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8125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湖南省长郡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2 月(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 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

2、C【解析】“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作为大一统的主要因素,C 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B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下面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的比较表。据此可知- 2 -A. 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B. 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C. 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D. 中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信息,说明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故选 B;材料不能反映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排除 A;材料无法

3、反映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排除 C;甲骨文与金文属于不同的文字类型,各有特色,材料不是说明文字不断完善,排除 D。3.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 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答案】D【解析】两性地位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妇女的地位明显下降,两性日趋平等的现实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故 A 项错误;人口与资

4、源协调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仁政”思想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因为它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据材料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故 D 项正确。点睛:C 项是误选项。根据材料信息“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可知,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不能说明统治者实行“仁政” 。4.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B. 注重于调适病人的心理- 3

5、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A【解析】“德”逾于此强调的是儒家的“德” ,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调适病人心理方面的信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中国医术并非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也未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选项 C、D均是不合史实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5.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

6、财源【答案】B【解析】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可知允许官营的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B 正确;A 不符合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排除A;C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紧扣材料分析解答即可。6.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这表明A. 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B. 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C. 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D. 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答案

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的大意是:宋仁宗认为处置天下大- 4 -事,不能君主一个人说了算,万一出现失误,就不能更改了,应该由皇帝与宰执近臣集体商议。这体现了君主的理性思考,故 A 项正确;集体商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消除决策失误,故 B 项错误;宰相只是参与讨论,决策大权仍掌握在君主手中,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的政治制度7.下表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成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 农民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答案

8、】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是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农民被称为臣等,魏晋、宋元时期随着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农民又有了新的称呼,即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B 不符合题意,例如,夏商周时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排除;赋役制度的改革和农民称谓变化无直接的关系,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代中国农民经济地位是一直低的,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8.李贽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A. 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

9、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故 C 项正确;统治者爱才爱民- 5 -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故B 项错误;经世致用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材料也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 ,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

10、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9.1684 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 ,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 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康熙有限度的开放通商,导致一些官员也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来,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D 正确;A“全面放弃”说法不正确;B 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涉及允许海外贸易,与近代化无关,D 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

11、了清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1684 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 ,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 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 ”的理解和掌握。10.1845 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 。这表明A. 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 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 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 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答案】D【解析】- 6 -英国人在中国居住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因担心“杂处滋事” ,

12、将“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 ”,反映出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故答案为 D 项。从原因上来看,是因无知导致这样的后果,不能说明清朝官员卖国求荣,排除 A 项;处理方式存在严重错误,不是妥善处理,排除 B 项;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1.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 ”据此可知, “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A. 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B. 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C. 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D. 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认可【答案】D

13、【解析】“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说明“中体西月”思想在当时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支持,D 正确;洋务派是学习器物,维新派是学习制度,A 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第二次鸦片片战争之后产生,B 错误;当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 错误。12.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 ,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 ”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A. 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B. “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C. 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D. 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答案】B【解析】【详解】俄国十月革命让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14、,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供帮助,1924 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然确立了“联俄”的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但由于阶级属性和阶级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孙中山未接受全盘学习俄国,故发表了关于“圣库制度”的言论,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求发展,故 B 项正确。- 7 -材料强调的是“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而不是强调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故 A项错误。 共产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而“圣库制度”属于封建农民阶级的思想,不可能一脉相承,故 C 项错误。 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 “圣库制度”是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阶级提出的思想,民生主义不可能是“圣库

15、制度”的补充,故 D 项错误。13.1940 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的行动是A.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C. 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D. 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40 年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故 D 正确。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1937 年,故 A 排除。深入敌后,建

16、立抗日根据地,也在 1940 年之前,故 B 排除。徐州会战,在 1938 年,故 C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名师点睛】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 1940 年 8 月至 1941 年 1 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 120 师、129 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也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参与较具规模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 。1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7、写到, (中国)新政府 24 个部长中的 11 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 “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这说明A. 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 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答案】C- 8 -【解析】题文材料反映的是新政府刚成立时期的情况。A 项错误,人大制度是在 1954 年确立,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纷纷成立的;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

18、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场景,体现了政协制度已经成立;D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5.1961 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 现代中国的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B. 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C. 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 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 “人民喜闻乐

19、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可知周恩来认为文艺应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选 D;A 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排除B;“大跃进”出现于 1958 年,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16.1980 年,台湾地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表明蒋经国A. 坚持“台独”立场B. 希望美国保护中国人C.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 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蒋经国的言论“台湾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

20、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观点,故排除 AB,选 C。材料并未说明其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且当时尚无“一国两制”构想,排除 D。17.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 9 -是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 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C. 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 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格中只是列举了部分国家,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故 A 项错误;熊猫外交体现了中国外交变化,并不

21、是倒向西方,故 B 项错误;从熊猫外交说明中国由建国初期“一边倒”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多边外交”的变化,故 C 项正确;日本于中国建交是 1972 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 1979年,故 D 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新时期的多边外交18.公元前 417 年,雅典人最初准备通过陶片放逐法投票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这表明A. 政治领袖摆脱了制度的约束B. 民众的意志容

