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1.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政
2、府失灵、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选择等) ,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1.2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机制亦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2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2.微观经济
3、学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方法一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三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
4、俗习惯等。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3.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资源的稀缺。资源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消费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2)理性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3者和政府)都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则追求目标决策最大化。但“理性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3)市场出清。在价格可能自由而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消费问题。3.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理论
5、与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平均分析与边际分析;均衡分析。4.“看不见的手”4.1“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来源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由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斯密在他的著作中从这种意义使用“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中,一次是在国富论中,但是这个隐喻所表达的思想是渗透在他的全部社会和道德理论之中的。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认为富人虽贪得无厌, “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 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部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
6、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4的人口提供生活资 料。 ”在国富论中,斯密认为,在利己心的驱动下,经济人的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倾向能把资源尤其是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恰当配置到最能获利的地方,而这也 是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因为“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这里, “一只看不见的手”成了连接“经济人”与“道德人” , “利己心”与“利他心”的桥梁,也是其要解决“人”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4.2 微观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 经济人理性原则,已经由经济人
7、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想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的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照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抉择。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是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择。因此,掌握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也就等于是看到了“看不见的手” ,也就等于是抓住了“看不见的手” 。如果管理机构不能够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那么就不能有效的控制市场运行,最终必然会5被“看不见的手”所任意摆布,进而导致市场的极度混乱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如果管理机构掌握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那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和指挥“看不见的手” ,并使其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进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