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chng)华。父瞽瞍(g su)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yn)。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r)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t)。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su)。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su)者乎。,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chng)华。他的父亲叫瞽瞍(g su)。没有知识
2、。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所以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求好好奉养父母让他们欢心。所以看不到父母不对的地方。人伦的变化。到大
3、舜达到极点。但假如能对父母极尽爱敬之心。那么象瞽瞍(g su)这么顽固的人。尚且能回心转意。何况一般的父母呢。,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 hu)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l hu)。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l hu)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
4、思孝养之及时也乎。,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l)呀、藿(hu)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之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yn)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l hu)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
5、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李文耕说侍奉父母这件事。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很短。但要常常想着报答父母的恩德。仲由刚刚享受着为父母背米的快乐。转眼父母就去世了。痛哭不已。想再有从前那种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已不可能。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千古以来同有的慨叹。为人子的。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怎能不赶快孝顺奉养他们呢。,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三、【闵(mn)损芦衣】 孝哉闵(mn)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 周闵(mn)损、字子骞(qan)。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yn)。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
6、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c c)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姓闵名叫损的。表字叫做子骞(qan)。生他的母亲。早已亡过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有一次、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
7、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后来觉察了儿子是穿了芦花缘故。便要赶出那个后妻。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此。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倘若母亲去了。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也就罢了。他的后母。从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后看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李文耕认为闵子骞挽留母亲的言语。既凄凉又令人伤感。是他的肺腑之言。即使铁石心肠的人。听了也会悲痛不已。他的天性真是太纯厚了。最终保全了全家。一家人安享太平。都是他一片孝心的感召啊。,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啮(ni)其指。负薪归庐。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y)。善养父
8、志。每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ni)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彻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周朝的曾参夫子。表字叫子舆(y)。他奉养爷娘。和别人不同。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每逢吃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将要收去的时候。一定问过他父亲。这个余下来的酒肉。送给那个。他的父亲生平
9、喜欢吃那羊枣子。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 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弄得没有办法。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好叫曾参觉悟。果然曾参在山里。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有一次。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梨子。没有蒸得熟透。曾参就把妻子赶出去。不要他做妻子了。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的名称不好。就不肯走进胜母的里门。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受学。孔夫子很看得起他。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总有十八章。 李文耕说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孩子能够有所成就的。获得功名是小成就。有高尚的道德才是
10、大成就。我们为人子的要学习曾子养父母的志向。一定要先学曾子志在道上。每日三次反省自己。不然。即使准备再多酒肉奉养父母。也只是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离养志还差很远。,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原文】 周老莱子、姓莱。佚(y)其名。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于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ch)。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ch)。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11、。,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姓莱。遗失了他的名字。只晓得他是楚国的人氏。生性非常孝顺。奉养他的父亲母亲。凡是吃的喝的。总是用着很甘甜很柔脆的物品。自然不必说了。最难得他自己的年纪。也已经到了七十岁。但是他平常所说的话。总没有一句说出自己的老字来。真合着礼记里父母在。恒言不称老。的那句话了。他又常常穿着了五色灿烂齐整的衣裳。故意装作小孩子的形状。在父亲母亲旁边戏着舞着。并且在双亲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顽耍的样子。要博得爷娘的欢喜。有时候又取了两桶水挑到堂上来。故意跌倒在地上。连那两桶水也倒翻下来。那衣服都弄得水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儿哇哇的啼哭声音来。他的父
12、亲母亲。这时候那里忍得住。便哈哈大笑。快活极了。 李文耕说。不称自己老。是对父母的体贴入微。老莱子穿着花衣戏弄小鸟。以逗父母开心。可算是费尽心思了。古来贤人孝养父母的真情流露。都令人向往不已。,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六、【郯(tn)子鹿乳】 郯(tn)子亲老。双目皆瞽(g)。入鹿群中。为取鹿乳。 【原文】 周郯(tn)子、鲁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tn)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tn)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
13、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一个贤人。叫做郯(tn)子。是鲁国里的人。历史上遗失了他的名字。他的天性非常孝顺。父亲母亲年纪老了。两个人的眼珠子里都有些病。所以心里常常想吃鹿的乳。可是一时办不到。那郯(tn)子知道他的双亲有这个意思。他就打定主意。穿着了鹿皮的衣服。扮着鹿、走到深山里。夹在群鹿的里面。找些鹿的奶来。预备做医治双亲眼睛的物品。不料有几个猎人见了他披着鹿皮。当他真个是只鹿。就左手拿着弓。右手抽着箭。想射中了这只鹿。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赶忙尽情的告诉猎人道。我不是鹿。原来我是穿
14、着鹿皮。到这里找些鹿的奶乳。去医治父亲母亲眼睛的。你千万不要错认我作鹿呀。猎人听到这话。方才晓到是个孝子。就放着弓箭不射了。于是郯(tn)子才得免了。 王应照说。孝子事亲。一定养父母的心志。让他们高兴。而不仅仅满足他们的口腹。郯子因孝心而突发智慧。想出蒙着鹿皮去取鹿乳的办法。得到鹿乳奉养双亲。顺了父母的心。也安了孝子的心。李文耕认为郯(tn)子反哺达到了极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原文】 汉文帝、姓刘、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于外为代王。生母薄(b)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
