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 洋 湖 沼 通 报 2001 年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3 文章编号: 1003 6482( 2001) 03 0008 09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 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林益明 林 鹏 (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 361005) 摘 要 本文从 4 个方面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进行论述:( 1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种类;( 2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多样性、产物的多样性;( 3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 4 )中国红树
2、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保护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关键词: 中国 红树林生态系统 植物 多样性 保护 中图分类号 : S718.55 文献 标识码: A 红树林群落与其所在的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使其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既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红树林生境是位于河口港湾淤泥深厚的潮滩上,滩面一般广阔而平坦,基质土壤颗粒精细无结构,通常是半流体而不坚固,含高水分、缺乏氧气,土壤呈还原状态,具沼泽 化特征;土壤含盐量高(一般在 10以
3、上),具盐渍化特征;土壤 pH低,在 3.57.5 之间,通常在 5以下,呈较强的酸性;土壤含有丰富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大多数在 2.5%以上,甚至高达 10%,平均为 4.48%。由于厌氧分解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土壤带有特殊的 臭味。此外,红树林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钙质,包括软体动物死亡后的碎壳和潮汐带来的石灰物质 1。 红树林生态系统所处的潮间带环境,各种环境条件变动性大而且严峻,只有高度特化的少数高等植物才能生长。因此,与同纬度地带的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植物种类 少,群落结构简单。但它所处的潮间带生境,具有许多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 1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 1.1
4、红树植物种类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温暖洋流的影响,有些种类可 收稿日期: 2000 09 04 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9 分布到亚热带海岸,有些受潮汐的影响,也可分布到河口海岸和水陆交迭的地方,因此,红树植物是指只有在每日可受潮汐浸润的潮间带生长的木本植物。 中国现有红树植物 12 科 15 属 27 种(含 1 变种) 1,除两种蕨类外都是高大的乔木和 灌木。在地理分布上以海南省为主,达 25 种,其次为广东 13 种、广西 11 种,台湾和福建省分别为 10 和 8 种(表 1)。红树植物的种类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步减少。 表
5、1 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1 Table 1 Mangrove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ina 物 种 海南 香港 澳门 广东 广西 台湾 福 建 浙江 卤蕨 Acrostichum aureum + + + + + + + 尖叶卤蕨 A. Speciosum + + + 柱果木榄 Bruguiera cylindrica + 木榄 B.gymnorrhiza + + + + + + 海莲 B. Sexangula + 尖瓣海莲 B. Sexangula var. + rhynochopetala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 +
6、+ + + 秋茄 Kandelia candel + + + + + + + + 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 + 红海榄 R. Stylosa + + + + 红茄冬 R. Mucronata + 小花老鼠勒 Acanthus ebractearas + + 老鼠勒 A. ilicifolius + + + + + + + 厦门老鼠勒 A.xiamenensis 红榄李 Lumnitzra littorea + + 榄李 L. racemosa + + + + +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 + + + + + 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
7、atum +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 + + + + + 水椰 Nypa fruticans + 瓶花木 Scyphiphora + hydrophyllacea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 海桑 S. Caseolaris + 海南海桑 S. hainanensis + 大叶海桑 S. Ovata +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 +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 + + + + + + 1.2 半红树植物种类 半红树植物是指有些可以在潮间带集群生长成优势种或共建种,但又可在陆地非盐土上生长的两栖
