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 0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情境导入社日作者:王驾 (唐)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此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社日是上古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习俗。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人民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春社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2、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农业是人类发明的第一产业,是人类衣食之源,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一、起源早:问:神农氏的传说反应了什么情况?材料:“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周书中国上古神话中三皇之一的神农氏有三大贡献:一是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药草;二是发明了农具耒耜,松土工具;三是教人们种植谷物。所以,被后人尊为中国农业的始祖。1、时间: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 2、成就: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西亚,中南
3、美洲,东亚)。在种植业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南稻北粟”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布局(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中南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为主) ;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西亚:绵羊、山羊;中南美洲:羊驼) 。 二、发达的农业材料: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的变化2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 朝代 春秋战国 汉代 北魏 唐 宋 明清亩产量(市斤/市亩)91 110 120 124 142 155吴存浩著中国农业史问:从上表的数据,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粮食亩产量在不断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物品种的改
4、良和增加,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各类灌溉工具的发明,统治者的重农思想。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1、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尖头竹木棒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耕作技术:砍,晒,烧,翻(土) ,播耕作制度:撂荒农作制。耕种一两年之后,肥力下降会易地而种。农作物:粟稻为主生活方式:经常迁徙特点:粗放型农业。不耕(犁地)不耘(除草、培土)不灌(灌溉)不肥(施肥) ,广种薄收。2、夏商周时的传统农业即沟洫农业(实行沟洫制度的农业。沟、洫,田间水道也)生产工具:破土、松土工具普遍使用。大部分是木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部分青铜农具耕作方式:石器锄耕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
5、沤肥、治虫灭害等。耕作制度:连作农作制(同一土地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农作物: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五谷: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俗称黄米)、稷(j,又称粟,北方称谷子,去皮称小米或黄粱)、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 ) 、桑、麻 生活方式:定居特点:旱地农业为主;向精细化农业过渡3、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至明清3生产工具:铁农具广泛使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铁的国家,比欧洲早 1900 多年。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战国:铁犁汉代:发明耦犁(二牛三人;西汉后期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东汉末推广到珠江流域
6、;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正式形成并得到发展。属于长辕犁、直辕犁,回转不便) ;出现犁壁(又称犁耳,是有壁犁,可以同一方向翻土、碎土。 )隋唐:出现曲辕犁(长江下游,又叫江东犁。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一为省力,一牛一人即可,二调节翻耕深浅,三灵便,便于转弯) ,标志我国耕犁定型。牛耕可抵 5 人之效,大大提高生产力。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又叫畎 qun 亩法,畎是沟,亩是垄。内容:高田种沟不种垄,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排水防涝,通风透光。英国推行是在 17 世纪农业革命时期,比我国晚 2000 多年。 )西汉:代田法(在同一地块上实行沟垄隔年轮换耕种。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沟
7、垄,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一块田亩连续播种而田内轮休,是中国农业的一大特色)出现耧车(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开沟、播种、覆土一次性完成,可同时播三行。一天就能播种 15 亩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形成耕(翻之)耙(碎之)耱(平之)相结合的旱地耕作技术。南方采用耕耙耖(cho, 在耕、耙地以后用的一种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耕作制度:轮作农作制(又叫复种轮作制,同一块田地按不同时间依次轮种不同的作物)春秋至唐:一年一熟制为主。宋元明清:一年多熟制普遍。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秦国都江堰(堰:
8、拦水坝) ;汉代关中的漕渠、白渠、龙首渠(渠:人工开的水道) 。灌溉工具:春秋战国:桔槔(长杆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利用杠杆原理的人力提水的工具) ;曹魏:翻车(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4驱动。曹魏的翻车主要是人力,可满足大田灌溉) ;唐朝:筒车(也称流水筒车、水转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 ;宋朝: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 ;明清:风力水车(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工具,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工作机的构造与龙骨水车相同) 。农作物:
9、或者从民族地区引进,或者从海外引进。现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和马铃薯。汉代:蒜、香菜、芹菜 、黄瓜(胡瓜) 、蚕豆(胡豆、寒豆、罗汉豆) 、豌豆、扁豆、 莴笋、苜蓿、石榴、葡萄、棉花 唐朝:菠菜南宋:引进占城稻元:胡萝卜、西瓜明代: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广、辣椒、花生、向日葵、番茄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特点:精细化农业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地位上看: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本土产生的原生农业文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种植业、畜养业;农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等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从生产模式上看:小农经
10、济为主(西欧长期是庄园经济)从生产技术上看:精耕细作为主(西欧是粗放经营为主,广种薄收)从生产结构上看:种植业为主的农牧结合或农桑结合(西欧是半农半牧或牧主农副)从生产资料上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西欧是庄园土地不能买卖,长子继承,产权稳定)三、生产模式: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问:材料中“千耦其耕”的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材料一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材料二 “载芟(shan,割草)载柞(zuo,常绿灌木) ,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cu,往)隰(xi,低湿的地方)徂畛(zhen,田地间的小路) 。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11、。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 诗经周颂载芟5材料三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四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含义:以拥有一定私有土地为生产前提,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以男耕女织为主的生产形式。2、出现原因:春秋战国(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个体耕作成为可能(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封建政府的扶持政策(小农是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承担者)3、特点:材料一 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
12、(课也,引申为征税)不扰,盗贼不生,婚媾(gou)依时,闾(lv)阎(古代里巷的门)安堵,妇人纺绩,男人桑蓬,臧(同藏)获服劳,比邻敦睦。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1)分散性(家庭为单位,个体耕作)(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3)脆弱性(经营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容易破产)4、评价:问:历代帝王为什么
13、要推崇和嘉许耕织图?材料:耕织图耕图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得到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令人重新绘制。利: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适应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封建王朝主要财源,维系了封建王朝的稳定;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弊:6(1)生产经营模式老套,老旧,技术难以革新(2)分散、封闭、保守的特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3)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
14、化。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区别:(1)表现特征不同,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技术落后、规模小等特点。(2)存在的时间不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联系:都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原始农业 夏商周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尖头竹木棒破土、松土工具普遍使用 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部分青铜农具铁农具广泛使用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15、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耦犁、犁壁、曲辕犁 耕作技术 砍,晒,烧,翻(土) ,播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 垄作法、代田法、 耕耙耱、 耧车、灌溉技术 耕作制度 撂荒农作制 连作农作制 轮作农作制 一年一熟或多熟 农作物 粟稻为主 五谷:稻、黍(sh)、稷(j)、麦、菽 汉:西域作物 明:美洲作物 生活方式 经常迁徙 定居 7特点 粗放型农业 旱地农业为主; 向精细化农业过渡精细化农业 时间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农作物 水利灌溉原始社会 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西周 木制耒耜, 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石器锄耕 排水,除草培土,沤肥,治虫春秋战国 铁农具 铁犁牛耕 垄作法 桔槔 都江堰两汉 耧车 耦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一牛一人) ,犁壁, 代田法, 一年一熟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南) 翻车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元 一年两熟或三熟 粟,稻,黍,稷,麦,桑,麻高转筒车 8明清 风力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