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3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5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 。1.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 文艺复兴的兴起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造船水平的提高D. 宗教扩张的狂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商
2、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属于高考热点。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16 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并逐步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走上海外殖
3、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A. 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B. 颁布航海条例C. 夺取新阿姆斯特丹D. 建立东印度公司【答案】A【解析】- 2 -【详解】1588 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成为新的海上霸主,故选 A;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展开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时间不符,排除 B;1664 年,英国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把它改名为纽约,时间不符,排除 C;英国于 1600 年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逐渐的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 D。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 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 1750 年,自耕农消灭了。 ”造成这一现象
4、的主要因素是A. 早期殖民B. 宗教改革C. 圈地运动D. 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涉及的是农民和耕地问题,早期殖民、宗教改革和题干无关,故 A、B 项错误。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因此圈地运动也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 ,故 C 项正确。工业革命兴起是在 18世纪 60 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1902 年美国已有发电厂 3621 座,总
5、装机容量 121.2 万千瓦;1907 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A. 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C. 信息时代D. 智能时代【答案】B【解析】根据“发电厂” “电动机”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故B 正确。【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发电厂” “电动机”即可。- 3 -5.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现象反映了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 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B
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棉布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洋布对中国土布的冲击,体现了中国自然经济日渐解体的实质,故 B 正确。棉纺织业彻底衰败,材料未涉及,且过于绝对,故 A 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全面转型,故 C 排除。洋布对中国土布的冲击也不能说明农产品开始商品化,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6.1899 至 1911 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 9350 万银元,厂矿企业 410 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7、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 “1899 至 1911 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 9350 万银元,厂矿企业 410 家”表明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A 正确;B 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排除;C 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 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排除。7.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 1496 年为 1200 吨,1506 年则锐减 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 -A. 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B.
8、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C. 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D. 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5001700” ,由此推断变化的原因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系。结合已学知识可知 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传统的商路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逐渐由地中海沿岸发展到大西洋沿岸,因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逐渐衰落,B 正确。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是货币膨胀,A 错误;C 和 D 显然与材料商路转移没有直接关系。8.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 1975 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 。 “逝去的辉煌”
9、是指荷兰A. 16 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B. 19 世纪成为“世界工厂”C. 18 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D. 17 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D【解析】【详解】A 选项中开辟至好望角航线的是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排除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 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排除 B。18 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英国,排除 C。荷兰在近代以航海业称霸,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选择 D。9.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垄断组织的出现C. 工业革命的开展- 5 -D. 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是在 15 世纪末
10、16 世纪初,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A;英国工业革命自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 19 世纪 40 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表格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 C; 垄断组织的出现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 19 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BD。10.全球通史说:“(1870 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 兴起于重工业B. 电力的广泛使用C.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D.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11、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870 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配备着科学家”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选D 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1.“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 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民族工业兴起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清政府设置工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 1872 年。分析材料可知,材- 6 -料反应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而不是清政府设立的,B 正确,D 错误。自然经济完
12、全解体于三大改造,排除 A;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出现,排除 C。故选 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12.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933 年到 1936 年” ,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 A;B 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 1912 年,排除 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
13、动” ,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故选 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3 年到 1936 年” 。结合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容易排除 ABC,选 D.13.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地圆说。15、16 世纪时,地圆说被航海家的海上探险活动所证实。下列能够证明地圆说的是A. 迪亚士船队B. 哥伦布船队C. 达伽马船队D. 麦哲伦船队【答案】D- 7 -【解析】A 选项迪亚士的船队只完成了欧洲到非洲好望角的航线,没有全球航行;B 选项哥伦布只完成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故排除;C 选项达伽马的航队只完成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故排除;D 选项麦哲伦团队完成了完整的环球航行,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
14、。14.“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A. 殖民扩张 B. 代议制确立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说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CD 项都晚于 A 项。15.1820 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15、.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20 年”可以判断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 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排除 B;CD 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排除。题干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故答案选 A。1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B. 一战的爆发C.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D. 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原因,B 项与题意无关。C 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与题意无关。故 BC 排除。重商主义理论盛行于 17-18 世
16、纪中叶,故 D 项排除。根据- 8 -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答案选 A。点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7.“自 1869 年至 1894 年,商办企业只有 50 多个,资本共有 500 余万元。虽然数量很少,实力甚微,但它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 ”属于这一“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的近代企业是A. 轮船招商局B. 发昌机器厂C. 江南制造总局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答案
