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中国科学院二八年四月1第一章 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长江上游地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重点项目。本项目针对长江上游坡耕地量大面广、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低,抵御季节性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差,严重制约区域特别是山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及现有国家土地整治和生态建设工程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问题,集成研发造价
2、低、效益高、适应山区农业机械化和易于推广的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支撑技术,建设三峡库区、川中丘陵区、横断山民族聚居区、云贵 高原岩溶区和秦巴山区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构建长江上游山区坡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为保护培育长江上游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长 江上游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二、项目课题设置本项目围绕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问题,如微地形改造技术、基 础设施配套技术、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等设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课题 3 个,根据长江上游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坡耕地类型、土地退
3、化与水土流失特征、农业结构现状与国家生态建设目标, 设置典型区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类课题 5 个。具体包括: (一)共性技术研究课题1、调水保土的坡耕地微地形改造技术研究2课题2、坡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配套技术研究课题3、坡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二)典型区域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4、三峡库区陡坡耕地整治和生态农业课题5、川中丘陵区坡耕地整治和农林结构优化课题6、横断山民族聚居区坡耕地植物篱建设与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课题7、云贵高原岩溶山地石漠化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课题8、秦巴山区坡耕地整治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三、经费预算项目总经费 80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4000 万元,课
4、题承担单位按课题国拨经费数 1:1 提供配套资金。四、项目实施期限本项目实施期限为 3 年(2008.01-2010.12)。五、申请管理1、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组织实施。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 公开申报、统 一评审、 优势优先”的原则,以“公开发布、自愿申报、专家评审、 择优选择” 方式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 承担单位。六、申请资格(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 5 个法人
5、单位。32、共性关键技术课题申请单位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技术示范课题申请单位须依托于相关国家工程项目实施区域。3、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或所属部门科技(科教)司审定后,进行申报。4、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5、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6、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二)申请负责人
6、的条件和要求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 60 周岁(截止到 2008 年 3 月 31 日),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好的科研课题组织能力,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 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 9 个月。2、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 863 计划、973 计划、支撑计划等)课题,作为主
7、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3、对所申请课题的研究内容、国内外动态、技术路线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申请人所在单位与主要合作单位必须具备完成课题科技支撑任务所需的必要条件。4、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但未按期完成任务、未经验收、项目4执行不好、学风不良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本项目的课题。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1、申 请文件一律用 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 电子版,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超出课题申报指南范围的课题申报将不予
8、受理。2、申请文件构成:(1)申请函(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3)课题申请书(4)课题预算申报书(5)有关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申请单位资信证明;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申请材料一览表。)3、课题预算申报书须申报单位从网上注册填报,并从网上打印后单独装订,与相关申报材料一并提交。课题预算要求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和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编制,具体见科技部网站http:/。5、申请文件一式20份,正本1份,副本 19份,光 盘二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
9、,则以正本为准。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申请指南从科技部网站()或中国科学院网站()上直接下载。57、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08年5月4日16:00时整。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邮寄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项目组织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寄送地点: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态与环境处(邮编100864)联系人:周桔,杨萍,庄绪亮联系电话:010-68597540,68597573八、课题管理1、经专家评审、 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
10、项目管理要求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课题任务书。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3、课题执行期间,将 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管理部 门有权终止合同。4、课题完成后,将 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6第二章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一、共性技术研究针对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和坡地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研发集成的共性技术,为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提供技术支撑。课题 1、调水保土的坡耕地微地形改造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针对长江上游坡耕地
