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新甩监督割良舆论监督在我国新闻学界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指运用大众媒介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并用舆论的力量促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轨道运动的一种社会行为,是现代文明社会须臾不可缺少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有关的文献中,却没有“舆论”和“监督”这样的固定搭配。“舆论监督”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创造的和带有中国特色的词组。虽然没有“舆论监督”这个词,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舆论监督这种社会现象。恰恰相反,美国的新闻监督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所熟悉的“水门事件”以及安然、安达信事件都是美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结果。美国新闻监督的思想传统一些美国学者指出,与西
2、欧媒体较少报道坏消息相比,美国媒体据说有报道坏消息的癖好, “多数新闻记者是社会自由主义和改革派人士。那种向公司、政府、警察、军方和社会其他权利中心的权力和权威挑战的新闻吸引着他们。他们的新闻主题是权力被贪婪的商人、沆瀣一气的政客、傲慢的官僚、施虐狂的将军、残暴的警察等滥用。他们把穷人、少数民族、老年人和劳动阶级描绘成官方的愚蠢、极度的贪婪和高级官员的冷漠的牺牲品。他们宁愿从自由主义的、具有改革倾向的和公共利益集团获取材料,对政府、公司和科学界的材料持怀疑态度。大多数新闻具有坏消息的癖好”。这种癖好的形成当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单个新闻记者的个人倾向,而是源自于美国新闻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及新闻实践多
3、年来形成的传统,甚至可以进一步的说,根源于西方文化中的某些根本特征。中外学者曾经对中西文化进行过无数的比较,最简洁的结论是:中西文化有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喜鹊文化与乌鸦文化之分。正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所说:“西方文化的根源,就在于那个ofiginal sin(即原罪)”。原罪这个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随着汪露基督教的发展和蔓延,原罪论可以说已经成为西方哲学对于人性的根本判断,从而衍生出西方文化中伟大的忏悔意识和深刻的反思精神。面对与生据来的原罪,西方文化中同时孕育出了一种勇敢的求索精神。这在希腊悲剧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做了国王以后
4、要去查清是谁杀了前国王。调查过程中,他从神喻、巫师和各种暗示中知道不应该继续查下去,而且他凭直觉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罪犯可能就是他自己,但他仍然坚持把调查进行到底,直到最后终于证实了弑父娶母的人就是他自己,最终,他刺瞎双眼,放逐了自己。这个叙事一方面说明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另一方面,也蕴涵着一种勇敢的求索精神。不论命运如何安排,也不论真相如何不堪,但人有责任去查明真相,哪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原罪说和求索精神在西方的学术思想中一直或明或暗的存在着。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这两种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阐发和贯彻。1922年李普曼出版了舆论学。在这本美国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之作中,他谈到,新闻“是四处探索、永不停息的探
5、照灯,它将一幕幕的黑幕曝光。”在美国新闻界的新闻实践中,也形成了一种舆论监督的传统。这种传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普利策确定的“新闻揭丑”思想。这种“新闻揭丑”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美国式的舆论监督思想成为了美国新闻思想的主流话语传统。美国历史上随后出现的“黑幕揭发运动”,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媒介报道活动都与他的揭丑精神密不可分。揭露社会弊病是普利策毕生的办报宗旨,这里面当然有着扩大发行量、参与商业竞争的考虑,但仍然蕴涵着借揭丑来推动社会改革的含义。在普利策眼中,世界是一个耸人听闻的空间,他认为: “既然神圣的上帝允许那些事情发生,我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加以报道的呢?”他深信罪恶在于掩盖事实真相。普利策
6、接管快邮报后宣布: “快邮报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弄虚作假。”在接收世界报后则更是充分贯彻了他的这一揭丑思想。他宣布: “在我们这个日益繁荣的大城市里,需要这样一种日报。这份报纸将揭露一切诡计和无耻,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1903年,普利策写下遗瞩,决定出资兴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建立普利策奖金。今天,普利策新闻奖已经成为全世界新闻界瞩目的重要新闻奖项。在该奖项的获奖、提名作品昭示的仍然是美国新闻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揭丑”传统。对美国主流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都跟他的“揭丑精神”密不可分。美国新闻监督的制度保障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的工具,是以
7、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 “不管民主的定义是什么,没有新闻自由,民主本身就无法存在。”美国新闻界之所以可以在舆论监督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得益于对新闻自由的制度保障。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 “国会不应通过任何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大众传媒机构正是依靠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权利,才得以成为监督批评政府、国会、法院的“第四个权力机构”。虽然很早就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新闻自由权,但在实践工作中,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政府曾数次受到新闻自由的威胁,并试图对其进行限制:1798年制定异己和暴乱法、1918年的间谍活动法案、1940年的史密斯法案,直到1964年
8、的“纽约时报与沙利文案”才开创了一个先例:如果一个政府机构想在针对媒体的诽谤案件中获得胜利,那么它必须能够证明报纸言论是实际的蓄意的伤害。这算是保护新闻自由的一个阶段性胜利。直到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揭露,这才可以说在事实上真正确定了新闻界之于政府的独立地位。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国家,没有新闻界嬲4万方数据新闻界200S4田成文的新闻法典,所有的规定都是通过判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美国新闻法制的一些主要内容“明显而现实的危险”原则, “公平审判”原则,保守新闻来源的原则,“诽谤”原则都包含在各个时期的判例之中。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美国法律界确认了三条舆论监督保护性原则,即公正评论、确有恶意、绝