17、】B【解析】材料“自 1869 年至 1894 年” “商办企业” “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 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不符合题意;B 项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符合题意 ;D 项是建国后建设的,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自 1869 年至 1894 年” “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是解题关键,从中可以得出这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答案即可。18.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焉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
18、造。 ”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 晚清官府B. 顽固士绅C. 西方列强D. 封建势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轮船之为便利独不准百姓置达” 、 “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 、 “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 ,可知材料反映了顽固士绅和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故选- 9 -D;C 项材料没有提及;A、B 都包含在 D 项之中。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下表是 1617 世纪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A. 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反映B. 明清积极对外开放的结果C.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
19、影响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外来作物传入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作物出口,因此无法反映西方对原料的需求,故排除 A 项;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排除 B;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 C;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 D。20.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18 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 10 -D. 英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20、:题干问的是 18 世纪参与“中程”的国家,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可以知道 16 世纪最典型的国家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7 世纪则是荷兰,18 世纪应该是英国实力最为强大,故选 D。其它选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21.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 1260 年展开大胆想象, “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 ”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A. 新航路开辟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信息技术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人们能够建造如
21、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 ,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富尔顿发明汽船,靠蒸汽动力发动船舶,B 正确;新航路开辟仍然桨手开动船舶,排除 A;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早已实现机器动力开动船舶,排除 CD。22.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1947 年 9 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 8 月底,通货比 5 月底膨胀了 64%1947 年的头 5 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 民族工业
22、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A【解析】- 11 -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 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 A 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B 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亦无法体现,故 C 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23.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煤炭资源比重下降,但依然由相
23、当比重,排除 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石油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故选 B;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体现在原子能的的利用,和题意无关,排除;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促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排除 D。点睛:能源的利用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势的能源利用判断近代化发展程度。24.设想你生活在 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你最有可能投资的行业和地区是A. 采矿业;北京B. 制碱业;天津C. 冶金业;上海D. 棉纺织业;广州【答案】D- 12 -【解析】依据题干“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 、 “投资新
24、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轻工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以及附近地区,故 D 项正确;采矿业、冶金业属于重工业,排除 AC;制碱业不符合“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排除 B。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 、 “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 ,结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解答即可。25.“经过差不多 70 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进入印度洋后,下面的路程就比较顺利了,随后葡萄牙
25、人依靠阿拉伯人的帮助很快来到东方。 ”材料中“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迪亚士航海的路线是东方,但是只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没有到达印度洋,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进入印度洋后”可判断应该是达伽马,其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印度,故 B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故 CD 项排除。点晴:试题较为简单,解题时明确“达到非洲最南端” “进入印度洋” ,再联系新航路开辟的具体内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26
26、.17 世纪的荷兰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举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出现这种兴盛局面的重要基础是A. 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B. 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 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D. 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13 -【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在对外殖民诸多过程中,新航路开辟后的 1588 年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18 世纪中期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排除 ABC;荷兰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号称“海上马车夫” 。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使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故选 D;27.在英国维多利亚时
27、代(18371901 年) ,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 “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材料主要说明A. 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B. 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 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D. 英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威胁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从材料“一方面” “另一方面”的表述,可判断“两个民族”指“两个阶级” 。材料中的“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说明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贫富分化
28、现象严重,可能会出现人民起义的革命事件,所以 A 项正确;B 项为表象,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排除;C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年)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28.成立于 1903 年的福特汽车公司在 1913 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 新航路的开辟B. 蒸汽机的发明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D.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答案】C- 14 -【解析】【详解】
29、新航路的开辟于 1500 年前后,时间不符,排除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时间不符,排除 B;由时间“1903 年”和“1913 年” ,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 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 1969 年的互联网为基础,在当代方兴未艾,排除 D。29.同治六年(1867 年)三月,曾国藩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五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至高吕庙。这说明A. 洋务运动的重心发生变化B. 重视海防的理念获得普遍响应C. 中体西用已运用于实践D. 清朝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重心发生变化是指从军工企业转向民用,材
30、料不能反映,排除 A;B 项不是材料主旨, “普遍响应”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所述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说明此时已运用于实践,故选 C。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0.一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关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速度规模空前,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B. 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C.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 美日放松侵略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一战期间,美国和日本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错误,符合题意;A、B 和 C 均属于该时期经济发展正确表述,排除。3
31、1.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6 世纪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619 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A. 新航路开辟B. 文艺复兴- 15 -C. 宗教改革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由材料“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 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中的“遭遇时期”是指各地区之间开始交往,这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32.在 16 世纪 20 年代,英国只有约 1/4 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 1688 年上升到 1/
