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鉴别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溶液实验分析:首先根据这四种物质的酸碱性不同可将其分为酸(稀硫酸) 、碱(氢氧化钠、碳酸钠) 、中性物质(氯化钠) 。因此可以考虑用酸碱指示剂对其进行第一次区分,为了使操作简单,所以选用蓝色石蕊试纸(颜色较浅)对其进行第一次区分,由于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遇碱颜色加深(蓝色) ,遇中性物质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蓝色石蕊试纸可将稀硫酸和氯化钠鉴别出来,而无法对剩余溶液的下结论。因此,剩下的两种溶液需要进行进一步确定。考虑到碳酸钠遇酸会有气体产生,因此可以选用已鉴别出来的稀硫酸对剩下的两种溶液进行第二次区分,取剩下的两种溶液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有气体放出的原溶液是
2、碳酸钠溶液,则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点滴板(玻璃片) 、滴瓶(胶头滴管) 、抹布、试管刷实验药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实验步骤:1. 用胶头滴管取四种溶液适量于四支试管中,并编号 1、2、3、4.2. 将四张蓝色石蕊试纸放于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四种溶液滴在四张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颜色变红的原溶液是稀硫酸,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对颜色都加深的两种溶液无法定论。3. 分别用胶头滴管取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取已鉴别出的稀硫酸滴入这两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试管中有气体放出的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
3、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4. 整理实验台,清洗实验仪器。流程图: 试纸变红 待测液 1 稀硫酸试纸变蓝待测液 2 蓝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待确定待测液 3 颜色无明显变化待测液 4 氯化钠溶液有气体放出 待测液 2 稀硫酸 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待测液 3 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依据:1. 根据蓝色石蕊试纸的变色原理可区分出酸、碱(碱性物质) 、中性物质,即蓝色石蕊试纸遇酸(H )变红,遇碱(OH )颜色加深(蓝色) ,遇中性物质颜色无明显变化。2. 碳酸钠溶液中的 CO3 会水解产生 HCO3 和 OH 使溶液呈碱性。 CO3 + H2O = HCO3 + OH 3. 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会有气体产生
4、,可以区分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实验总结:本次鉴别试验中,由于只有一种酸性物质(稀硫酸) ,一种中性物质(氯化钠溶液)所以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很快鉴别出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而剩余的溶液中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又有气体放出,所以可以用已鉴别出的稀硫酸溶液鉴别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在试验中,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原溶液是稀硫酸,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不明显的原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后有气体放出的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反思:本次实验,巧妙地利用了蓝色石蕊试纸(颜色较浅)遇碱蓝色加深(现象较
5、明显) ,将两种碱性物质鉴别出来,不会产生颜色变化不明显的歧义。还利用了这四种物质相互鉴别,简化了实验步骤。但是本次实验的成功还基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如果碳酸钠溶液浓度过低,碱性就会减弱,从而导致在步骤一处有两张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不明显。在试验中,如果碳酸钠溶液浓度过低,则使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不明显的两种溶液就是第二步待确定溶液,此时可以明显鉴别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而剩余的这两种溶液仍可用已鉴别出的稀硫酸鉴别,步骤同上,滴加稀硫酸后有气体放出的仍然是碳酸钠溶液。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用紫色石蕊试纸来鉴别这四种溶液,步骤与本次实验步骤相同。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二班 张亮2012 年 12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