8、性植物,或只是洪潮地带生长而不会在内陆生长者。中国具有 9 科 10 属 10 种的半红树(表 2)。 10 海 洋 湖 沼 通 报 2001 年 1.3 红树林的伴生植物种类 一些偶尔出现在红树林林缘而不成为优势种的木本植物以及红树林下的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则列为红树林的伴生植物。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红树林伴生植物见表 3。此外,还有一些是属于海草的植物,如喜盐草( Halophia ovalis)、贝氏喜盐草( Halophia beccani)、川蔓藻( Ruppia rostellata)和属于盐沼的植物,如茳芏( Cyperus malaccensis)、牛毛毡( E
9、leocharis yokoscensis)等,则不列入红树林的伴生植物。 表 2 中国半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1 Table 2 Semi-mangrove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ina 物 种 海南 香港 澳门 广东 广西 台湾 福建 玉蕊 Barringtonis racemosa + 海芒果 Cerbera manghas + + 海滨猫尾木 Dolichandron spathacea + + 阔苞菊 Pluchea indica + + + 莲叶桐 Hernandia sonora + 水黄皮 Pongamia pinnata +
10、 + + 水芫花 Pemphis acidula + + 黄槿 Hibiscus tiliscus + + + + + 杨叶肖槿 Thespesia populnea + + + + 钝叶臭黄荆 Premna obtusifolia + + + + 表 3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伴生植物 2 、 3 Table 3 Accompanying Plant species of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科 种 马鞭草科 假茉莉( Clerodendron inerme) 苦槛兰科 苦槛兰( Myoporum bontioides) 草海桐科 草海 桐( Scaevol
11、a sericea) 草海桐科 海南草海桐( S. hainanensis) 大风子科 刺冬 (Scolopia chinensis) 露兜树科 露兜树 (Pandanus tectorius) 白花菜科 鱼木 (Crateva reliqiosa) 木 本 植 物 藤黄科 海棠果 (Calophyllum inophyllum) 豆科 鱼藤 (Derris trifoliata) 豆科 海刀豆 (Canavalia maritima) 萝摩科 球兰 (Hoya carnosa) 萝摩科 瓜子金 (Dischidia chinensis) 须叶藤科 须叶藤 (Flagellaria indic
12、a) 藤本或附生植物 海金沙科 海金沙 (Lygodium sp.) 禾本科 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禾本科 沟叶结缕草 (Zoysia matrella) 禾本科 盐地鼠尾栗 (Sporobolus virginicus) 禾本科 双穗雀稗 (Paspalum distichum) 禾本科 芦苇 (Phragmitas communis ) 莎草科 多穗 扁莎草 (Pycreus polystachyus) 金星蕨科 间断毛蕨 (Cyclosorus interruptus) 草本植物 中国蕨科 粉叶蕨 (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期 中国红树
13、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11 1.4 中国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 我国红树林区大型藻类有 4 门 29 属 55 种,其中蓝藻门有 10 属 17 种、红藻门有 5 属 13种、褐藻门有 1 属 2 种、绿藻门有 13 属 23 种。其中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 3 门 24 属42 种,其中蓝藻门 8 属 15 种、红藻门 3 属 7 种、绿藻门 13 属 20 种 4。以鹧鸪菜属( Caloglossa)、卷枝藻属( Bostrrychia)、浒苔属( Enteromorpha)和鞘丝藻属( Lyngbya)的一些种类占优势。 1.5 中国红树林区的浮游植物 关于中国红树林
14、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的报道不多。根据陈坚等( 1993) 5的报道,我国广西英罗湾红树林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97 种,其中硅藻 93 种,甲藻 3 种,蓝藻 1 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以硅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有窄隙角刺藻等角毛变种( Chaetoceros affinis var. willei)、短孢角刺藻 (Chaetoceros brevis)、扁面角刺藻 (Chaetoceros compressus)、拟弯角刺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距端根管藻 (Rhizosolenia calcaravis)、覆瓦根管藻 (Rhizosolenia imbrica
15、ta)、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佛恩海毛藻 (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等。 2 多样性 2.1 物种多样 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性,反映出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多样性指数越高,群落越趋于稳定。一般来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和海拔的降低而增加;即使是在同一纬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也有较大差异。如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 Shannon iener 指数在 34 之间 6, 而南亚热带红树林群落的Shannon iener 指数在 2 以下(表 4)。