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7179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与论述题.txt 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三、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二战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 (2)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 2、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

2、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 ?4、试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2) 斯密在提出他的“绝对成本学说”也称“地域分工说”的国际分工理论之前,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每

3、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接着斯密将运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5、试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2)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

4、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加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6、试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一评价 (2)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它促进

5、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废除了“谷物法” 。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认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 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 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条件等因素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和根本的因素。 比较成本理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作出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规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互相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的

6、结论。 7、简述古典学派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与赫俄原理的主要区别(2)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运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即生产函数相同,因而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把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8、简述要素禀赋论的

7、三个主要结论 (2) 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9、试对赫-俄学说作一评价(2)在各国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H-O 学说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从体系上更为完整、全面。 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在各国对外贸易竞争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结合所起的重要作用。 H-O 学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

8、论。 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该理论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该理论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把富国与穷国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性,归结为国际贸易问题,归结为世界市场的机制问题。 10简述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相同、不同及联系之处。 (3) 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在量上是不同的。国别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单位决定的,这个平均的劳动单位就是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外二者在表现形式上

9、也是不同的,商品的国别价值是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而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值形态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二者的联系之处: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11、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各种因素(3)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国际价值量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动的。而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改变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因而,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国际价值量与劳动强度。劳动

10、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也就是指同一时间内劳动力消耗的程度。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 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A、如果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是在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出来的,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B、假定投到国际市场上的该商品的总量仍旧不变,然而在较差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大大多于在最好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国际价值就由较差条件下生产而出口的大量商品来调节。 C、假定在高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在中等条件和较差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出口量,国际价值就由在最好条件下生产

11、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 12、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3) 穆勒认为:在由比较成本所决定的国际交换比价界限内,两国间具体的商品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决定的,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否有利应是贸易双方彼此对另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而定,只有在相互需求均衡,一国输出商品数量恰好等于另一国输入商品数量时所形成的交换比价才体现商品的国际价值。若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产品需求数量及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就对它越有利,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外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价,也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就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 13

12、、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 (4) 政策主体:指政策行为者,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就是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政策目标:贸易政策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贸易政策的内容首先是在一定政策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的,政策目标是政策内容制定的依据。 政策内容:即贸易政策所涵盖的方面和内容。 政策手段:即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用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如关税、非关税等。 14、简述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 (4)共同点: 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黄金白银越多,其财富的拥有量就越大,因而也就越富

13、有。贸易可以不断增加一国货币量,从而增加国家财富。 区别点: 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财富。因而一国应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最好不输入。同时为保留货币,该理论主张禁止货币出口。 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增加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把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品的进口,主张发展加工业和转口贸易。 15、简述对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的客观评价。 (4)它们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

14、它们把货币当作财富象征,把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视为财富的源泉。 它们只是简单地描述社会的表面现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其经济理论是幼稚的、不科学的。 16、试对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学说作一评价。 (4)积极意义: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

15、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缺陷: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17、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4)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18、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形式。 (4)大幅度削减关

16、税A、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B、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度下降。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降价或撤销非关税壁垒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19、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4)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

17、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20、简述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 (4)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

18、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为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21、简述管理贸易、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 (4)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19、22、简述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4)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23、简述管理贸易政策评价。 (4)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它将

20、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24、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4)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A 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B 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C 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25、简述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4)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有着

21、自己的特点: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26、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 (4)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

22、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27、试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进行评价。 (4)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

23、。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该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28、简述发展

24、中国家保护贸易政策特点。 (4)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方式总体上看,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内向型发展战略。由此围绕发展战略而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分为两大类: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29、简述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 (4)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中心 - 外围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 。中心 - 外围论: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

25、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基于上述分析,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30、简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最终结论。 (4

26、)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综合上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论点,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31、简述关税的主要特点。 (5)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口商征收的税收。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口商品,其税负是由进出口商先行垫付,而后将其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计入商品的价格,转嫁给最终消费者承担,因而关税属于间接税。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即纳税人是进出口商,课税的对象

27、是进出口货物。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各国可以通过制定和调整关税税率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在出口方面,可以采用低税、免税和退税的方式来鼓励商品出口;在进口方面,通过税率的高低、减免来调节商品进口。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关税体现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关税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进出口贸易,影响一国同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从而影响着一国经济贸易的发展。32、简述征收财政关税的条件。 (5)为了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对进口商品征收财政关税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征税的进口货物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无代用品的商品,以避免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征税的进口货物在国内必须有大量

28、消费。关税税率必须适中,否则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33、简述普惠制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5)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所谓普遍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所谓非歧视的,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不受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的待遇。所谓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普惠制的目的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34、简述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的异同。 (5)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29、进口数量限制的手段。但绝对配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35、简述进口配额制与“自动”出口配额制的区别与联系 (5)区别:二者在形式上略有不同。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制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