11、土壤流失的主要特点,研发调水保土的坡耕地微地形改造技术,形成低成本、效益高、操作 简便和农民乐意接受的技术体系。2、研究内容(1)“大横坡+小顺坡”坡地耕作技术利用实际观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不同坡面情况下细沟侵蚀发生临界坡长,研究并科学设计“大横坡+小 顺坡”的耕作技术与方案,以高效、精准地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土地退化。(2)地埂植物篱构建与经济植物品种筛选技术在调查现有地埂植物篱结构、功能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科学设计地埂植物篱建设方案,筛选植物篱品种。(3)陡坡耕地“坡式梯田+坡面水系”技术体系在调查现有“坡式梯田 +坡面水系”结构、功能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制定适用于
12、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陡坡耕地的“坡式梯田+坡面水系 ”技术体系,建立实体模式。3、考核指标提出“调水保土的坡耕地微地形改造” 技术体系和 “坡式梯田+植物篱” 、“坡式梯田+坡面水系”和“ 大横坡+ 小顺坡”耕作技术的模式;坡耕地整治关键技术 1 项,申请专利 24 项;发表论文 2530 篇,出7版专著 1 部;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门科技人员 300 人、培训群众5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116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58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580 万元。 课题 2、坡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配套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研发设计适合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坡耕地田间道路
13、,和解决长江上游坡地旱、洪涝灾害问题的沟、池坡面水系,形成支撑坡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体系。2、研究内容(1)坡面径流调控的工程配套技术在总结现有坡地径流调控工程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提出长江上游山区坡地径流调控工程技术体系。(2)坡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配套技术根据坡地坡度和农用机械性能,提出坡地田间道路工程的技术规程,编制技 术手册。并根据自然条件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长江上游不同地区田间道路设计标准。3、考核指标提出“支撑坡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配套” 技术体系和“坡面径流调控的工程配套技术”和“ 坡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配套技 术”模式,申请专利 2 项;
14、发表论文 1012 篇,重大咨询报告 2 份;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 门科技人员 200 人、培训群众 4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9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45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450 万元。8课题 3、坡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1、研究目标针对坡耕地土壤退化特点,集成研发黄壤、紫色土等退化坡地土壤肥力恢复与重建技术、高效利用水热资源的坡地粮经作物高产技术、山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为坡地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和种植管理提供优化模式和关键技术支撑,增加作物产量,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和经济林果,增加群众收入。2、研究内容(1)退化坡地土壤肥力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
15、研发坡地“深耕+聚土”与少耕免耕保土技术;秸秆就地堆肥及沼液沼渣还田土壤培肥技术;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生土熟化技术。(2)坡地节水抗旱耕作技术在总结现有坡地节水抗旱耕作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优化、筛选、提出长江上游五个典型区的坡地节水抗旱耕作技术体系。(3)高效利用水热资源的坡地粮经作物高产技术依据作物光、热、水需求特性, 筛选适宜不同区域的坡地大宗粮食与经济作物,配置与水热环境协调的坡地农业结构,集成研发坡地间套种植、高光效带状种植、多熟栽培等高产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产量的稳产种植模式。(4)山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筛选适宜长江上游坡耕地的特色农作物和经济林果品种;研发坡地立体种植
16、、复合农林技术和高产优质林果管理技术,集成特色农产品无公害种植技术;编制山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和经济林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体系。93、考核指标提出退化坡地土地生产力保育技术体系;提出坡地抗旱关键技术 1 项,申 请专利 58 项;提出三峡库区、川中丘陵区、横断山高寒山区和横断山干热河谷区坡地粮经作物高产稳产种植模式及相关配套技术体系;提出山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 4 项;重大咨询报告1 份;申请专利 3 项;发表论文 1520 篇;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门科技人员 400 人、培训群众 600 人次以上。 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9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45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17、450 万元。二、典型区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基于长江上游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以及坡耕地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进行典型区域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 4、三峡库区陡坡耕地整治和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研究目标针对三峡库区陡坡耕地面积广,地形落差大和人口密度高等特点,集成陡坡耕地微地形改造、坡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和坡地作物高产高效等关键技术,建设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区。2、研究内容(1)“坡式梯田+地埂经济植物篱”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研发不同坡度、土壤的坡式梯田和不同种类地埂植物篱的建设和管理技术,制订相关技术规程。建设“ 坡式梯田+地埂经济植物篱”示范基地, 为库区大面
18、积陡坡耕地整治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实体模式。10(2)坡地农业机械化的田间道路和微水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在调查研究三峡库区现有坡地田间道路和坡面水系工程的基础上,集成坡地农业机械化的路、沟、池配套技术,建设示范工程。(3)库岸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根据三峡库区库岸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集成坡地粮经作物高产种植技术和土壤肥力恢复与重建技术,建立三峡库区库岸立体生态农业实体模式并示范推广。3、考核指标提出陡坡耕地“坡式梯田 +地埂经济植物篱”、“适合坡地农业机械化的路、沟、池配套” 技术规程;建设三峡库 区库岸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3000 亩、示范推广 150000 亩,年增直接经济
