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5 题4 分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成本不变行业: 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名义 GDP: 名义 GDP 也称货币 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消费函数: 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生
2、产者均衡: 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物体由于所受各方向外力正好相互抵消而处于静止状态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挤出效应: 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国民生产总值: 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 1 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简答题 4 题5 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
3、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
4、,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 1 个增加到 2 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 3 个工人,1 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 2 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 ,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 4 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也就是说,当资源利用率未达 100%时适用。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理论elasticity,theory of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 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当两个经
5、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即:用 表示弹性,弹性公式为: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 1,销售量下降 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 1.5。需求弹性有 5种情况:大于 1、小于 1、等于 1、等于零和无穷大,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变化,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收入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
6、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计算上都可以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弧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内弹性系数小,在长期内系数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3 逆向
7、选择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就是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购买者不知道哪个好,会去买便宜的那个商品。而卖方是知道哪个好的,他好的贵,坏的贱,结果买方把坏的买走了。久而久之,卖方就只卖坏的,这是一种倒退,所以叫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是雇佣方与受雇佣方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虚假信息,最主要应用在代理人身上,代理人可能为了私人目的,违背雇佣者的利益。解决的办法可以使激励、配股等,使大家利益一致消费函数理论 : 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 = a b Yt。式中C 表示总消费,Y 表示总收入,下标 t 表示时期;a、b 为参数。参数 b 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 0 与 1 之
8、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以下简称通论 )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 (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 (通论第 7980 页) 。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 (通论第98 页) ,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
9、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 , c,wx(y,w) 。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
10、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四)定义边际消费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 ”(通论第 98 页) 。 以上构成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 (五)由边际消费倾向推出乘数理论,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导致失业,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