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后定时检测案 30 免疫调节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经典高考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解析: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 正确;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 错误;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C 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 错误。答案:A2如图表示机体
2、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 a 只能为 B 淋巴细胞,细胞 b 只能为 T 淋巴细胞D细胞 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 d 只能为效应 T 细胞解析:过程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 正确;在特异性免疫中,部分抗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 正确;细胞 a 可能是 B 淋巴细胞或记忆 B 细胞,细胞 b 可能为 T淋巴细胞或记忆 T 细胞,C 错误;细胞
3、c 能产生抗体,只能为浆细胞,细胞 d 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只能为效应 T 细胞,D 正确。答案:C32019河北沧州试题鸡霍乱病原菌容易导致鸡死亡。1880 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 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2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
4、 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B 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 正确;由“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 错误。答案:C42019河南漯河模拟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 A 能够促进垂体细
5、胞代谢,使激素 B 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 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激素 A 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 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缓解该病的病症,D 正确。答案:B5经典高考若 H7N9 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
6、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 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3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出病毒特有的抗原,并将其传递给 T 细胞,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 A、B、D 项均会发生;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但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故 C 项不会发生。答案:C考点二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免疫失调症62019重庆高三抽测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 HIV 引起的
7、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 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 AB 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 CD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 EF 段,T 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大量生成 T 细胞的结果解析:结合曲线图分析,由于 HIV 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 AB 段内 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 错误;消灭 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胞内的 HIV
8、 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 HIV 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的 HIV,所以 B 正确;图中 CD 段时期,体内 HIV 逐渐增多,而 T 细胞逐渐减少,由于 T 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随 T 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要大大降低,C 错误;T 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并成熟,不是在骨髓,所以 D 错误。答案:B72019陕西四校联考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则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4解析:
9、由题意可知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破坏自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应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从而治疗该病,A 正确;若注射神经递质,由于受体蛋白无法识别,仍然无法治疗,B 错误;不可注射受体蛋白,因为有抗体将其作为抗原进行攻击,还是无法治疗,C错误;注射淋巴因子可增强免疫能力,可能会增强抗体的产生量,使该病更严重,D 错误。答案:A8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调节性 T 细胞数量由 Mcl1 蛋白和 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 Mcl1 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数量减少 调节性 T 细胞 数量增加 Bim
10、蛋 白 Mcl 1蛋 白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解析: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应该降低免疫力,与 Bim 蛋白有关,A 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 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Mcl1 蛋白活性被抑制,使调节性 T 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自身免疫病,C 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 错误。答案:C9某学生体检报告显示:乙肝表面抗原(AbsAg)呈阴性(),乙肝抗表面抗原抗体(Ab sAb)呈阳性()。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表示有, “”表示没有)( )A该生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B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C表面抗原和抗
11、表面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D乙肝病毒正在该生体内大量增殖解析:从体检报告可知,其体内有乙肝抗表面抗原抗体,说明该生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故乙肝病毒不能在该生体内大量增殖,表面抗原和抗表面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答案:D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102019福州高三模拟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C13 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 B 细胞D
12、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解析: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 13 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答案:C11往受试者皮肤内注射白喉毒素 2448 h 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B若受
13、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解析: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 错误;受试者如有免疫力 ,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B 错误;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C 正确;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其对白喉毒素没有免疫力,该抗原少量注射到人体,可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
14、细胞,下次注射则不一定会出现红肿,D 错误。答案:C1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模拟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6解析: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A 项错误;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记忆细胞快
15、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B 项正确;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 项错误;蛇毒素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D 项错误。答案:B132019重庆江津区模拟T 细胞易被 HIV 破坏,与其表面的 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 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 HIV 且 CCR5 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 HIV 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 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感染 HIV 后,更易患白血病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B捐献者感染 HIV 后,T
16、 细胞表面无 CCR5 蛋白,HIV 无法进入C患者 HIV 不侵染 B 细胞原因是 B 细胞内编码 CCR5 的基因异常D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解析:HIV 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免疫能力低下,因此患者更易患白血病,A 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捐献者的 CCR5 基因异常,因此其 T 细胞表面无 CCR5 蛋白,导致 HIV 无法识别,因此 HIV 不会进入 T 细胞内,B 正确;HIV 不侵染 B 细胞原因是 B 细胞内编码 CCR5 的基因不能表达,C 错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精液、乳汁,因 此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D 正确。答案:C大题
17、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42019重庆高三诊断人乳头瘤病毒(HPV)6 和 11 型、人乳头瘤病毒 属(5 和 8型除外)和 属都能致癌,易引发子宫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为彻底征服HPV 带来的危害,中外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下图是 HPV 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1)HPV 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图中 4 是_,其功能是_。(2)图示过程称为_,_(“能”或“不能”)清除 HPV。(3)目前,针对 HPV 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三次注射疫苗,其原因是_。解析:(1)HPV 是可以诱发人体产
18、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图中 4 是 T 细胞接受抗原7刺激后,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2)图示过程只是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不能清除HPV,HPV 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3)首次注射疫苗人体可产生初次免疫,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形成更强的免疫反应。答案:(1)抗原 效应 T 细胞 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分泌淋巴因子(2
19、)细胞免疫 不能(3)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15从 H1N1 到 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 H7N9 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人体接种 H7N9 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一旦 H7N9 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 H7N9 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_免疫将被感染细胞裂解清除。(3)C48/80 是一种可激活巨
20、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研究C48/80 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 128 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 8 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 天后以致死剂量 H7N9 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 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 21 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组别疫苗及辅助剂疫苗剂量(g)小鼠血清 IgG抗体水平小鼠存活率(%)A H7N9C48/80 1.5 13 100B H7N9 1.5 11.3 100C H7N9C48/80 0.15 11.3 87.5D H7N9 0.15 9.67 50E H7N9C48/80 0.015 10.
21、33 62.5F H7N9 0.015 9.33 25G C48/80 6.0 0H H7N9CTB* 1.5 14.33 100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8_。实验数据显示,G 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_,最可能的原因是_。实验结果表明,随 H7N9 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_。解析:(1)疫苗中病毒的糖蛋白作为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以后再有携带相同抗原的 H7N9 侵入人体时,记忆 B 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如果病毒侵入人体
22、细胞内,则需要通过细胞免疫中产生的效应 T 细胞将靶细胞裂解。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设置一对照组,该组小鼠不给予疫苗和辅助剂处理,其他处理方式与 AH 组相同。G 组只用免疫辅助剂处理,没有注射疫苗,用病毒处理该组小鼠后只能引起初次免疫反应,没有发生由记忆细胞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因而产生的抗体少。表中结果显示,随着疫苗剂量增加,小鼠的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均升高。答案:(1)抗原(2)记忆 B 细胞 细胞(3)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 低 G 组小鼠未注射疫苗,发生的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 IgG 抗体水平和小鼠存活率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