19、效益 760 万元;陡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减少 50%以上;重大咨 询报告 1 份;申请专利 4项;发表论文 1215 篇;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门科技人员 800 人、培训群众 20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11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55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550 万元。课题 5、川中丘陵区坡耕地整治和农林结构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1、研究目标集成紫色土坡耕地整治、肥力恢复,坡面水系与田间机械化道路建设及小流域农林结构优化的技术,为川中丘陵区 21 世纪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坡地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试验示范区。2、研究内容(1)退化紫色土坡耕地肥力恢复与重建技术研
20、究与示范集成以土层增厚、有机质提高为核心的退化紫色土恢复与重建技术,建立 实体模式,进行示范推广。11(2)坡耕地水土保持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坡地农业机械化的路、沟、池配套技术,大幅度提高川中丘陵区雨养坡地农业的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建设示范工程。(3)小流域农林水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分析现有小流域农林水复合系统结构、功能和效益,提出小流域农林水的合理配置方案,集成坡顶低效林结构调整与优化,坡耕地水土保持与粮、经、 饲弹 性种植,村落 污水净化技 术,建设农林水复合生态示范小流域。3、考核指标提出退化紫色土坡耕地肥力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提出农林水复合生态小流域模式;建
21、设示范基地 8000 亩,示范推广 200000 亩,年增产值 1000 万元;重大咨询报告 1 份;申请专利 2 项;发表论文1015 篇;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门科技人员 500 人,培训群众20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11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55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550 万元。课题 6、横断山民族聚居区坡耕地植物篱建设与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示范1、研究目标针对横断山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水土保持和农业投入人力物力较少以及少数民族广种薄收的习俗等特点,引导农民优化天然植物篱和建设人工经济植物篱,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地生产力,形成一种特殊的农林复
22、合模式。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也是无污染的有机产品,研发、集成特色生物资源的种植技术, 进行示范推广,促进民族山区经济发展。122、研究内容(1)坡地植物篱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与示范选择适宜的植物篱品种,进行植物篱结构和功能优化配置,完善种植管理技术,提出高效经济植物篱建设方案,建设示范区。(2)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示范选配小桐子等生物质能源替代品、油玫瑰等高档香料植物、药用植物(如重楼、云木香、秦艽、珠子参等)和山区特色经济林果(板栗、核桃等),集成完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并应用推广。(3)山地森林农业和民族生态农业结构优化与示范根据立地条件,提出不同垂直带谱的山地生态农
23、业结构优化方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坡耕地上进行“薪柴林 +药用植物”和“粮食作物+饲料林 ” ,在陡坡地和边际土地上种植“树篱式” 木本植物。研发、集成特色传统农作物(如荞麦、青稞、土豆、薏仁米等)的种植技术,建设示范推广区。3、考核指标提出坡地植物篱优化配置方案及其技术规程;筛选特色生物资源品种 510 个;建设山地森林农业和民族生态农业实体模式;建设示范基地 6000 亩,示范推广 100000 亩。年增直接经济效益 530 万元;申请专利 3 项;发表论文 812 篇;重大咨询报告 1 份;培养少数民族山区县、乡 基层科技人员 800 人、培训群众 40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
24、题拟安排总经费 114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57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570 万元。课题 7、云贵高原岩溶山地石漠化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研究目标13云贵高原岩溶坡地土层薄,成土速率低,坡耕地土壤流失量超过容许土壤流失量,石漠化严重。石漠化坡耕地土壤肥力低,含蓄水分能力差,易遭旱害,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根据石漠化坡耕地土壤地下漏失严重和降水丰沛的特点, 集成坡式梯田整治技术和岩溶坡地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建立实体模式,建设示范区。2、研究内容(1)石漠化坡耕地坡式梯田整治技术在调查、总结现有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石漠化坡耕地土壤地面流失和地下漏失的特点,集成石坎和植
25、物篱两种坡式梯田的建设技术,制 订技术规程,建立示范区。(2)岩溶坡地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与示范主要采用微水工程技术,蓄集坡地径流,灌溉下部农田。种植葡萄、花卉、花椒等高值经济 植物。集成微水工程和作物栽培相关技术,建设示范区。(3)退耕还林地特色木本植物种植技术与示范集成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管理技术,恢复强烈石漠化退耕地的植被;集成黄壤坡地茶园等经济林果种植与管理技术,促进高海拔石漠化岩溶坡地的退耕还林。建设示范推广区。3、考核指标提出石漠化坡耕地坡式梯田建设技术与模式;提出岩溶坡地的微水工程技术与模式;提出退耕还林地特色木本植物种植技术与模式;建设示范基地 3000 亩,示范推广 70000 亩
26、,年增直接经济效益 360万元;重大咨询报告 1 份;申请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1215 篇;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 门科技人员 400 人、培训群众 10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9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45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450 万元。14课题 8、秦巴山区坡耕地整治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研究目标针对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水土流失特点,集成“坡式梯田+ 植物篱” 、“微型水利工程” 、“作物高产种植技术”和“ 特色生物资源开发” 等关键技术,建立坡耕地整治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的实体模式,建设示范区。2、研究内容(1)湿润黄土坡耕地“植物篱+坡
27、式梯田”整治技术示范针对秦巴山地气候湿润,黄土坡地土埂、石坎水平梯田易变形垮塌,水毁严 重的问题,集成“坡式梯田+植物 篱” 坡地整治和地埂经济植物篱建设技术,建设黄土坡地“坡式梯田+ 地埂经济植物篱”示范基地并推广。(2)微型冲积扇坡耕地整治与高效利用技术示范针对白龙江干旱河谷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土壤水缺乏的问题,集成河谷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灌溉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立示范区。(3)石质陡坡退耕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示范利用秦巴山区中药材和经济林果的资源优势,筛选优良品种,集成优质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建立示范样板,形成规模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促进 退耕还林。3、考核指标提出湿润
