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 核心素养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Na 2CO3、NaHCO 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4.了解 Na 、K 的检验方法。1.宏观辨识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2.微观探析能从钠的原子结构理解其性质,领悟结构决定性质。3.科学探究领悟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方案,并实验探究过程。4.模型认知以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利用“差量法”进行有关计算,利用图像法进行分析。考点一| 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 0.97 g/cm3,比水的密度
2、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 97.81 ,沸点为 882.9 。(2)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与非金属反应Error!与 H2O反应:2Na2H 2O=2NaOHH 2。实验探究:Na 与 H2O(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与乙醇反应:2Na2C 2H5OH 2C 2H5ONaH 2。与酸(HCl)反应:2Na2HCl= =2NaClH 2。与盐(CuSO 4)溶液反应:2Na2H 2O=2NaOHH 2,CuSO 42NaOH= =Cu(OH)2Na 2SO4(答案合理即可)。与熔融盐 TiCl4反应:4NaTiCl 4 Ti4NaCl。= = = = =熔 融 (3)钠的保存与用途保
3、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 -用途:2钠的氧化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式 Na2O Na2O2阳、阴离子个数比 Na 与 O2 之比为 21 Na 和 O 之比为 2122氧的化合价 2 1颜色 白色 淡黄色与 H2O反应 Na2OH 2O=2NaOH 2Na2O22H 2O=4NaOHO 2与 CO2反应 Na2OCO 2= Na2CO3 2Na2O22CO 2=2Na2CO3O 2(2)Na2O2的强氧化性试剂 现象 反应原理并解释SO2气体 Na2O2SO 2=Na2SO4FeCl2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Na2O24FeCl 26H 2O=4Fe(OH)3O 28Na
4、ClNa2SO3溶液 Na2O2Na 2SO3H 2O=Na2SO42NaOH氢硫酸 溶液变浑浊 Na2O2H 2S=S2NaOH酚酞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与水反应生成 NaOH,Na 2O2的强氧化性使之褪色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Na2O2的强氧化性使之褪色深度归纳 Na 2O2与 CO2、H 2O(g)反应的定量关系(1)气体物质的量或体积关系若 CO2、水蒸气(或两混合气体)通过足量 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气体体积的 ,12等于生成氧气的量,即 V V(O2) V(原气体)。12(2)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 2O2)只吸收了 CO2中的“CO” 、H 2O(g)中的“
5、H 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 2O2CO= =Na2CO3、Na 2O2H 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故 m(CO2)28 gmol1 n(CO2), m(H2O)2 gmol 1 n(H2O)。(3)电子转移关系2Na2O22H 2O(2CO2)O 22e 。(4)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 Na2O2与一定量 CO2和 H2O(g)的混合物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 Na2O2先与 CO2反应,待 CO2反应完成后,Na 2O2再与 H2O(g)发生反应(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3 -应 用 体 验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Na与 O2反应的产物可能是
6、 Na2O也可能是 Na2O2。 ( )(2)Na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均先与 H2O反应。 ( )(3)Na投入 CuCl2溶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 )(4)Na2O2与 CO2、H 2O、SO 2反应时,Na 2O2均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5)Na2O2与 Na2O中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12。 ( )答案:(1) (2) (3) (4) (5)2对于 Na2O2与 H2O的反应。(1)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_。(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7.8 g Na2O2与足量水完全反应时,
7、标准状况下生成 O2的体积为_L。答案:(1)Na 2O2 Na 2O2(2)NA或 6.021023个(3)2Na2O22H 2O=4Na 4OH O 2(4)1.12考法 1 钠的主要性质及实验探究1(2019合肥质检)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MgSO 4溶液 Na 2SO4稀溶液 饱和澄清石灰水 Ca(HCO 3)2溶液 CuSO 4溶液 饱和 NaCl溶液A BC DD 2Na2H 2O=2NaOHH 2,中 Mg2 2OH =Mg(OH)2;中 NaOH与 Na2SO4不反应,不能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升高,Ca(
8、OH) 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 Ca(OH)2沉淀;中 Ca2 HCO OH =CaCO3H 2O;中生成的 Cu(OH)2是蓝3色沉淀,不符合题意;中水减少, c(Na )增大,使 NaCl(s) Na (aq)Cl (aq)平衡向左移动。2(2019衡水模拟)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 FeSO4溶液反应,实验- 4 -时,往 100 mL大试管中先加 40 mL煤油,取三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 Fe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橡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B溶液中有气泡生成,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C大试管内和长颈漏斗
