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管理类联考综合试题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若实数a,6,c 满足abc=125,且a+b+c=24,则a 2+b2+c2=A30 B90 C 120 D240 E2702某公司共有甲、乙两个部门如果从甲部门调10人到乙部门,那么乙部门人数是甲部门人数的2倍;如果把乙部门员工的 调到甲部门,那么两个部门的人数相等该公司1的总人数为A150 B180 C200 D240 E2503设m,n是小于20的质数,满足条件 |mn|=2的m,n共有A2组 B3组 C4组 D5组 E6组4
2、如图,BC是半圆的直径,且BC=4,ABC=30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3-432-4C D2E25某人驾车从A地赶往 B地,前一半路程比计划多用时45分钟,平均速度只有计划的80若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20千米/小时,此人还能按原定时间到达B 地A ,B 两地的距离为A450千米 B480千米 C520千米 D540千米 E600千米6在某次考试中,甲、乙、丙三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0,81和81.5,三个班的学生得分之和为6952三个班共有学生A85名 B86名 C87名 D88名 E90名7有一根圆柱形铁管,管壁厚度为0.1米,内径为1.8米,长度为2米若将该铁管熔化后浇铸
3、成长方体,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单位:m 3;3.14)A0.38 B0.59 C1.19 D5.09 E6.288如图,梯形ABCD的上底与下底分别为5,7,E为AC与BD的交点,MN过点E且平行于AD则MN=A B C D E52616357409若直线y=ax与圆(x a)2+y2=1相切,则a 2=A B C D2312531E 510设点A(0,2) 和B(1, 0)在线段AB上取一点M(x,y)(0N(1)a 10;(2)a 1an0.21已知a n)是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 Sn是a n)的前n项和则S nS10,n=1,2,(1)a 10=0;(2)a 11a1012,充分条件(
4、2),取反例,当a-2或b-2时也成立,不充分,选A【归纳】本题优先选择取特值验证,也可根据图像分析条件(1)20【答案】B 【考点】符号表达式整体带入化简【解析】设a 2+a3+an-1=X,则M-N=(a 1+X)(X+an)(a 1+X+an)X=a1an,故条件二单独充分【归纳】本题在于找到公共部分,然后再整体带入化简计算比较21【答案】D 【考点】等差数列前n项最值【解析】条件(1),因为a 10=0,即S 9=S9+a10=S10,所以根据图像对称性, n=9时,Sn=S10;当n9时,S nS10故,S nS10,n=1,2,充分条件(2),a 11a100,条件(2) 充分,0
5、1【归纳】前n项和求最值,关键在于找到变号的项22【答案】E 【考点】等差数列求通项【解析】考虑联合,则有 或 或1,0,661aa,16572na,数列仍不能唯一确定572na【归纳】本题为陷阱题目,容易误选C选项23【答案】C 【考点】表面积计算,比较大小【解析】S 1=2r2+2r h,S 2=4R2,题干预证2r 2+2rh4R2。条件(1),R 2Rr+h 4R2(r2h 2)+2rh,无法确定4R 22r2+2rh,条件(1)不充r分条件(2),明显不充分考虑联合,有 ,rrh2则4R 2(r2+h2)+2rh2r2+2rh S2S1【归纳】本题就立体几何的考查而言,难度稍大,难点
6、在于容易忽略联合的情况24【答案】C 【考点】数据描述平均值,三角不等式求范围【解析】条件(1)取-1,-1,1,则有 ,因而不充分34|xk两条件联合.3| 21xxkk,32|3|,122xxxkkk=2或3时, ,联合充分1| 232k【归纳】考场中,验证条件(1)不充分后,直接联合选 C即可,因为条件(2)显然不充分25【答案】C 【考点】不定方程【解析】两条件显然单独信息量不够,需要联合设人数为x,水数量为y,则有,740310)(10,3xyx故x=5,y=45,联合充分C【归纳】在考场中,根据技巧,因为信息量不够,显然需要联合选C,无需计算数学真题分布表应用题 实数方程、函数、不
7、等式数列 排列组合 概率初步 平面几何 解析几何 立体几何总数量6 1 5 3 2 1 2 3 2问题求解5 1 2 0 1 1 2 2 1充分性判断1 3 3 1 0 0 1 1三、逻辑推理26【答案】B 【解析】本题题型为“解释矛盾(现象) 考题” 。抓住结论中“太阳系外的行星大多无法用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B提到“太阳系外的行星因距离遥远,很少能将恒星光反射到地球上”就能解释上述现象。解释矛盾(现象) 考题,需要一定语义理解能力。A、D、E属于无关选项,很容易排除。如果结论中提到的是“太阳系的行星大多无法用现有的光学望远镜看到”,那么C才是最好的答案。27【答案】B 【解析】本题题型为
8、“削弱考题”。题干中某专家认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通话或使用短信进行沟通”就可以避免“ 电磁辐射” ,要“表明该专家的建议不切实际” 可找另有他因说明实际上手机通话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根本可忽略不计,例如强调现有在人类生活空间中的电磁辐射强度相对来说更强。削弱考题,一般答案不唯一。A、C、D属于无关选项,很容易排除。E答案要注意提到的是“发送和接收信息瞬间也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削弱力度比较弱,故排除。28【答案】E 【解析】画出六边形,随便找一对相对边标上甲和乙,因乙和己不相邻,所以己只能在甲的两边。又知丙和丁不相邻,也不正面相对,所以丙和丁一定在乙的两边,因此如果丙和戊不相邻,那么丙就和己相邻
