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 史(八)注 意 事 项 :1、 本 试 卷 分 第 卷 ( 选 择 题 ) 和 第 卷 ( 非 选 择 题 ) 两 部 分 。 答 题 前 , 考 生 务 必 将 自 己的 姓 名 、 考 生 号 填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 2、 回 答 第 卷 时 , 选 出 每 小 题 的 答 案 后 , 用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如 需 改 动 , 用 橡 皮 擦 干 净 后 , 再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 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 3、 回 答 第 卷 时 , 将 答 案 填 写 在 答 题
2、卡 上 , 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 4、 考 试 结 束 , 将 本 试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交 回 。第 卷 ( 选 择 题 )本 卷 共 12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24命,主要用于“册命” ,即授予诸侯、卿大夫、士等一定职衔的文书。下表所示内容是根据周礼春官典命中的记述而整理的。这反映了西周( )公 九命 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 七命 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 五命 其国家、宫室、车骑、衣
3、服、礼仪,皆以五为节A天子对地方的管理规范B分封诸侯的仪式很正规C任命官吏的程序较严密D贵族内部尊卑等级分明25密折制度在清朝不断发展。雍正时期,只有皇帝允许的官员才能上密折;后又特许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清朝的密折奏事(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B反映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助于政令体现皇帝意志26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 6000 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 6000 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公民参政热情不高B个人
4、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C民主范围极其狭隘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7从 1692 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 ,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B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28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
5、化29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 年 1 月 28 日的法国世界报 ,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B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D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30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 “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 “坐西面东开铺” “” “不误主顾使用” 。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 )2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31下表为 1920 年和 1936 年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重
6、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1920 年 1936 年年份类型产值(亿元) 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农业总产值 165.20 100 199.23 100商品经济 61.96 37.55 87.38 43.86自然经济 103.24 62.45 111.85 56.14A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21933 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 400 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 )A使美国摆
7、脱了大萧条B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C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D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33 “以太” (ether)是亚里士多德假设的一种极小物质微粒,是作用力之间的媒介。谭嗣同在“仁学”里认为:“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 ”因此,应当“中外通” “人我通” 。这反映出谭嗣同( )A主张与西方进行更多交流B认识到了推翻清朝的方法C弘扬科学精神以改造人心D回归儒学本质来推动变法341939 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 ,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 )A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
8、需求B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D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35下图是 20 世纪 6080 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C “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第 卷 ( 非 选 择 题 )本 卷 包 括 必 考 题 和 选 考 题 两 部 分 。 第 41 题 第 42 题 为 必 考 题 , 每 个 试 题 考 生 都 必 须 作答 。 第 45 题 第 47 题 为 选 考 题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作 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25 分)3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 ,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 ,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 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
10、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
11、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 (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12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分)4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
12、不同的原因。45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唐代制定了一套规范官吏行事的“守常之法” ,使官吏在从事政务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以法治官”的目的。唐太宗对中央官员的编制仅定额为 730 员,并从一开始就将官吏的一切政务活动都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对各级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和体制等管理制度。唐代统治者在行政法律上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警戒官吏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承袭了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对官吏的行政失职与渎职的处罚,往往采取“赎刑” 、 “官当”等方式具体执行。这既
13、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又能达到惩治行政失职与渎职行为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唐初统治者在行政立法上考虑得是极其周详的,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统治的维护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行政管理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行政管理方式。 (9 分)46 (20 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材料一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奴隶在监工皮鞭的
14、鞭笞下艰辛地劳动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4的信号,1861 年 4 月,南北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材料二 在战争中州权主义因其最终导致联邦分裂和维护奴隶制度的严重后果声名狼藉,战后加强联邦权力和威权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南北战争以统一战争始,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在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就是用革命的手段,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废除了黑奴制直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障碍,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还利用政权,通过“南方重建”等行动,大力发展