9、内的液面都下降D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FeSO 42H 2O=Fe(OH)2Na 2SO4H 2C 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A 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 H2,NaOH 与 FeSO4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B 正确;由于生成 H2,反应一段时间后,大试管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 错误;Na 与 FeSO4反应生成 Fe(OH)2、H 2和 Na2SO4,D 正确。考法 2 钠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探究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 2O与 Na2O2都是碱性氧化物B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 2 g Na2O2,充分反应完后,溶液中 c(Na )不变CNa
10、2O2用于呼吸面具,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两者原理相同D62 g Na2O和 78 g Na2O2,分别溶于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Na 2O是碱性氧化物,而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 错误;Na 2O2与水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NaOH 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溶液中 c(Na )增大,B 错误;Na 2O2用于呼吸面具是因为其能与水或 CO2反应产生 O2,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因为其吸附有毒气体,C错误;62 g Na 2O和 78 g Na2O2,二者产生等量 NaOH,且反应后溶液质量相等,D 正确。4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一组:Na 2O
11、2CO 2Na 2O2SO 2二组:Na 2O2FeCl 3(溶液)Na 2O2FeCl 2(溶液)三组: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Na 2O2加入品红溶液中,加热四组:NaOH 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Na 2O2固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中(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有同学类比的反应写出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SO 2=2Na2SO3O 2,你认为是否合- 5 -理?_(填“合理”或“不合理”)。(2)比较分析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相同点:_,差异:_。(3)预测可能的现象:_,可能的现象:_。(4)判断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_,_。解析:(1)Na 2O2具有强氧化性,与 SO2发生
12、反应:Na 2O2SO 2=Na2SO4。(2)中 FeCl3与 NaOH反应生成 Fe(OH)3,Fe(OH) 3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中 Fe2 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2O2氧化并生成 Fe(OH)3,Na 2O2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会有 O2产生。 (3)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易分解的无色物质,Na 2O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4)Na2O2与 H2O反应生成 NaOH呈碱性,同时 Na2O2又有漂白性。答案:(1)2Na 2O22CO 2=2Na2CO3O 2 不合理(2)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逸出 中气体明显少于中气体(3)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
13、复红色 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4)溶液变蓝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考法 3 Na 2O2与 CO2、H 2O反应的有关计算典例导航(2019聊城模拟)200 时, 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 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3.6 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0.125 mol B0.25 molC0.5 mol D1 mol思路点拨 CO2、 H2O g 11.6 g Na2O2 足 量 Na2CO3、 NaOH 增 重 3.6 gO2(11.6 g3.6 g) n(O2)0.25 mol n(CO2) n(H2O)0.5 mol。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4、可知,生成 O2的质量为 11.6 g3.6 g8 g, n(O2)0.25 mol,根据 Na2O2与 H2O(g)、CO 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 2和8 g32 gmol 1H2O(g)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0.25 mol20.5 mol。(1)上述反应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_ mol。(2)上述混合气体中 CO2和 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3)Na2O2的质量至少为_ g。- 6 -答案:(1)0.5 (2)14 (3)395(2019邯郸模拟)将 Na2O、Na 2O2、Na 和足量 NaHCO3的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经足够长的时间后排放出所有气体物质,则最终
15、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 2O2与 Na2CO3 BNa 2CO3CNaOH 和 Na2CO3 DNa 2CO3、Na 2O2、NaOHB NaHCO 3足量,生成的 H2O和 CO2足量,使 Na2O、Na 2O2、Na 反应完全,最终变成Na2CO3。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CO2、CO、CH 4的混合气体共 m g,若加入足量的 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 m g,则 CO2与 CH4的体积比为( )A31 B21C11 D任意比C 要满足条件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为(CO) mHn,故 CH4与 CO2的体积比为 11。思 维 建 模 对于 (CO2
16、H 2O) (Na2CO3NaOH) Na2O2 (CxOy)mHn的质量为 m g时,上述过程最终固体增重: mError!考点二| 钠的碳酸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Na 2CO3与 NaHCO3的物理性质比较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化学式 Na2CO3 NaHCO3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比 Na2CO3的溶解度小提醒:因 NaHCO3的溶解度较小,将 CO2通入饱和 Na2CO3溶液时,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析出。2Na 2CO3与 NaHCO3的化学性质比较(1)热稳定性Na 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NaHCO 3性质不稳
