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耶稣的比喻.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4575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耶稣的比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耶稣的比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耶稣的比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耶稣的比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耶稣的比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耶稣的比喻,聂福玲,比喻的分类,定义:旧约使用Mashal一字来形容比喻,含意箴言、明喻、比喻等。(见撒下12:1-4;14:1-11;赛5:1-7) 新约希腊文使用Parabola,含有并排的意思,目的是把两样东西并排作比较。因此这是一种“说明”的方法,就好像说:天国好像。定义(一般解经家的定义):以一个属地的生活事实或故事,阐明属天的意义。圣经学者指出比喻是当时近东一种普遍的文学形式。 耶稣的比喻:主要的比喻不少过三十三个。把其他不明显的列入却有四十多个。(见附表),引言,一关于上帝国的:现在的 未来的 二关于天父属性的。 三关于末世审判的。 四.关于基督再来的,为什么耶稣要使用比喻?,一

2、按照可4:10-12,是不想“外人”知道神国的奥秘,因为: a按耶稣当时的处境,他必须这样作。因为当时反对他的人都想捉住他的把柄来控告他。因此,他们希望从他的言谈中找出一些控告证据。 b“弥赛亚”完全显示的时间还没有到。 c天国本来就是一个奥秘,使用比喻来形容更加适合。二为了要把神的信息用人间生活的例子告诉一般的人。三为了要使听见的人去嘴嚼比喻中神丰富的信息。从此可见深入思考的门徒与没心要认识神国度的文士的对比。(引用思考),怎样解释比喻?,以下是一些解释比喻的释经原则。当然,不同的学者可能有更深入的释经方去解释比喻: 一国度原则。按耶稣所讲的比喻,几乎每个皆一个清楚的目的。简略的说,都是与神

3、或神的国度有关连。因此,解释比喻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比喻主要的目的。 二处境原则。耶稣的比喻资料多取自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耶稣也按当时门徒或教会的需要引申出比喻。认识比喻的背景是了解比喻的基本步骤。 三. 注释原则:a一般的注释原则,例如,经文段落、字义、文法修辞分析、归纳及结构等,都可应用于比喻。b比喻含有一个中心主题,因此许多细节不能独立的存在。c自解。有些比喻是有自解的经文。d上下文的解释。在比喻的上下文之间常有一些线索为该比喻提供许多解释的资料。 四应用原则。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求听众有所反应以至完全明白当中的意义。,上帝国比喻背景,经文:太13:152,可4:134,路8:418,13:

4、1821。,一、关于上帝国的比喻(太13章),从上文(即太12:)的亵渎圣灵事件及求神迹事件可见耶稣被选民弃绝,以致他在传讲天国主题时,开始用比喻说明。,比喻背景,(2)当时犹太人的认识指大能的上帝来到,救赎以色列民族,改变整个世界(玛4:13,赛9:67)(3)耶稣的表达 指上帝国的观念有两层次;既是已经临到,但又是在将来才完全彰显的。耶稣的降世证明上帝国已经临到人间(路17:26,(1)撒种的比喻(太13:123节),A.把道当作生命去作,用心去记,并把所记的行出来是好的B.建立生命的根基很重要C.世界的琐事比主的道吸引力强,这样渐渐主的道被世界琐事占据D.土地适合种子的生长,基督徒要注重

5、神的道,神是轻慢不得的传道人的工作就像撒种 人的工作,要想看到收成 必须撒好种子 必须勤奋,传道人不能赐生命,唯有神叫它生长(约6:63,林前3:7),听道的方法: 结果子,(2)麦子与稗子的比喻(太13:2430节),天国的意义之一就是教会,教会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前者指地上有组织和形态的教会,后者指一切真正属基督的人,这里所说的正是有形教会的状况。 教会内有麦子也有稗子,前者代表真实的信徒,后者代表虚有其名的信徒,因为稗子形似麦子却无实质。麦子里有稗子是撒旦的作为,要借虚假的信徒败坏人的信心。 仆人要求薅稗子,主人却拒绝了他的热情,因为这项工作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教会中有些热心分子把天使

