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潮流 13.1 维 新思想 对点训练 1 康有 为在 新学 伪经 考 中 认为 , 被奉 为儒 家经 典的古 文经 实系 伪造 。1891 年该 书 刊印后 风行 国内 ,但 很快 遭到清 政府 禁毁 。这 主要 是因为 该书 旨在( ) A 揭 露历 史真 相 B引 介西 方理 论 C 倡 导变 法维 新 D颠 覆孔 孟学 说 答案 C 解析 该书 批判 被奉 为儒 家经典 的古 文经 , 这 就为 打破传 统的 思想 束缚 创造 了条件 , 从 而为宣 传维 新变 法思 想提 供了理 论依 据 , 而 维新 思想 违背政 府意
2、 志 , 与 统治 阶级 思想相 违背 , 所以被 政府 禁毁 。C 项正 确 。 2 1898 年, 梁启 超等 联合 百余举 人上 书 , 请 废八 股 取士之 制 。 参 加会 试的 近 万名举 人, “ 闻启 超等 此举 , 嫉 之如 不 共戴天 之仇 , 遍 播谣 言, 几 被殴击 ”。 这一 事件 的发 生 表明( ) A 废 八股 断送 读书 人政 治 前途 B 改 制缺 乏广 泛的 社会 基 础 C 知 识分 子在 政治 上极 为 保守 D 新 旧学 之间 矛盾 不可 调 和 答案 B 解析 本题 考查 近代 中国 的思想 解放 运动 , 意在 考查 考生获 取材 料有 效信
3、息并 进行正 确 分析的 能力 。 据材 料信 息可 知, 当时 以梁 启超 为代 表的 维新志 士提 出了 废除 八股 取士的 主张 , 但这一 主张 遭到 了近 万名 举人的 强烈 反对 ,说 明这 一改制 缺乏 广 泛 的社 会基 础,故 选 B 项。 A 项只 是表 面现 象, 不是 本质问 题;C 项 表述 有误 ,事实 上知 识分 子才 是政 治运动 中最 活跃 的群体 ;D 项表 述有 误。 3 史 学家 陈旭 麓指 出,19 世纪 40 年 代、60 年 代和90 年代 是中 国社 会从 古代 到近代 变 革过程 中前 后相 接的 三个 历史环 节。 贯穿 这三 个历 史环节
4、的主 题是( ) A 反 抗封 建专 制与 建立 君 主立宪 的统 一 B 批 判传 统与 全面 引进 西 方文化 的统 一 C 发 展资 本主 义与 建立 民 主共和 的统 一 D 反 抗西 方侵 略与 学习 西 方文化 的统 一 答案 D 解析 君主 立宪 思想 是 19 世纪末 中国 社会 改革 的主 流思想 ,排 除 A 项;19 世纪 40 年 代、60 年代 中国 只引 进西 方技术 , 没 有全 面引 进西 方文化 , 排 除 B 项;C 项建 立民主 共和 是 20 世 纪初 期的 社会 思潮 , 排除;19 世纪 40 年 代、60 年 代、90 年 代, 列强 对 华侵略
5、,中 国 兴起反 侵略 斗争 , 中 国开 始学习 西方 , 对 西方 的学 习经历 了从 学技 术转 到学 制度阶 段,D 项 正确。 4 王韬 、郑观 应和康 有为 、梁启超 等人 之所以 都被 称为 “维新 ” 派,主 要在 于他们 从 某种程 度上 都超 越了 近代 以来先 进中 国人 救国 救民 的探索 , 他们 的思 想主 张达 到了一 个新 的 历史高 度。 以下 主张 中最 能够表 明这 一高 度的 一项 是( ) A 立 宪法 ,开 国会 B发 展工 业 , 振兴 商业 2 C 兴 学校 ,废 八股 D倡 导变 革, 救亡 图存 答案 A 解析 结合 题干 材料 信息 “超越
6、 ”“ 新的 历史 高度 ”等可 知 , 本 题考 查的 是维 新派与 地 主阶级 抵抗 派及 洋务 派主 张的不 同之 处。B 项 是三 者的共 同之 处, 排除 。A 、C 、D 三 项都 属 于维新 派的 主张 , 但 维新 派超越 地主 阶级 的地 方主 要体现 在倡 导 “ 制度 ”之 变, 与 此对 应的 为A 项 。答 案 为A。 5 梁启 超说: “ 盖当 购此 图(世界 地图)时 ,曾 在京 师费一二 月之 久,遍 求而 不得。 后 辗转托 人, 始从 上海 购来 。 图( 世界 地图) 至之 后, 会中人 视同 拱璧 , 日 出求 人来观 。 偶 得一 人来观 ,即 欣喜