30、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 “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以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进口配额制是由进口国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进口,而“自动”出口配额制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的出口,且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联系:二者都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二者都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36、简述复汇率制的目的及其主要原则。 (5)所谓复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不只有一个,而是有两个以上的汇率。其目的是利用汇率的差别来限制和鼓励某些商品进口或出口。在进口方面:对于国内需要而又供应不足或不生产的重要原料、机器设备和生活必需品,适用较为优惠的汇率

31、。对于国内可大量供应和非重要的原料和机器设备适用一般的汇率。对于奢侈品和非必需品只适用最不利的汇率。在出口方面:对于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又要扩大出口的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较为优惠的汇率。对于其他一般商品出口适用一般汇率。37、简述最低限价达到限制进口的方式。 (5)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38、简述进口押金制对进口限制的作用 (5)进口押金制又称进口存款制。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这样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影响

32、了资金的流转,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39、简述商品倾销的种类。 (5)商品倾销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偶然性倾销。这种倾销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上不能售出“剩余货物” ,而以倾销方式在国外市场抛售。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或摧毁了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了这个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长期性倾销。这种倾销是长期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33、。40、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弥补商品倾销造成的亏损所采用的办法。(5)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下,用维护国内市场上的垄断高价或压低工人的工资等办法,榨取高额利润,以补偿出口亏损。 国家提供出口补贴以补偿该企业倾销时的亏损。大企业在国外市场进行倾销,打垮了国外竞争者,占领了国外市场后,再抬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弥补过去的损失。41、简述外汇倾销的条件。 (5)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外汇倾销不能无限制和无条件地进行,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起到扩大出口的作用。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货币贬值必然引起一国国内物价上涨的趋势。当国内物价上涨程度赶上或超

34、过货币贬值的程度,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差距也随之消失。外汇倾销的条件也不存在了。但是,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的上涨总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本国货币一贬值,国内物价立即相应上涨。在一定时期内它总是落后于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因此垄断组织就可以获得外汇倾销的利益。其他国家不同量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如果其他国家也实行同幅度的货币贬值,那么两国货币贬值的幅度就相互抵消,汇价仍在贬值前的水平,而得不到货币对外贬值的利益。如果外国采取提高关税等其他限制进口的报复措施,也会起到抵消的作用。42、简述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与出口加工区的区别与联系。 (5)出口加工区脱胎于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采用了自

35、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做法,但它又与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商业的;出口加工区: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是面向工业的。43、简述中国式经济特区的基本特点。 (5)它是社会主义类型的经济特区,实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它是综合性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房地产、旅游、金融、保险和运输等行业。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产品主要供出口。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和利润汇出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改善投资环境,以便吸引较多外资,促进特区的

36、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实行“外引内联” ,加强特区与非特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的发展。44、简述自由边境区与出口加工区的区别。 (5)自由边境区与出口加工区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由边境区的进口商品加工后大多是在区内使用,只有少数是用于再出口。故建立自由边境区的目的是开发边境区的经济,因此有些国家对优惠待遇规定了期限。当这些边境区生产能力发展后,就逐渐取消某些商品的优惠待遇,直至废除自由边境区。45、简述缓冲存货与出口限额的异同。 (6)相同点:两者均是国际商品协定中经济条款的一种。不同点:缓冲存货,就是由该商品协定的执行机构依照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规定,运用其成员国

37、提供的实物和资金,干预市场和稳定价格。当市场价格涨到最高限价时,抛售缓冲存货的实物以维持价格在最高限价之下;当市场价格跌到最低限价以下时,利用缓冲存货的现金在市场上由购,把价格保持在最低限价以上。主要采用缓冲存货的有国际锡协定和国际天然胶协定。出口限额,这种条款规定一个基本的出口限额,每年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确定当年平均出口限额。年度出口限额按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分配给有基本限额的各出口成员国。一般固定部分占全部年度限额的 70%,可变部分占 30%。可变部分按出口成员国的库存量占全体出口成员国总库存比例进行分配。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国际咖啡协定。46、论述商品综合方案的主要内容、制定的目的及

38、意义。 (6)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或“缓冲存货” 。该商品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利害关系,并且便于储存。建立国际储存的共同基金。用来资助建立国际初级产品的缓冲存货和改善初级产品市场,提高初级产品的长期竞争性,如开发研究、提高生产率、改进销售等。商品贸易的多边承诺。为了稳定产品供应,参加方案的各国政府,承诺在特定时间内各自出口和进口某种商品的数量。扩大和改进商品贸易的补偿性资金供应。当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剧减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给予补偿性贷款。扩展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样化,要求发达国家降低或取消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

39、价格长期疲软,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商品综合方案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打破旧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由于触动了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和利益,因此,要将方案的内容全部变成现实,还须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47、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其形式有哪些(按照贸易壁垒的取消程度) 。(7)经济一体化一般是指国家间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经济一体化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是一体化程度最低级、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 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行关

40、税优惠。自由贸易区: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独立的贸易壁垒。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共同市场:成员国间除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流动。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资源配置。完全经济一体化:各成员间在完全消除商品、