9、。29【答案】E 【解析】因为人类有直觉、多层次抽象等独特技能,所以计算机达到人类智能水平是不可能的,很显然预设的是计算机后天不可能掌握人工智能,故选择E项。30【答案】B 【解析】根据凡属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有证据证明救助危难等情形,一律不得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就能推出B项一定为真。31【答案】D 【解析】由(3)知,至少有7名女青年是教师,由(2)知至少有6名女中年教师,故最少有13名女教师。32【答案】C 【解析】如果(1)为假,那么断定(3)也是假的,所以(1)真,故选择C项。33【答案】B 【解析】B项如果为真,说明虽然建造了豪华大楼,但是企业的事业还是蒸蒸日上,这与题干“只要修
10、建了豪华大楼,企业离解体的时间就越近”的观点完全相反。A的削弱力度不如B。34【答案】E 【解析】只有E项能同时满足3个人的考虑。35【答案】C 【解析】市民认为有人在抽签过程中作弊,想要消除质疑就是要解释这次活动并没有作弊。C项如果为真,说明李祥连续四个月抽中是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多,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最能削弱。36【答案】D 【解析】题干表明,现在的目的是要区分扁桃仁和大杏仁,为了解决问题,林业专家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制定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这一结论的前提之一便是D项。37【答案】A 【解析】张强不可能事先与秦玲约定,必要条件否前否后,推出张强没有拜访秦玲,没有拜访秦玲,就可知张强一定去电
11、影院看了电影。如果那天晚上张强开车回家,他就没去看电影。否后必否前,所以张强没有开车回家。38【答案】A 【解析】因为周艳、李环、文琴、徐昂、朱敏五人当中要选3人,根据周艳和徐昂均来自文学院,推出两人当中选一个,根据李环和朱敏均来自辩论协会,所以两人当中选一个,所以要满足5选3,文琴一定人选。39【答案】D 【解析】唐玲入选,所以不能选朱敏,所以只能在周艳、李环、文琴、徐昂当中选3人,而周艳和徐昂不能都选,所以要保证选3人,李环和文琴一定入选。故选D项。 40【答案】B 【解析】三段论,补充的是常绿植物和不生长在寒带地区的关系,削弱两者联系,故选择B项。41【答案】C 【解析】一共12人,如果
12、最多是6个人的话,那么其余三个年级取最小值是1、2、3,相加为12,所以最多不能超过6人,故选择C项。42【答案】C 【解析】某年级队员人数不是最少的,即多于一个人,且选择了长跑,由题干条件知:一个年级如果选择长跑,就不能选择短跑或跳高;一个年级如果选择跳远,就不能选择长跑或铅球。故,选择了长跑便不能选择短跑或跳远。故答案为C。43【答案】C 【解析】如果启动了丙程序,那么根据条件(4),推出一定启动甲程序,启动甲程序,能查杀一切已知病毒,一号病毒就是已知病毒,故能查杀,丙程序能查杀该病毒,那么乙程序就能防御一号病毒,故选择C项。44【答案】B 【解析】本题题型为“结构类似考题”。抓住题干的特
13、点:“对比求异得到结论”对应五个选项,显然只有B答案具备这个特点。结构类似考题,最好先抓住对应句的特点来排除答案,如还有干扰项,再根据语义来理解。只要抓住对应句中有特色的词语的再现位置,就很容易排除或定位答案。A 、C、D、E 显然均未出现题干的特点,故排除。45【答案】C 【解析】只有考中生员,才能参加乡试,只有参加乡试,才能成为举人,只有成为举人才能参加会试,只有参加会试才能成为贡士,只有成为贡士才能成为会元,所以成为会元一定曾中举,故C一定为假。46【答案】E 【解析】削弱型试题,题干认为被提拔者一定会碌碌无为,而E项如果为真,质疑了题干结论,故本题选E。47【答案】D 【解析】题干说如
14、果一个组织不加强内部管理,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某低效的部门就会被吞没。因此如果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某低效的部门没有被吞没,那么一定加强了内部管理。48【答案】C 【解析】题干认为神经连接蛋白的蛋白质合成量高,那么就会导致自闭症,属于无因无果的强支持,如果神经连接蛋白的蛋白质合成量不高,那么就不容易导致自闭症,故支持了题干观点,选择C项。49【答案】A 【解析】题干的前提说的是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短缺,生物燃料发展迅猛,因此认为应该大力开发生物燃料,很明显需假设新能源能降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50【答案】D 【解析】题干说如果不能在近几年消除结核病,那么还会有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转变成必要条件
15、命题就是D项。51【答案】A 【解析】题干可理解为,只有有崇高的信仰,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线,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保持崇高的信仰,故连接起来,选择A 项。52【答案】B 【解析】B项如果为真,说明就算酒精含量是现在测定酒驾酒精值的一半,还是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故应该重新界定酒驾法定值,故选择B项。53【答案】D 【解析】本题题型归纳为“支持考题(排除法)”。题干中结论认为“个体的智商变化确实存在,那些早期在学校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仍有可能成为佼佼者”,支持可找论据说明一个人智商确实前后会有变化,B、 C、E都提到这种变化与脑部灰质有关系, A提到“有些天才少年长大后智力并不出众”说明这些天才智商
16、前后也有变化,故都支持题干结论,排除后留下了D。注意问题“以下除哪项外,都能支持上述实验结论” 为支持考题( 用排除法),最好把能够支持的答案都排除来定位答案,一般排除后留下的为无关选项。54【答案】D 【解析】只有一家公司招聘文秘专业,而怡和公司招聘的专业,风云公司也招聘,招文秘专业的只能是宏宇公司,所以只有宏宇公司招聘文秘专业,并且没有招聘物理专业。只有一家公司招聘物理专业,所以在风云和怡和两个公司中有一个招聘物理专业,如果怡和招聘物理专业,那么风云也招聘,这样导致两个公司招聘物理专业,故只能是风云公司招聘物理专业,选择D项。55【答案】D 【解析】由54题知怡和公司不招聘文秘专业,也不招
