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为贵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2. 深刻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3. 反复诵读,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预 学 案1.通读全文两遍,解决字音和断句问题。 (同桌互查)2.再读,结合书下注解,尝试全文翻译,将不懂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则:牺牲 祭祀以时第二则:放 诸 贼 一夫第三则:之 与 走 王 死亡 载 胥 此之谓也(句式)第四则:然则 主 治 与 相 有 朝觐者不之 而居尧之宫 不能使天与之天下(句式)第五则:善3.试着理解在每一则中孟子的思想。可以结合课后的相关链接来思考4.再读,领悟孟子散文的特点。探 究
2、 设疑互探 展示评价2案 1.写下你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字词句、表达、思想意义等方面:2.思考几个问题: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3、 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5、 “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1.先写下重点字词句:2.依据翻译理解讨论,简要回答每一则的问题。4质 疑 案1.经过学习,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新的思考吗?请提出来。2.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诛一夫“的思想,是具有其重大进步意义的,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3、,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里能否实现,为什么?3.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5精 讲 案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它的萌生可追溯到“五帝”与夏禹传说期,它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成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孔孟儒家创立仁学,标志民本思想成熟阶段的到来。汉代以后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对人的关注,重视民众作用和地位,治国之要在于富民、利民。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与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
4、。 第一、“民本思想”在当时,是作为一种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提高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稳定人民生活,发展生产,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这种思想无疑是进步的。 第二、在“民本思想”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学者是为此做出贡献的。例如孔子、孟子、荀子、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对“民本思想”有继承有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中国传统政治“民本思想”它是中华民族认识史上的宝贵成果。 第四、我们认为今天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划时代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在于“民贵君轻”、“民为邦德”、“天下为公”、“厚德载物”、“富之教之”等思想的真理性和人民性是相通的,因而也就发生了历史传承的关系.反 思 总 结 升 华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