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课作品介绍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青霉素引发过敏为例本微课是为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本科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是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以青霉素引发过敏为例作为教学切入点,始终围绕“青霉素引起的 I 型超敏反应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展开阐述。首先对青霉素神奇的发现与疗效作了简单历史回顾,简述了青霉素引发过敏的概况,体现出医学人文情怀。以简洁形象的动画演示,结合凝练生动的语言表达,重点阐述了 I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致敏阶段和发敏阶段) ,其中对于难点部分“IgE 介导反应的机制”作了直观形象的描述和分析。在阐述过程中穿插思考引发互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打开潘多拉的魔盒来比喻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发
2、敏阶段,用打开魔盒的钥匙比喻反应中的关键因素 IgE,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后以简洁明了的流程图总结了 I 型超敏反应的本质、过程、特点、关键因素。并留下拓展讨论题,以激发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结合临床来讨论、思考、归纳,旨在体现“早临床”理念,并学以致用。时长 6 分钟的微课,有历史回顾体现人文情怀,有主题讲解凸显重点难点,有互动思考及时检测巩固,有拓展讨论激发头脑风暴。动画形象准确,画面简洁具美感,语言凝练生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既能获取到相关知识与技能,也能接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超敏反应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病理免疫反应,
3、即异常的免疫应答。根据反应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型。型超敏反应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应性个体再次接受变应原刺激产生的迅速反应,其本质是特异性 IgE 应答。可在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生,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反应来得快,消退也快,为可逆反应,一般不遗留组织细胞损伤。IgE 抗体介导了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是反应的关键物质,发生过程分为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刺激机体产生 IgE 应答引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发生这种反应的机体常常为特应性个体,有遗传倾向。引发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变应原如含高蛋白的鸡蛋、牛奶,一些海产品等;药物变应原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随着工农畜牧业发展,污染物增多,新的变应原也不断出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