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发令官管理.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8708122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发令官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发令官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发令官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发令官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发令官管理价格是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变量,在正常的市场上,价格信号标志着该种物品的稀缺程度,对应于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大致平衡的交点。市场之所以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就在于价格让人们可以计算买卖的成本和收益,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比如进入冬季,北方由于缺少新鲜蔬菜,价格远远高于温暖的海南岛,有人就会从两地巨大的价差中发现利润,在海南组织收购或种植,运输到北方城市出售赢利。但是随着运输规模的扩大,价差逐步缩小,直到只能拿到平均利润为止。1980 年代初期的中国,人们对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非常热衷,率先生产的少数厂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多人据此以为发现了商机,花巨资

2、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和生产线。随着家电的供给量越来越大,生产能力过剩,价格逐渐回落,很多达不到规模效益、管理落后的企业陷入了困境,最终被迫停产甚至倒闭。此后,这种高价格引发一哄而上,接着大洗牌再逐步规范的程式,先后在空调、手机、电脑、房地产等行业上演。非正常价格对供求的影响自由市场上的价格能够纠正市场供求的曲扭,是商品流动和分配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价格的重要作用,总是试图人为地压低、抬高或者冻结价格,然而市场供求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以另外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正常的价格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作用。张五常教授证明:当发生石油短缺危机时,如果政府实施油价管制,市场

3、上的油价将低于均衡价格,除了短缺引起的排队抢购之外,石油公司也会进行一些适应性调整,降低汽油质量,取消原有的免费服务,使供给在价格约束下向现行价格靠拢。改革前的住房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福利之一,以很低的价格向职工供应,因为获得住房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所以需求量也远远大于供给量。在需求方面,大家为了得到住房,明争暗斗、行贿受贿、恐吓、死缠烂打等等,浑身的解数使尽。而在供给一方,住房质量非常差,只能勉强遮风挡雨,配套设施、维修服务都难尽人意,请人维修一次,没有过人的耐心和毅力是绝对不行的。假如一套住房的市场价格为 8 万,福利价格为 1 万,其中有 7 万的差距,可以这样说,为了得到这套住房

4、,只要额外付出的代价不高于 7 万,都是划算的。于是当官的用权,有钱的行贿,无权无钱的闹事。总之是动员各色手段,其结果是制造了大量内耗,而这些资源的耗费并没有增加一丝一毫的社会财富,反而增加了人们的精神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原来我国的股票一级市场,由于确定发行价格的方式呆板僵化,即严格遵循政府管制下的定价方式,由监管机构确定发行市盈率。而规定的市盈率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导致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常常超过100%,有时甚至达到 300。为了分配这些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最早的方式是排队领取申购表,按照申购数量来抽签,为了得到申购表,很多人几天几夜

5、地排队,直至酿成了“百万股民炒深圳”的事件。后来改变了申购方式,将资金存入指定银行,然后依据资金的多寡,用抽签方式来决定竞争的胜者。据测算,2000 年的新股申购年收益率不算很高,约为 38%,也远远高于同期的国债利率以及各种实业投资的收益率。这一几乎没有风险的巨额利益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参与申购,以 2001 年 7 月下旬为例,冻结的新股申购资金高达 6600多亿元,一级市场聚集的资金总量超过了同期沪深两市所有 A 股流通总市值的 1/3。且不说大量的保险资金、信贷资金、风险投资资金进入一级市场,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催生大量的违法乱纪事件,仅仅数千亿的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频繁地划转,这些劳动并没

6、有创造任何新增财富,而是对已有社会财富的重新分割。最应该警惕的是资金越多,不动脑筋,就可以轻易地赚到更多的钱。所得税是一种转移支付,在效率的基础上考虑公平,而这种股票定价和申购方式等于一种负所得税,既无效率,更不公平。定价的规则非常关键知识分子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时代对知识的尊重应该体现在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上。记得 1950 年代左右,大学教授的工资为 300 余元,是普通工人的 10 倍左右,但是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超过教授的并不鲜见。同样与国际上进行对比,也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对知识的定价偏低,定价规则也很不合理。即使机关和高校的知识分子整体上定价准确,但是具体到个人,同样会出现与旧车市场

7、(阿克洛夫) 、保险市场(斯蒂格利茨)相类似的信息问题。因为知识分子无论是从个人素质和努力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同质市场,当对不同个体的品质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时,就只能依照学历-全球品牌网-、职称、工龄等因素采用一种呆板的定价方式。人力资本的重要特征是与其拥有者的不可分割性,期中激励与前期评价同样重要,单纯用时间来度量其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定价方式势必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逆向选择机制使得“劣币驱逐良币” ,无法挽留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一部分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人混进高级知识分子行列;另一方面会引发道德风险。自利的个人将进行适应性调整,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敷衍了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的社会兼职中去。长此以往,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使低价格成为一种均衡价格:“知识分子的报酬太低逆向选择与适应性调整定价较低逆向选择与适应性调整合理的低价” 。因而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形成科学动态的人才选拔机制,清除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精简队伍,依据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拉开收入差距。这一点说起来轻松,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对于非同质的知识分子市场,谁是才华横溢,谁是不学无术,由谁来作出评价,由谁来最后定夺,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处理得好还是不好,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成败,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