7、无量 。 ” 这反映 了( ) A 维 新派 看到 “ 开 启民 智 ”的重 要性 B 西 学在 中国 得到 广泛 传 播 C 维 新变 法重 视与 群众 运 动相结 合 D 国 人清 醒地 认识 到世 界 潮流 答案 A 解析 本题 考查 的是 维新 思想。 材料 讲的 是梁 启超 费了很 大劲 才购 买到 世界 地图, “会 中人视 同拱 璧 ” ,有 人来 观看, 即欣 喜无 量, 这说 明了维 新派 看到 “开 启民 智 ”的 重要 性 , 所以答 案 选A 项 。 从 材料 中并不 能得 出西 学在 中国 得到广 泛传 播 , 排 除 B 项 ; 维 新变 法运 动 并 没 有 与
8、群 众运 动 相 结 合, 反 而 是 脱 离了 群 众 , 依靠 无 权 的 皇 帝, 最 后 变 法失 败 , 排 除 C 项;由 “偶 得一 人来 观 ” 可知, 国人 并没 有清 醒 地 认识到 世界 潮流 ,排 除 D 项。 6 1905 年 东 方杂 志 的 一篇社 论中 提到 “ 今 日立 宪之声 , 洋洋 遍全 国矣 。 上自勋 戚 大臣, 下逮 校舍 学子 ,靡 不曰立 宪立 宪, 一唱 百和 ,异口 同声 ”。 这说 明( ) A 维 新思 潮开 始演 变为 政 治运动 B 戊 戌变 法具 有广 泛的 群 众基础 C 民 主革 命运 动形 成广 泛 的社会 风潮 D 政 治
9、变 革成 为晚 清社 会 各阶层 的共 识 答案 D 解析 据材 料信 息 “ 上自 勋戚大 臣, 下逮 校舍 学子 , 靡不 曰立 宪立 宪, 一唱 百和, 异口 同声 ” 可知 D 项 符合 题意 。A 项 与材 料时 间信 息不 符 , 排除 ; 戊戌 变法 并不 具 备广泛 的群 众 基础, 排 除B;C 项 中的 “ 民主革 命运 动 ” 说法 在材 料中并 无体 现, 排除 。 7 阅 读材 料, 完成 下列 要 求。 材料一 在 历史 中, 儒学 一直在 发展 与创 新。 唐代 韩愈以 周公 、 孔 子的 继承 者自居 , 排 斥佛、 道, 鄙薄 汉代 以来 的儒学 ,认 为周
10、公、 孔子 之道在 孟子 之后 已经 断绝 。他在 原 道 中说: “ 吾 所谓 道也 , 非 向(先前)所 谓老 与佛 之道 也。 尧 以是 传之 舜, 舜以 是传之 禹, 禹以 是传之 汤 , 汤 以是 传之 文 、 武 、 周公 , 文、 武 、 周 公传之 孔子 , 孔子 传之 孟 轲。 轲之 死 , 不 得其传 焉。 ” 他 的这 一主 张被宋 代儒 者接 受并 发扬 。 当代 学者 认为 韩愈 开了 宋代 “ 新儒 学 ” 的先河 。 摘 编自 卞孝 萱等 韩 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 纪末 , 康有 为撰写 新学 伪经 考 孔 子改制 考 二 书 , 认 为汉 代以来 儒 者奉为
11、 经典 的 周礼 左 传 等 书, 是汉 代学 者为 王 莽篡汉 而伪 造的 , 影 响恶 劣, 导 致 “ 中 3 国之民 ,遂二 千年被( 遭受)暴主夷 狄之酷 政 ” 。他主 张回归 孔子所 编定的 诗 经 礼 记 等原典 ,理解 真正的 儒学 精神。 在他看 来,孔 子是 一位伟 大的改 革家, 春秋 便是 孔子为 “ 改制 ”而 创作 的。 他甚 至用西 学来 解释 春 秋 , 认为 春秋 公羊 传 中的 “ 三世 ”说 为: “ 始于 据乱(世) , 立 君主 ; 中于 升平( 世), 为立 宪 , 君民 共主; 终至 太平( 世) , 为民 主。 ” 摘 编自 张海 鹏等 编 中
12、国近 代史 (1)根 据材 料一 、二 并结 合 所学知 识, 指出 韩愈 、康 有为关 于儒 学认 识的 共通 之处。 (2)我 们应 当以 什么 样的 态 度对待 孔子 与儒 学? 答案 (1) 回归 原典 、回归 孔孟,否 定后 人的附 会、 杜撰之说 ,主 张探寻 儒学 的精神 实 质,借 助儒 学为 现实 服务 。 (2)应历 史地看 待孔 子与儒 学,不应 盲目 地肯定 或否 定;将真 实的 孔子与 神圣 化的孔 子 区别开 来; 借鉴 其精 华, 摒弃其 糟粕 。 解析 第(1)问 ,比 较两则 材料,从 二人 对儒学 探讨 的内容入 手, 分析其 特征 回答。 第 (2) 问