32、3,而到1851 年则到达 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 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 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 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 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依靠工资为生的人迅速的增加。工厂的增多,工厂规模的扩大,工人数量的增加等,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逐渐分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AB
33、两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不正确,排除 AB;C 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C。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3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A. 垄断组织出现B.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C. 化学工业建立D. 汽车制造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答案】B【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确实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排除 A;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工- 16 -业化社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第二
34、次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故选 B;化学工业只是当时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并不能代表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排除 C;汽车工业是在 19 世纪末期兴起,而在这之前,钢铁工业的兴起就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排除 D。3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A.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大生产B.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C. 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D.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识记层次,考查学生对“近代工业”概念的认知、识记情况;学生背住了“近代”的概念含义,就可以选出 A。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
35、兴起“近代化”的实质35.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01956 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曲线 A 是指封建的自然经济;曲线 B 是指洋务派的企业;曲线 C 是指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曲线 E 指的是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上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曲线 D 指的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它与中国的封建- 17 -自然经济、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力量十分的弱小,所占的比例也少,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应该是
36、资本主义经济。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回题(本部分共 3 小题,共 30 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6 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材料二 1914 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减少向中国出口棉纱,列强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
37、,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不利和有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假如你是 1916 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厂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 20 字) 。【答案】 (1)不利: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有利: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于用
38、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4) (略) ,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 “抵制洋货” “价廉物美” “中彩头”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当。【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展开,不能够笼统地作答。关于“有利因素” ,根据材料信息“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 ,把握到“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即可;关于“不利因素” ,根据材料信息“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 18 -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 ,把握到“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近
39、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根据材料信息二“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 “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 、 “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 、 “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等展开分析和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等。(3)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信息“抗战后” 、 “通货膨胀” ,材料涉及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把握到“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维度,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
40、可。(4)结合所学知识,从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民族企业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作用和荣氏企业自身的优势等方面加以回答。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和 20 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据粗略估计,1920 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 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 19 -请回答:(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41、2)材料二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 (1)资金薄弱,无法与外资相抗衡。(2)特点: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居于从属地位。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3)原因: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最大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启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解析】【详解】 (1)根据表格可知,外商企业煤矿年产量占有较大比例,华商企业煤矿年产量占有很小比例,不同阶段二者存在巨大差距,据此进行概括:资金薄弱,无法与外资相抗衡。(2)
42、根据饼状图可知,封建自然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次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有很小比重,据此可概括从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和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等角度分析。(3)根据材料信息“铁厂积货如山其他工业亦皆消沉”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艰难。原因可以从结合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的因素来回答;启示可以从民族、国家独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影响来回答。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 和 18 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
43、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材料二 早在 13、14 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 18 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 19 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佛兰克白银资本- 20 -材料三 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
44、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 18 世纪相比,19 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因素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3)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4)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欧亚贸易地位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答案】 (1)地位: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根本原因:亚洲以自然经济为主
45、体。(2)变化:下降。原因:中国仍坚持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 )政策,中国遭到列强侵略。(3)背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兴起(对外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心态:天朝上国(夜郎自大) 。(4)本质问题: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欧美非三大洲的贸易中,洲处于主导地位。第二小问,亚洲国家之所以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当时亚洲国家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仍然处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对外界商品的依赖程度非常小。(2)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 19 世
46、纪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下降。第二小问,从政治角度来分析,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且不断强化在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开始遭到列强的侵略,成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主要是因为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 21 -时进行了工业革命,切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所以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马戛尔尼并没有完成使命,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政府认为西方科技是奇淫巧计,反映了当时中国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心态。(4)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近代西方是工业文明,而古老的中国是农业文明,从东西方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工业文明最终战胜了农业文明。-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