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语文(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633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语文(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2017届高三语文(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2017届高三语文(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2017届高三语文(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2017届高三语文(第04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 一、 【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合肥八中、铜陵一中、芜湖一中高三 10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47题 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 “黑头三公,当此人 也。 ”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 其美。彧本名 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 ,启求改名。诏曰: “仕明风神运 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 魏郡。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 游园,因设宴乐。彧闻乐声,

2、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 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 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 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 ,以高祖为伯考。 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 又面谏曰: “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帝不从。 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 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 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

3、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 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节选自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 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4、。 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 “入于太庙,还矢先 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 “河”特指黄河, “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 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 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 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 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

5、到不乐; 2 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 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 (5 分) (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5 分) 【答案】 4B 5C 6B 7( 1)元彧抚胸痛哭,于是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 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乐招待他。

6、 (2)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 行事不循法度,让后世如何看待您的作为呢?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 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句中“称魏”和“表启”语意衔接紧密,不要断 开。 5 试题分析: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河以南地区

7、。 注意“河”专指黄河。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 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河以南地区。注意“河”专指黄河。 6 试题分析: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淮临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错误。原文是“衍体彧 雅性,不以为责” 。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8、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 3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 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 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 题选项 B 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淮临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错误。原文是“衍体 彧雅性,不以为责” 。 7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 “遂” “闻名” “相” “器” “因” “宪章” “不法” 。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

9、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 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遂” “闻名” “相” “器” “因” “宪章” “不法”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 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和(2)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 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元彧,字文若,从小很有才学,当时很受赞美。侍中崔光见后对人说“:黑头发就担任三 公的,应当就是这个人了。 ”元彧仪态闲雅谈吐言辞美妙。琅邪王诵

10、也是很有名气的人,见了元 彧之后,也不能不为之心醉,忘却疲劳。他奏祭祀郊庙时所用歌词,当时人也大加赞美。元彧 原名叫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跟他同署办事,为了避开穆绍父亲的名字他便上表请求改名。 皇帝下诏说“:仕明谈吐具有风采神韵,经常自比三国时的荀文若,可改名为彧,以取同一体 类相似之美。 ”元彧又请求恢复本来的封爵,皇帝下诏答应恢复临淮王的封爵,寄食邑于相州的 魏郡。正值尔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族人。元彧拍胸痛哭,便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 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设宴奏乐招待他,元彧听到歌声嘘唏而哭,涕泪交 加而下,萧衍见后也感到伤心。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

11、合旨意称魏为伪朝, 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萧衍体谅元彧的本性如此,也不责怪他。当他知道庄帝继 位时,便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返回,词语十分恳切。萧衍便以礼相送。元彧非常孝顺,侍奉父 母极尽礼节,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再也不吃酒肉,面容憔悴,见到的人都为之伤感。庄帝要追 尊父亲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亲李妃为文穆皇后,准备把神主迁入太庙,以孝文帝 为伯考。当时庄帝心意坚决,朝臣没有人敢劝说,只有元彧和吏部尚书李神俊有表上奏。庄帝 又追尊他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彧又当面劝谏说“: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 但是行事不合法度,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 ”皇帝又

12、不肯听从。 尔朱荣死后,任元彧为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领部下在北方反叛,皇上下诏令元彧驻守黄河以南 地区。当尔朱兆带兵突然到达时,元彧从东掖门出城,被敌人抓获。见到尔朱兆时,他神色不 变,不肯屈服,为群胡殴打而死。元彧美于风韵,善知进退,是衣冠士族之中很有容量和规矩 的人。他博览群书,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虽然大多散失,但仍有流传在世的。 二、 【2017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永初二年,庆之除 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北 4 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初戍钱塘 新城,