15、资本主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又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美国梦,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摘编自余志森南北战争结束 150 周年记:美国崛起的开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7 分)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 杨昌济( 18711920) ,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903 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春赴英国留学,1912 年赴德国学术考察。1913 年回国后,出任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师,后又兼任湖南省立第
16、一师范学校、第四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员,1918 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萧三、张国基等一批学者名流都曾是其在湖南任教时的学生。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 伦理学之根本问题和专题论文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等,初步奠定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学史学科。他特别看重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解与处理,全面继承了湖湘伦理文化的精华,十分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服务现实,以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寻找到一条新的救亡和启蒙兼容的路径。摘编自王泽应论杨昌济伦理思想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昌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8
17、 分)(2)根据材料,指出杨昌济的主要历史贡献。 (7 分)绝 密 启 用 前2019 年 高 考 高 三 最 新 信 息 卷历 史 答 案 ( 八 )第 卷 ( 选 择 题 )24 【 解 析 】 材料不仅反映被册封的诸侯等贵族不同等级的职衔,而且具体规定了不同等级的贵族在政权、宫室、仪仗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贵族内部尊卑等级分明,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天子对分封的诸侯等不同等级的贵族职衔的规定,不能体现天子对地方的规范的管理,A 选项排除。材料主要涉及分封诸侯的等级制度的规定,不能反映分封诸侯的仪式问题,B 选项排除。材料反映了天子对诸侯及其贵族分封的规定,未体现任用官吏程序
18、的严密性,C 选项错误。【 答 案 】 D25 【 解 析 】 “特许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 ,能够通过这一措施了解各级长官对皇帝意志的贯彻落实状况,说明清朝的密折奏事有助于政令体现皇帝的意志。故答案为 D 项。密折奏事对行政效率没有影响,排除 A 项;清朝时期已不存在宰相,排除 B 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C 项。【 答 案 】 D26 【 解 析 】 从材料“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可知,古代雅典的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因此 B 项正确;A 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项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D 项在材料
19、中无法体现,因此 D 项错误。【 答 案 】 B27 【 解 析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英国议会中,国王的势力仍然比较强大,说明君主立宪制度还不太完善,故 D 正确;上议院权力较小,没有决策大权,排除 A;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国王完全控制议会,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出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因为材料反映的是上议院和下议院的关系,排除 C。【 答 案 】 D28 【 解 析 】 依据“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可知,辛亥革命前后,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说明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故 D 项正确;
20、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排除 A 项;男女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C 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答 案 】 D29 【 解 析 】 据所学可知中国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是二十世纪 70 年代,A 项错误;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 项错误;1964 年中法建交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但不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C 项错误;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加紧控制西欧,为对抗美苏,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新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始
21、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 D 项正确。【 答 案 】 D30 【 解 析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家打造” “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 “坐西面东开铺” “”说明材料中的“裹贴”是印有店铺经营广告宣传或商品说明的包装纸,“裹贴”的使用说明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由于城市商业的发达,商品包装应用了一种叫“裹贴”的东西,没有涉及佛教思想有关的问题,故 B 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内容与活字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无关,故 C 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裹贴”是印有店铺经营广告宣传或商品说明的包装纸,而不是商品的品牌,材料内容与商品的名牌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22、答 案 】 A31 【 解 析 】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36 年与 1920 年相比,商品经济的产值和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故 B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由此并不能得出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故 A 项错误;结合表格中的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自然经济所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商品经济的比重,说明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故 C 项错误;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D 项错误。【 答 案 】 B32 【 解 析 】 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 400 万美元的贷款,作为
23、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故 C 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向美出口商提供贷款,无法体现美国摆脱了大萧条,排除 A;1937 年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化,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 世纪 30 年代美苏没有结盟,D 错误。【 答 案 】 C33 【 解 析 】 概括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和谭嗣同都以为“以太”是一种媒介和工具,以要“中外通” “人我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维新派人士,他寄希望于此来为变法寻找依据,故D 项正确。主张与西方进行更多交流和弘扬科学精神以改造人心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AC 项排除。谭嗣同等人的变法不是推翻
24、清朝,而是维护其统治,故 B 项错误。【 答 案 】 D34 【 解 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美国措施是在经济危机时期的采取的,为了使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有其他措施,这些措施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可得出这些措施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故 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没有涉及到国会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问题,故 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涉及的改革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上述的改革是为了走出经济危机,但材料没有涉及到紧缩政府开支的内容,故 C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措施,没有涉及到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
