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6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3.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1.5 分)2017 年 10 月 10 日,中国
2、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发布,在贵州平塘建成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中国天眼)在银河系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脉冲星的本质是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候选体,目前共有六颗通过认证。据此完成 12 题。1材料信息显示, “FAST”A探测能力已覆盖了全宇宙 B可以捕捉到来自外星的信息C可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D主要用来探测银河系中恒星2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其他星体存在生命的直接证据。而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其与太阳距离适中 接收的太阳辐射稳定 质量和体积适中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A B C D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 “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就感冒” 。据此完成 34 题。3万物生
3、长中接受到的太阳光基本上来自于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4.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太阳打喷嚏”对地球的影响的是A黑子 B耀斑 C磁暴 D昼夜更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北半球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据此完成 56 题。5. 甲、乙、丙、丁四日中,代表夏至日的是- 2 -A甲 B乙C丙 D丁6. 每年,立春的时间应是A1 月初 B2 月初 C3 月初 D12 月初 北京时间 2017 年 11 月 5 日 19 时 45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 24 和 25 颗北斗导航
4、卫星,推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据此完成 78 题。711 月 25 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8美国洛杉矶(118W)的华人收看此次卫星发射的视频直播,当地区时为A5 日 19 时 45 分 B5 日 03 时 45 分C6 日 11 时 45 分 D6 日 19 时 29 分甲、乙两图分别是 2001 年和 2011 年同时段成都主城区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 ,椭圆表示交通环线。读图完成 910 题。9根据图甲,能正确推断A城市热岛环流显著 B西部人口最稠密C最大温差不超过 10 D东部地势
5、起伏大10导致前后 10 年气温分布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减少人口迁入量 B增大城市湿地面积C引进工厂企业 D限制车辆驶入城中心下图为东亚季风图。读图完成 1113 题。11与同纬度的西亚相比,甲图所示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A气温高、降水多丁绕城高速202224261818182020二环路甲20201820 182222182022201822221822绕城高速二环路乙- 3 -B气温高、降水少C气温低、降水多D气温低、降水少12甲图中东北季风的性质是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13乙图所示季节A 欧洲南部暴雨洪灾频发 B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动C澳大利亚北部草原葱绿 D我国西藏接待大量游
6、客避暑下列四图为世界四地气候要素统计图。读图完成 1416 题。14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5四地中,水热组合最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6四地中,与绵阳城区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甲 1 4 710 30 -15 0 15 气 温 ( ) -30 -45 -60 1 4 7 10 乙 30 1 4 7 10 月 份 10 20 040 50 60 降 水 量 (m)丙 512 1 10 9 8 76 1 23 4 5 10 15 20 25 030 60 90 120 150 气 温 ( ) 降 水 量 ( m)
7、丁 - 4 -右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虚线为气候分布界线,粗实线为河流。读图完成 1719题。17、五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 B C D18甲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是A雨水 B湖泊水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19. 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暖流、离岸风 B寒流、海洋风C暖流、海洋风 D寒流、离岸风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 2016 年 8 月 6 日 20 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 2022 题。20. 图中的气压中心乙应是A热高压 B热低压C冷低压 D冷高压21.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梯度力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2. 此时,P 地吹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
8、西北风 2017 年 6 月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 巴黎协定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的安排。据此完成 2324 题。23在地球史中,全球气候A 仅近百年在变暖 B. 存在冷暖与干湿交替C. 长期以来在变暖 D. 在人类史前一直变冷24执行巴黎协定 ,可能使A世界各地粮食增产 B各国海洋国土减小南 回 归 线 赤 道 甲 - 5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石峰钟乳石a b c d潜 水 位 线 甲 河 甲 河 海 洋 南 北 30 40 C全球蒸发量增大 D降水极端事件减少下图是美洲甲河流的地理位置及某季节甲河流断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2526 题。2