13、及还,领淮陵太守。领军将军刘湛知之,欲相引接,谓之日: “卿在省年月久,比当相论。 ” 庆之正色曰: “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不负以此仰累。 ”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刘诞据广陵 反,复以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率众讨之。诞遣客沈道愍赍书说庆之,饷以玉环 刀。庆之遣道愁反,数以罪恶。庆之至城下,诞登楼谓曰: “沈公,君白首之年,何为来此?” 庆之曰: “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甚耳。 ”庆之塞堑,造攻道,立行楼土山并诸 攻具。诞饷庆之食,提挈者百余人,庆之不开,悉焚之。诞于城上投函表,令庆之为送。庆之 曰: “我奉制 讨贼,不得为汝送表。 ”每攻城,庆之辄身先士卒。上戒之曰:

14、“卿为统任,当令处 分有方,何须 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斩诞。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又有 园舍在娄湖,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宫,悉移亲戚中表 于娄湖,列门同闬焉。中兴身 享大国,家素富厚,产业累万金,奴僮千计。再献钱千万、谷万斛,以始兴封优近,求改封 南 海郡,不许。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 庆之日: “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 ”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 “微生遇多幸,得逢 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 ”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 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

15、前。庆之叹曰: “故是昔时沈公。 ”时诸沈为 劫首者数十人,士民悉患之。庆之跪为置酒大会,一时杀之,于是合境肃清,人皆喜悦。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沈庆乃,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 l 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B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C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D上尝欢饮/普令群臣斌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6、( )( 3分) A除,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意思是“除去旧职” 。文中说沈庆之除去殿中员外将军 之职,与赵伯符跟随到彦之北伐。 B 奉制,指接受天子的命令。古代帝王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 ”旨、策、 制、诏、诰、戒和朱批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政务,均具有绝对的权威。 C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 ,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内为中,外为表,合 而称之为“中表” 。 D 封,即分封这种制度始于西周,后世继承。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 臣宿将。 封地所有者拥有这块土地上的税收、征兵等权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庆之

17、不逢迎,拒绝拉拢。领军将军刘湛很欣赏他,说他在台省任职很久了,想要推荐 他,沈庆之认为自己会有机会调动官职,严肃地拒绝了。 B。沈庆之不贪心,拒绝腐蚀。他率军讨伐竟陵王刘诞,刘诞派沈道愍来劝说他,并送他玉 环刀;沈庆之拒收其礼, ;并斥责了刘诞造反的罪恶。 5 C沈庆之不惜命,身先士卒。尽管己是白首之年,但在攻打广陵城的战斗中,他总是冲锋 在前,以至于皇帝都告诫他应以指挥为重,不必上阵冒险。 D沈庆之不吝啬,大方捐赠。他拥有娄湖宏大的园舍,享受大型封国,家产丰厚,奴仆甚 众,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能慷慨解囊,多次捐献钱谷,数额巨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以君狂

18、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耳。 (2)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 【答案】 4D 5A 6D 7( 1)朝廷认为您狂躁愚蠢,不值得劳烦年轻人,所以就让我来了。 (5 分) (2)沈庆之通达 显贵之后,同乡旧人中过去轻视沈庆之的人,后来见到他都跪行到他面前。 (5分)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 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19、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句中, “庆之”是人名,作主语,其前应断开,副 词“辄”表承接,不可与其后内容断开。 5 试题分析: “除”的意思是“任命、授予官职” 。选项以今释古。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除”的意思是“任命、 授予官职” 。 6 试题分析: “多次捐献”错误,原文“再献钱千万、谷万斛” , “再献”是两次捐献。选项重点词

20、语解释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 6 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 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 题选项 D“多次捐献”错误,原文“再献钱千万、谷万斛” , “再献”是两次捐献。选项重 点词语解释错误。 7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 “以” “劳烦、麻烦” “仆” “既” “素” “膝行” 。

21、【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 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以” “劳烦、 麻烦” “仆” “既” “素” “膝行”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 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永初二年,沈庆之被任命为殿中员外将军,又随着赵伯符 在到彦之的率领