22、易受到操纵C. 陶片放逐法已丧失监督作用D. 雅典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答案】B【解析】【详解】陶片放逐法属于直接投票选举,容易引起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材料中“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选 B。单凭个案不能说明政治领袖摆脱了制度的约束,也不能说明陶片放逐法已丧失监督作用,排除 AC;陶片放逐法属于民主监督的机制,排除 D。19.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 10 -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上表明两人A. 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B. 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 都因

23、犯罪遭到了惩罚D. 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 “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忽视道德,故 B项错误;古代雅典,不信奉邦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惩罚,但他不是二者“实质”层面的共同点,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故 D 项正确。20.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

24、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A. “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B. 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C. 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 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 ,材料的核心,即主张“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要小” ,即实现民主政治。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表述没有依据;C 项属于无关项;D 项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25、。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21.“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 11 -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 神创论与进化论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 相对论与量子论【答案】B【解析】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定律只有在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时空绝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是全盘的否定,它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

26、学在低速运动状态时的一个特例。B 项符合题干要求。A 项错误,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C 项错误,量子论与经典力学不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D 项错误,相对论与量子论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名师点睛】首先要抓住关键信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提取新理论和旧理论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能正确把握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关系,前者不是否定后者,而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22.20 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查尔斯休斯在某次演讲中感慨道:“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行政权与司法权间难以协调B. 最高法院居于宪政体制核心

27、地位C. 法官掌握着对司法的解释权D. 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之间相互制衡,行政权与司法权难以协调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之间相互制衡,最高法院居于宪政体制核心地位是错误的,故 B 项错误;据材料“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可知法官掌握着司法解释权符合题意,故 C 正确; 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矛盾,故 D 错误。23.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 12 -全球政治和

28、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 ”这表明A. 发展中国家全面超越发达国家B.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C. 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D.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表明当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已发生变动,需要重构,故 B 项正确。A 项表述不符合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世界多极格局尚未形成,故 D 项错误;大国结盟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C 项错误。点睛:材料“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是解题的关键。24.马塞尔杜尚在 1919 年创作完成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时曾说:如果我们

29、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这反映出A.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B. 浪漫主义重视感情C. 现实主义批判社会D. 现代主义突出自我【答案】D【解析】“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体现出作者突出“个人的精神”的强烈愿望,这是现代主义的突出特征,故 D 项正确;新古典主义出现于 17、18 世纪,故 A 项错误;浪漫主义流行于 19 世纪前期,故 B 项错误;现实主义流行于 19 世纪中期以后,故 C 项错误。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25.阅读材

30、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 13 -“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货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 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语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

31、、 “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 “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 1265 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 10 世纪时政治参与主体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 12 世纪以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

32、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 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答案】 (1)从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2)演变趋势: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

33、、规范化。共同之处: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若从城市化、公民教育等方面回答,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鸦片战争前,根据材料一“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可得出上书言事, “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可得出纳赀捐官, “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得出参加科举;- 14 -第二小问鸦片战争后,根据材料一“维新派办报纸、书局”可得出借助大众传媒, “组织社团”得出组建政治团体, “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得出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2)根据

34、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可得出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这仍然是有限参与逐步确立普选权”得出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从代议制、普选权的确立等得出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3)第一小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中的“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和材料二“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可得出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西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第二小问因素,可从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分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5、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社会转型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需要四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 (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他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一观点:材料观点不正确。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手工工场

36、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商业资本转向购置田产,资金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思想,使中国人丧失进取精神。综上所述,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条件。示例二观点:材料观点正确。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流动。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手工业生产规模宏大,培养了一批熟练- 15 -工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发达;一定的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和科技巨著的问世;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充足的货币条件;海外市场的拓展,表明中国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 “

37、工商皆本”新思想产生,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中国已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条件。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没能走上发展的道路。【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所属观点进行评判和论证的能力,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判断题中所给的观点是否正确,然后作出判断作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由分析,这实际上就是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这一题实际上已经在题干里给出了方向,即肯定观点是正确的,或者是否定题干中的观点,这两种是最方便说明理由的。如果肯定观点是正确的,则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已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条件,只是技

38、术条件不足;若否定的话,则要结合史实论述其实各方面条件都不足以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和观点,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

39、、救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截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摘编自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刘宋王朝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16 -(

4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 (1)基本态度:扶持并利用佛教;以佛教不侵犯王朝统治为原则,适时进行管制。背景:佛教兴盛;王朝更迭频繁;等等。(2)积极影响:促进佛教与政治结合,神化了皇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与崇佛邦国的往来和交流;对佛教进行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促进了佛教的兴盛与良性发展。【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可知刘宋扶持并利用佛教;根据“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知刘宋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进行管制。第二小问,由所学知识可知,其历史背景为政治上王朝更迭、皇权交替频繁;思想文化上佛教勃兴。(2)刘宋扶持并利用佛教有利于佛教与政治结合,神化了皇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进行管制有利于对佛教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促进了佛教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有利于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以上政策,推动了佛教的兴盛。-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