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6、由于水热条件丰富,极端环境条件对物种的选择压力较小,比较符合多数物种的生物学要求,因而能够适应这环境的物种很多,结果使得某一树种形成绝对优势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其生态优势度低而物种多样性大。红树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小,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特殊生境有关。海滩的淤泥只有少数种经过特殊的生理生态适应(胎生、泌盐等)才能适应生长,极大限制了其它物种的侵入,故物种数目少,多样性指数自然降低。 表 4 红树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Table 4 Species diversity of mangrove communities 地 点 纬 度 ( N) Simpson 指 数 Shannon-Wiener指 数 种
17、 间 随机率 均匀度( %) 生态优势度 文献来源 广东深圳福田 22 32 1.40 0.78 0.28 48.98 1 7 广东惠州澳头 22 44 1.904 73.66 3 福建龙海浮宫 24 24 1.20 0.57 40.61 1 8 12 海 洋 湖 沼 通 报 2001 年 2. 2 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多样性 红树林群落的生境具有干湿交替、一定的盐度和缺氧的泥滩,生长在此生境的红树植物具有特定的适应形式。 ( 1 )胎生:分显胎生和隐胎生两种。红树植物中,红树科的果实成熟时仍留在树上,种子在母树的果实内发芽后,从果中伸出,形成一个下垂的胚轴,为显胎生。如木榄、角果木、秋茄
18、等具有纺锤形或棍棒形的胚轴,长可达 1530cm 。成熟掉落后,胚根插入泥中,即可成苗;若掉入潮水中,由于胚轴有气道,可远漂传播。而白骨壤、桐花树等非红树科红树植物,种子萌芽后,仍留在果皮内,把果皮填满。当果实掉入水中 ,果皮吸水胀破后,幼苗才伸出果皮,插入泥中,即开始生根固着下来,为隐胎生。 还有一类,如水椰、银叶树,并非胎生,而是果皮具木栓纤维层,可浮于水面,远漂传播。 ( 2 )支柱根和板状根:适应泥泞的红树植物,从茎基伸出拱形下弯的支柱根或宽厚的板状根,以抗御风浪。如秋茄在外海呈支柱根、在内河口海岸呈板状根;木榄也具有类似的适应;红海榄具有巨大的支柱根;角果木具小支柱根;在陆岸过渡带的
19、海莲、柱果木榄、海漆则只有板状根。 ( 3 )呼吸根:白骨壤具有从地表榄状葡匐根伸出地面的呼吸根垂直地面,呈幼笋状;海桑有类似的呼吸根;木榄 具有膝状气根;木果楝的气根比较特别,它近似板状根形态,呈蛇形葡走,故又称蛇形状葡匐根。 ( 4 )富含单宁:红树植物树皮富含单宁,呈血红色或桔红色,具有抗盐渍和海水腐蚀作用。 ( 5 )叶片具有高渗透压:白骨壤叶片具 34.562.0 大气压,海桑具 32 大气压。高的大气压有利于从海水中吸收水分。 ( 6 )次生木质部结构中,导管直径小,导管分子长,导管分布频率多 9 :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滨滩涂含盐量高,渗透压大,植物吸水需要更多的负压,导管直径小能提高
20、植物的负压,增加植物的吸水能力。窄导管的输导效率虽低,但抗负压强,不易倒 塌,且窄导管单位面积上的数量多,即使有部分导管被气泡堵塞,也不会导致整个输导系统丧失功能,这样可保证水分运输的安全性。 2.3 红树植物产物的多样性 ( 1 ) 材用:除薪材和木炭外,木榄的木材质地优良,海桑、桐花树是造纸的好原料。 ( 2 )食用:黄槿、卤蕨的嫩叶经处理后作为蔬菜食用,白骨壤、海桑、水椰的果实和秋茄、木榄、海莲、红海榄的胚轴经处理后可食用。 ( 3 )饲料: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等红树植物的树叶可作为牛羊等家畜的饲料。 ( 4 )药用:红树、木榄、海莲、角果木、秋茄、老鼠勒、小花老鼠勒、榄李、木果楝
21、、杯 萼海桑、海桑、白骨壤、银叶树具有药用功能。 ( 5 )蜜源植物:桐花树、角果木、海莲、木榄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 6 )有毒植物:海芒果的果,桐花树的种子,海漆、银叶树的树汁具有毒性。 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13 ( 7 )鞣料植物:海莲、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木果楝、榄李、桐花树、木榄、红树的树皮均富含单宁。 ( 8 )保护植物:使君子科的红榄李仅分布于海南省,数量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海桑科的海南海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棕榈科的水椰 ,为一种孑遗植物,水椰用途广泛,在植物分类区系、地植物学及古植物学方面均有一定意义,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10 。
22、 3 生态功能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 6 个主要的生态功能: ( 1 )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抵抗潮汐和洪水的冲击。据研究,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群落的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 42.59% ;海南东寨港海莲群落的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 40.88% 1 ,大量的根系有助于呼吸和抗风浪冲击的能力。 ( 2 )过滤陆地迳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红树林对氮、磷的累积能力强,可以减弱由于鱼虾过度养殖所产生 的富营养化程度,起到生物净化的作用,减少赤潮的发生;红树林还可以大量吸收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 ( 3 )为许多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理想生境。红树林区是全球水鸟迁徙重要的歇脚站和
23、繁殖地,在我国的红树林区,底栖动物近 300 种,鸟类有 200 余种,已知的哺乳动物有 10 种。 ( 4 )红树林是自然辅助的高生产率的生态系,具有高光合率、高呼吸率、高归还率的特点,是热带河口海湾生态系第一性生产量的重要贡献者,它以凋落物有机碎屑的形式输出有机物,维持海岸和近海生态系统众多消费者。据研究,我国红树林区每年每公顷的凋落物量为 631 012550kg (干重) 1 。 ( 5 )植物本身的产物,包括木材、薪炭、食物、药材和化工原料。 ( 6 )具有社会教育和旅游景观价值。 4 保 护 4.1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保护问题 Farnsworth 和 Ellison( 19
