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 分步成本与分批成本 (Process-costing VS Job-costing),分步成本与分批成本的比较,一、分步成本法根据制造步骤或生产部门来归集制造成本。分步成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标准化、大量生产或相同产品的制造业。 二、分批成本法根据特定产品或制造批次的不同,分别计算其产品的制造成本。因为每批产品的种类与规格不同并且成本有异,所以必须分批计算成本,因而分批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多种不同产品的制造业。,分批成本法 制造成本在工作批次中累积起来。 在制品的批次成本记录于每一工作批次中。 许多独特的工作批次。 工作批次建立于顾客订购。,分步成本与分批成本的比较,分步成本法 制造
2、成本由生产过程或部门将成本累积起来。 在制品的每一批次产品都有生产报告。 同质性产品。 在自动化的制程中,生产部门持续地为存货而生产。,Same objective: determine the cost of products,Same Inventory accounts: raw materials, work in process, and finished goods,Same overhead assignment method: predetermined rate times actual activity,相同的目标 : 计算产品的成本,相同的存货账户: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
3、,相同的制造成本分配模式: 预计制造费用率乘以实际活动,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的比较,分步成本的会计处理,1、 领料、耗料、发生薪工、分配薪工及发生实际制造费用:与分批成本法同,2、在制品及制造费用明细帐账户:各生产步序,3、产品成本的计算可采用实际制造费用或已分配制造费用,(1)若采用实际制造费用,则根据明细帐各步序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各步序的在制品,(2)若采用分配制造费用,则分步序计算已分配制造费用,(3)期末结转实际及已分配制造费用,产生多(少)分配制造费用的处理与分批成本制同,1、分析实体单位 2、计算约当产量 3、计算投入总成本 4、计算单位成本 5、分配总成本,计算分步成本的步骤,Sam
4、e overhead assignment method: predetermined rate times actual activity,约当产量表示部分完工产品是 全部完工产品的一小部分。,每约当 产量成本,=,期间的制造成本 期间的约当产量,约当产量,例 :,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其于2012年3月第三部门的前一部转入的产品单位数为16,000单位。 假设无期初在制品,而该期完工转制成品的单位数为13,000单位,期末在制品为3,000单位,其完工程度为40%。 假设原料在本部门制造开始时即行投入。,无期初在制品存货时分步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都100%完工,且所有单位
5、都已完工并转出。,3,000 单位的40%,3,000 单位的100%,3,000 单位的100%,$51,200 16,000 约当产量,$227,200 14,200约当产量,$240,000 16,000约当产量,13,000 约当产量 * $34.2,3,000 约当产量 *$3.2,1,200 约当产量*$16,3,000 约当产量*$15,某公司 生产成本报告单 2012年3月份,数量资料:,成本资料:,成本的分配:,有期初在制品存货时分步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加权平均法 对于前期完成的工作与本期完成的工作无须区别。 将期初存货的单位与成本和本期产品的单位与成本混合在一起。 先进先出
6、法(FIFO, first-in first-out)将前期完工的工作与本期完成的工作做区分。假设最先进入生产程序的单位最先完工并转出。 优点:(1)管理人员容易辨认并管理当期成本。(2)当当期成本分配给在制及完工单位时,存货成本更具通用性。,某公司2012年6月份的数据资料,使用加权平均成本来分配成本,期初存货 10,000 单位,40,000 开工单位,在制品 50,000 单位,期初存货 10,000 单位,40,000 开工单位,期末存货 6,000 单位,44,000 单位 完工,10,000 单位 完工,34,000 单位 完工,使用先进先出(FIFO)成本法来 分配成本,哪一种较
