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途径与方法,李克东 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太原 E-mail ,“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 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 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 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陈至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在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上进行
2、整合 必须根本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才能进行整合,1、目标整合,知识目标(认知、情感、技能) 信息素养,学会知识,提高素养,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理解概念原理,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搜集信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协 商讨论、知识归纳重组培养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习惯(敏锐观察、勇于求异、丰富联想) 创新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展示重构知识,形成作品) 创新品格,2、内容整合,课本教材 电子出版物 网上资源,3、手段整合,传统教学工具的应用 影视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网络环境和网上资源的应用,4、评价整合,认知水平评价 学习过程评
3、价测验问题评价 学生作品评价 学习活动评价,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 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 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 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2001.8,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构建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 掌握信息化学习方法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1、构建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学校学习支持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课堂学习环境 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 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 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课外学习环境 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工作室 地区性学习支持系
4、统(地区教育信息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基础设施(CERNET城域网校园网),平台,资源库,平台,学习者界面,学习者界面,学习空间,信息化学习活动支持环境的特点,通讯,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资源的共享支持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搜索、下载,运行、重组的支撑工具。 学习者有效自主学习支持环境,为学习者展现可以个性化选择的学习界面和书签、笔记功能。 协商讨论学习支持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进行远程协商讨论通讯手段。 知识学习的重构支持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自我评价支持环境,为教师提供形成练习题生成工具和自我评测数据分析工具。,2、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指
5、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多媒体学习材料。 特点: 多样性多媒体集成/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 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常用信息化学习资源,数字音像教材(CD/VCD/DVD) 多媒体教学软件(CD-ROM) 网上资源 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 专题学习资源 专题学习网站 资源网站 门户网站,专题学习资源把相关的课程相关的内容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整 合,按照资源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以网页或资 源库的方式存储和提供共享。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网站,具有上传、下载、通讯功能;以专题形式组织知识内容为学习者提供
6、多种形式的学习工具,是一个学习平台。,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摘自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网络课程 = 内容+活动,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方式,三种方式: (1)把共享资源作为对象,把共享资源直接作为 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观察、评议、分析、讨论。 (2)把共享资源作为素材,经过选择,把它作为 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 中; (3)把共享资源作为元素,组织学生以专题作品 形式进行创作,通过创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学习资 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7、,3、掌握信息化学习方式,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能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解和对相关技能的掌握 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各自的课程教学中去,4、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层次,知识呈现,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知识重构,几种方式,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方式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方
8、式 基于主题网页(WebQuest)的主题探究学习方式 基于专题研究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1、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方式,展示资源库中的一项资源创设情境,针对课程内容和展示的资源提出问题,利用资源库提供的资料探究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情境资源展示,问题呈现工具,资源操作展示,信息加工工具,自我 评测工具,情境探究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个案情境,提出问提,思考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课程教学过程,目标,主题/目标,网站 资源,课件 资源,素材 资源,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创作工具,调查,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竞争、设计等),形成/展示作
9、品,意义建构,评价作品,创作作品,2、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方式,3、基于主题网页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方式 WebQuest,WebQuest的首创者之一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伯尼道奇 (Bernie Dodge ),Bernie Dodge & Kedong Li,WebQuest,WebQuest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的。WebQuest的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 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WebQuest 要求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 主题网页,
10、并应用在教学中。WebQuest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WebQuest网页分为六大模块,利用webquest进行学习,WebQuest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任务驱动学习; 培养学生学会搜索资源和利用资源;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任务完成作品; 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总结。,4、基于专题研究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专题学习网站,结构化知识展示,专题性资源,网上学习工具,网上自我评价,把专题学习内容相关以文本/ppt文件/网页、 /WebQuest等方式结构化处理并展示,专题学习素材/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学习工具(字典、辞典、仿真实验等),答疑和指导/远程讨论区域/协商、
11、集成、创作工具/,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总结性考查/自查量表,根据学习网站的专题内容与学习资源状况,提出任务,并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1)收集资源:收集专题相关资源,上传资源, 丰富资源库内容。 (2)创作网页:利用专题资源,创作新专题知识 网页,形成学生作品,丰富知识库内容。 (3)作品评议:环绕学习专题,阅读、分析、评 价学生作品,共建共享专题资源和专题知识。,基于专题网站的共建共享的学习策略,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是指校际之间,环绕相同的主题,分别以网站方式,相互展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共同总结学习收获的一种协作学习方式。以课程内容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以
12、网页设计、制作、观摩、讨论过程进行学习 不同地区相关学校组成学习共同体,5、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网页1,网页2,网页3,协作成员的活动 环绕主题,收集资料,制作网页, 互相观看,发表意见,总结体会,,成员1,成员3,网页评比,成员2,6、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可以用作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和研究人员分析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的方法,也是人们产生想法(头脑风暴),设计结构复杂的超媒体、大网站以及交流复杂想法的手段。其用途极其广泛。,用于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的概念图,地理概念,MindMapper http:/ http:/ http:/ 通讯+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与学,收集/利用/发现/ 创作/展示/评价 讨论/合作,S,S,S,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综合学习过程,继承性学习 (信息获取),批判性学习 (信息分析),创造性学习 (信息重组),综合学习过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