22、下北伐。赵伯符生病后返回,仍从属于檀道济。檀道济回朝告诉太祖,称赞沈 庆之忠诚谨慎通晓军事,皇上让他担任领队防守东掖门。 (后来沈庆之)出京戍守钱塘新城,等 到还朝,兼任淮陵太守,领军将军刘湛知道后,想要他从中引荐,对他说: “你在台省年月已经 很久了,早该当相了。 ”沈庆之严肃地说: “下官在台省十年,自然应该有所调动,不再因此仰 仗劳累您。 ”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反叛,皇上又任用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率领军队讨伐刘诞。刘诞派遣门客沈道愍带着书信去劝说沈庆之,送给他玉环刀。 沈庆之让沈道愍回去,斥责了刘诞造反的罪恶。沈庆之到了城下,刘诞登楼对他说: “沈公,你 白头

23、之年,为什么还到这里来? ”沈庆之说: “朝廷认为您狂妄愚蠢,不值得劳烦年轻人,所 以就让我来了。 ”沈庆之诸塞了护城河,挖掘进攻的通道, 建造行楼、土山和准备各种进攻器具。 刘诞送给沈庆之食物,提送的有一百多人,沈庆之并不打开,而把它们全部烧掉。刘诞在城上 投下函表,让沈庆之为他转送。沈庆之说: “我奉命讨贼,不能为你送表。 ”每次攻城,沈庆之 总是身先士卒。 皇上告诫他说: “卿担任统帅, 应当是指挥有方, 何须自身承受弓箭和石头呢? ” 从四月到七月, 终于杀进城中,斩了刘诞。沈庆之住在清明门外,有四所宅院,房屋非常华丽。 又有园林在娄湖,沈庆之一夜之间带领子孙迁居到那里,把宅院还给了公

24、家,把内外亲戚都迁 到了娄湖,各家的门都开在同一巷子里。中兴后他享受着大型的封国,家财一向丰厚,产业累 计万金,奴仆数以千计, 两次捐钱一千万,谷一万斛,因为始兴郡的封地质量好、距离近,请 求改封南海郡, (皇上)没有批准。皇上曾经饮酒饮得很高兴,便让群臣通通地作诗,沈庆之粗 略地有点口头表达能力,但是不会写字,每当要签署文件的时候,则遗憾眼不识字。皇上逼着 让他作诗,沈庆之说: “臣不会写字,请让我口授给师伯。 ”皇上就让顏师伯执笔。沈庆之口授 说: “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 ”皇上 非常高兴,在座众人都称赞他的辞意美妙。沈庆之通达显贵之后,

25、同乡旧人中过去轻视沈庆之 的人,后來见到他都跪行到他的面前。沈庆之叹息说: “ (我)还是从前的那个沈公啊。 ”当时姓 7 沈而做盗贼首领的有几十个人,民众都把他们当作祸害。沈庆之假装为他们设酒举行大型宴会, 一下子把他们全部杀掉,于是全境太平,人们都很喜悦。 三、 【2017届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擢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 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乃抗疏曰: “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 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 。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抗疏 归。 凡公值

26、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 甚,两台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独谓 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问沈帅曰: “李 性忠固公所用人, 令何状?” 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 “吾固知其无他, 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于末 坐抗声曰: “特相公不肯耳!

27、 ”辅臣拂然。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 大事,章未下。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寿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 , 有删改)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生而警颖,有奇质。登进土,初授苏州府推官。石守昆 玉,治苏有清卓声。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 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 壬戌三月,擢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时东夷犯顺,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 公。时虏尽有南卫,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多为所梗。公于皇城岛请设

28、参将、守备各一 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 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迨秋,虏复至,南卫收获,大肆侵略。公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 茭,糗粮尽归一炬。虏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而公先期集兵分道以应,并 夜酣战,俘斩无数,虏为夺气。东人以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孔贞运节寰袁公墓志铭 ,有 删改) 【注】报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给朝廷。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 从容不迫。海澨:海滨之意。 4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练兵三干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

29、墩旌旗 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酬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B 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档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 8 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蜊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C 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 望而虏遂远徙乌捌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D 练兵三干以为登莱外数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 相望而虏遂远徙乌蝴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侧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讼牒,诉状的旧称,即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存法庭上争辨是非曲应:牒,文书, 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B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