6、的工作抢到自己手里,结果教会没清理好,连禾苗也践踏了。 现在是容这两样一齐长的时候,直到收割的时候来到,即世界的末了(太13:39),那时神要派天使来做分别的工作,在永世里讲真与假、善与恶分得清清楚楚。,不要落入这样的试探,听从别人传言教会不好的地方,就转离开去别的教会,造成教会之间的矛盾,巴勒斯坦的农夫常用的一种种子芥菜种,极小的种子在田里,很快可长成极大的,能遮天蔽日的大树,(3)芥菜种的比喻(太13:31-32),有圣经学者将这比喻解释为教会在世界中的奇妙发展。开始的时候很小,后来就发展迅速。历史的事实证明,主从死里复活后,五旬节圣灵降临,小小的教会竟有大大的发展,当时三千人受洗,五千人

7、入教,如今福音传遍全球。,一点面酵在大团里,能使全团都发起来面酵的比喻是形容其内部更新的力量。上帝国度的能力在起初虽然是隐藏看不出来的,却能够完全改变更新那些因受其感动而敞开心门的人。开始这改变部分的,进步也慢,但结果他们的全部生活都发起来。,(4)面酵的比喻(13:33),(5)宝藏的比喻(13:44),一旦找到它,你就像变卖一切所有的来得到它,有以下几个重点:a天国的“价值” b对得到天国的“牺牲” c对遇见了天国的那种“喜乐” d天国的“奥秘性” e天国需要去“寻找”两个比喻都有提到的事是:一个贵重的宝贝,并且要尽力去得到。到底耶稣是要注重“贵重”呢,或是“牺牲”?一般上,解释学者认为是

8、“牺牲”精神。另外,是要突出对天国“坚决的决定”的态度。,(6)珍珠的比喻(13:4546),一个聪明的商人会变卖一切所有的来得到它,一颗重价的珍珠就是基督(约17:2122);宝贝是在基督里隐藏的,是看不见的,但这珍珠却是被殷勤寻找好珍珠的人遇见的。比方安德烈(约1:3541)。“变卖一切所有的”就是人舍了一切为要得着基督(腓3:58,来10:34)。,(7)撒网的比喻(13:4750),因为它将有永、无用的东西,都打捞上来,然后再分拣天国意义中包含最后的审判在内,在世界的末了,神要差遣天使施行神的审判,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义人蒙恩得享荣耀,恶人受到永远羞耻。 分别

9、不是现在的工作,乃是将来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乃是神的工作。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一切愿意来的聚拢在一起。今天是神宽容的时期,是恩典的时期,如果有人辜负或漠视恩典,将来必落在神的公义审判之下。,比喻的意义,表面看来,上帝的国事那样的微不足道和弱小。然后,在历史的某一天,收成的一刻,上帝的国必要收成30倍、60倍和100倍。上帝国降临的那一天,上帝的宴席要使许许多多的人得饱足。,02,关于天父属性的比喻,比喻,浪子的比喻 (路15:11-32),这比喻讲说神的属性,也就是神的慈悲属性。背景:按照律法(申21:17),当作父亲的临死前,小儿子可以领取三分一的财产。其他的三分二是属于大儿子,因此父亲说:我

10、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15:31)。相信小儿子先要求分配取财产是因为觉得留在本地不得发展,而想到外地去发展。不过到外地时,却把钱花在不正当的地方。不只这样,小儿子还到外邦人那里去喂猪(对犹太人来说,这是好大的耻辱)。小儿子的罪可从悔改中看到,是双重的:得罪了神(第一条律法)及得罪了父亲(第五条律法,也是另一块法版上的第一条律法)。大儿子不再接纳小儿子为弟弟是情有可谅;因为小儿子的行为。父亲与小儿子亲嘴是和好的动作(撒下14:33)。父亲的各种作法说明他对小儿子的接纳。,注释,整个比喻是要表明天父的慈悲属性。所以是一个“慈悲天父的比喻”。 比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父亲、小儿子及大儿子。这位大

11、儿子最有可能代表法利赛人,嫉妒为什么神对罪人那么慈悲,好像在这章的开头时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15:2)。之前两个比喻:失羊和失钱的比喻,是要衬托出神乐意接纳罪人。 可见第十五章中的三个比喻都是要解明第一和第二节的主题;就是主接待罪人。大儿子的行为一方面说明法利赛人对罪人悔改的嫉妒,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他们自己占有这父亲(天父)的心态。比喻指明是向一班法利赛人和文士而讲(15:2)。,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太20:1-16),神无上的主权 在呼召万民相信他自己这件事上,上帝行驶白白地、主权性的和无条件的恩典 在个人得救的问题上,上帝作为主权君王行事,无需向人陈明 “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

