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六)一、选择题1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 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变;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 D2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BA 渗回 B 和
2、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 B 中端比端葡萄糖含量高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 B 中端比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解析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 项错误;组织液 A 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 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 C,B 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 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端进入 A,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端到血浆,所以端比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 项正确。答案 D
3、3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 2 -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解析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 项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 项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 项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 项错误。答案 C4人体血浆渗
4、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全部为晶体渗透压,无胶体渗透压B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以缓解某些组织水肿病人的水肿症状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 Na 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患者胶体渗透压降低,并不是没有胶体渗透压,A 项错误;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可以缓解某些组织水肿病人的水肿症状,B 项正确;葡萄糖、胰岛素、
5、淋巴因子和 Na 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项正确。答案 A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答案 A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
6、或病症是( )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尿毒症 组织水肿高原反应 缺铁性贫血症- 3 -A BC D解析 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液中 Ca2 含量过少引起的,Ca 2 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不能将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导致血浆中有毒物质积累而引起的;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者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中水分增多造成的;高原反应是由于内环境中缺氧造成的;缺铁会让人误认为是内环境中缺铁,其实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
7、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答案 A7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 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0.1 mol/L 的 HCl 和 0.1 mol/L 的 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 2 实验中 HCl、NaOH 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 2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解析 依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
8、红细胞中,A 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 项错误;图 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 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项错误;图 2 显示:分别滴加 0.1 mol/L 的 HCl 和 0.1 mol/L 的 NaOH 溶液后,上清液的 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 pH 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 项正确。答案 D8.(辽宁五校联考)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 段上升是
9、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 4 -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反应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 A 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 O2;选项 C 中人体无论在 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 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 D 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 3)转化为其他物质(乳酸钠和 CO2)。答案 B92018 年 2 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上,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仍然能够保
10、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维持体温的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B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C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还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 pH 相对稳定解析 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 项正确;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其中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到下一个神经元内,B 项错误;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C 项正确;肌
11、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 pH 相对稳定,D 项正确。答案 B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组织液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C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不包括血浆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解析 尿素、神经递质等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 项错误;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B 项错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和淋巴,C 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等保
12、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D 项正确。答案 D1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5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 Na 和 K 维持解析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A 项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B 项错误;血浆中的 HCO3 、HPO 42 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C 项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 Na 和 Cl 维持,K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D 项错误。答案 C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13、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 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解析 细胞代谢需要适宜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 项正确;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故 pH 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B 项正确;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C 项正确;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
14、分及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机体才可能处于稳态,D 项错误。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 表示四种体液,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 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2)B 体液经过循环汇入 C 中,B、C 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 C 中_。(3)C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HPO 42 等离子有关。(4)如果代表 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调节网络。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A 为组织液,B 为淋巴,C 为血浆,D 为细胞内
15、液,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 D。(2)组织液、淋巴、血浆的组成成分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是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离子,酸碱缓冲对的存在使血浆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4)O 2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内环境为媒介进入组织细胞,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 (1)D (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离子 HCO 3- 6 -(4)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14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代表四种液体。据图回答:(1)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中 O2浓度最高的是 _(分别填数字代号和名称);
16、CO 2浓度最高的是 _(分别填数字代号和名称)。(2)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了图中的_和_(填数字代号)。(3)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_。(4)正常人体中,中 Na 浓度_(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中 K 浓度_(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5)正常情况下,中不应该存在的物质有_(多选)。A麦芽糖 B尿素C过氧化氢酶 D促胰液素(6)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_。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tRNA 转运氨基酸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血浆蛋白的合成解析 图中表示细胞内液
17、,表示血浆,表示组织液,表示淋巴。(1)组织细胞是消耗 O2的场所,O 2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故组织细胞内液中 O2浓度最低。图中按照 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组织细胞是产生 CO2的场所,CO 2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故组织细胞内液中 CO2浓度最高,图中按 C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2)肌肉注射是把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中;打点滴时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管的血浆中。(3)皮肤被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4)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即组织液中 Na 含量高于细胞内液;K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即细胞内液中 K 含量高于组织液。(5)麦芽糖在消化道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进入人体内环境;尿素作为代谢废物,需要经过血液运输至肾脏而排出,所以可存在于血浆中;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需经血液运输,所以也可存在于血浆中。(6)tRNA 转运氨基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发生在- 7 -肝脏细胞内;虽然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但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答案 (1) 血浆 细胞内液(2) (3) (4)低于 高于 (5)AC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