41、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各国的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面差异的完全消除,实现统一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48、简述地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7)历史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 解决国际收支困难。维护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需要。49、简述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 (7)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主要是分析、考虑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就业、产出、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又称之为次级效果。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获取规模经济 刺激投资 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要素的流动性 加速经济成长

42、50、简述大市场理论的核心。 (7)扩大市场是获得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市场扩大带来的竞争加剧将促成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51、简述协议性分工的适用条件。 (7)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 X 商品或生产 Y 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52、简述 WTO 的法律地位。 (8)WTO 具有法人资格。 WTO 每个成员方向 WTO 提供其履行职责时所必需的特权和豁免权。 WTO 官员和各成员方代表在其独立执行

43、与 WTO 相关的职能时,享有每个成员方提供的所必需的特权与豁免权。 每个成员方给予 WTO 的官员、成员方代表的特权和豁免权等同于联合国大会于 1947 年 11 月 21 日通过的特殊机构的特权与豁免公约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权。53、简述要成为 WTO 创始成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8)WTO 协议生效时,已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签署参加、一揽子接受乌拉圭回合所有协议。在乌拉圭回合中做出关税和非关税减让,以及服务贸易的减让。54、简述 WTO 的决策机制的内容。 (8)WTO 承袭关贸总协定协商“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只有当无法达成共识时,再以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对于不同的问题,规定具体的通过票

44、数如下:解释和决议。对任何多边贸易协议的解释和决议,须经部长会议和总理事会成员的 3/4 以上多数通过。修订。对有关条款的修订,须经 2/3 多数通过。豁免。豁免某一成员所应承担的义务,经 3/4 以上多数通过。但对有义务在规定的“过渡期”内可暂不履行,在过渡期后如要继续豁免,就须“一致同意”才行。接收新成员。成为一般成员,其加入须经部长会议 2/3 以上多数表决通过。55、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含义及其特点。 (9)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其特点是: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具有国际性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具有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为买卖。

45、56、什么是邀请发盘?其目的是什么(应注意什么)?(9)所谓邀请发盘是指交易的一方打算购买或出售某种商品,向对方询问买卖该项商品的有关交易条件,或者就该项交易提出带有保留条件的建议。在实际业务中,一方邀请发盘的目的是:表达与对方进行交易的愿望,希望对方及时发出有效的发盘。探询一下市场价格。希望对方开出估价单,这种估价单同样不具备发盘的条件,所报价格也仅供参考。57、简述还盘的两个法律后果。 (9)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还盘等于是受盘人向原发盘人提出的一项新发盘。58、简述发盘的撤回与撤销的区别与联系。 (9)撤回是指发盘尚未生效,发盘人采取行动

46、阻止它的生效。撤销是指在发盘已生效后,发盘人以一定方式解除发盘对其的效力。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撤回,如果撤回的通知在发盘到达受盘人之前或同时到达受盘人。发盘可以撤销,其条件是:发盘人撤销的通知必须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传达到受盘人。但是,在下列情况下发盘不能再撤销:发盘中注明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受盘人有理由依赖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本着对该发盘的依赖行事。59、接受的含义及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9)所谓接受,就是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以声明或行动向对方表示同意的行为。构成有效接受要具备以下条件: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受盘人接受要采取声明的

47、方式。接受的内容要与发盘的内容相符。接受的通知要在发盘的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60、简述对发盘的实质性变更。 (9)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实质上变更发盘的条件。实质性变更是对发盘的拒绝,构成还盘。61、简述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 (9)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卖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 合同必须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 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62、简述订立书面合同的意义与作用。 (9) 作为合同成立的依据。 作为履

48、行合同的依据。 可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 63、简述国际贸易惯例的法的地位及其作用。 (10) 国贸惯例的适用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其本身并不是法律,对贸易双方不具有强制性,买卖双方有权在合同中做出与某项惯例不符的规定。 国贸惯例对贸易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果双方都同意采用某种惯例来约束该项交易,并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时,这项约定的惯例便具有强制性; 若双方对某一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也未注明该合同适用某种惯例,在合同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案的司法和仲裁机构也往往会引用某一国贸惯例进行判决或裁决。 64、简述按照 FOB 成交时,买卖双方各自承担哪些义务。 (10) 卖方的基本

49、义务: 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并负担货物到装运港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在约定的装运期和装运港,按港口惯常办法,把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的通知。 向买方提交约定的各项单证或相等的电子信息。 买方的基本义务: 按时租妥船舶开往约定的装运港接运货物,支付运费,并将船名和到港装货日期给卖方充分通知。 承担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后的各种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按合同规定,受领交货凭证并支付货款。 65、简述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原则及影响进出口商品差价的因素。(10)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原则是:在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结合国别(地区)政策,并按照我们的购销意图确定适当的价格。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影响商品差价的主要因素是所使用的贸易术语的不同,此外,还须考虑下列因素: 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要考虑运输距离 要考虑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