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8216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试题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 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2.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

2、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3. 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 ,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贵族竞相追逐利禄 B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4.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 ,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

3、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5.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6. 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7.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

4、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 2 -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这一评价中肯在( )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8.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9.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

5、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10. 明朝时,出现了刘球、蒋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士大大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宦官权力的加强 B宰相制度的废除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君主专制的强化11. 恩格斯在论述雅典改革时指出:“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

6、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材料反映了( ) A雅典实行财产等级制 B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C雅典民主政治有弊端 D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12.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上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A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3 -13. 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

7、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 ”这一评价是基于( )A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B近代德国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14. 18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 )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 B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 D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15. 内阁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他的必然存在,不过,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

8、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所以,美国内阁就成了一个常态存在。由此可知美国内阁( )A属于总统顾问 B需对国会负责 C集体进行决策 D没有实际作用16. 2016 年 9 月 23 日,奥巴马以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否决了国会通过的允许“911”恐袭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按照宪法,国会仍能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结果推翻总统的否决,强行让法案成为法律。这体现了( )A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B分权与制衡的原则C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D民众利益高于一切17. 下表是 1787 年 5 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 ”的 1787 年宪法。由此

9、可知,这部宪法( )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18. 对于 19 世纪后半期的德国政治,历史学家布拉赫尔认为:“德帝国实行的是逆时代而动的君主制的半专制主义”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德国( )- 4 -A皇帝是国家元首 B首相主持政府C议会是立法机构 D皇帝主宰议会19. 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 ,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

10、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 年宪法C 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0.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 “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C “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D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2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

11、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22.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23. 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总督 巡抚 年度 满族 汉族 满族 汉族 1837 年 7 3 8 12 1864 年 3 7 0 15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

12、力量- 5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24. 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25. 下面为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的部分内容,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有( )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选举

13、用投票之法 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 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 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 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A B C D26. 1908 年 8 月 27 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1911 年 11 月 3 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27. 二十八日,合约

14、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 ”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 6 -28. 如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29.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15、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著述中解剖了它的“病兆” ,并提前开出了它的“死亡”诊断书。此“人”及其“著述”是( )A卢梭社会契约论 B马克思共产党宣言C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30. 法国某思想家曾提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 ”该观点( )A没有选择正确的斗争对象 B没有找到正确的斗争方式C成为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 D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已诞生31.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 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16、 。他论述的是( )A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B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32. 俄国的二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领导阶级 B革命主力 C革命背景 D革命任务- 7 -33.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1953 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到1956 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了。下列成就属于 1953-1956 年的是( )A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C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成为华约组织成员国34. 自 1956

17、 年 11 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 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 6 国。这表明( )A “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35. 20 世纪 50 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积

18、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36.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B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环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37.1973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 ,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38.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 ”新中国在该会议上( )- 8 -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39. 1946 年 2 月 22 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

20、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 。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40.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 20世纪 90 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欧洲 D非洲和亚洲41.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 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C恐怖主义延缓了政治多极化进程 D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42. 1955 年万隆会议与会国

21、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 9 -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 。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 )A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C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43. 1956 年1961 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 83 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44. 亨利基辛格在

22、1993 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 ”下列表述与基辛格的看法一致的是( )A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明显优势 B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C世界政治出现“一超多强”的基本态势 D多极化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为世界新格局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只有一个小题,计 12 分。4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23、表格:美国 苏联政治 A 情报局经济 马歇尔计划 B军事 C D(1)上表中 A、B、C、D 分别指什么事件?(4 分)- 10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2 分)有哪些主要表现?(4 分)材料三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

24、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摘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 分)- 11 -本溪市第一中学 2021 届高一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01-05:DDBCC 06-10:CCDCD 11-15:ACABA 16-20:BCDDC21-25:BACAB 26-30:BBDBB 31-35:CDCCC 36-40: BDDCC 41-44: BCDC二、材料解析:45. (12 分)(1)A:杜鲁门主义 B:经济互助委员会 C:北约 D:华约(4 分)(2)多极化趋势出现(写多极化确立或完成不给分) (2 分)表现:西欧、日本崛起(2 分) ;不结盟运动兴起(1 分)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1 分)(3)反对霸权主义(1 分)维护世界和平(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