9、对权力。“公正评论”是指人们有权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根据自己的信念、学识等进行不含恶意的评论和批评。美国诽谤法中,只要被告能证明被指控的内容是对公众关注的问题所作出的真诚的、没有恶意的评论,即使这些评论在某些人看来是夸大的、固执的或持有偏见的,但只要它们是出于公益的目的和诚实思考的结果,被告就可以免责。“确有恶意”是公正评论原则的发展,是美国最高法院在1964年审理沙利文诉纽约时报一案中作出的意义重大的裁决原则。其内容是,凡对公职人员或公众人物的活动展开批评,即使失实,只要不含恶意,即不是明知内容虚假而为之,或不是有意忽视材料的真假而轻率发表,就不能构成诽谤。美国法院
10、认为,公众选举的官员应该随时准备接受公众对其职务行为进行的批评。“确有恶意”是指凡是公众人物对媒体提出有关诽谤或名誉侵权的指控,原告负有“举证责任”,在举证事实错误的同时,还必须证明言论是出于恶意。绝对权力相当程度上是很有争议的一条原则。持“绝对权力”观点的人认为,第一条宪法修正案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提供了彻底的保障,任何控制言论表达的时间、地点、方式的规章条例都构成对言论自由的“剥夺”。在各种绝对主义观点中,最著名的大概是已故大法官雨果布莱克。他认为:包括诽谤和色情在内的一切思想及言论表达都应受到绝对保护。堆是,并不是所有的绝对主义者都承认任何时间、地点、方式的言论都不受限制,在特殊的情况下对言
11、论自由可以有“合理的”约束。虽然面临争议,但这种观点的提出本身就表示出司法界对舆论监督的保护倾向。媒体自律是新闻监督的坚强后盾媒体自律也是美国新闻监督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它减少了滥用新闻自由的现象,减轻了新闻界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尤其是政府、立法机关的压力,为媒体赢得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所以在英美很多国家都流传着“越自律越自由”的说法。美国新闻界自律的历史很悠久。1911年,华特威廉斯首先制定了报人守则;1923年,报纸主编协会颁布了“报业信条”,比较全面的界定了媒体自律若干基本要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媒体自律规范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规定,包括意见和事实分开,公正,责任,真实,独立等等。其中
12、,保持新闻界的独立性尤为重要。只有在实践中尽量保持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个人的独立性,不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侵蚀,其他的自律原则才有了立足的基础,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证媒体的相对独立性,首先就体现在和广告商的关系上。为了保证在进行揭丑报道时不受广告商的牵绊,美国新闻界一向奉行新闻业务部门和广告部分离的做法。例如,美国著名报纸纽约时报就坚持一种他们所谓“教会”、“国家”与“会计室”分开的原则。其中, “教会”指的是纽约时报的社论版, “国家”指的是纽约时报的新闻版,而“会计室”指的是纽约时报的经济管理,尤其广告方面的经营活动。除了宏观上媒体报道部门必须和广告部门分离之外,保持新闻工作
13、者个人的独立性,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很重要。作为把关人存在的记者在很多时候拥有新闻选择的自由权。如果记者收受利益,往往就会导致鱼面报道的夭折。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美国新闻界对于记者的独立性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它们区分出了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三种利益冲突情况,一是直接的利益冲突,比如红包;一种是间接的利益冲突,比如记者恰巧购买了监督对象公司的股票;最后就是身份冲突,说的是记者的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冲突,比如记者受命调查某腐败案,结果发现自己的妻子也参与其间。这种情况下,记者的职业身份要求他不偏不倚的报道真相,但是丈夫的身份却可能让他掩盖真相。针对这三种利益冲突的情况,不少媒介机构制
14、定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对雇员的活动加以限制。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对雇员的要求是: “现金无论其数额多少,也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是不可以接受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认为,雇员可以与被采访者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与私人联系,并可以在此种情况下交换或者接受礼物。但是,如果雇员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很可能被对方利用,那么他必须拒绝任何食、住、行上的招待,从而保持自己身份的独立。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避免直接的利益冲突。那么,间接的利益冲突和身份冲突又该如何避免呢?西方新闻媒体在安排记者的采访任务时,一般都会事先了解该记者是否有潜在的利益牵涉,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有的媒体还要求记者每年填写一份“利益冲突
15、”申请表,说明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及所购买的股票或者投资的领域。如果从普利策开始算起的话。美国媒体对社会的新闻监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已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媒体自律机制,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我国历史上, “舆论监督”作为一个概念,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才首次提出的,至今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在实践中也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美国新闻监督体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的新闻理论界和实务界可以有所启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教研室)注释:TRDyeHZeigler:American Politics in the Media A
16、ge, Cole PulishingCo,1996,pp67。(参美】希尔斯曼: 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90页。童兵: 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246页。(任旭辉: 审理新闻官司应注重主观方面的考察, 广西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六期。【美】卡特: 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8页。(9孙中友西方新闻媒体如何面对利益冲突,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一期。万方数据美国的新闻监督制度作者: 汪露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教研室刊名: 新闻界英文刊名: PRESS CIRCLES年,卷(期):
17、2005(4)被引用次数: 2次参考文献(6条)1.孙中友 西方新闻媒体如何面对利益冲突期刊论文-新闻与写作 2004(01)2.卡特 大众传播法概要 19973.任旭辉 审理新闻官司应注重主观方面的考察 20004.童兵 比较新闻传播学 20025.希尔斯曼 美国是如何治理的 19866.T R Dye;H.Zeigler American Politics in the Media Age 1996引证文献(2条)1.刘文婕 中美行政监督体制的研究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10(8)2.赵金宝.沈林荣 我国外部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以中美外部行政法制监督制度比较研究为视角期刊论文-行政与法 2008(1)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