12、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6:2),不要用这个比喻,借口晚年来信主也是可以得救的,上帝看重人工作的心态,绵羊山羊的比喻 (太25:31-46),这是关于末世审判的“比喻”。 似乎是两个比喻排在一起,说出一个目的:末世审判的事。看来不需要绵羊与山羊的比喻另一个比喻也足够说明目的。借用绵羊与山羊的比喻似乎只是为了“右边和左边”这意义。王似乎是代表人子。,三、关于末世审判的比喻,绵羊山羊的比喻 (太25:31-46),二历史文化背景这是一个景像式的比喻。含有很深厚的旧约背景。万民在旧约是指末世神审判的人。绵羊与山羊也是犹太地的景像。到黄昏的时候,绵羊喜欢露水,所以就分别出来放牧在外面,山羊却要收在羊栏里

13、。绵羊在旧约常用来代表神的子民。受审判是因为没有向其他同族的犹太人施爱心。,三归纳和注释学者们不肯定弟兄(25:40)到底是指谁? 指有需要的人仰或是教会内的弟兄姐妹。按照马太的上下文,多数是指教会内的弟兄姐妹(太28:8,10;10:42)。这比喻类似太10:42的教导。如果是这样,绵羊应该是指那些有爱心的信徒,而山羊是指那些没有爱心的人。,大筵席的比喻 (路14:15-24/太22:1-10),历史文化背景按照当时的习惯,筵席多数设在傍晚。只有男人会被邀请出席筵席。按照风俗,主人会派仆人作两次的邀请。第一次早在筵席之前(14:16),另一次的邀请是在开筵席之前(14:17)。这是一种的“客

14、气”的作法。当筵席开始后,还有一小段的时间容许迟到的客人进来。当这时间过了以后,门口的“欢迎”牌子就会被收起来,客人就不能再进入(太25:10)。这比喻的背景是当时犹太社会的筵席习俗。有些被邀请的客人不愿意参加也不是奇怪的事。不过所有的客人都不到来却不可能发生。而且客人不来后却把许多不认识的人拉来倒是怪事。可见说故事的人是在这方面多少随意创造了一些情节,为了把目的表达得更清澈而有意修改。,归纳分析,比喻中有四种人物:筵席的主人、仆人、拒绝来的客人、后来的客人。我们要问谁才是中心人物?如果是筵席的主人,那这比喻的重心就是一个“神的邀请”的比喻。如果是拒绝来的客人为重心,那就是一个“不服从的以色列

15、人”的比喻。如果是后来的客人,那这比喻就可称为“外邦人就因此得了神的拯救”的比喻。一般上,圣经学者会把注意力放在耶稣是弥赛亚这重点上。认为是神的筵席,借着弥赛亚的邀请,以色列人不愿意接受他,以至救恩就被外邦人得到。对基督徒来讲,这说明神的国度已降临,他们与神一起坐席了。后来初期教会把这筵席的背景用来形容末世的大筵席(启19:9)。按照马太的记录,见到“末世大筵席”的意义浓厚:拒绝的人都被审判。,大筵席的比喻,注释明显的,路加把这比喻摆在路14:7-14之后。是按主题来编排,都是关于筵席的比喻。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段经文中被邀请人物是相同的: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路14:13/14:2

16、1/4:18/7:22)。这可能与路加福音神学有关;就是注重这样的人领受救恩。马太没形容被邀请的客人。另外,路加记载主人吩咐仆人作第二次到路上邀请其他的人。解经学家相信大街小巷的人是被遗弃的犹太人,路上与篱笆的人是外邦人。,应用当时初期教会的处境,我们看见当时的外邦人基督徒怎样从这比喻身上找到他们得到救恩的印证。也证明了他们是与神一起坐席的人。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当时的人提出一个警告,拒绝神的邀请就不会得到救恩。这也是今日基督徒得到的信息。,四.关于基督再来的比喻,十个童女的比喻(太25:1-13) 教会要警醒 十个童女 代表归正的人和没有归正的人 虚假认信者和真正基督徒 假冒为善和真正的行者 愚蠢建房者和智慧建房者 基督再来让人大吃一惊 人太迟发现信仰的价值 真正的仆人将得着大赏赐,按才干受托的比喻(太25:14-30) 教会要做工 才干 银子 所有认信的基督徒都从上帝领受了事情 许多人并没有实际使用从神来的怜悯和特权 所有口头认信者,都要向上帝交账 真正的基督徒领受大赏赐 所有不结果子的信众要被定罪,被弃绝,耶稣所讲的比喻总结,耶稣所讲的比喻总结,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