7、好: 先进先出法 或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成本法形成当期的成本,它可以用来进行绩效评估。 假如没有期初存货 (JIT) 或期初存货很少,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会产出同样的结果。,损坏品的处理,1、定义损坏品,2、区分 正常损坏与非常损坏,3、不同制造时期发现正常损坏品的会计处理,1、定义选定为成本标的批次 2、定义批次的直接成本 3、选择用来分摊间接成本至各批次的成本分摊基础(直接人工小时) 4、定义与每一成本分摊基础有关的间接成本(单一制造费用成本库) 5、计算每一成本分摊基础的单位分摊率,以分摊间接成本至各批次(各成本库的总成本总成本分摊基础的数量) 6、计算分摊至各批次的间接成本 7、计
8、算所有指派至各批次的总成本,计算分批成本的步骤,分批成本法的综合流程图,间接成本库 Indirect-cost pool,间接成本 分摊基础 Indirect cost- Allocation base,成本标的cost object:,直接成本 Direct costs,所有制造费用 All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s,直接人工小时 Direct manufacturing Labor-hours,单位间接成本,制造费用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s直接成本 Direct costs,直接材料 Direct materials,直接人
9、工 Direct manufacturing labor,计算间接成本率所使用的期间,计算间接成本率通常基于一年的期间,而且到年底才计算。 使用较长的期间计算间接成本率的两个主要原因:1.分子理由分子是指间接成本库而言,期间愈短,成本受季节性变动的影响愈大,若以年度为计算期间,则可将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动效果加以整合,然后再算出一个间接成本率。,计算间接成本率所使用的期间,另外非季节性波动成本也会影响间接成本的总额,将全年的间接成本累计再算出单一全年间接成本分摊率,可以平稳非季节性波动的影响。2.分母理由分母即分摊基础的数量,因为选择一年较长的预计时间,可以将固定间接成本分摊至波动作业中。,正常成
10、本法,正常成本法是以预计间接成本率 成本分摊 基础的实际数量,作为分摊间接成本的方法。预计每年间接成本 预计间接成本率 预计每年成本分摊基础数量,制造业的正常成本法,原始凭证 1.分批成本记录(Job-cost record) :分批成本记录又称分批工作单或分批成本单(Jobcost sheet) ,其用来累计指派至批次所有成本的 主要凭证。分批成本记录在每一批次工作开始就存在了。2.领料单(Materials-requisition record ) :领料单用来列记某特定工作批次,在各部门与分批成本单上记录直接材料使用情况的凭证。3.计时单(Labor-time record ) :计时单
11、又称计工卡,用来列记某特定工作批次使用人工时间的成本记录。,制造业的正常成本法,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1.分批成本制度对于每一批次有个别的批次成本记录,这些记录通常列在明细分类帐中。2.总分类帐将个别尚未完工的批次明细记录加以汇总,记录到在制品账户中,在制品账户为所有尚未完工批次成本的合计。3.批次成本记录与在制品统制账户,累计各批次工作由开工至完工时所发生的成本。,追踪分批成本制的成本流程 交易流程追踪步骤,(a)购买材料 及投入其他 制造费用Purchase of materials and other manufacturinginputs,(b)加工成为 在制品 存货Conversion
12、 into work in process inventory,(c)加工成为 制成品 存货Conversion into finished goods inventory,(d)销售 制成品Sale of finished goods,使用不同方法将期末少分摊或多分摊 的间接成本加以计算,少分摊(多分摊)间接成本实际发生的间接成本已分摊间接成本期末调整方法1.调整后分摊率法2.比例法3.冲销至销货成本法,调整后分摊率法,事实上,调整后分摊率法是使用实际成本率,重作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中所有分录的金额。 首先,每一个会计期间终了,计算实际制造费用率。其次,于本期间曾分摊制造费用成本的所有批次,
13、以实际制造费用率重新计算账户成本。最后,在会计期间终了做结帐分录。 处理结果是,分批成本记录、期末在制品、制成品及销货成本等账户,都正确的代表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成本。,比例法 1.以已分摊制造费用为基础,将”少分摊或多分摊”分摊至在制品、制成品及销货成本等账户中。2.以在制品、制成品及销货成本的期末余额(比例调整前)为基础,将”少分摊或多分摊”分摊至在制品、制成品及销货成本等账户中。冲销至销货成本法冲销至销货成本法是将少分摊或多分摊制造费用全数结转至当年度的销货成本中。,各种方法的选择,哪一种方法最佳?管理者应依照其信息使用目的,来做为选择的依据: 1.欲得到个别批次成本的最佳纪录,以进行个别
