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海南省文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题(合格)时 间 : 90 分 钟 总 分 : 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效回。第卷(选择题,共 78 分)本卷共 2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鲁语上载:“
2、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 ”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2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 ”材料中描述是A B C D3俞森荒政丛书卷 5 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4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
3、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 。这反映当时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5.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2 -6在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而无“帮”的。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对外贸易的活跃 D商人地位的提高7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
4、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 ”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8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胡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 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9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英国A打
5、败“无敌舰队” B颁布航海条例C成立东印度公司 D发动七年战争10近代殖民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怪胎” 。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方式主要有门户开放 资本输出 贩卖黑奴 不平等贸易A B C D111800 年前后,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A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 B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未得到认可C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 D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12下表是英国 17511851 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年份 年均增长率(%)- 3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1751180
6、0 0.89 2.17 0.5218011851 1.88 4.42 0.67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 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 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131904 年美国共有 318 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 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垄断。这表明美国A国有经济的壮大 B自由竞争的消失C垄断组织的发展 D社会生产的衰退 1419 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
7、城市和农村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15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万吨),据此表明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 万吨 1.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B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16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 ”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
8、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171 864 年 春 , 时 任 江 苏 巡 抚 的 李 鸿 章 致 电 总 理 衙 门 : “鸿 章 以 为 中 国 欲 自 强 , 则 莫 如 学 习外 国 利 器 ; 欲 学 习 外 国 利 器 , 则 莫 如 觅 制 器 之 器 。 ”下 列 企 业 符 合 李 鸿 章 意 图 的 是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18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统计:1901 年至 1911 年间,全国新设的厂矿有346 家,资本达 8.834 8 亿。这 10 年新设的厂矿和增加的资本,都超过了前 30 多年
9、间的 2 倍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4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191922 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于是天厨味精的销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 。这一现象反映了A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201936 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
10、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21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 (人)1913 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1920 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221
11、953 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A体现了 “一五”计划的主旨 B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C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2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指出:“从 19531956 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 ”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24右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个时期的一幅画,解读正确的是A其深刻寓意是解放思想 B图中人们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 5 -
12、C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D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520 世纪 80 年代的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主要反映了A安土重迁的传统乡土观念 B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C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 D “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的效果26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 “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 22 分)本卷共 2 小题,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0 分
13、。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 伽马、 麦哲伦等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的殖民航海贸易政策,他们崇尚海外冒险、鼓励殖民扩张,甚至支持用暴力手段夺取财富的真正海盗行径如同马克思所揭示的:“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摘编自黄顺力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欧美各国纷纷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
14、品过剩和市场狭小的矛盾。因此,单一民族经济的发展开始超出了国界的束缚,形成了最初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这个时期经济国际化和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与掠夺紧密结合在一起是鲜明的特征:新兴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工业产品倾销市场和掠夺原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西欧对整个世界的优势主导地位,其中英国由于引导了工业革命而独占鳌头,成为“日不落帝国” 。 摘编自杨丽红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特点。(6 分)2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
15、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金陵机器制造局创办于 1865 年,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1869 年,- 6 -该局已能生产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炮车及枪弹。次年,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1871 年 9 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分局。1879 年,归并乌龙山机器局。1881年,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 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 37 毫米 2 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徐泓徐建寅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二 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创办人张謇,江苏南通人。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
16、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 。从 1917 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 156 元涨到 230 元,因此全年获利 76 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 年五年共获利 560 多万两。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生纱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金陵机器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这一类企业创办的口号是什么?(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在民国初年迅速发展的原因。(8 分) - 7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科段考试题 (合格考 )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
17、共 78 分)本卷共 2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D D B B C C B A C B C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C B B A B A A D A 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27 (1)原因:西方国家航海贸易政策的促进;国家力量的支持和推动;航海家海外冒险精神的促进;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需要。 (任意 3 点即可,每点 2 分)(2)特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与殖民扩张相结合;以开拓市场为目的;以西欧国家为主导。 (任意 3 点即可,每点 2 分)28 (1)类型:军事工业。 (1 分)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或“自强”) 。 (1 分)(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任意 4 点即可,每点 2 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