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30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 8分,共 48分)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 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解析】选 B。根据遗传图解 F2出现 9331 的分离比,大鼠的毛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设亲代黄色、黑色大鼠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则 F1 AaBb(灰色),F 2中A_B_(灰色)
2、、A_bb(黄色)、aaB_(黑色)、aabb(米色)。由此判断大鼠的体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A 项错误;F 1 AaBbAAbb(黄色亲本)A_Bb(灰色)、A_bb(黄色),B 项正确;F 2的灰色大鼠中有 AABB的纯合子,C 项错误;F 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 项错误。2.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 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 10条非同源染色体2B.没有两个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
3、体上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选 C。由题意可知,10 对相对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说明控制这 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 10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生物至少含有 10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最少为 10条,因此细胞中至少含有 10条非同源染色体,A 正确;由题意可知,控制这 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 10对同源染色体上,没有两个控制题干所述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正确、C 错误、D 正确。【易错提醒
4、】对自由组合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但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3.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 与 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 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 1彼此交配获得 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 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B.若上述两
5、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 7/16C.若 F2力克斯毛型兔有 4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D.若要从 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解析】选 C。F 2中不同表现型出现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A 正确;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 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 aaB_、A_bb、aabb,三者比例共占3/16+3/16+1/16=7/16, B 正确;F 1基因型为 AaBb,若 F2有 9种基因型,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6、律,C 错误;若要从 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如果后代都是力克斯毛型兔,则为双隐性纯合子,D 正确。4.(2019成都模拟)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 )3A.乙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 3种表现型,比例为 121B.丁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丙 YyRr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表现为 9331,这属于假说演绎的验证假说阶段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解析】选 D。乙个体 YYRr自交后代会出现 2种表现型,比例为 31,A 错误;甲、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
7、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丁图中,Y(y)与 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能揭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 错误; “孟德尔用丙的 YyRr自交子代表现为9331”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是测交实验,C 错误;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在实验验证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5.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两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F 1全为黄色圆粒,F 1自交获得 F2中,亲本类型分别占 73%、23%,则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所占的比例为 ( )A.11%、5% B.2%、2%C.1
8、2%、6% D.3%、13%【解析】选 B。分析题意可知,F 2中占 73%、23%的亲本类型分别是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则 F2中黄色绿色=31,同理圆粒皱粒=31。(73%+11%)(23%+5%)31,A 错误;(73%+2%)(23%+2%)=31,B 正确;(73%+12%)(23%+6%)31,C 错误;(73%+3%)(23%+13%)31,D 错误。【延伸探究】(1)上题中 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出理由:F 2中的性状分离比是732223,不符合 9331 的比例。(2)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 F1(YyRr)减数分裂
9、产生配子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 yR、Yr配子。46.(2019雅安模拟)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性状统计结果为:黄色圆粒376,黄色皱粒 124,绿色圆粒 373,绿色皱粒 1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 YyRr和 yyRrB.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1/4C.用 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 F2有 4种表现型D.用 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 F2中 r基因的频率为 1/3【解析】选 D。根据题意分析,某人用黄色圆粒 Y_R_和绿色
10、圆粒 yyR_的豌豆进行杂交,后代黄色绿色=(376+124)(373+130)11,圆粒皱粒=(376+373)(124+130)31,因此亲本基因型为 YyRr和 yyRr,A 正确;F 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21/2=1/4,B正确;F 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 YyRR或 YyRr,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 yyrr,两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22=4种,C 正确;用 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 或 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 F2中,Rrrr=(2/3)(1/3)=21,因此 r基因的频率=2/31/2+1/3=2/3,D 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22分)7.某
11、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 和 B、b 表示)共同控制,其中B、b 分别控制紫花和白花性状,基因 A能抑制基因 B的表达,基因 A存在时表现为白花,若利用基因型纯合的白花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 1)自交所得子二代(F 2)中的白花紫花=133。请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基因型为_,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 (2)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亲本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3)F2中紫花植株自交得 F3,F 3中
12、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b 的基因频率为_。 (4)鉴定 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b 分别控制紫花和白花,A 能抑制 B的表达,A 存在时表现为白花,则紫花的基因型为 aaB_,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花。F 2中白花紫花=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 F1的基因型为 AaBb,亲本都是白花,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5(2)要实现题干所述目的,需满足:亲本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
13、)的存活率也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3)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aaBb=12,F 2中紫花植株自交得 F3,F 3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 5/6。由于自交过程中没有基因淘汰,因此基因频率不变,b 的基因频率为 1/3。(4)鉴定 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自交。答案:(1)aabbAABB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2)随机结合(3)5/6 1/3 (4)自交1.(5分)(2019重庆模拟)某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
14、花。现有甲、乙、丙、丁 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一 组二 组三 组四 组五 组六P甲乙乙丙乙丁甲丙甲丁丙 丁F1 白色 红色 红色 白色 红色 白色F2 白色红色 81白色 175红色 27白色 37白色红色 81白色 175白色A.组二 F1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DdB.组五 F1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DdEEC.组二和组五的 F1基因型可能相同D.这一对相对性状最多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选 D。组二和组五的 F1自交,F 2的分离比为红白=81175,即红花占81/(81+175
15、)=(3/4)4,则可推测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四对等位基因6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错误;组二和组五的 F1至少含四对等位基因,当该对性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组二和组五的 F1的基因型都可为 AaBbCcDd,当该对性状受五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组五 F1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DdEE,A、B、C 正确。2.(5分)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分析有误的是 ( )A.若子代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或 BB纯合致死现象B.若子代出现 4221 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 A或 B基因的个体表
16、现为显性性状C.若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或 bb纯合致死现象D.若子代出现 97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3种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解析】选 B。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正常情况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或理解为(31)(31)。若子代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即(21)(31),其中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可能为 AA,也可能为 BB,故 A正确。若子代出现 4221 的性状分离比,即(21)(21),可推知,两对显性基因均纯合致死,故 B错误。若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即(31)(30),可推知,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即 a
17、a或 bb纯合致死,故 C正确。若子代出现 97 的性状分离比,即 9(3+3+1),可推知,子代只有 A与 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为另一种性状,所以关于两对性状的杂合子中,AABb、AaBB、AaBb 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而其他杂合子 aaBb、Aabb 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 D正确。3.(20分)(2018长沙模拟)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 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 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
18、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F1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_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1对同源染色体上。7F 1减数分裂时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最终导致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 ABAbaBab=_。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19、:实验设计: _。 预期结果: _。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应用,解题要点是对基因遗传定律内容的理解,完成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1)分析 F2的表现型,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及控制高秆和矮秆的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由于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不符合 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F1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
20、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4)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 1的基因 A与 B连锁,a 与 b连锁,如果 F1减数分裂时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 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 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 ABAbaBab=4114,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测交的后代也应该会出现这一结果,即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所得子代将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答案:(1)遵循 (2)不遵循 (3)非姐妹染色单体(4)4114 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