24、97)对世界上 16 个国家和地区 38 个地点的红树林的分布状况进行考察后认为:村庄扩建、农业、旅游业、建养虾池的砍伐;红树林区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伐木用于薪材、建筑用材、艺术品用材;道路、码头建设;石油污染;船舶交通;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向红树林区顷倒;暴雨危害等是造成红树林生态系统破坏 和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 11。 在我国,海岸居民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开发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民间利用经验;围海造田和围塘养殖等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了红树林资源的大面积减少,城市化和海洋环境的污染加剧红树林资源的濒危。 20 世纪 6070 年代,由于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曾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围海造田。如我 国红树林
25、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的海南岛,围海造田 4667hm2,破坏了红树林面积 2000hm2,却 14 海 洋 湖 沼 通 报 2001 年 只利用了 667hm2,其余变成了荒地 12。 80 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海产养殖业成为红树林海岸居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红树林区开辟池塘,养殖虾、蟹、贝类等海产动物或有经济价值的藻类。如,海南澄迈的东水港,以前有数百 hm2的天然红树林分布,除围海造田毁林约 120hm2外,近十几年发展水产养殖又破坏了 157hm2,现在东水港已没有红树林了。 城市扩展和海岸工业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剧了对红树林的破坏。如,深圳市在妈湾建造油码头和石油基地
26、,毁林 33hm2。海南 岛三亚市,由于新市区的扩建,三亚沿岸红树林滩涂被填平造河堤及高速公路。厦门市海沧投资区为建码头已填去大面积的红树林,大片的白骨壤林只剩下低矮稀疏的灌丛。 红树林是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但对人为扰动极其敏感,在遭到破坏后如果仅仅靠自然恢复的话,在这种具有较高的诱发死亡率的沼泽类型中,森林的恢复非常缓慢;人们从各个方面对人类活动对于红树林生长、森林结构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复合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其中包括营养物质与污水排放,石油、矿渣和其它污染物,农用杀虫剂和战争期间使用的化学毒品,轮流皆伐森林 ,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垦荒,蓄水、筑路、调水和水位变化以及水产
27、养殖和盐池建造等。人类的扰动将造成红树林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红树林对人类的扰动的反应受以下 3 个因子的影响;扰动的范围、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有无更新的植株;苗木重新建立和冠层郁闭的速度 11。尽管红树林可以进行苗木再植,但很多地方,红树林皆伐后,未进行红树林的恢复性造林。皆伐迅速改变了潮汐湿地的地貌学和土壤化学特性;如果造林速度缓慢,海水侵蚀、过度盐化、土壤硫化物的累积和早期先锋生物的入侵就能够阻碍红树林的再生长。 在红树林区,对于红树林的栽培即森林 恢复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那里的围垦养殖正显著地减少红树林面积。我们强调红树林的预先保护要优于事后恢复。 4.2 保护措施 4.2.1 加强红
28、树林的引种和造林技术研究,扩大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的引种栽培和造林技术的研究,是扩大红树林资源,使其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的保证。人为的扰动已使我国相当一部分红树林资源退化和消亡,恢复和发展红树林是协调沿海经济发展和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有上升的趋势,对海岸的侵蚀可能加剧;然而由于气候变暖,林带北移,为红树林北移扩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从 目前有意识地引种热带地区优良的红树植物种类,为红树林的北移扩种进行定向培育和驯化筛选,可为亚热带地区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促进群落结构从建群种单一种类向多种混交过渡,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红树林
29、资源的功能 。 4.2.2 禁止红树林资源的转化性利用 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树林资源,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是比较被动的,保护效果有限。有效办法是将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通过开发利用来达到保护的目的。资源不用是一种浪费,而掠夺式利用不仅是浪费,更是对资源的破坏。红树林资源正是人们的 过度开发利用而陷于濒危的。对红树林资源的转化性利用是绝对禁止的。转化性利用是将 期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15 红树林植被清除,把其滩涂改造成农田、盐场、城市建筑区、交通运输设施、工业区以及建造池塘作为海产养殖场等 2 。本质上,红树林的转化性利用并不是利用红树林资源本身,而是