30、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 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卒” ,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称帝王和王后的死为“崩” ,称诸侯王的死为“薨” 。古代 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作“死” 。 D “壬戌”是干支之一,夏历中用干支来编排年号和时日,选文中指的是千成年。壬戌年 的前一年是辛西年,后一年是癸亥年。 6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袁公年轻时考中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官员考察时政绩第一,被召入西台。当时皇上不 喜欢大臣频繁议论朝政,袁公却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罢官。 B袁公为官时,倭寇出没,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迅速集结,以保家护国 自许,却

31、遭到仇家诬告,而袁公认为他们联是狂放并无罪责。 C石昆玉因某项能力突出遭到中丞嫉恨,被弹劾为不称职,在苏州府任职的袁公,不畏权 势,直言上奏,秉公处理,为石昆玉雪冤,中丞终自离职。 D袁公曾上疏针砭朝政时弊,抨击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人事,加之触 怒辅臣,而被贬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 。 (5分) (2)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5分) 【答案】 4B 5C 6C 7(1)(大臣们)评说朝政的言论很多

32、,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罢黜的官员不下 一百人,都被看作是“卖直沽名”。 (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 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解析】 4 9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 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

33、敬副词, 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 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 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 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 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 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 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 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34、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 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 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 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 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比如借助连词 “又”“而”,动词“以为”。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

35、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项结合礼记曲礼:“天 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可知,所有人都可以称“死”错 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古帝王死的说法(6 种)驾崩、大薨、山陵崩、登遐、崩、晏驾。君主时代称诸 侯或大官死的说法(2种)薨、薨逝。为国为民为正义的说法(10种)捐躯、牺牲、殉国、 殉难、就义、国殇、殉职、殉、壮烈、舍身。因病而死的说法(6 种)病故、病卒、病逝、 暴卒、病死、病亡。和尚死的说法(5 种)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槃。意外死的说 法(11 种)遇难、非命、死于非命、横死、遇害、毕命、被难、死难、山高

36、水低、罹难、 10 丧身。未成年死的说法(6 种)夭折、短命、夭亡、短阳寿、夭逝、夭殇,平时需要注意 积累。 6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 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 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 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37、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 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 项结合文本内容“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 其不职。得旨,下所 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 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可知,在苏州府任职的袁公,不畏权势,直言上奏错 误。 7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议论”译为评说朝政的言论, “致干”译为以致, “废 斥”译为罢黜。(2)“值”译为当,“诣”译为到, “以”译为把, “辞”译为推辞,拒绝。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

38、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议论”“值”“辞”等词语的落实,还 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年轻时考中进士, (担任苏州府推官)治理苏州,官员考

39、察时以政绩 第一上报朝廷,被召入西台(官署名) 。这时候皇上有些厌恶大臣频繁地议论朝政,朝廷动不动 就以“卖直沽名”压制正当的言论。袁可立直言上疏道: “近年来,大臣们的言论很多,言辞激 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因此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而且都说是卖直沽名 。这些正直敢 言的官员都被斥退,而不正直的人却能得到升迁;爱惜名节的官员遭罢免,而坏名声的官员却 能得到重用。 ”因直言抗疏(遭罢官)归里。大凡袁可立经手处理事情,都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 深得事物的要领和精髓。 袁可立为苏州府推官时,浙江湖州罢官在家的前礼部尚书董份,因为广敛资财被乱民围攻, 11 闹得非常厉害,两台官员下文书授权袁可立处理

40、此事。袁可立到任后,立即广泛收集诉状分发 到各县衙门以削弱哄乱的声势,然后缉捕一两个带头闹事的人依法处理,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正当倭寇出没战备吃紧的时候,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自命保家护国,他 们的仇家向官府诬告他们图谋叛乱。两台官员马上对他们侦查勘问。唯独袁公认为他们不过是 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后来经过审查果然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才停止。大家一致认 为袁可立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报说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谋反,众 位负责监察之责的官员听到这消息都很害怕。 袁可立问沈有容大将: “李性忠本来是你任用的人, 这人怎么样啊?”沈有容满

