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7765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蛟河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学年度下第三次考试高一历史试题1、单项选择(每题 3 分,20 道题,共 60 分)1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耦犁的推广促进了的种植技术的进步 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B. C. D.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编入“匠籍”,为官府服务。清朝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

2、,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3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田禾大收,芝麻、棉花皆得收获,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非正常上涨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人口出现急速增长C.经济作物的推广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4下面是宋朝与明朝大米价格和年平均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影响上图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重农抑商政策 B.对外贸易政策 C.小农经济水平 D.金属货币的使用5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

3、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大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 B. C. D.6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A.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71863 年,赫司特染料厂一共只有 5 个工人,到 1912 年拥有工人 7 700 人,其中包括 380 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苯胺苏打厂,在 1875 年

4、拥有工人 885 人,到 1914 年达到 11 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C.科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8下面为 18731910 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以上统计数据表明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 B.中国出口货物种类逐渐丰富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 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91872 年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说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

5、舰不久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A.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 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C.反映了他对中国逐渐崛起的担忧 D.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101937 年国民政府向私营工商业提供的贷款为 14.71 亿元,1939 年为 25.78 亿元。1939 年国民政府向英美等国购买五金、化学等器材,以低价供应厂矿企业。19431944 年对私营工厂的拨款达 5 500 万元。这表明国民政府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实业B.鼓励民族工业发展,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C.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为战时经济服务D.实行战时统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控制11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

6、经济领域所有制形式的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3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121957 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 86%,机械设备自给率超过 60%。1957 年与 1952 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2%,12 个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成本降低 29%。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C.十分雄厚的重工业基础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13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 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

7、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A.经济的迅速发展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经济体制的改革 D.机构性质的转变141979 年 5 月,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经中国政府特许乘自己的专机来到了北京,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意向性协议。此次哈默来华客观上反映了A.中美两国准备正式建交 B.经济特区建设加快C.中国开始引进外资 D.对外开放走向实施15读下表。据此可知,美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直接目的是A.恢复银行信用 B.促进工业复兴 C.提高商品价格 D.缓解债务危机16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

8、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A.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B.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7下面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重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4 -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 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18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

9、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战后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影响 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19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实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A.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名不符实20学者赵振宇指出,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也是由 7 个国家的 30 多家公司协作完

10、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有 16 家多国中小技术公司协助的 Digital Domain 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它的高质量的音乐制作使该片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加强了对全球资源的争夺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合作C.文化资源国际化的基础是对全球文化市场的开拓D.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经济交流2、材料解析(2 道题,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一 16 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

11、。无论是葡- 5 -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材料二 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 16 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 1820 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 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 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

12、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 17 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 1600 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二

1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17 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 1617 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12 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材料一 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 19

14、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20 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33 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 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 6 -1944 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 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 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 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

15、)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前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6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8 分)20182019 学年度下第三次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北民南迁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历史解释。耦犁的推广主要在汉代,与材料时间信息“南宋初年”不符,排除;曲辕犁是唐朝时南方江东地区的发明,不是从北方引入的,故排除;由材料中北方人口大量南

16、迁促使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可知,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南方实行稻麦兼种,故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B。2.D【解析】清代手工业者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A;B 项与材料无关;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错误;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D。- 7 -3.D【解析】明朝中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材料中“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而且丰收之年米价也居高不下,说明银子作为国家主要货币不断贬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选 D 项。君主专制、人口急速增长、经济作物的推广

17、都能影响米价,但它们都不是康熙统治后期米价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排除 A、B、C 三项。4.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政策。宋朝和明朝都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不正确。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而明朝推行“海禁”政策,这对图片所示现象的出现有一定影响,故B 项符合题意。宋朝和明朝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故 C 项不符合题意。金属货币的使用对财政收入和大米的价格影响不大,故排除 D 项。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回忆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由