17、聘管理专业,而每个公司都招聘三个专业,所以只能在数学、化学、法学和物理当中四选三,根据条件1,招聘化学专业就要招聘数学专业,而如果怡和公司不招聘数学专业也不能招聘化学专业,就不能满足招聘3个专业的条件,所以怡和公司需要招聘数学专业,怡和公司招聘数学专业,风云公司自然也招聘数学专业,故选择D项。四、写作56【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大纲要求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论证有效性分析评分
18、标准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综合评分,满分30分,其中分析评论的内容占16分,需指出和分析题干论证中存在的若干缺陷。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占14分,又分四类卷给分: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占14分。分四类卷给分:一类卷(1214分):分析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精练流畅。二类卷(811分):分析论证较有力,结构较严谨,条理较清楚,语言较通顺,有少量语病。三类卷(47分):尚有分析论证,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语病较多。四类卷(03分):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至多扣2分。书面不整洁,标点不正确,酌情扣12分。
19、论证有效性分析是什么?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论证无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分析给定的论证是无效的、逻辑上是成问题的。具体来说,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要求我们:(1)找出题干论证中最主要的四到五个逻辑问题。(2)中肯并且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论证有效性分析测试的能力(1)准确地梳理出题干论证的推理过程的能力。(2)寻找和确认题干论证中的逻辑错误的能力。(3)中肯简要地分析这些错误何以为错的能力。(4)条理清晰地写出一篇流畅优美文章的能力。不考查专业知识由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定义以及它的测试要求可以看出,它主要考的是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虽然有关的经验和知识很可能会有助于考生更准确
20、快速地理解题干并找出题干推理过程的逻辑问题,但一道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试题,主要测试的并不是我们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也就是说,只要找出来的问题是题干推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逻辑问题,并且言之成理,那么,即使在某些专家看来作答犯了所谓的常识性错误,但仍然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逻辑结构上述题干的推理论证过程大体呈现出这样的逻辑结构:结论: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论证1:因为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自动调节。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只是一种假象。所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
21、过剩并不是真正的过剩。所以,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论证2:经济运行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所以,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所以,生产过剩也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所以,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论证3: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所以,生产过剩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所以,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论证4: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而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管好民生问题。所以
22、,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逻辑问题上述题干在推理论证过程中至少存在这样一些逻辑错误或漏洞:(1)企业开拓市场,就能化解生产过剩,这样的推理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虚假预设: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无限的。事实上,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可能是有限的。如果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本来就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或者这种产品在市场已经根本没有任何销路,那么,生产企业再怎么努力开拓市场、刺激需求,也未必就能扩大销售,马上化解生产过剩。(2)当某种产品出现生产过剩时,就算市场会自动调节,但一般来说,市场调节在时效上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时说不准已经给企业本身或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3)就算市场会自动调节生
