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灌阳县灌江中学 2019 届高三毕业班 4 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 150 分钟,满分 300 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 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作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时,监考员将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
2、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瓷器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下列关于中国制瓷业叙述正确的是( )A. 唐宋以来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B. “唐三彩”是风格独特的美术瓷器C. 江西景德镇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D. 制瓷业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的 行业【答案】A【解析】“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开辟,唐宋以来瓷器制造业发达,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故 A 正确;“唐三彩”属于陶器,不是瓷器,故 B 错误;湖南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故 C 错误;纺织业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
3、萌芽的行业,故 D 错误。故选 A。2. 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C. 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2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近代前期的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虽然主张不同,但是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主张,近代资产阶级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在行动上脱离群众,这是其阶级局限性导致的,其思想也有这一特征,故选 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比较。3.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道:
4、“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 ,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 。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这反映了A. 内侍干政,体制混乱B. 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 重用内侍,君权加强D. 削弱地方,集权中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晋以后皇帝的内侍受到重用,这是君权加强的必然产物,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内侍干政,体制也不混乱,因为君权加强皇帝的内侍必然受到重用,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等级森严方面的信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的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4. 民国时期,民
5、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 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 19351936 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 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 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3族资本;19351936 年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积极措施,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工业的搬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榨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
6、境的主因。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 方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 【答案】C【解析】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 的 时间范围是 1978 年到 1995 年。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故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正确;196
7、0 年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符合题干时间,故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C 项正确,ABD 项都错误。故选 C。6.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 、 “维新(含改革、改良) ”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4A. 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B. 1906 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C. 1926 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D. 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示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
8、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示关键信息“革命、维新次数的消长” ,仔细观察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 两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 项表述客观,表述正确。而 B 项明显错误, “革命次数”与“革命力量”不属于同一个概念,B 项混淆了这两者,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情况7. 巴金以“五四”前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小说家中,一个年轻人大胆地告诉他的哥哥,“大哥,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 ”“我”逃婚的主
9、要原因是A. 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不满 B. 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C. 失小家、顾大家,为了参加革命斗争 D. 与传统家庭彻底决裂【答案】【解析】5试题分析:个人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 、 “个人独立” 。从题干中的创作背景“五四”前后,可知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思想大量涌入,再结合题干中“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等信息可知逃婚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故项正确;、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考点:思想解放的潮
10、流新文化运动8.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 ,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 乙丙对,甲丁错B. 甲丙对,乙丁错C. 甲乙错,丙丁对D. 甲乙对,丙丁错【答案】B【解析】【详解】郡县
11、制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秦朝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所以乙错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所以丁错误。甲和丙说法都是正确表述,故 B 项正确;A、C 和 D 项错误。9.下图是美誉为“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的悦宾饭店开张图片。1980 年,北京市工商局为创办人李桂仙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6A.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从农村全面转向城市B. 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D. 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
12、面的作用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故 A、B、C 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从题干中“1980 年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的信息可知国家政府意识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故 D 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0.阅读下表可知 319871992 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7A. 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 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C. 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 “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
13、经济交流【答案】A【解析】表格中反映了 19871992 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额在迅速增长,反映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故 A 项正确;两岸三地之间经济是互利共赢的关系,B 项错误;C 项错在“决定”二字,用词绝对;“三通”的实现是在 2008 年,故 D 项错误。11.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4、是( )A. 自然灾害频仍 B. 社会治安混乱C. 土地兼并严重 D. 官吏贪暴腐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词语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意思是说农民起义是因为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所以 D 项是正确项。自然灾害频仍材料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 B 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材料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2.19 世纪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报告记载:“公社是埋藏在现代社会下
15、面的烈性爆炸物。美国城市充满了反叛的暴民,他们中的都是最近来自欧洲的移民劳工们开始向财产所有权发起挑战,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欧洲启蒙思想在美国的广泛传播8B. 北美独立战争加速工人寻求解放C. 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劳工界蔓延D. 大萧条时期劳资矛盾被无限放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公社是埋藏在现代社会下面的烈性爆炸物劳工们开始向财产所有权发起挑战”表明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劳工界蔓延,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启蒙思想的传播,故 A 项排除;北美独立战争是 18 世纪,故 B 项排除;大萧条时期是指 1929 年1933 年经济危机,故 D 项排除。【点睛】
16、 “公社是埋藏在现代社会下面的烈性爆炸物劳工们开始向财产所有权发起挑战”是解题的关键。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一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 ”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17、“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材料四 20 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
18、具有一致性。9(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答案】 (1)特点: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场维新四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4 分)不同: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4 分)(2)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
19、思想家理念,但因历次资产阶级行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2 分)或 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己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 (2 分)(3)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 分。“三民主义”占 1 分,其他任意答出三点即得 3 分。)理解: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4 分)【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可直接概括出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
20、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场维新思想;依据材料二“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归纳出孙中山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二者通过不同的政治变革运动实践上述理论最终结果是维新派失败,辛亥革命成功。(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文字说明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并未对广大地区的农民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看出该观点基本正确,依据所学辛亥革命对于农村影响小角度分析论证;如果可持反对意见,只须找出相关史实论据即可。(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 20 世纪中国出现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1、;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他们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回答。1014.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 1883 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
22、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 的 变化。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答案】 (1)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 。19
23、世纪 80 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开民智,兴民权。【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器胜取诸西国”归纳出学习西方器物思想。依据“王韬在 1883 年指出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归纳出学习西方制度思想作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兴民权” “广民智”作答;第二小问“实现步骤”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广民智为第一义点”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 “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的信息分析作答。15
2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其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材料二 彼富民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消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宋会要辑稿良贷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
25、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的观点实质怎样?(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青苗法的态度有何不同?二者的根本分歧在哪里?(4)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三中作者 的 观点。【答案】 (1) “材性智愚不同” 。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3)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4)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解析】
26、第(1)问, “原因” ,依据材料一信息“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得出:“材性智愚不同” 。 “实际原因” ,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第(2)问, “实质” ,依据材料一信息“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12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其悔”的得出: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第(3)问, “不同”由材料一信息“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和材料二信息“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消不强焉”得出: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 “根本分歧” ,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前者主张
27、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第(4)问,材料三的观点是否定王安石变法,依据所学知识从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等角度分析。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表格:请回答:(1)根据 1928 年 5 月大选后议会中各党派力量对比,概括当时德国政治力量对比的特点。(2)分析 1930 年 9 月大选后各党派力量对比的变化,指出当时德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3)1928 年至 1933 年间,德国频繁的大选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纳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答案】 (1)法西斯势力较小,反法西斯力量占绝对优势。(2)共产党席位下降快和纳粹党席位增长快;反映了德国阶级矛盾尖锐,政治危机严重。(3)政治危机严重,政局不稳。原因在于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原因:纳粹党打出民族主13义招牌,进行欺骗宣传;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反法西斯势力与亲法西斯势力的选票对比。第(2)问,注意图表中变化剧烈的数字,进而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第(3)问,应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进行分析概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