30、利用红树林区的滩涂环境和土地资源。我们所说的对红树林的利用是以红树林的存在、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为前提的。急功近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如在受风暴潮危害的东 南沿海红树林堤岸的建设上,范航清( 1995 ) 13 比较了海堤维护的传统模式和生态模式的结构和功能,传统模式加固海堤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并从堤外 1050m 处的红树林中取土,不但损害了红树林,也使滩涂高程下降 2040cm ,导致红树林破坏,林相退化,演替中后期优良红树植物种类如木榄、角果木减少甚至消失,而低矮的灌丛如白骨壤、桐花树增多。而生态模式是从堤内距堤脚 1020m 的围垦荒地挖土,挖掘形成的与海堤平行的人工凹沟,既可当排洪沟,
31、又可用于发展养殖。范航清参照印度计算红树林的生态经济效益方法评估,传统模式产出 /投入之比为 0.24 ,生态养护模式达 5.44 ;而传统模式投入比生态模式大 2.26 倍,而产出只有 10% (表 5 ),说明在红树林堤岸养护上必须采用生态养护模式,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表 5 两种海堤维护模式投入和年产出的比较 Table 5 Comparison of investment and annual output between two maintenance models of sea wall 模式 投入(万元 / km) 产出( 万元 / Km a) 产出 / 投入比 传
32、统模式 29.81 7.22 0.24 生态模式 13.21 71.9 5.44 传统 /生态 2.26 0.10 0.04 4.2.3 加强红树林有关的法规建设 虽然专家学者已对红树林的结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动态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生物学研究,对红树林为人类所提供的生物的和社会经济的贡献也已被广泛认可,但人类的活动仍在不断减少红树林面积。因此,红树林有关的法规建设十分必要。我国在自然保护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 法律,但在目前还缺乏直接有关红树林保护的法规。由于红树林生境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加强红树林有关的法规建设以确保红树林免受进一步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林 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 M北京
33、:科学出版社, 1997。 2 林 鹏,傅 勤,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3 陈桂珠,缪绅裕,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J生态学杂志, 1994, 13( 2): 3435, 43。 4 林 鹏,陈贞奋,刘维刚,福建红树林区大型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J植物学报, 1997,39( 2): 176180。 5 陈 坚,范航清,陈成英,广西英罗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初 16 海 洋 湖 沼 通 报 2001 年 步研究。 J广西科学院学报, 1993, 9( 2): 3136。 6 王伯荪,植物群落学。 M北
34、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150。 7 李明顺,蓝崇钰,陈桂珠等,深圳福田红树林的群落学研究 多样性与种群格局。 J生态科学, 1994,( 1): 8286。 8 赵萌莉,林 鹏,红树植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J生物多样性, 2000, 8( 2): 192197。 9 林 鹏,林益明,林建辉,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 J海洋学报, 1998, 20( 4): 97102。 10 宋朝枢,徐荣章,张清华,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11 Farnsworth, E. J., Ellison, A. M., 红树林的全球保护现状。 JAMBI
35、O-人类环境学杂志, 1997, 26( 6): 320326。 12 陈桂株,研究保护和 开发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 J生态科学, 1991,( 1): 116119。 13 范航清,广西沿海红树林养护海堤的生态模式及其效益评估。 J广西科学, 1995, 2( 4):4852。 SPECIES, DIVERSITIES, FUNCTIONS AND PROTECTIONS OF PLANTS IN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LIN Yiming LIN Peng (Department of Biolog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361005)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our main aspects: (1) the mangrove species, semi-mangrove species, accompanying plants, macro-algae species and phytoplankton species in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2)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mangrove ecosystem, the diversity of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product diversity of mangrove plants; (3)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mangroves; and (4) the main protective problem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China; Mangrove ecosystem; Plant; Diversity;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