9、5甲河流主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 D蒸发和降水26此季节,甲河流域受A夏季风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台风的影响 D盛行西风控制27. 图中洋流乙属于A太平洋中高纬大洋环流 B大西洋中高纬大洋环流C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 D大西洋中低纬大洋环流右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2830 题。28. 图中山脉属于A向斜山 B断块山 C火山 D背斜山29. 图中石峰和钟乳石的成因分别是A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B流水沉积、流水侵蚀C流水侵蚀、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流水沉积30研究地质构造,能让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判断A. a 地下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 地的
10、岩浆岩可用作优质建材C. c 地适宜修铁路等交通线 D. d 地适宜建造大型水库等设施右图为亚洲某山地山顶俯视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 3132 题。31. 此山最可能位于亚洲- 6 - A. 东南部 B. 南部 C. 中西部 D. 北部32. 与南坡相比,北坡 3000-4000 米高度A坡度小 B降水多C气温高 D光照强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33 (16 分)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它不考虑海岸线曲折和大陆地表起伏,综合反映了各大陆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可以帮助人们研究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的变化体现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基
11、础。 (4 分)(2)说明导致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高低存在差异的原因。 (4 分)(3)科学家去南极科考的季节,南极大陆昼夜长短状况是 。澳大利亚西南角位于我国南极航线,当地的自然带与右图中数字 代表的自然带一致。 (4 分)(4)南极科考站一般是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 12m,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 (4 分)34 (16 分)左下图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右下图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极地俯视图,图中各数码代表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箭头代表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1)从全球来看,由于太阳辐射能的
12、分布不均,导致甲地气流上升,丙地气流下沉,进而促使乙、丁两地中的 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 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6 分)(2)右图中,与甲地气压带对应的数码代号是 ,其气压带名称是 。 (4 分)(3)右图中,常年被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 (2 分)(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右图中的形成原因。 (4 分)35 (20 分)设计中的川藏铁路全长 1629 km,施工难度大于有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计划2025 年全线建成通车。下图为川藏铁路线走向和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大约经过 4000 万年漫长而缓慢的 (填内力作用) ,青藏地区由原来的海洋,变
13、成了现今平均海拔超过 4 000 m 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气候 (填特征) ,高原面上植被主要是 。 (6 分)(2)从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可以得出,修建川藏铁路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地形障碍是 。 (4 分)(3)川藏铁路东段所在的成都平原,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中段线路经过的横断山区的河谷地貌的形态特征是 ,拉萨至林芝段成为西藏人口和城市密集区的自然原因是 。 (10 分)南 北 甲 乙 丙 丁 高 空 地 面 成 都 康 定 林 芝 拉 萨 拉 萨 林 芝 康 定 成 都 60 40 20 0 金 沙 江 江 澜 沧 江 怒 川 藏 铁 路 青 藏 铁 路 - 8 -三台中学实验学
14、校 2018 年秋季高 2018 级适应考试(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5:BDACA 610:BCBAB 1115:CCDAD 1620:CDADB 2125:ACBDA 2630:DCCAB 3132:CB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33(16 分)(1)由赤道到两极(2 分) 热量(2 分)(2)东岸冬季风和寒流(2 分) ,西岸西风暖流(2 分)(3)昼长夜短(2 分) (2 分)(4)抵御当地的烈风、暴雪等天气(4 分)34(16 分)(1)纬度(2 分) 乙(2 分) 丁(2 分)(2)(2 分) 赤道低气压带(2 分)(3)暖湿多雨(2 分)(4)从副热带高压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2 分)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2 分) 。35(20 分)(1)地壳抬升(2 分) 夏凉冬寒(2 分) 草甸(2 分)(2)海拔高(2 分) ,起伏大(地形崎岖) (2 分)(3)流水堆积(2 分) 深而窄,谷壁陡峭(呈 “V”型) (2 分) 河谷宽广(2 分) 、土壤肥沃(2 分) ,光水热条件好(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