23、产过剩,但因此就能推出不需要政府干预吗?也许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双管齐下。这样,说不准能更快更好地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因此也能大大地减少由于生产过剩可能造成的经济浪费。(4)题干作者前面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后来又说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这不是前后自相矛盾吗?自相矛盾的论证是自毁式的,因此结论当然也是难以成立的。(5)作者把“供求关系不平衡”等同于“生产过剩” ,明显是混淆概念。供求关系不平衡,有可能表现为生产过剩,也很有可能表现为生产不足。所以,生产过剩未必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 会出现的“ 客观规律 ”。(6)“常
24、见现象” 不等于“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必然会发生的,常见现象只有上升到必然发生的程度时,才能称之为客观规律。比如年轻夫妻吵架甚至离婚是常见现象,但我们不能说吵架、离婚就是年轻夫妻婚姻生活的必然规律。(7)作者在前面说,市场可以调节生产过剩。但是,作者后面又说,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既然生产过剩是“客观规律”,而“ 客观规律 ”又是必然的、无法改变的,所以,合理的结论就应该是,市场也是没法调节生产过剩的。这不是前后又自相矛盾了吗?(8)就算是生产过剩是经济规律,也推不出结论说政府不要干预市场,因为政府干预市场,也可以遵循并利用经济规律,不见得非要违背经济规律来干预生产过剩。(9)作者
25、对“生产过剩”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和使用都存在问题。一般来说,只有当某种产品过剩到一定程度,造成了经济浪费,影响到了企业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生产过剩,否则就不是。对一种产品来说,如果“供”只是稍微大于“求”,这样的供求关系不平衡是不能称之为生产过剩的。(10)仅仅根据生产过剩可能增加物资储备也推不出它就比生产不足好。试想,如果生产过剩储备的都是没用的物资,它又如何能应对不时之需?或者原来储备的是有用的物资,但可能因为储备时间过长,产品都变质、过时了,这样的储备又如何应对不时之需?这样的“储备”纯粹只是浪费。(11)就算某种产品生产不足,但它也未必就会导致长时间的供不应求。因为市场
26、上很可能还有相应的替代品,人们也许马上就会转而购买它的替代品,因此对它的需求就会下降,供不应求的局面或矛盾就会随之得以解决。(12)按照作者前面的逻辑,出现生产过剩时市场会自动进行调节,那么,同样的道理,出现生产不足时市场也会自动进行调节,更多的厂家看到这个商机就会转而生产这种产品,所以,生产不足的局面也会随之得到改善。这样又怎么会“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更何况政府也可以及时采取某些措施啊。(13)根据某些产品的生产不足,就断然推出势必会导致人们缺衣少食,这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试想,如果只是某些网络游戏产品或某些奢侈品生产不足,不能满足有些人的需求,这对他们的生活又有多大影响呢?又怎
27、么会“势必” 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 ?(14)政府干预市场导致生产不足,是小概率事件;作者再以此推出“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也是小概率事件;进而又以此推出“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滑坡谬误”。这一系列小概率事件虽然有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将这种小概率的可能性夸大为必然性。(15)作者对“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的论证,也可谓漏洞百出。生产过剩很可能会导致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浪费,但生产不足就未必会造成什么浪费,而且市场和政府往往可以马上调动各种力量加班加点,迎头补上。所以,我们毋宁可以反过来说,生产不足似乎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要比生产过剩小得多。(16)就算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
28、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也不能因此就推出不必干预生产过剩问题。如果这些过剩刚好会导致严重的民生问题,如产品卖不出去而迫使许多工人下岗,这时难道政府还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吗?政府这样的不作为很可能只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7)其他逻辑问题,只要是题干推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并且言之成理,同样可以得分。写作要点题干在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几个最主要的逻辑问题,是我们的文章最好应该回应指出并加以适当分析的。也即,我们的文章最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写作要点。(1)只要企业开拓市场,就能化解生产过剩,这一推理错误地预设了市场需求是无限的。(2)单凭市场会自动调节,就断然推出政府不需要干预生产过剩,也明