41、口担保没有问题。袁可立说: “我本来也知道他没什么问题,只是暂 且让他解除兵权休息 一下吧。 ”由此又一次看到袁可立处事的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袁可立在御史台任职的时候,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 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袁可立在后面高声说道: “只是 宰相不愿意吧! ”辅臣闻听此言恼羞成怒。 在此之前, 景德门被雷击, 袁可立上疏针砭朝政时弊, 譬如京郊的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奏章没有往下分发。朝廷因此事将袁可 立降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百官相救也无效。 (袁可立)七十二岁时去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西南方向有

42、一颗很亮的星体陨落了,这 颗星落地时有很大声响。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 ,有 删改)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生下来就敏悟聪颖,有不同凡响的天赋。中进士后,最初 被授予苏州府推官的职务。苏州知府石昆玉,治理苏州有清高不凡的名声。因为刚直不阿得罪 了巡抚某(按:即江苏巡抚李涞) ,该巡抚就弹劾石昆玉,说石昆玉玩忽职守。得到皇帝圣旨后, 将石昆玉下狱拷问。当时主持此事的法官都害怕得罪巡抚,没有谁敢为知府石昆玉伸雪冤枉。 只有袁公在审案文书上直接写出石昆玉的冤枉之处,石昆玉因此没有被判罪。巡抚某于是引咎 辞职归乡,公众的评论都表示为此感到痛快。 壬戌三月,袁公被提拔为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当时后

43、金军队侵犯旅顺,皇帝认为控制登 莱除了袁公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于是把节钺授予袁公。当时后金全部占据了南卫,经常在长 山、旅顺一带出没,运粮的漕船大多被阻。袁公请求在皇城岛设立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 千,作为登莱的外援。又组建两个营的流动作战部队,驾乘行动迅速的船只灵活来往,在广鹿 各岛间协同作战。建立炮台、报警台等工事,旗帜招展,接连不断。后金部队于是撤退得远远 地,敌船再也不能在海上任意来往了。到了秋季,后金部队又来騷扰,趁南卫丰收,疯狂地抢 掠。袁公下令将士设埋伏,趁着风势火烧干草,粮食全部被烧。敌人恼羞成怒,在秋末的时候, 载着火炮,兵分两路想要报复。但是袁公事先集中部队,分路对付,与

44、他们连夜激战,俘敌杀 敌无数,敌人因此丧失了士气。后金认为,登莱建立军事基地以来,明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胜 利。 (孔贞运节寰袁公墓志铭 ,有 删改) 12 四、 【2017届北京朝阳区高三上期中】本大题共6小题,共 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面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光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即位,行淫乱。光忧懑 ,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 曰: “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 立之?”光曰: “今欲如是,于古 尝有此不?”延年曰: “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

45、之伊尹 也。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 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 “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 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 “先帝属将军以 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 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 令汉家绝祀,将军虽 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 斩之。 ”光谢曰: “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 不安,光当受难。 ”于是议者皆叩头,曰: “万姓之 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

46、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 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 群臣不得入。王曰: “何为?”大将军跪曰: “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 ”王曰: “徐之,何 乃 惊人如是! ”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 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 “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 主名。 ”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 “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 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 “我安得罪而召我哉! ”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 百人皆

47、持兵,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 皇太后诏曰: “可。 ”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 “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 亡道不失天下。 ”光 曰: “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 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 “愚戆不任汉事。 ”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 “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 ,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 左右。 ”光涕泣而 去。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 (取材于汉书霍光传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光

48、忧懑 忧懑:担忧,气忿 B今日之议,不得旋踵 旋踵:转向,告密 C天下匈匈 不安 匈匈:动乱,纷扰 D臣等驽怯 驽怯:无能,怯弱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更选贤而 立之 光涕泣而 去 B先帝属将军以 幼孤 作师说以 贻之 C将军虽 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 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 亡道不失天下 D徐之,何乃 惊人如是 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况且汉天子的谥号常带孝字,就为长久保有天下,使宗庙祭祀不断啊 B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 仔细值班警卫, (以防昌邑王)突然发生意外自杀身亡 C王西面拜,曰: “愚戆不任汉事。 ” 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 “我很愚笨,担当不了汉朝的事。 ” D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 昌邑群臣坐等灭亡,滥用教导百姓的职权,使王陷入邪恶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