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素养全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完成第 14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肉食者鄙 (2)神弗福也 参考答案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赐福,保佑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
2、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参考答案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忠”“属”“可以”等字词的翻译,“忠之属也”判断句的翻译,“可以一战”省略句的翻译。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D 项,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都是“跟随”之意。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答案示例 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评论,首先要亮明观点,观点必须明确,说理要有深度,论据要有典型性。内容一定要围绕“爱国”或“责任感”来展开。导学号 94264079(
4、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5、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2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答案 A解析 本题考
6、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项,“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 项,第一个“霏霏”是“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后一个“霏”是“雾气”;C 项,“名”分别是“命名,起名”和“说出”;D项,“而”分别是“无意义,可不译”和“表转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参考答案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
7、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山水、得、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注意省略内容的补写。3.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既把“醉”和“乐”统一起来,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据此理解作答。(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
8、成第 13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 项,“喻”
9、:知晓,明白。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通假字。D 项,“衡”:通“横”,不顺,堵塞。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答案 B3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对选
10、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此句说法过于绝对。这六个人的经历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典型例子。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1、(1)宠辱偕忘 (2)微斯人 参考答案 (1)荣耀 (2)如果没有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参考答案 (1)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2)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3.本文“后天下之乐”中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 (1)相同点:二者都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不同点: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范仲淹的
12、乐则是心怀天下的先忧后乐,立意更加深远。(2)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导学号 94264080二、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第一类 劝喻讽谏(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勤 学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 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 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
13、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 ,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 确:确实,踏实。侪(chi)辈:同辈。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弗鄙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B.彼固将以欺人 汝心之固C.苟有虚而为盈 彼竭我盈D.有弗窃笑之者乎 必为有窃疾矣答案 C4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 项,
14、“鄙”的意思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身份低微”;B项,“固”的意思分别为“固然”“固执,顽固”;C 项,“盈”的意思均为“满”;D 项,“窃”的意思分别为“偷偷地”“偷窃”。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C.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 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 项,“以”分别为“介词,把,用”“介词,因为”;C 项,“之”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 项,“其”均为
15、“代词,他的”。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第一段第二句“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可知作者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是“勤确谦抑”,即勤奋踏实、谦虚低调,并不是聪慧敏捷。因此应选 A项。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果遂以彼为无能?(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参考答
16、案 (1)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2)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或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注意两点,一是是否为特殊句式,二是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相应的增删替补。本句是反问句,内容上无需进行调换,但是要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人”联系上下文应指“别人,同辈的其他人”;“果”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果真”;“遂”意为“就”,“以”意为“认为”,“彼”意为“他”。确定了这些词的意思后,整句的翻译就不难得出了。(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本句为课内文言句子,考生有一定的熟悉感,联系课文上下语境,不难翻译出该句子。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
17、:“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宾客”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意为“渐渐”。另外,注意“之”在这里指仲永能做诗这件事。确认这些之后,进行翻译即可。参考译文 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作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
18、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导学号 942640815(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上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 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
19、 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 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 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哂(sh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不暇顾:顾不上。野宿:在野外露宿。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
20、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C 项,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为“从”之意。A 项,前者为“禁止”之意,后者为“停止(追赶)”之意。B 项,前者为“去除”之意,后者为“离开”之意。D项,前者为“剥削”之意,后者为“雕刻”之意。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B 项,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前者是目的连词“来”,后者是介词“用”。A 项,二者
21、的意思都是“的原因”。C 项,二者都表转折。D 项,二者都可翻译为“就”。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C 项,“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错误。要分析好“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这一句话。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2)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
22、出。参考答案 (1)(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2)所以君主的忧患,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馀”“为”“安”“自”“身”等字词的翻译。参考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
23、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皇上曾对6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
24、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导学号 94264082(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 贾(g):做买卖。召(sh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吾始困时 (2)吾尝为
25、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知时有利不利也 (4)吾尝三战三走 参考答案 (1)贫困 (2)谋划 (3)时机 (4)逃跑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D 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A 项,“要”/“和”。B 项,“被”/“在”。C 项,代词/动词,“去
26、、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参考答案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特别注意“无耻”“羞”“耻”这几个意动用法的翻译。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好文言文的人