17、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 2H 2O。= = = = =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填写化学方程式)- 7 -Na 2CO3:Na 2CO32HCl= =2NaClCO 2H 2O。NaHCO 3:NaHCO 3HCl= =NaClCO 2H 2O。(3)与碱液反应(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与 NaOH溶液Error!与石灰水(足量)Error!(4)与盐(如 CaCl2)溶液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Na 2CO3:CO Ca 2 =CaCO3;23NaHCO 3:与 CaCl2不反应。3Na 2CO3与 NaHCO3的相互转化Na2CO3 NaHCO3深
18、度归纳 (1)Na 2CO3和 NaHCO3的鉴别方法(2)侯氏制碱的原理把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其化学方程式为NaClNH 3CO 2H 2O=NaHCO3NH 4Cl2NaHCO 3 Na2CO3CO 2H 2O= = = = = 应 用 体 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向饱和 Na2CO3溶液中通入 CO2,有晶体析出。 ( )(2)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可风化变成 Na2CO3粉末。 ( )(3)NaHCO3与 Na2CO3溶液可用 Ba(OH)2溶液鉴
19、别。 ( )(4)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因为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 )(5)NaHCO3溶液中加少量 Ba(OH)2溶液:HCO Ba 2 OH =BaCO3H 2O。 ( )3- 8 -(6)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7)Na与 H2反应可生成 NaH,NaH 与 H2O反应时,NaH 作还原剂。 ( )答案:(1) (2) (3) (4) (5) (6) (7)考法 1 Na 2CO3与 NaHCO3的性质与鉴别1(2019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 Na2CO3和 NaHCO3的比较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 3固体受热容易分解,而 Na2
20、CO3固体受热不容易分解B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比后者多C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和 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 2滴酚酞溶液,前者颜色比后者深DNa 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分别与 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D Na 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分别与 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相同,Na 2CO3与Ba(OH)2溶液:CO Ba 2 =BaCO3,NaHCO 3与 Ba(OH)2溶液反应,当 NaHCO3少量时:HCO23OH Ba 2 =BaCO3 H2O;当 NaHCO3过量
21、时:32HCO Ba 2 2OH =BaCO3CO 2H 2O。3 232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 2CO3溶液(NaHCO 3),选用适量的 NaOH溶液BNaHCO 3溶液(Na 2CO3),应通入过量的 CO2气体CNa 2O2粉末(Na 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 2CO3溶液(Na 2SO4),加入适量 Ba(OH)2溶液,过滤D Ba(OH) 2与 Na2CO3和 Na2SO4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除杂的要求。考法 2 测定纯碱纯度的实验探究3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 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某
22、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案一:用下图所示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涉及的实验名称有_、洗涤;操作涉及的实验名称有干燥、_。该方案测得的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2)方案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 9 -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a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D的质量为 83.4 g;c准确称得 6.0 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中;d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e打开弹簧夹,往试管 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 D的总质量为 85.6 g。
23、若 d、e 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填“偏大”或“偏小”)。装置 A中试剂 X应选用_。E 装置的作用是_。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析:(1)生成沉淀 A,故操作需要涉及过滤操作。要知道固体的质量需要称重;经过计算,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00%。106y197x(2)反应过快会使产生的 CO2气体不能完全被 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气,也会使装置内残留 CO2不能被 D装置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则测得的 CO2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小;鼓入空气,可把残留在装置 B、C 中的 CO2赶出由
24、D中碱石灰吸收,因为空气中含有CO2,因此应把鼓入空气中的 CO2吸收处理,所以装置 A应放入 NaOH溶液;如果 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 H2O和 CO2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所以装置 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 H2O和 CO2进入装置 D中;反应中放出 CO2气体的质量85.6 g83.4 g2.2 g,设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2CO3CO 2106 44x 2.2 g解得 x5.3 g纯碱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 100%88.3%。5.3 g6.0 g答案:(1)过滤 称量- 10 - 100%106y197x(2)偏小 NaOH 溶液 防止空气中 CO2和水蒸
