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飞碟瓜的栽培技术1、生物学特征特性 飞碟瓜原产于美洲,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蔬菜植物。雌雄同株,异花授粉;花黄色,呈喇叭状;阔叶五裂,叶柄多棱有细刺:瓜多扁平,边缘有钝锯齿,哈上卷;瓜形多似菜碟,有的象飞轮,有的象皇冠,极为奇特,故名叫飞碟瓜,国外也有的称扇贝瓜。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多为绿色、黄色、乳白或微绿色。肉质细密,脆嫩。瓜老熟和嫩食均可,嫩瓜不用剥皮可直接食用,生食、凉拌、炒菜、做汤、做馅皆可,食味鲜美。有一定的食疗保健功能。2、品种 栽培品种名称因地而异,但可从颜色上可大致分为黄、绿、乳白或微绿三类,以黄色飞碟瓜,绿色飞碟瓜和普通型飞碟瓜(主指乳白或微绿色)较好。3、砧木 黑籽南瓜做
2、砧木亲合性能好,嫁接成活率高,根系发达,抗病性和耐低温能力强,高产,商品性好。4、 嫁接技术(1)种子处理与播种 黑籽南瓜应提前浸种催芽,播种期在 10 月上旬。具体方法是,先将黑籽南瓜用 60温水浸泡 12 小时,用手在细沙中将黏液搓掉,保温保湿,待种子发芽“露白”后可播种;将飞碟瓜种子用 40温水浸泡 2 小时,用湿布包好放在 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 20左右温水淘洗一次, “露白”后播种。(2)嫁接时期 嫁接过早,幼苗茎细嫩,操作不便;反之组织老化,2切口不易愈合,成活率低。最佳时期在黑籽南瓜苗子两片子叶基本平展,真叶初露;飞碟瓜第一片真叶微展,此时嫁接成活率最高。(3)嫁接方法 采
3、用靠接法,易操作,易管理,成活率高,苗子生长一致性好。先将育好的苗子用铁铲分别取出,尽量使南瓜苗子根系完整,把苗子放在凳子上,用刀片剔去南瓜苗子顶心的生长点,再用刀片在于叶下 115 厘米处,由上往下斜切,切口长约为茎粗的 23;飞碟瓜接穗在离子叶下 225 厘米处,由下往上斜切,切法相同。将切口对接好,夹上嫁接夹,使切口紧密结合,注意不要让水和泥土污染伤口。(4)营养土配制与嫁接育苗管理 按肥沃土与腐熟优质有机肥 6:4混合均匀后过筛,每立方米加入过磷酸钙 10 千克,草木灰 10 千克,40多菌灵 100 克,拌匀后装填苗床或营养钵内,并浇透水;随时把嫁接好的苗子植入事先搭设好的遮阴拱棚营
4、养床或营养钵内。3 日内小供棚密闭遮阴,创造高温、高湿环境,湿度在 90以上,苗床白天控制在 2428,夜间 18-20,4 天后逐渐通风,并撤去拱棚。10 天左右伤口基本愈合好,再用刀片切断飞碟瓜的根系并拔除,培育壮苗。5、栽培与管理(1)整地施肥 每亩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50007000 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00 千克,腐熟的豆饼 150 千克。深翻 2030 厘米,然后搂平整细。(2)种植规格 当苗子长到 45 片叶时定植,时间约在 11 月中下旬。按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60 厘米规格作畦,然后在畦内开 10-15 厘米的沟,浇足底墒水,把苗子按株距 5060 厘米栽入沟内
5、,待水渗下后,将沟起成高325 厘米左右的垄,注意土不能埋嫁接处,以免诱导形成根系而失去嫁接的意义。定植后盖膜于两垄飞碟瓜上,并用刀片东西向划小口子,将苗子引出膜外,露出嫁接夹,膜两边拉紧压平。(3)管理 在缓苗期,应控制较高的温度以利缓苗。要求白天保持在2030,夜间 1520。暖苗后适当降低温度以利雌花分化,白天控制在20-28,夜间 13-15为宜。中期突出抓好人工授粉和激素的应用,以提高坐瓜率。营养生长过旺徒长时,可用 B9(比久)或多效唑控制,方法同西葫芦。后期植株逐渐衰老,可进行根外追肥,以延长结瓜时间和提高产量。飞蝶瓜第一个瓜(根瓜)长不大,又影响生长,应结合采食嫩瓜及早摘除,肥
6、水管理可参照西葫芦进行。(4)病虫害防治 目前从露地栽培和冬暖大棚栽培来看,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上害虫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霜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药剂应用可按常规进行。小型西葫芦栽培技术小型西葫芦以其鲜嫩爽口、食味清香、营养丰富和外形奇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食,尤其黄皮品种,皮色金黄、光彩诱人,因似香蕉而被称为“香蕉西葫芦” ,在节日装箱礼品菜、饭店、酒楼和超市等中高档消费区销路很好。4一、对环境的要求:生长发育适温白天 18?26 摄氏度,夜间 12?15 摄氏度,白天低于 14 摄氏度,或高于
7、40 摄氏度,生长完全停滞;种子发芽适温 25?30摄氏度,低于 13 摄氏度不发芽,20 摄氏度有利于雌花分化;开花坐果最适温度 22?25 摄氏度,低于 15 摄氏度授粉不良,根系生长最适温度 22?25 摄氏度;需湿润的土壤条件,尤其膨瓜期需水量大,适宜较干燥的空气条件,相对湿度以 45?55为宜。10?12 小时日照有利于坐瓜。需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吸收比例为 1:04:075。若氮肥过多,易引起徒长,导致落花、落果和病害蔓延。秋冬茬温室:8 月下旬?9 月初育苗,9 月下旬?10 月初定植,11 月中旬?次年 1 月收获;越冬茬温室:10 月初育苗,11 月初定植,元旦?5