14、产品获利能力之分析,则选择调整分摊率法。 2.为报导出最精确的存货及销货成本数字,则以比例法较佳。 3.以成本效益观点而言,冲销至销货成本法最简单。,损坏品、重制品,及残料,1.损坏品: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接受的单位,其只能丢弃或以净处分价值出售。 2.重制品: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接受的单位,其将被修理后已完好品出 售。 3.残料:制造产品时所遗留下来的,与完好品相比较而言售价较低。,正常损坏,1.正常损坏是指在有效率营运状况的生产过程下,所无法避免的损坏品,其为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2.在既定的生产程序中,管理者必须确定一可以接受的损坏率,将之视为正常。,正常损坏,3.正常损坏成本
15、一般都包括在正常制成品的成本之中,因为想要得到正常产品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些损坏单位。 4.正常损坏率的计算应该以所有完好产品数量做为计算基准,而非所有投入生产的实际单位。 5.正常损坏指所期望与产出单位数相关的损坏金额。,非常损坏,1.非常损坏是指在有效率营运状况的生产过程下,不被预期出现的损坏品,其在非选定的生产程序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 大部分非常损坏都可以避免及控制。 3.非常损坏的成本应被列为发生年度的损失,在损益表中以非常损坏损失科目单独列示。,损坏品会计处理,1.正常损坏属于特定批次正常损坏是因特定批次而发生,该批次需负担减除损坏品处分价值后的损坏成本。 2.正常损坏共同属
16、于所有批次在某些状况下,损坏品发生是被视为某一既定制造程序的正常特性,此本质上,一定会发生的损坏,可能只是恰好早制造某一特定批次时发生,则该损坏品不能归属、亦不能只记录到该特定批次中,该原因是损坏品共属于所有批次,被视为制造费用。其分录为: 材料(损坏品的处分价值) 制造费用(正常损坏) 在制品(特定批次),损坏品会计处理,3.非常损坏如果损坏属于非常损坏,则将净损失列示于非常损坏损失账户,非常损坏并不能包含在完好产品单位的一部分。其分录为:材料(损坏品之处分价值) 非常损坏损失在制品(特定批次),重制品会计处理,1.重制品属于特定批次重制品是为正常且因特定批次的要求而发生时,则重制成本被归至
17、该批次。其分录为:在制品(特定批次) 材料 应付薪资 已分摊制造费用 ,重制品会计处理,2.重制品属于所有批次当重制品是为正常但无法归属制任何因特定批次时,则重制成本计入制造费用中,并经由制造费用的分摊将此归至所有批次中。其分录为:制造费用(重制品成本) 材料 应付薪资 已分摊制造费用 ,重制品会计处理,3.非常重制如果重制属于非常损坏,则将重制成本单独以非常损坏损失账户列示。其分录为:非常损坏损失 材料 应付薪资 已分摊制造费用 ,残料会计处理,残料的处理并未分为正常与非常,因为残料并无相关成本可言。 残料可分为归属至特定批次及归属至所有批次者。 残料会计处理的两个主要观点1.规划与控制,包
18、含残料实体的追踪。2.存货的计价,包含将于何时、以何种方式影响营业净利。,在销售时认列残料,残料不重大1.退回仓库时,将残料数量做备忘记录。2.残料销售时,以残料收入加以记录,列示于损益表中的其他收入。现金或应收帐款 残料收入 ,在销售时认列残料,残料金额重大且在残料产出后迅速售出,则会计记录视该残料归属至特定批次或归属至所有批次而定。,在销售时认列残料 (归属至特定批次),通常只在可采经济可行方法追溯时,才会采此种方法。 残料退回仓库时,在存货备忘录中载明收到之数量及相关之批次。 出售时,须加以贷记,过帐至特定批次成本记录中,以减少该批次之成本。1.残料退回仓库:不做分录2.出售残料: 现金
19、或应收帐款 在制品 ,在销售时认列残料 (归属至所有批次),使用此法时,残料并未与任何特定批次或产品有关联,所有产品仍采正常之生产成本方式记录,残料收入并未直接贷记产品成本,而是间接影响产品成本(当制定预计制造费用分摊率时,将所预期残料出售收入考虑在内) 。 残料退回仓库:不做分录,在存货备忘录中载明收到之数量及相关之批次。 出售残料: 现金或应收帐款 制造费用 ,在发生时认列残料 (归属至特定批次),残料退回仓库材料 在制 品 出售残料:现金或应收帐款 材料 ,在发生时认列残料 (归属至所有批次),残料退回仓库材料 制造费用 出售残料:现金或应收帐款 材料 ,残料可以当直接材料再使用,残料退回仓库材料 制造费用 出售残料:在制品 材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