25、气进入装置 D中 88.3%思 维 建 模 测 定 纯 碱 纯 度 的 两 种 常 用 方 法气体法发生反应 Na2CO3H 2SO4=Na2SO4H 2OCO 2,依据 CO2的体积确定 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 Na2CO3的纯度沉淀法发生反应 Na2CO3BaCl 2=BaCO32NaCl,依据 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 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 Na2CO3的纯度考法 3 钠的特殊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迁移4(2019大连测试)氢化钠和硼氢化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1)氢化钠(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2)NaH能与水剧烈反应:NaHH 2O=NaOH
26、H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3)在高温下氢化钠(NaH)可将四氯化钛(TiCl 4)还原成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硼氢化钠(NaBH 4)与 H2O反应生成 NaBO2和 H2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中 NaBH4作_剂。解析:(1)氢化钠(NaH)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2)NaH能与水剧烈反应:NaHH 2O=NaOHH 2,NaH 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 变为 0,作还原剂,H 2O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 变为 0,作氧化剂,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H2O,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
27、3)在高温下氢化钠(NaH)可将四氯化钛(TiCl 4)还原成金属钛,氢元素化合价升高为1,钛元素化合价由4 变为 0,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4)NaBH4中 H为1 价,具有强还原性,可还原 H2O:NaBH 42H 2O=NaBO24H 2答案:(1)1 (2)H 2O 11 (3)2NaHTiCl 4 Ti2NaCl2HCl(或= = = = =高 温 4NaHTiCl 4 Ti4NaCl2H 2)= = = = =高 温 (4)NaBH42H 2O=NaBO24H 2 还原考点三| 碱金属与焰色反应- 11 -1碱金属的相似性与递变性(1)相似性与递变性相似性 递变性(由 LiCs)
28、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 1个电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性质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 价金属性逐渐增强物理性质(除 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单质性质化学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原性逐渐增强;与 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2)具体表现与 O2等非金属反应写出 Li、Na 与 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LiO 2 2Li2O、2NaO 2 Na2O2。= = = = =点 燃 = = = = =点 燃 K、Rb、Cs 与 O2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结构更复杂的物质。与 H2O的反应
29、碱金属单质与水均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用 M代表碱金属)2M2H 2O=2MOHH 2,但从 LiCs 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与 H2反应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 H 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2焰色反应(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应用于检验某些元素的存在。(2)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绿色。(3)操作步骤铂丝 火焰无色 蘸取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酒 精 灯 灼 烧 酒 精 灯 灼 烧- 1
30、2 -注意:洗涤铂丝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因铂丝表面杂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的氯化物易汽化挥发,而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不易汽化挥发。铂丝也可用无锈的铁丝。应 用 体 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Li、Na、K、Rb、Cs 的熔、沸点依次减小,密度依次增大。 ( )(2)Li、Na、K 在空气中燃烧均生成过氧化物。 ( )(3)Li、Na、K 与 H2O反应的剧烈程度为 LiNaK。 ( )(4)Na2O、Na 2O2、Na 2CO3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 )(5)某物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 )(6)碱性强弱为 KOHNaOHLiOH。 ( )答
31、案:(1) (2) (3) (4) (5) (6)考法 1 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K在 Na的前面,K 与 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下面是根据 Na的性质对 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K 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K 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CK 与水的反应不如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DK 也可放在煤油中保存C K 比 Na活泼,K 在空气中可以被 O2氧化,A 正确;Na 与乙醇反应放出 H2,K 也能与乙醇反应放出 H2,B 正确;K 与水的反应比 Na与水的反应剧烈,C 错误;Na、K 均可保存在煤油中,D 正确。2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
32、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第 37号元素,质量数是 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铷 37R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第_族。(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填序号)。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 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 CO2 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原子相同 它是还原剂(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B氢化铷中氢被还原为氢气- 13 -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4)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 50 g,当它与足量水