28、黄土坡耕地“植物篱+坡式梯田”整治技术与模式;提出泥石流冲积扇坡耕地整治与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提出石质陡坡退耕地中药材与经济林果种植技术与模式;建设示范基地 3000 亩,示范推广 30000 亩,年增直接经济效益 360 万元;重大咨询报告 1 份;申请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1012 篇;培养县、乡农业、水保部门科技人员 30015人、培训群众 1000 人次以上。4、经费预算本课题拟安排总经费 8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400 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 400 万元。第三章 申请文件编制一、申请函根据课题申请指南,我单位 (全称及地址)授权 (姓名) (职务、职称)作为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
29、容:1我方愿意按照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 15 份,其中正本 1 份,副本 14 份。1 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2 申请书3 有关附件2我方 愿 意 向 申 请 主 持 部 门 提 供 任 何 与 该 项 申 请 有 关 的 数据 和 信 息 ; 3有关本申请的所有正式通讯应致:地址: 邮编: 电话: 手机: 传真: 申请人名称:(公章) 法人(或授权代表)姓名: 签字: 年 月 日1二、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一)申请单位概况名称: 电 话: 地址: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及账号: 单位负责人姓名: 职务: 技术职称: (二)申请单位简况(联合申请单位在此处须分别对所有规定内
30、容进行详述)1 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历史沿革、批准成立部门等);2 课题负责人的姓名、职称、技术简历、学术水平;3 参加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数量、素质及专业构成;4 近期从事同类研究或开发项目的名称及成果;5 承担该课题的主要物质条件和经济状况。2三、申请书格式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 年 月至 20 年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 年 月3编写说明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国资委直属公司 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2编写要
31、求:(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并上报;3课题申报书 A4 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同时,通 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申报中心” ,将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 算申报书报送科技部。4课题信息表项目名称课题名称申报形式 投 标 有限择优 指定 其他名 称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通讯地址 邮编单位类别事业型
32、研究单 位 大专院校 其他事业单位 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国有企 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合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代码课题申报单位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序号 单 位 名 称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姓 名 性别 男 女 出生年 年学 历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职 称 高 级 中级 初级 其他课题负责人联系电话 E-mail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起始时间 年 月 终止时间 年 月课题活动类型 应 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他所属技术领域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城 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
33、社会事业创新类型 原始 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研究内容(100 字以内)预期成果专 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其他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项,国内发明专利 项,其他 项。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 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产学研联合 是 否5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6课题申报书提纲一、课题概述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
34、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3主要经济、社会、 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5人才队伍建设6其他应考核的指标五、经费预算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
35、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4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1课题进度安排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序号进度安排任 务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5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七、实施机制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3产学研结合模式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1课题负责人简介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课题负责人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 时间(%) 所在单位主要研究人员6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
36、项十一、有关附件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5各参与单位联合申报课题的证明文件;6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7十二、申报单位签章课题申报单位(盖章):单位法人代表(签字):课题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8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国资委直属公司(盖章)年 月 日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评审综合意见表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 申请受理编号: 评审专家人数 有效评审意见份数综合评审得分:注:综合评审得分(总得分最高分最低分)(有效评审意见份数2)是 否建议为课题承担单位(份数)专家组综合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字):年 月 日10项目组织单位意见1对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结果的意见;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3其他说明。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