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粮食增产了 粮价为啥还上涨.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73254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增产了 粮价为啥还上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粮食增产了 粮价为啥还上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粮食增产了 粮价为啥还上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粮食增产了 粮价为啥还上涨 2011 年 10 月 17 日 09:05:31 来源: 人民日报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粮价数据来自农业部 300 个物价网点县监测,为集贸市场零售价;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制图:蔡华伟)今年粮食有望实现八连增,但是粮价比上年可能又将上涨 10%以上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而粮价持续上涨,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生产资料和要素价格上涨关系最为密切,与国际传导、通胀预期、投机炒作等也直接相关。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要稳定粮食价格,必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今年粮食有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但是粮食价格比上年可能又将上涨

2、 10%以上。涨价与增产并行,其中缘由何在?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粮食连续增产和国家调控政策有效避免了粮价剧烈波动记者:既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什么会出现粮食多年增产而粮价持续上涨呢?我国的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李国祥: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实现了连续 7 年增产。2010 年粮食总产量近 5.5 亿吨,比 2003 年新增粮食产量 1.2 亿吨,增产 26.9%。与此同时,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与 2003 年相比,2010 年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 76.8%。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

3、产量与粮价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常在粮食产量没有显著波动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对粮价的影响极不显著;只有在粮食产量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才会显著地冲击粮食市场,引起粮价的波动。自 2004 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不断增加粮食补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执行托市收购政策,粮食生产总体上保持稳定增产态势,年际间粮食总产量增产幅度变化相对较小。粮价持续上涨与生产成本上升和预期等因素有关记者:既然 2004 年以来粮食生产由于相对稳定而不冲击粮价,那么粮价持续上涨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李国祥:从影响粮食价格的微观供给因素来看,成本推动是粮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在我国

4、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资料及其要素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从 2003 年到 2009 年,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种子和化肥代表的可变投入物单位价格以及雇工工价和土地租金价格等上涨幅度较大,最低涨幅接近 90%,最高涨幅大约 185%。而同期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销售价格由 1.1 元/公斤上升到 1.8 元/公斤,仅上涨 61.9%。2010 年和2011 年,农业雇工工资上涨和农地租金上涨明显加快。笔者在一些农村调查中了解到,农忙季节雇工日工资超过了 100 元,个别的甚至超过 200 元。2010 年比较普遍的相对

5、较高的耕地租金每亩为 600 元,而 2011 年已经上升到 800 元,一些地方超过了 1000 元。从影响粮食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来看,近年来货币超常规发行,为粮价上涨提供了必要条件。货币供给虽然不是粮价上涨的充分条件,但是,改革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和粮价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的极端情形下,往往会诱发滞后的粮价过快上涨。2009 年,我国货币 M1 供给量较上年增长了 32.4%,增速大约是上年的 4 倍,这无疑为 2010 年和 2011 年粮价过快上涨创造了宏观条件。此外,近些年来的流动性过剩,国家持续提高粮食托市价格,强化了粮食生产者、加工商和经营者对粮价上涨的

6、预期。在粮价上涨预期影响下,一些粮食加工经营商增加储备、待价而沽,甚至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出现减产时入市抢购,人为地渲染了粮食市场供求紧张关系,加剧了部分粮食品种过快上涨。满足居民对粮食需求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记者:面对粮食增产与粮价上涨的现状,有没有解决办法?李国祥:从长期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居民收入会不断提高,要消费更多的、质量更高的农产品,出现食品消费数量增加、食品消费结构升级、食品安全保证更高的要求。估计 2020 年我国粮食年总消费量将新增 3000 万吨,达 6.3 亿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还会进一步地增加商品粮的需求。“种粮的变成吃粮的

7、,养猪的变成吃猪肉的”。满足经济发展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对农产品的新要求,是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人为地短期压抑粮价,恶化种粮比较效益,必然会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后果是出现严重的国内粮食产需缺口,造成粮价暴涨。因而,粮价适度上涨、保持合理水平,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因此,未来完善我国粮食政策的选择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效应:促进粮价合理上涨,让消费者在收入提高的同时负担一部分上升的成本;不断增加粮农补贴,稳定改善粮农比较效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并没有有效地缓和粮食价格上涨势头,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率增长缓慢,未能及时地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上升成本。为了有效地发挥农业在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迫切需要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确保在不显著地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前提下生产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及食品,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记者 冯华)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