13、,运 用唯 物主 义观 点 进行分 析即 可。 8 19 世纪 末 20 世 纪初 , 中国文 化教 育领 域发 生了 重大变 化。 阅读 材料 ,回 答问题 。 材料一 表一为 1902 1904 年 译书 统计 简表 。 表一 国别 译书类 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 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 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 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 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 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14、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 左玉 河 从四 部之 学到七 科之 学 材料二 表 二为 京师 大学 堂专业 设置 简表 。 表二 4 据1904 年 奏 定大 学 堂章程 (1)据 表一 ,说 明这 一阶 段 译书活 动的 主要 特点 ,并 分析其 形成 原因 。 (2)据表 二,说 明京 师大学 堂的专业 与课 程设置 如何 体现了 “ 中体 西用 ” 的办 学思想 。 试从经 济和 政治 两个 方面 ,分析 其对 中国 现代 化的 影响。 (3)基 于以 上分 析, 概括 指 出文化 教育 与社 会发 展的
15、关系。 答案 (1) 特点 :地 域上, 重视翻译 日本 相关著 作; 内容上, 重视 翻译人 文社 会科学 著 作。 原因: 甲午 战争 失败, 促使 中国先 进知 识分 子转 向日 本寻找 救亡 的道 路; 洋务 运 动破产 , 让一部 分先 进知 识分 子认 识到, 仅仅 引进 西方 自然 科学和 应用 科学 , 不 可能 使中国 真正 走上 富强的 道路, 转而重 点关 注西方 人文社 会科学 知识 。(若从 清末新 政角 度作答 ,言之 有理可 酌情给 分) (2)表 现: 经 学大 义等 课程 被列为 预科 基础 课程 , 大 学 阶段设 置经 学科 , 体 现了 “ 中体 ” 思
16、想 ; 设 置工 科、 格致 等科 , 学 习近 代化 学、 物理 , 电 气等自 然科 学和 应用 科学 , 体 现了 “西 用 ”思 想。 影响: 经济 上, 从推 动中 国经济 现代 化发 展角 度作 答,言 之有 理即 可得 分。 政治上 , 从 “ 以 经学 维护 清政府 的统 治, 不利 于政 治民主 化的 发展 ”“ 培养 了一大 批具 有新思 想的 知识 分子 ,推 动了中 国政 治民 主化 进程 ”任一 角度 作答 ,言 之有 理即可 得分 。 (3)文 化教 育既 是一 定社 会 发展的 产物 ,又 对社 会发 展产生 重要 影响 。 解析 本 题考 查晚清 教育 学术领域
17、 的发 展演变 。第(1) 问, “ 特点 ” 可以 从表 一纵横 两 个角度 进行 比较 分析 ,从 横的角 度归 纳出 国别 的特 点,从 纵的 角度 归纳 出学 习重点 的特 点 ; “ 原因 ”可 以从 政治( 民 族 危机) 、经 济( 洋 务运 动失 败)、 思想( 西方 民主 思想) 等角度 归纳。 第(2)问 ,表二 中的 “ 经学 专业 ”主 要体 现了 “ 中体 ”,而 “ 工科 、格致 专业 ”主要体 现了 5 “ 西用 ” ;“ 影响” 从政 治、经济 两个 角度回 答即 可。第(3) 问, 注意 利用政 治学科的 相关 知识回 答。 9 在历 史发展 中,个 人际 遇