18、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表述正确,说法错误,表述正确;解读题干材料“根本不受大投资者青睐”“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可知,符合题意。故选项 C 正确。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中的创造和发明。从材料可以看出,由水力驱动的纺纱机、织布机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易受环境影响,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开发新的动力。1785 年,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并很快推广开来,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由此,工业生产逐渐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故选 D 项。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 A 项;B 项无法从表格中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 19 世纪 40

19、 年代,故排除 C 项。7.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863 年” “5 个工人” “1912 年拥有工人 7 700 人” “1875 年拥有工人 885 人,到 1914 年达到 11 000 人” “工业帝国”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故 A 项正确;B 项材料无法反映;材料强调的并非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无法体现。8.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农产品出口日益增多,手工业产品出口日益减少,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原料和商品输出的需要,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

20、地特征,故 D 项正确。9.B- 8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军事的近代化。由材料中的信息“1872 年” “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中国建造的军舰”可知,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军事领域开始迈向近代化,B 项正确。这位外交官的言论反映的只是当时到过中国、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部分人的看法,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担忧”,排除 C 项;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 D 项。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发展经济的措施。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可知,19371944 年我国正处于抗战时期,因此国民政府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与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

21、C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全面抗战的爆发而中断,A 项排除;国民政府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B 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D 项排除。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表中信息与题中文字叙述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占比例最大的是“合作社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故 B 项正确。土地改革时期没有公有制经济成分,排除 A 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的是人民公社而不是合作社,排除 C 项;D 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2.D【解析】题中材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2、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品生产成本降低。这都是工业化发展的成果,故答案为 D 项。13.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模式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到 21 世纪的市场经济模式。机构名称的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经济发展速度,故 A 项错误;综合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14.D【解析】材料表明,哈默来华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特许,而且签署了与中国合作的意向性协议,这是对外开放政策具体实施的体现,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经济关系,非外

23、交关系,A项错误;B 项与材料无关;C 项错在“开始引进” 。15.C【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材料表明,罗斯福政府意识到黄金储备不足以维持金本位制而试图放弃金本位制,并发行 30 亿美元纸币。这些措施的实施使美元贬值,美元贬值造成的通货膨胀,减轻了债务,提高了商品的价格,故 C 项正确。A 项是银行休业整顿的结果。B 项主要是罗斯福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的结果。美国当- 9 -时并不存在债务危机,D 项错误。16.A【解析】实行“混合经济”是把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公有与私有相结合,体现出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欧洲共同体是在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的条件下建立

24、的,符合“修正民族国家”,故 A 项正确。1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故选 B 项;材料不能反映欧洲各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变化情况,故排除 C 项;D 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18.C【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19631973 年,工业国出口份额所占比重上升,发展中国家出口份额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计划经济国家出口份额占比下降,而石油输出国出口份额占比上升。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自由贸易的趋势推动了奉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国出口份额所占比重上升,同时带动

25、了石油输出国出口份额所占比重的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进程缓慢,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停滞不前;一些计划经济国家排斥市场交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综合分析各类型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表现,联系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运转,可知 C 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与计划经济国家所占比重下降无关,A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与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无关,B 项错误;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出现在 1973 年,而工业国、石油输出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故图中所示现象与石油危机无关,排除 D 项。19. 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区域经济合作打

26、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实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可知,地域概念被打破,不同区域集团之间相互合作,并且逐渐制度化,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导向,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 B 项内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 项说法错误。20.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合作,故 B 项正确。21、 【答案】(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增大;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逆差使白银流入中国;- 10 -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

27、达;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 (8 分,每个角度 2 分,除参考答案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 影响 对中国:丰富了农作物结构,提高了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 白银流通量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随贸易而来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演进。(6 分,每个角度 2 分,除参考答案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对欧洲: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商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 (6 分,每个角度 2 分,除参考答案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同西欧的经济贸易。第(1)

28、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商品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可从中国和西欧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二者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进行总结归纳。22、 【答案】(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分)原因: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 (4 分)(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6 分)(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 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分)【解析】第(

29、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知原因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斯大林模式形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可知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根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根据“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关贸总协定签署”“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可知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