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2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3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中想象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学具:小棒、圆片等。教具:课件教学过
2、程:一、情境引入,探究规律课件引入:音乐声中,小兔们在欢快的唱歌跳舞。师:森林里准备举行动物才艺表演,聪明的小兔精心设计舞台布景,把刚洗干净的手帕沿两棵大树间的一根绳子用夹子夹住作背景,用木桩和篱笆搭起了舞台,用蘑菇作道具,瞧,它们跳得多开心呀!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新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1)师 :请仔细观察舞台上的场景,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放大相关画面,并随机板书有效信息:树 2 绳子 1兔子 8 蘑菇 7夹子 10 手帕 9木桩 13 篱笆 12师:同学们观察的多仔细呀!这些物体的摆放是随
3、意的吗?(不是,是有规律的)是啊,这些物体都是有规律的摆放,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只要你静静的观察、认真的思考一定能找到这个规律。板书:找规律。(2)学生观察思考,师行间巡视指导。师:有了想法的同学可以同桌先互相说一说。(3)全班交流。生 1:我发现两棵大树之间隔着一根绳子;生 2:我发现两只兔子之间隔着一个蘑菇;师小结:你们刚才看到的大致相同,两种物体都是一个接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你还能发现什么?生 1:我发现 2 棵大树之间有 1 根绳子,10 个夹子之间有 9 块手帕,8 只兔子之间有7 个蘑菇,也就是说 3 大树之间就有 2 根绳子;生 2:我发现木桩的根数比篱笆多 1,兔子的只
4、数比蘑菇多 1,夹子的个数比手帕多1。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开头是夹子,结尾也是夹子,夹子与夹子之间有 1 块手帕,夹子就比手帕多 1;开头是兔子,结尾也是兔子,兔子与兔子之间有 1 个蘑菇,兔子就比蘑菇多 1。也就是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物体的个数就比它中间的物体多 1。 (板书)学生自由读一读。设计意图:学生对生活中的间隔排列并不陌生。为了帮助学生探究两种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直观动感的优势,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受间隔规律。再通过比较、交流发现每组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像这样两
5、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物体的个数就比它中间的物体多 1”的感性认识。此环节教师运用比较、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每组两个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他们数量之间的规律,从而突破“找”规律这一难点。二、操作交流,验证规律。1教学“试一试”师:像森林舞台上间隔排列的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其他地方,一个隔一个地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摆小棒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个圆。反复摆几次,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 同桌学生合作操作,填写记录表,交流讨论。(2)
6、请各小组展示记录结果,并全班观察、讨论、交流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一说为什么小棒根数会比圆的个数多 1。如果想使圆的个数比小棒根数多 1,又应怎么摆?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一方面帮助学生验证规律,体会规律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知意识。同时,在操作活动中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种规律的事例吗?仔细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出现生活中的例子,如护栏、花栏、地砖、广告牌、路灯等。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能找到这种规律的事例吗?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
7、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刚才大家举了不少例子,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现在就来看一些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联系发现的规律,算出相应的个数。(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交流想法。(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看题后独立思考结果分别是多少。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清楚,可以动壁画一画,想想结果。全班交流,并说说算式,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小结。(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全班交流想法和算法。(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全班交流想法和算法。引导学生思考:第 4 题和第 3 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能用画图的方法想想可以栽多少棵树吗?学生画图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学生数学的眼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发现的?你认为这个规律在生活里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