18、与国家 命运 息息相 关。 严复(1854 1921) 一生的 经历和 思 想带有 鲜明 的时 代印 记。 阅读材 料, 回答 问题 。 材料一 下 表为 严复 早期 经历简 表。 时间 主要活 动 1867 年 入福州 船政 学堂 学习 驾驶 1871 年 在 “建威 ”“ 扬武 ” 舰实 习 1877 年 被选派 前往 英国 学习 轮船 驾驶 1879 年 任福州 船政 学堂 教习 1880 年 任北洋 水师 学堂 教习 1890 年 任北洋 水师 学堂 总办 材料二 第 由是 而观 之, 则及今 而图 自强 , 非 标本 并治焉 , 固 不可 也。 不为 其标, 则无 以救目 前之 溃败
19、 ; 不 为其 本, 则 虽治 其标 , 而 不久 亦将自 废。 标者 何? 收大 权、 练 军实 至于其 本, 则亦 于民 智、 民 力、 民 德三 者加 之意 而已 。 果使民 智日 开、 民力 日奋 、 民德日 和, 则上虽 不治 其标 ,而 标将 自立。 严 复 原强 (1895 年) (1)据 材料 一, 说明 严复 早 期经历 的时 代背 景。 (2)据 材料 二, 指出 在对 “ 自强” 问题 的认 识上 ,严 复与洋 务派 相比 有何 进步 之处。 (3)分 析严 复的 “自强 ” 主 张在当 时没 有实 现的 客观 原因。 答案 (1) 鸦片 战争 后,民 族危机严 重; 西
20、学东 渐, 有识之士 开始 向西方 学习 ;洋务 运 动兴起 ,创 建海 军、 兴办 新式教 育。 (2)洋务 派主要 强调 学习西 方的先进 技术 ;严复 认为 学习西方 的先 进技术 只是 治标, 提 高国民 素质 才是 治本 ;与 洋务派 相比 ,严 复的 进步 之处在 于主 张标 本兼 治, 重在治 本。 (3)西 方列 强侵 略, 民族 危 机空前 严重 ; 清朝政 府的 腐朽统 治 ; 民 族资本 主义 经济薄 弱; 保守势 力强 大, 封建 思想 根深蒂 固。 解析 本题 通过 严复 的个 人经历 与思 想来 考查 近代 中国思 想解 放的 潮流 , 涉及 “中体 西 用 ”和
21、维新 思想 等知 识点 。 第(1) 问 , 由 表格 内容 可 知, 严复 早期 经历与 洋务 运动关 系密 切。 结合洋 务运 动兴 起的 背景 及简表 中所 示主 要活 动说 明 “背景 ”。第 (2) 问 , 由材 料二中 的 “ 今 而图自 强, 非标 本并 治焉 , 固不 可也 ”可 知, 严复 主张标 本兼 治; 由 “ 不为 其本, 则虽 治其 标, 而不 久亦 将自废 ” 可 知, 严复 强调 治本的 重要 性; 再结 合严 复对 “ 标” 与 “本 ”的认识 回答严 复与 洋务 派( 只治 “ 标”) 相比 的进 步之 处。 第(3)问, 从 19 世 纪末 中国 所面临
22、的政 治 环境、 经济 发展 水平 、思 想状况 等角 度分 析客 观原 因。 10 通 过对 维新 思潮 人物 的探究 ,同 学们 搜集 到如 下史料 : 史料一 观 大地 诸国 ,皆 以变法 而强 ,守 旧而 亡 能变 则全 ,不 变则 亡, 全变则 强 , 小变仍 亡。 康 有为 救 亡决 定 史料二 ( 康有 为建 议 )“ 勿去旧 衙门 , 而 惟增 置新 衙 门; 勿 黜革 旧大 臣, 而 惟渐 擢小臣 ; 多召见 才俊 之士 ,不 必加 其官, 而惟 委以 差事 ,赏 以卿衔 ,许 其专 折奏 事足 矣。 ” 6 梁 启超 戊 戌政 变记 请回答 : (1)史 料一 反映 了康
23、有为 的 什么思 想主 张? (2)从 史料 一到 史料 二可 以 看出, 康有 为的 主张 有什 么变化 ?为 什么 会出 现上 述变化 ? 答案 (1) 强烈 要求 实行 全 面的维 新变 法。 (2)由主 张全面 维新 变法到 不敢主张 废除 旧衙门 和罢 免守 旧大 臣, 只新增 衙门 和提拔 官 吏、重 用有 志之 士。 原因 :一是 封建 顽固 势力 强大 ;二是 资产 阶级 维新 派的 软弱。 解析 第(1) 问 结合 史料 一 中的材 料可 知, 应该 为主 张全面 进行 维新 变法 。 第(2) 问对 照 史料二 可知 ,康 有为 由史 料一中 全面 变法 ,到 史料 二变为 妥协 、保 守, 变法 措施并 不全 面 。 这一变 化的 原因 要从 康有 为的阶 级特 点以 及当 时变 法的局 势等 方面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