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7442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0 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绘画、戏曲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2.掌握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理解其艺术特征。3.探究中国书画、戏曲艺术与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认识其不同艺术风格的社会根源。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 。(2)形成: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4)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2书法(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2)特点: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3)

2、艺术形式书体 发展 特点 代表人物楷书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3发展历程2时期 特点 代表远古时代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 从萌芽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魏晋士大夫画家提

3、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的游春图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三、京剧的出现1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1)起源:原始的歌舞。(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4)明代: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2京

4、剧的出现(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2)形成: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3)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3地方戏曲: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思考 13从以上汉字“车”的变化中,你能总结出文字演变的什么规律?文字演变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提示:规律: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阐释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

5、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阐释 “中国画”或称“国画” ,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思考 2 中国清代名画风竹图 ,画中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有力,有参天凌云之概。画上有画家自题:“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

6、狂风。 ”风竹图属于哪一类绘画?该类绘画有何特点?提示:属于文人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点拨 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4)表演按一定程式进行,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4主题一 魏晋、隋唐、两宋、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对书画艺术风格的影响核心必记1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

7、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2隋唐时期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便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就使得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上专制的强化及商品经济的

8、发展,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在绘画方面出现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的作品和画家。史料印证材料一 图一 兰亭序(唐人摹本)图二 多宝塔碑(局部)材料一中,图一作者是魏晋时期的王羲之,体现了行书虚玄灵动的特点。图二作者是唐朝颜真卿,体现了楷书讲究法度与规范的特点。两者风格都与时代特点相切合。材料二 苏轼认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材料三 明代,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征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思考: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宋代和明代书法艺术

9、各有何特点?提示:宋代推崇魏晋风度,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核心必记5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则反映了对封建专制强化的不满和抗争。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

10、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至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史料印证材料一鹳鱼石斧图 洛神赋图 解读: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杰作,不仅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洛神赋图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注重“以形写神” 。材料二图一清明上河图图二墨梅图思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分别透露了什么信息?提示:类型:图一属于风俗画,图二属于文人画。信息:图一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光,反映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图二集书法、绘画、篆刻、文学于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6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 汉

11、字与书法艺术1随着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书法艺术也不断发展,下列作品中取代篆书而流行的是( )解析:选 B 取代篆书而流行的是隶书,A 项是楷书,B 项是隶书,C 项是行书,D 项是草书,故 B 项正确。2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列书法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是( )解析:选 D A 项字体为小篆,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不一致,故 A 项错误;B 项字体为楷书,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不一致,故 B 项错误;C 项字体为草书,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不一致,故 C 项错误;D 项字体为行书,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一致,故 D 项正确。3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书法应“达

12、其情性,形其哀乐” , “随其所欲,便以为姿”。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B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C书法风格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D书法者应该致力于身心的修养7解析:选 A 据材料“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随其所欲,便以为姿” ,可知作者认为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故 A 项正确。题组二 笔墨丹青中国画4宋代货郎图 ,生动表现了时代生活的一瞬,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A展子虔的游春图B阎立本的步辇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王冕的墨梅图解析:选 C 货郎图属风俗画,与此类似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故选 C 项。A项是山水画,B 项是人物画,D 项是文人

13、画。5宋人苏轼谈绘画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 ,创作要“忘我” 。据此可知影响苏轼绘画主张的是( )A佛道思想的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的壮大 D文化专制强化解析:选 A “空静” 、 “忘我”明显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故 A 项正确。6与下图属于同一风格的画作是( )A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B元代王冕的墨梅图C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D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解析:选 B 上图是文人画,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人物画,故 A 项错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文人画,故 B 项正确;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是人物画,故 C 项错误;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故 D 项错误。题组三 京剧的出现7 “饮

14、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 B宋词C京剧 D传奇解析:选 C 据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8分为“生旦净丑” ,故 C 项正确。8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解析:选 B 据材料“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

15、阿”可知京剧脸谱艺术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 B 项正确。课下能力提升十(时间:30 分钟 满分: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如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 ,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的字体( )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解析:选 C 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作品的字体是行书。小篆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故 A项错误;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故 B 项错误;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故 C 项正确;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故 D 项错误。2 “笔法变化丰富,起承转合,似断若连,笔力劲健,速度匀

16、畅,自然含蓄,不激不厉”“章法古今第一” 。具有该特点的作品是( )9解析:选 D 材料中描绘的是行书,A 项为草书,注重挥洒写意,故 A 项错误;B 项为篆书,富于图案美,故 B 项错误;C 项为楷书,端庄方正,故 C 项错误;D 项为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故 D 项正确。3苏东坡在论书中指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这表明他认为书法应( )A重视实用效果 B讲求一气呵成C追求气韵结合 D体现现实需要解析:选 C 根据材料“苏东坡在论书中指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和所学可知,作为宋代文人艺术重要代表人物的苏轼认为书法应该追求气

17、韵结合,故 C 项正确。4图 13,是中国古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浪漫主义的艺术倾向 B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C教化天下的创作宗旨 D高度纪实的作品题材解析:选 C 材料都是传统的人物画,是以历史人物为基础,不具备浪漫主义倾向,故 A项错误;材料中的宫廷画是国画的体现,而非中西合璧,故 B 项错误;材料画作都以忠勇的将领为题材,故 C 项正确;图 2 画家与关羽并非同时代的人,非高度纪实,故 D 项错误。5苏轼是文学、艺术大家,他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揭示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之一为( )A注重诗意 B强调法度C重视技法 D追求个性解析:选 A 据材料“诗画本一律

18、,天工与清新”可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之一为注重诗意,故 A 项正确。106.表现儿童题材的婴戏图盛于宋代,苏汉臣是这类题材的集大成者。右面是其画作长春百子图 ,对此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人物画,体现宗法观念B风俗画,画出风土人情C文人画,表现文人意趣D宫廷画,服务贵族生活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中儿童的穿着判断出画作描绘的是春季或秋季当地儿童穿百衲衣祈福的风俗,故 B 项正确。7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 ”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

19、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注重写意传神 B意在借物抒情C追求娱乐教化 D渴望世俗认可解析:选 A 根据题干中点睛之龙飞走的信息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绘画注重写意传神,故 A项正确。8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徽、汉调 京之皮黄(京剧)发言 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唱腔 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 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行为 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徽、汉两派,判若天渊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 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 D京剧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解析:选 B 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主要分析了徽

20、、汉调与京剧在发音、唱腔、行为等方面的关系。A、C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从“颇有昆曲家法” “系本诸昆腔”可知 B 项正确。D 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18 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 。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 “大开唐风”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11山水图 兰竹图 材料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入选

21、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1)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至唐代达到高峰。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6 分)(2)材料二中的两幅绘画是哪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什么?(6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剧形成于何时?有哪些角色行当?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材料二中的绘画有何相似之处?(6 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第一、三句话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画作可知是文人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3)问,第一、二小问为常识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可从二者的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答案:(1)科举考试重视书法;政府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学习前代经验。(2)文人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追求神韵意趣。(3)形成:19 世纪中期。角色行当:生、旦、净、丑。相似: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人物。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