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 11 个选择题”提速练(十)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回答 13 题。城市 4 5 月 7 8 月 全年开封 0.47 0.35 0.20武汉 0.27 0.56 0.19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气温C降水 D河流2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
2、因是(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解析:1.C 2.A 3.B 第 1 题,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第 2 题,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 45 月份最大,说明降水偏差较大春季旱灾最严重。第 3 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 78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 78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
3、严重。2“雪卷”是冬天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首先,地形为缓坡,地面上要先有一层快要结冰的积雪;其次,要在积雪上降落比较厚的新雪,温度要保持 01 ,否则雪卷会立即散掉;最后,时速至少达到 40 km 的阵风,如果是持续不断的大风,雪花则会被吹散,不会形成“雪卷” 。据此完成 45 题。4下列地区, “雪卷”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南岭 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5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制约性条件分别是( )A光照 热量 B降水 耕地资源C昼夜温差 水源 D气候 地形解析:4.B 5.A 第
4、4 题,材料中提到“雪卷”必须同时满足缓坡、温度、强阵风等三个条件才能形成。南岭属于山区,云贵高原喀斯特的地貌广布地形崎岖,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均不能满足雪卷的形成条件。而青藏高原能够满足材料中提到的三个条件,最有可能出现雪卷。第 5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光照较强,利于农业生产;但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限制农业生产。基于“让你身边的空座,成为他人的希望”的理念,通过网络搭乘顺风车的平台发展起来。下图为某公司手机打车平台基于大数据绘制的 2017 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大陆跨城顺风车出行状况图。图中线条代表出行线路,亮度越高,线条密度越大。据此完成 68 题
5、。6由图可知,跨城顺风车( )A出行范围哈尔滨大于长春B出行频次闽南三角地带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C出行范围云南以跨省为主D出行频次乌鲁木齐在各自治区首府中为最高7影响各地跨城顺风车出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假期长短 城市人口数量 经济发展水平 地形状况3A BC D8发展顺风车( )利于缓解交通压力 利于节能环保 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应当加强监管A BC D解析:6.A 7.C 8.B 第 6 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图中线条代表出行线路,亮度越高,线条密度越大。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以哈尔滨为中心的跨城线路长于长春,说明跨城顺风车出行范围哈尔滨大于长春,A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的亮度明显高于闽南
6、三角地带,说明珠三角地区的出行频次明显高于闽南三角地带,B 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云南的出行线路的亮度并不高,说明云南跨省出行密度较小,C 错误;出行频次呼和浩特在各自治区首府中为最高,D 错误。第 7 题,跨城顺风车出行的规模越大,说明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密切,人口流动量越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量越大,跨城顺风车出行规模越大,因此正确,故答案选 C 项。第 8 题,发展顺风车可以减少车辆的出行,利于缓解交通压力,对;车辆出行减少,能够减少资源的使用,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发展顺风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错误;顺风车需要加强监管,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乘
7、客的乘车安全,正确。因此正确,故答案选 B 项。柔鱼为大洋性暖水域种类,集中分布在日本暖流向北或东北移动的暖水分支海域及其周围海域。柔鱼的洄游与日本暖流的流动关系密切,冬生和春生的柔鱼群体,其幼体早期生活在 35N 以南的海区,在该海区生长到稚柔鱼阶段后向北洄游,1011 月以后,柔鱼到达性成熟高峰期,并随着寒流的扩展向南洄游。下图为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911 题。9下面四幅海域等温线(单位:)图表示四个不同的渔场,同样情况下能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的是( )4A BC D10渔船在西北太平洋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为( )A56 月 B58 月C810 月 D11
8、 月次年 1 月11某年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较正常年份( )A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东偏北B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延长C柔鱼的渔获量会大幅增加D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解析:9.A 10.C 11.D 第 9 题,在等温线图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即等温线的凸向为洋流的流向。据此可以判断渔场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地带且位于暖水区域,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根据渔场所在区域的等温线弯曲状况,并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日本暖流北上过程中受到北方的冷水阻挡,由渔场所在区域等温线密集程度可判断,该区域为冷暖水交汇地带(类似于锋面)且渔场位于暖水区域,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渔场虽然位于暖水区域但不是寒暖流交汇地带,渔场位于冷水区域,故都不易形成大型柔鱼渔场。第 10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渔船的作业时间为610 月,而 810 月捕捞区域较广,且也是柔鱼的成熟期,因此是捕捞柔鱼的最佳时间。第 11 题,日本暖流势力较弱的年份,北方南下的千岛寒流势力相对增强,会使寒暖流交汇位置偏南偏西,因此主要的柔鱼渔场位置会偏南偏西;日本暖流势力较弱,则柔鱼的产卵期较往年晚,适宜成熟柔鱼个体生长的时间较往年缩短,故捕捞作业的时间缩短、渔获量减少;柔鱼发育成熟的时间较往年推迟,因此捕捞柔鱼的渔船作业时间推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