8、 月收获;早春茬温室:1 月中旬育苗,2 月中、下旬定植,4 月?7 月收获;春茬大棚:2 月中旬育苗,3 月下旬定植,5 月中旬?7 月收获。三、选用优良品种:1黄皮类型:“金皮” (耐寒) 、 “金门” (耐热) 、“黄嘉莲” ;2绿皮类型:“真光” 、 “兴农” 、 “黑美丽” ;3黄色飞蝶类型:“兴农玉黄” 、 “金碟” 。四、培育壮苗:采用 1010 营养钵或 50 穴的穴盘育苗,播前晒种 1 天,在 30 摄氏度水中浸种 4?6 小时,然后在 10磷酸三钠中浸 20 分钟,以预防病毒病。捞出用清水冲净后在 25 摄氏度条件下催芽 2?4 天,芽长 05 厘米时播种,营养钵以草炭营养
9、土 50加洁净园田土 40,加腐熟有机肥 10为基质,5穴盘以草炭和硅石为基质。苗期每天光照不超过 11 小时。温度管理采取高地温(22 摄氏度左右)低气温(白天 20?25 摄氏度,夜间 10?13 摄氏度)的方法,三叶一心即可定植。五、施肥与定植: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 3000 公斤以上,23 在耕地前撒入,13 做畦前施在畦底层。做成高出地面 20 厘米的高畦,宽度 1 米,其中畦面 40 厘米,畦埂 25 厘米,畦沟 35 厘米,每畦栽 1 行,株距 50 厘米,每亩1300 株左右。要覆盖地膜,最好铺施滴灌设施。六、田间管理:前期要搭好丰产架子,从定植至结瓜前 20?25 天管理主攻方
10、向是促根、控秧、防疯长,以中耕除草为主,调节好温度。幼瓜坐住后开始追肥,每亩穴施“一特”牌活性有机肥 100 公斤加钾肥 5 公斤,以后 15 天左右追肥一次,每次施“一特”牌蔬菜专用肥 20 公斤,以后 7?10 天浇水一次,一定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加强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根瓜采收后用绳将植株吊直,使其向上生长。中期以后及时摘除黄叶、老叶和病叶,并去除侧芽、雄花和卷须。晴天上午 7?10 时人工授粉,阴雨天采用“沈农二号”沾花以促进坐瓜。七、及时采收:一般开花后 7 天左右瓜长 20 厘米左右,直径 3?4 厘米采收。不可采收过人参菜栽培技术人参菜又叫飞来参、土人参等,属马齿苋科。原
11、为野生,现经开发种植,为一种药菜兼用、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根具有大补元气、滋身壮体等功能,叶6和嫩梢可食用,是高级保健菜肴。人参菜的形状:株高 30-50 厘米,直立,肉质,全体光滑无毛,主根粗壮有分枝,茎圆柱状,下部有分枝,呈绿色或紫红色,单叶互生,全缘,倒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两性花,圆椎花序顶生或侧生,花萼 2 枚,花瓣 5 枚,淡紫红色。蒴果,球形,种子细小,扁平形,黑色。根肉肥厚,纺锤形,酷似东北人参。人参菜的利用:1、叶和嫩梢,在植株生长 15-20 厘米高度时,便可不断长出分枝,此时即可开始采摘。随着不断采摘,新的嫩芽层出不穷。叶和芽梢,肥厚脆嫩,滑软多汁。无论炒食或做汤,均鲜嫩可口
12、,营养丰富,食味独特。加之抗病虫害能力强,很少用农药,是一种无公害蔬菜。2、在每年秋末到冬季,将根挖出,除去茎杆及细须根,用清水洗净,刮去表皮,蒸熟晒干备用。肉质坚实,表面呈棕褐色,断面乳白色。如 2-3 年采挖,则产量高,药味浓,质量好。人参菜的播种育苗:人参菜主要是种子繁殖,四季可播种,但以 3-5 月份为最适宜。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 1-2 小时,以利发芽,然后拌以 10 倍以上泥沙土,均匀地播在苗床上。床土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团粒小,平整,温润。如土壤干燥,应先浇水,待水渗透后再播种。上面盖一层细干粪、土皮灰或细泥沙,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床土湿润,促进发芽。少量播种,也可用花
13、盆育苗。播种后,约 10 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时应揭除塑料薄膜。因幼苗纤小细弱,应搭盖遮阴物,以防日光照射或大雨冲淋。当苗株长至 10 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人参菜的栽培管理:人参菜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热,基本无病虫7害发生,适于我国南北方腐植质土和沙质土壤种植生长,既可露地大面积种植,又宜在庭院、阳台作盆景观赏。栽种前,首先整地造畦,一般畦宽 100 厘米,畦高 20-30 厘米,行株距 3030(厘米),长度不限。栽种后,有计划地进行浇水、中耕、除草等,平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渍水,宁干勿涝。在苗期和开花期各施 1 次人粪尿水。如主作蔬菜用栽培,可增施肥水,促进芽叶萌发,提高产量;如作