29、显是有漏洞的。因为市场的调节总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市场调节时经济浪费说不准已经很严重地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3)把“供求关系不平衡”等同于“生产过剩” ,明显是混淆概念。供求关系不平衡,有可能是生产过剩,但也有可能是生产不足。所以,生产过剩未必就是经济运行的必然规律。而且如果“供”只是稍微大于“求”,这也是不能称之为生产过剩的。(4)仅仅根据生产过剩可能增加物资储备也推不出它就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生产过剩储备的都是没用的物资,它又如何能应对不时之需?还有,并非所有的生产不足(如某些奢侈品)都会导致人们缺衣少食,因此又怎么会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5)就算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在
30、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也不能因此就推出它不应干预生产过剩问题。如果这些过剩刚好会导致严重的民生问题,如产品卖不出去而迫使许多工人下岗,这时难道政府还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吗?注意事项写这篇文章时,最好要注意以下几点:(1)你需要找出题干最重要的四个逻辑错误和漏洞,并加以简洁有力的分析。(2)把握不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逻辑问题,最好不要说它,否则费力不讨好。(3)题干的论证从形式上看至少分成三段:“首先其次再说” ,所以,这三段或者说这三组论证是我们必须要回应的。漏掉任何一段未做回应,都要严重扣分。(4)题干第一段的前两句话,我们要不要分析它的逻辑问题?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分析,而且它确实有“以偏概全
31、” 的嫌疑,仅仅根据“ 一段时期”“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怎么就能推出“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呢? 但是,我认为,最好还是别去攻击这两句话为妙。因为首先,这两句话只是题干的引言部分,没有进入真正的论证阶段。你攻击了它的逻辑问题,对题干整个的论证也没有削弱作用;而且,你要看到,题干作者随后也是在攻击者前两句话的,所以,如果你攻击这两句话,实际上就等于你在无意之中帮助题干作者了,这样,你的立场和方向就刚好反了。(5)在题干的第二段,也即由“首先”一词所引导的这一段,有人认为,“退一步说”是前后自相矛盾,所以就抓住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和攻击。对此,我认为,这一点的攻击不能算是得分点,因为“退一步
32、说” 只是假设,未必就是题干作者认定的事实,所以,和前面没有构成真正的矛盾。另外,如果“退一步说”你都要攻击的话,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都不能说“退一步说”这样的话了? 因此,这样的攻击很可能会导致阅卷老师的反感。【参考范文】政府真不该干预生产过剩吗上文推理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现择其要点分析如下。首先,只要企业开拓市场,就能化解生产过剩,这一推理错误地预设了市场需求是无限的。试想如果华为今年生产了1000亿台智能手机,估计这两年它再怎么开拓市场,也化解不了自己的生产过剩。其次,单凭市场会自动调节,就断然推出政府不需要干预生产过剩,也明显是有漏洞的。因为市场的调节总有
33、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市场调节时经济浪费说不准已经很严重地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再次,把“供求关系不平衡”等同于“ 生产过剩”,明显是混淆概念。供求关系不平衡,有可能是生产过剩,但也有可能是生产不足。所以,生产过剩未必就是经济运行的必然规律。而且如果“供” 只是稍微大于“ 求”,这也是不能称之为生产过剩的。另外,仅仅根据生产过剩可能增加物资储备也推不出它就总比生产不足好,因为生产过剩“储备”的物资,也许根本就不是“ 不时之需”时所需的物资。还有,并非所有的生产不足(如某些奢侈品)都会导致人们缺衣少食,因此又怎么会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 ?最后,就算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在经济运行中的作
34、用,也不能因此就推出它不应干预生产过剩问题。如果这些过剩刚好会导致严重的民生问题,如产品卖不出去而迫使许多工人下岗,这时难道政府还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吗?由于上文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所以,其论证的有效性和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57【解析】论说文考试大纲要求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论说文评分标准(1)按照内容、结构、语言三项综合评分。一类卷(3035分):立意深刻,中心