33、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22.4 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_(填序号)。ALi BNaCK DCs答案:(1)五 A (2) (3)D (4)AB考法 2 焰色反应及应用3(2019湖北高三测试)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NaCl 与 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B A 项,H 2燃烧时火焰为浅蓝色;B 项,均含钠元素,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 项,只有K的焰色反应可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防止钠的干扰;D 项,火焰有颜色可以是灼烧化合
34、物。4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 NaB一定含有 Na ,可能含有 KC既含有 Na ,又含有 KD可能含有 Na ,可能还含有 KB Na 的焰色反应干扰 K 的焰色反应,无法确定 K 的存在。课堂反馈 真题体验一题串知,落实考法已知 A、B、C、D 是单质及其化合物,其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存在如图转化(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若 A为金属钠,则 E为_,A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4 -_。考查 Na的性质(2)若 A为过氧化钠,则 E为_,A 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若 A
35、的质量为 7.8 g,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考查 Na2O2的性质(3)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吗?_(选填“是”或“不是”)。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_,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_。考查 Na2O2的结构(4)向 C、D 溶液分别加入足量 Ca(OH)2溶液,现象分别是_、_,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向 C、D 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入稀盐酸,现象分别是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考查 Na2CO3、NaHCO 3的性质答案:(1)H 2 2Na2H 2O=2Na 2OH H 2(2)O2 2Na 2O22CO 2=2Na2CO3O 22Na2O22H 2O=4Na 4OH O
36、 2 0.1 mol(3)不是 12(4)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O Ca 2 =CaCO3 23HCO OH Ca 2 =CaCO3 H 2O3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后来有气体生成 立即有气体生成 CO H =HCO 、HCO H =CO2H 2O HCO H =CO2H 2O23 3 3 3真题体验,感悟考向1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2018全国卷)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2017全国卷)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中,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有黑色颗粒产生,可得出 CO2具有氧化性(2015全国卷)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37、23 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 15 -为 NA(2017全国卷)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可得出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2015全国卷)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2015全国卷)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2014全国卷)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014全国卷)CO 2通过 Na2O2粉末后固体质量增重答案:2(2017海南高考)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用碳酸锂和_反应可制备氯化锂,工业上可由电解 LiClKCl的
38、熔融混合物生产金属锂,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2)金属锂引起的火灾不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其原因是_。(3)硬脂酸锂是锂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作为高温润滑油和油脂的稠化剂。鉴别硬脂酸锂与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可采用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4)LiPF6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LiPF 6受热易分解,其热分解产物为 PF5和_。解析:(1)碳酸锂制备氯化锂,利用碳酸锂的性质与碳酸镁的性质相似,因此碳酸锂与盐酸反应制备氯化锂;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 e =Li。(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原则,Li 和 Mg的性质相似,Mg 能在 CO2中
39、燃烧,Mg与 CO2反应生成 MgO和 C,因此锂也能与 CO2反应,因此不能用 CO2灭火。(3)阳离子不同,阳离子属于碱金属元素,因此采用焰色反应进行鉴别,分别取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锂盐焰色为深红色,钠盐焰色为黄色,钾盐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4)LiPF 6中 Li显1 价,P显5 价,F 显1 价,PF 5中 P显5 价,F 显1 价,因此 LiPF6分解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另一种产物中含有 Li和 F,即另一种产物是 LiF。答案:(1)盐酸 Li e =Li(2)金属锂在 CO2中仍可燃烧(3)分别取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锂盐焰色为深红色,钠盐焰色为黄色,钾盐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LiF-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