似值【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57 页例 1、例 2,第 58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练习十二第 1,2,3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2.能力目标: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3.请按目标: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汇报略。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情景)学生 1:我走一步量出是 0
2、.35m。学生 2:我走 4 步量出是 1.33m,平均每步是 0.3325m。学生 3:我家客厅长 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 15 步,算出平均每步是 0.4m。学生 4:我走了 7 步,共 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教师:屏幕上的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揭示并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 8 步,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
3、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课件显示:小明走 8 步,并量出共2.97m。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2.978=0.371 25(m)教师:谁来说说 0.371 25m 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 3 dm,7 cm,1 mm。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 7cm,1mm 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学生看、比划其长度。教师:1mm 长吗?学生:太短了。教师:1mm 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
4、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学生:商应该是 0.37,因为第 3 位小数是 1,比 5 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教师:0.37 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 1 的竖式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 0.371 就行了。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屏幕上提出的问题,走 7 步共 3m,平均每步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后,抽
5、 2 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2.教学例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2。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7 个西瓜共重 53kg,平均每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千克?教师:怎样列式?学生:537。教师:题中要求得数保留 1 位小数,商应除到哪一位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除到小数点后第 2 位就行了。指导学生看书完成例 2,同时教师在课件上完成,并提醒学生要写约等于符号。教师:这道题如果只除到小数点后第 1 位。那么你怎样判断是“舍”还是“入”呢?学生:看余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除数的一半。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想呢?引导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只要把余数同
6、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要加 1。这道题,除到小数点后第 1 位后,余数是 5,比除数 7 的一半大,所以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 5 上加 1,得 6,也就是商约等于 7.6。三、练习巩固。第 55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提醒学生看清题目要求,认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商要除到哪一位才满足题目的要求,然后再让学生除出结果后填表。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总结出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商。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
7、 13 题。【简评:本节课由学生自测步长入手,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字所在的数位的意义,以及学生“看一看”与手指的比划的方法,充分感知 1 mm 的长度,从而得出 1 mm 对步长影响不大的结论,从中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逐步探讨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到了实处。】(本案例由谭朝福提供)商的近似值(教学片断)教师:同学们想知道自己每步走多远吗?学生:想。教师:只走一步测出来的距离是不太准确的,要多走几步测得
8、才比较准确。同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找一个同学走几步后,再测一测他的距离。走几步比较好呢?征求学生的意见后,确定 7 步、8 步或 9 步都行,但是要告诉走的学生,每步的长短要大致相近。教师:测出长短了吗?请你们计算出每步的长度。学生计算后,教师问学生发现什么问题,有的除不尽,有的除得尽,但是除起来很复杂。教师:同学们在用 8 步走的距离除以 8 时遇到了这样两个问题,有的除不尽,有的除得尽,但是计算很复杂。所以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一个新的问题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大家是用米做单位测量的。比如这个同学吧,他测出自己 8 步走了 2.97m,那么除出来每步的距离是 0.371
9、25m,谁能说一说在 0.371 25m 中的 3 表示什么?7 又表示什么?1 呢?引导学生说出在 0.371 25m 中,小数点后面的第 1 位数表示分米,第 2 位数表示厘米,第 3 位数表示毫米。因此 3 表示 3 dm,7 表示 7 cm,1 表示 1 mm。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一看,1cm 有多长?1mm 呢?请学生在直尺上看后用手比划 1cm 和 1mm 的长度。教师: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 1mm 太短了。教师:多 1mm 或少 1mm 对 1 步的长度影响大吗?学生:基本没什么影响。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用到厘米就行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用除法计算步长时,只保留到小
10、数点后面的第 2 位就行了。想一想怎样保留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学生有 3 种意见,一种是把第 2 位以后的数全部去掉;第 2 种是把第 3位上的数作为“1”收上来;第 3 种是用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来保留小数。教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公平一些呢?尤其是在做买卖时,都舍掉或都收起来公平吗?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还是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比较好。教师:同学们会用“四舍五入”法吗?学生:会!教师: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把自己每步的长度保留两位小数。学生把自己除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后,教师可以抽其中有代表性的学生问:为什么要把第 2 位小数后面的数去掉?或者为什么要把第 2 位后面的小数作为“1”收
11、到第 2 位上来?通过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教师:同学们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以后,就可以把这个商写在横式后面了,但是在写得数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你的同学提个醒吗?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号。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每步走多远。(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2)教师:要求每个西瓜约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呢?指导学生列出 537。教师:得数要求保留一位小数,你们觉得除的时候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 2 位就行了。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要保留一位小数,主要看第 2 位上的数是收还是舍,因此
12、除到第 2 位就可以作决定了。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学生计算(略)。【简评:这个教学环节用学生自己测算步长的方式,把图示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现实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除不尽或除起来很复杂的现实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应对办法,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mm 长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地得出 1 mm 的长度对测步长影响不大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对求近似值的意义理解得非常深刻。教学中重点集中在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和求近似值方法的讨论上,而在计算方法上,则充分应用学生在前面掌握的计算方法,这样突出教学重点,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