27、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怱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
28、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导学号 94264083(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5题。与子俨等疏 (节选)东晋陶渊明7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 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 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 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 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尔,至心 尚之。汝其慎哉,
29、吾复何言。注 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大分:指寿命。役:从事。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参考答案 (1)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2)终身,一辈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无猜”。2.用“/”给文中画线文
30、字断句。(限断两处)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参考答案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
31、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 项,理解分析错误,“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有爱。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同心同德,团结友爱。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上文举鲍叔、管仲等人的事例,是希望兄弟五人
32、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同心同德,团结友爱。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参考答案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参考译文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
33、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8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34、。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导学号 94264084(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题。上 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 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 抵 法,与帝王徇 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 上:指唐太宗。
35、贾(g)胡:胡商。赇(qi):贿赂。抵:触犯。徇:顺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上谓侍臣曰 (2)宜戮力相辅 参考答案 (1)对说 (2)应当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参考答案 人们都知道他爱惜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36、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彼”“其”“身”等字词的翻译。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参考答案 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概括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从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的角度,从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的角度作答。参考译文 皇上对侍臣说:“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得到一颗无价的宝珠,就剖开自己的肚子,把宝珠藏在里面(因而丢了性命),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
37、说:“是有这么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他爱惜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受法律制裁(丧命),和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欲望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桀、纣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个事是一样啊。”皇上说:“是啊,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差不多能够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啊!”第二类 刻画人物(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 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
38、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 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 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 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 先主:指刘备。曹公:指曹操。孟起:马超的字。益德
39、:张飞的字。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9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 项,“适”的意思是“正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
40、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句意可知应选 C项。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
41、,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 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参考答案 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解析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
42、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省”“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
43、,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孙权借兵给刘备抵抗曹操,曹操就退兵了。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刘备西征平定益州,又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导学号 94264085(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7题。汉阴老父
44、范 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 中幸 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10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 而立天子邪?理 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 天下邪?役 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 ,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 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注 延熹:汉桓帝的年号。幸:皇帝驾临。乱:混乱。理:治理。父:像君父那样(关爱)。役:役使。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逸:放任,放纵。1.请结合语境
4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阴 (2)异 (3)斯 (4)奉 参考答案 (1)南岸;水的南岸 (2)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 (3)这;这个 (4)侍奉;奉养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A.不知何许人( )B.我野人( )C.子何忍欲人观之( )参考答案 A.也 B.耳 C.乎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参考答案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断句四处)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46、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参考答案 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皇帝(幸),百姓( )老父(耕),张温( )张温(言),老父( )张温(惭),老父( )参考答案 观 异或问 曰或对 去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握关键词语,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参考答案 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已知文史知识解读文本,把握主旨的
47、能力。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参考答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理解性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参考译文 汉江南岸有一位老翁,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汉桓帝在延熹年间,南巡竟陵,经过云梦,抵达沔水,百姓没有一个不去看的,唯独一位老翁没有停下耕种的活。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老翁:“大伙都在观看圣驾南巡的盛况,你却自顾耕作不停下来,是何缘故?”老翁笑了笑,没有回答。张温从车上下来,在田间行走百步,亲自找老翁交谈。老翁说:“我是个草野之人,听
48、不懂这样的话。请问是天下动乱才设立天子呢,还是为了天下大治设立天子呢?天子应该像君父那样(关爱)天下百姓呢,还是要天下百姓像奴仆一样来侍奉天子呢?当初贤明的圣王在位,所住的房子用茅草作顶,用树枝作椽,却给普天下的百姓带来了安宁。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你怎么还忍心让别人都去看他呢?”张温大为惭愧,问老翁的姓名,老翁没告诉他就离开了。导学号 94264086(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戚继光 ,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11继光至浙时,见卫所 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 ,请召募三千人,教
49、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 ,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 ,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 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 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卫指挥佥事:官名。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剽悍:矫捷勇猛。薮泽:湖泽。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大猷:俞大猷,明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