35、突出,结构完整,行文流畅。二类卷(2429分):中心明确,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三类卷(1823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四类卷(1117分):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10分以下):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不通。(2)漏拟题目扣2分。(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至多扣2分。(4)书面不整洁,标点不正确,酌情扣12分。审题立意仔细阅读题目,我们就会发现,题目给出的实际上是古人孟子的一个观点:为富就不能为仁,为仁就不能为富,为富为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所以,这道题目要求我们讨论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为富
36、为仁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做到统一?具体来说,为富就真的不能为仁,为仁就真的不能为富吗?考虑到古人孟子的观点未必就对,再加上“为富”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企业,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在立场上我们就只能肯定“为富” 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道德上的“ 为仁 ”又是千年不变的永恒价值,我们绝对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抛弃“仁”既然我们既不能否定“为富”,也不能否定“ 为仁”,“为富”“为仁”必须兼得,所以,逻辑上我们就只能写:为富为仁是可以统一的。至于为什么能够统一?理由何在? 这正是我们这篇文章写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这道题的审题立意以及写作过程中
37、,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1)题目给出的话题是:为富为仁之间的关系。也即,题目真正要求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为富为仁二者是否可以统一?紧扣这个问题展开写作,就是扣题的;否则就有走题的嫌疑。(2)这道题最好是写评论,就事论事地讨论题目给出的问题“为富为仁二者是否可以统一?”,而不能写立论,不能做太多太远的引申,比如把自己的文章立意为 “企业要道德经营”“做人要以仁义为本”“做人要有原则”,就有离题的嫌疑。(3)孟子认为,为富就不能为仁,为仁就不能为富,为富为仁二者是对立的。对于题目给出的孟子的这个观点,我们的立场最好是选择反对,说为富为仁二者是可以统一的,甚至是相互促进的。如果你的立场是为富为仁是矛盾
38、对立的,阅卷老师读起来会比较勉强,因为这样的立场和观点跟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似乎相悖。(4)题目要求我们讨论的是为富为仁是否“能够”统一,而不是是否“应该”统一,以及究竟“如何” 统一。严格来说,和都有走题的嫌疑。(5)我们的文章应该同时论证这样两个基本意思:富者可以仁; 仁者可以富。如果你只是写了,而忘记写,审题立意就不够全面。参考提纲标题:为富为仁,未必矛盾开篇:引述材料,引出观点:为富为仁,未必矛盾,甚至可以相辅相成。分论1:为富未必就要去为不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盖茨、马云哪有不仁?分论2:为富有时更有助于为仁。要行大善,没有钱能行吗?分论3:为仁未必就会导致不富。马云的仁(“让天下
39、没有难做的生意 ”)成就了他日后的富。分论4:坚持“为富为仁是矛盾的”这一思想的危害性。结尾:不能因为有些人“为富不仁”就片面地认为为富为仁是绝对对立的。【参考范文】为富为仁,未必矛盾古人孟子认为,为富为仁是矛盾的,二者不可兼得。这在逻辑上难以必然成立。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富为仁完全有可能做到相辅相成。首先,为富未必就要去为不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技术、服务和观念的创新与增值,来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财富,这哪里有不仁啊?盖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的Windows、Office 系统造福了多少人? 马云是中国首富,但他的阿里巴巴造福了多少中国中小企业、物流人员和网购消费者?他们可是福泽天
40、下的大仁者啊。其次,为富有时更有助于为仁。一个人光有一颗善心是不够的,而财富正好能让它的拥有者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盖茨、巴菲特不仅是世界首富,也是世界首善,他们共同捐助的基金会慷慨地帮助了全世界多少贫病的弱者?要做到这样的大善,没有钱能行吗?再次,为仁未必就会导致不富。诚信经营,努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仁,而这样的仁也是最容易获得高额回报的。马云最初的动机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仁啊。正是这种仁,成就了他日后的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中国十几亿人吃饱了饭,可谓当今中国最大的仁者。但这样的仁者贫穷了吗?要知道他也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啊。相反,如果顽固地坚持为富为仁是矛盾的,这种错误思想就很容易一方面导致某些人不去为仁,因为为仁就会沦为贫穷;另一方面又会导致某些人仇视财富、排挤和打压富人最后的结果是全社会的普遍贫困。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里,谁相信它会有多少仁义道德?当然,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为富不仁者,这无疑是要引起我们特别高度警惕的。我们要通过网络、舆论、道德乃至法律的力量来约束他们的不仁行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以偏概全地认为为富为仁就是绝对对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