25、制约平衡,故 D 选项错误。【 答 案 】 A35 【 解 析 】 从材料图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苏联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而导致的。故答案为 B 项。A 项, “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的说法与材料图表中 19651975 年间,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苏联的现象不符,排除;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固然对工业产值增速会产生影响,但不是两国经济此长彼消的主要原因,经济政策才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排除;D 项,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26、,这表明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失灵,排除。【 答 案 】 B第 卷 ( 非 选 择 题 )41 (25 分)【 解 析 】(1)特点:根据“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得出成份多元化;根据“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 “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得出法律素养高;根据“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得出社会地位显著。作用:根据“研究律学之风盛行”得出研究律文,根据“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得出修订法律,根据“看到一些唐代民间
27、律家的活动印记”得出从事司法实践;根据“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得出传授律学,培养法律人才。(2)历史背景:根据“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得出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西方法制文化的传播;根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得出近代教育的变革。贡献:根据“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得出推动了近代法律教育的发展,根据“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得出有利于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构建起近代法律制度,促进了法制近代化。(3)综合材料,可
28、从重视法制教育和法制人才的培养、律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借鉴中外法制文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答 案 】(1)特点:成份多元化;法律素养高;社会地位显著。作用:研究律文,修订法律,从事司法实践;传授律学,培养法律人才。(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法制文化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变革。贡献:推动了近代法律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构建起近代法律制度,促进了法制近代化。(3)认识:政府应重视法制教育和法制人才的培养;律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外法制文化相互借鉴。42 (12 分)【 解 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相关知识的基本运用与对
29、应该掌握的基本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这种开放性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中的两个版本的目录的不同之处不只一处,所以答案可不唯一。材料中明显的不同之处还有目录 A 中没有把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内容单列出来,而是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来讲解的。有关原因问题,分析时首先从两则目录的出处来比较,分析整理出两则目录出版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概括原因。主要抓住目录 A是文革时期的,目录 B 是改革开放后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这个本质上的不同来分析。【 答 案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 A 以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 B 以 16 世纪的
30、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 A 编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 B 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 B 反映了 21 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45 (15 分)【 解 析 】(1)依据材料“中央官员的编制仅定额为 730 员”可知精简人员;依据“将官吏的一切政务活动都纳入法治轨道”可知法制化;依据“对各级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和体制
31、等管理制度”可知制度化。(2)依据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警戒官吏的作用” “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又能达到惩治行政失职与渎职行为的目的” “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统治的维护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信息逐条归纳回答。【 答 案 】(1)精简人员,法律化,制度化。(2)精简人员,规范运行制度,行政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以法治官” ,一定程度上保障官员廉洁,利于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但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并不能真正实现“以法治官” 。46 (15 分)【 解 析 】(1)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源;根据“美国
32、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美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导致南北矛盾不断激化,是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根据“在战争中州权主义因其最终导致联邦分裂和维护奴隶制度的严重后果声名狼藉”得出美国人把州权奉为至上,各州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和立法权,分裂主义和地方主义势力强大;根据“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得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南北一切矛盾的焦点;根据“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得出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2)根据“南北战争以统一战争始,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得出巩固了国家统一,强化了联邦权力,废除了黑奴制;根据“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废除
33、了黑奴制直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障碍”得出解决了农业土地问题,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根据“通过南方重建等行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出加快了南方等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答 案 】(1)原因:1、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源。 (或:南方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南北方在土地、市场、关税等问题上矛盾尖锐。 ),2、美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导致南北矛盾不断激化,是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3、黑人奴隶制的存在和不断扩大成为美国现代化的障碍,它的存废成为南北一切矛盾的焦点。4、1860 年,主张废除奴隶
34、制的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各邦觉得无望,纷纷退出联邦,这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2)作用:巩固了国家统一,强化了联邦权力,促进了政治制度的完善;废除了黑奴制,解决了农业土地问题,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加快了南方等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7 (15 分)【 解 析 】(1)第一小问“背景” ,根据材料中“18711920” “1903 年赴日本留学,1909 年春赴英国留学,1912 年赴德国学术考察。1913 年回国” “出任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师” “伦理学教员”“北京大学教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即可。主要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运动的高涨以及杨昌济本人的素养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特点” ,主要从杨昌济的经历上可以得出:中西融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世致用、救亡图存。(2)杨昌济的主要历史贡献主要从伦理学学科发展的角度、作为教师(授)对人才的培养、中西思想融合对人们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答 案 】(1)背景:民族危机;救亡运动高涨;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伦理学。特点:中西融合;经世致用;救亡图存。(2)贡献:初步奠定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学史学科;培养先进人才;开阔国人眼界,促进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