14、药材用栽培,宜少施肥水,以增强药效和质量。人参菜的药用功能:人参菜性味甘、平。具有润肺生津、健脾补虚、清热汗,调经止带,凉血消肿等,适于老人、妇女及一切体弱虚损者服用。如肺燥咳嗽,脾虚劳倦,泄泻,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白带,疖肿等。(232008 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献礼 张卫宏) 紫背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紫背菜又名观音菜、紫背天葵、两色三七草、红菜、红背菜、红风菜、红番苋、红毛番、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血匹菜.当归莱、木耳菜等,学名 Gynura bicoloi DC。菊科,土三七届,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各地如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栽培。紫背菜矿质营
15、养较为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的钙、锰、铁、锌、铜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紫背菜含有黄酮甙成分,在紫色的菊科植物的叶子生长早期,其含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递减。据文献记述,黄酮类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有延长抗坏血酸作用和抗寄生虫、抗病毒作用。另据全国中草药汇输记述,紫背菜有治咳血、血崩、经痛、血气亏、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止血等功效。紫背菜尚未发现有什么病虫害,可免受药物污染。紫8背菜作为保健菜。无公害蔬菜很值得推广。一、生物学特性1、植物学性状紫背菜是宿根草本植物,全株肉质,根粗状。茎直立,高约 45 公分,分枝性强,茎绿色,节部带紫红色,嫩茎披微毛,茎上腋
16、芽随着新叶的开展而逐渐萌发成新技,分枝与所在茎呈 45 度伸张。叶互生在茎上为五片叶序排列,节间长 2 一 3 公分不等。叶宽披针形或卵形,长的 18 公分,宽约 5 公分,厚约 1 公分,先端尖锐,叶缘锯齿状,齿端紫色有微刺感。上端新叶基部延伸一对类似抱茎的极小裂片,心叶有微毛感,叶面浓绿色,略带紫色,叶背紫红色,幼叶叶背紫色浓、匀称,有光泽,老叶叶背紫色较淡,花黄色,很少结籽,栽培者少见开花。深秋季节开花,花序梗远远高出叶丛上端、头状花序,在花序梗上呈散房状排列,瘦累,短圆形种子。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紫背天葵性喜潮湿,温暖的环境,耐阴,不耐霜冻,炎夏烈日照射下生长减慢,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17、可终年生长采食。气温在 16 一 26之间生长旺盛,气摄下降到 2时,地上部全部冻死。一 3时整株全部冻死。气温 26以上植株生长缓慢,40以上停止生长。二、栽培技术1、培育秧苗紫背莱因节部易生不定根,栽培上均采用扦插繁殖。生产上多在春季 4 一6 月份和秋季 9 一 11 月份,选充实节段,剪取每段 2 一 4 节,长 10 公分左右的枝条带叶扦插于事先整好的苗床上。或用砂床扦插,遮阴,保持苗床潮湿,9约十来天即发根可以定植。还可以用 500ppmm 的奈乙酸处理插穗 3 秒钟,可提高插穗的成活力。2、定值及田间管理定值前先将地深耕晒垡,施有机肥 5080 担或有机复舍肥 100 公斤,整地
18、作畦。于春季的 4 一 6 月份和秋季的 9 一 11 月份定值。定植密度为春季 30 X 30 公分,秋季 10 X 20 公分,单株、双株定植均可。定植浇透水,活棵后做好锄草、抗旱等田间管理工作,约 2030 天后即可采摘上市。由于紫背天葵耐荫,不耐霜冻,不耐炎热高温,在田间管理上夏季不能受旱,冬季注意保温,使其安全过冬。南京地区,冬季采用大棚加小棚加草包加地膜浮面覆盖,注意土壤温度不宜过大,可以安全越冬。10 月中旬盖大棚,12 月初盖小棚、地膜,122 月份加盖草包。夜晚棚温最好保持在 10以上。中午棚温超过 35,要通风降温。夏季田间管理注重遮荫降温,遮阴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提高品质。春季田间管理注重锄草施肥浇水,由于紫背天葵是多次采收作物,最好采收一次,锄一次草,追一次肥,浇一次水。3、采收紫背天葵是宿根常绿草本作物,只要环境适宜,全年都可陆续采收,春季5 一 6 月份和秋季 9 一 11 月份产量最高,平均 7 一 10 天采收一次,一次每亩可采收 200300 斤嫩茎叶,采收时应掌握。采摘先端具有 5 一 6 片叶的嫩技,基部留两个节,以便继续萌发出新枝梢。 http:/ 蔬菜栽培技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