15、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历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满前。文帝贵为天子。以天下养。犹必躬尽子职。况平人父母。非子媳谁为服事乎。事亲之道。自尽其心而已。,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的文帝。姓刘。名字叫做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没有做皇帝的时候。高祖已经封他在代州地方。所以又叫代王了。他原来是庶出的。养身娘就是薄姬。后来才称薄太后。但是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薄太后曾经生病。足足生了三个年头的长久。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很周
16、到。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所煎的汤药。必定先要自己亲自尝过了。才进到薄太后面前、叫母后吃的。因为他有了这样情形。所以仁孝的名声。就传遍了天下。人人都晓得了。 王应照说文帝能够三年如一日地小心待奉母后。是因为他有仁孝之心。平常人的父母。除了儿子媳妇。还能依靠谁来服侍呢。而太后的婢仆那么多。文帝贵为天子。照理说可以不必亲自侍奉。但他却这样做了。因为事亲之道。只是看是否用心而已。,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八、【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雷震儿活。天赐黄金。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n)毙
17、。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h)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f)。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r)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f)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那去进奉食物。有一天。
18、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f)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郭履说。郭巨埋儿。开始乡里人都不能理解。后来才知道原因。纷纷感佩不已。他为了母亲不难过。忍痛割爱。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掘坑得黄金。雷震子复活。谁说皇天无眼。不眷顾善良的人呢。,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九、【江革负母】 江革避难。负母保身。乱平贫苦。行佣供亲。 【原文】 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
19、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zh)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p)。贫穷裸跣(xan)。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于是耳。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zhn)橐饘(tu zhn)。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争光于日月也。,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江名革的。表字叫做次翁。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盗贼很多。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他在路上。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
20、。要把江革掳(l)去。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我有老母在这里。要人供养。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强盗听到这话。就发了慈悲念头。也不忍杀他了。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p)地方作客。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没有缺少一点。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亲的坟旁。就是睡的时候。丧服也不除去。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就举他做了孝廉。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 李文耕说。次翁的孝。在于处艰难险阻中。仍能侍奉好母亲。他没有想过一定会让母亲过得好。只是尽心尽力去做而已。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酖(zhn)橐
21、饘(tu zhn)。都是竭尽全力。忠臣孝子。所以称得上可与日月同光辉。,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蔡顺拾椹(shn)】 蔡顺丧父。世乱岁荒。拾椹(shn)奉母。赤黑分筐。 【原文】 汉蔡顺、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乱。拾桑椹(shn)。盛以异器。赤眉贼问其故。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之。赠牛米不受。母丧。未及葬。里中灾。火逼其舍。顺抱柩(ji)号哭。火遂越烧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顺必圜冢(han zhng)泣呼。 姜书鉴曰。人子于丁艰之际。躬当大事。处常且难。不幸遇卒变。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君仲母柩(ji)逼于火。抱而号哭。辟患不为。非天性激发乎。至諴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
22、椹(shn)犹其余事耳。,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蔡顺不肯受。后来母亲死了。还没有安葬。忽然那个地方起了火。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蔡顺就抱住了母亲的灵柩(ji)大哭。果然奇怪。火就跳过蔡家。烧到别人家去了。他又因为母亲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所以每逢着有雷声的时候。蔡顺必定绕着坟、
23、哭着喊着。 姜书鉴说。人们遇到灾变。都千方百计只想着逃生。蔡顺见火要烧到母亲的灵柩(ji)。抱而号哭。没有一丝想逃的心。不是天性的激发吗。至诚感通。最后二者皆得以保全。令人称叹。拾桑椹(shn)只是他尽心事母的一个小事而已。,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一、【姜诗出妇】 姜诗夫妻。孝奉甘旨(zh)。舍侧涌泉。日跃双鲤。 【原文】 汉姜诗事母孝。妻庞氏尤孝。母嗜鱼脍(kui)。又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往汲(j)之。值风归迟。母渴。诗责遣之。妻寄止邻舍。纺绩市珍羞。使邻母往遗(wi)。久之。姑遂召还。舍侧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日跃出双鲤。取以供膳。 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者也。故堂前得一孝
24、妇。胜得一孝子。范书录诗妻。旨(zh)深哉。其言赤眉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不祥。遗以米与肉。受而埋之。诗亦卓行君子也。泉鱼之瑞、宜矣。,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单名叫诗的。很孝顺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庞氏。孝顺她的婆婆。比她儿子还要好些。真是个能尽妇道的。姜诗的母亲。喜欢吃鱼脍(kui)。又喜欢喝大江里的水。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亏得庞氏不怕劳苦。每每提了汲(j)桶去汲(j)那江水。挑回家里。供给他婆婆喝。有一回。碰着了大风。回来得迟了些。母亲渴了。姜诗就斥责妻子。把她赶出了。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用了纺织得来的钱。买了好的饭菜来。叫邻舍的妈妈送去
25、给她婆婆吃。过了好久。她婆婆才叫媳妇回家了。后来姜诗房屋的旁边。忽然涌出了泉水。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样。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他们便可拿来做鱼脍(kui)。供给母亲做下饭吃。 儿子孝顺。不如带领妻子一起行孝。因为妻子善于侍奉。所以家中有一孝顺媳妇。胜过一孝子。“赤眉贼”经过姜诗的乡里。说惊动了大孝子。不吉祥。于是留下米和肉。姜诗就把米肉都埋了起来。因为他的孝心。所以感动得上天赠与泉鱼的瑞相。,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二、【黄香温凊(jng)】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qn)扇枕。奉侍晨昏。 【原文】 汉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哀毁逾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
26、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din)。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以常情论。则扇枕温衾(qn)诸事。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若子于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强。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龄人能恪供子职。凡老大而不知孝。与孝而不尽力者。胥(x)愧死矣。,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孝子。姓黄名叫香的。表字文强。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才九岁的时候。便死掉了母亲。黄香却哀毁过礼。所以一乡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孝顺的。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事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到了夏天的时候。
27、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事奉。格外的诚心。当时江夏的知府官叫做刘护的。听到有这样的孩子。非常赞美他的孝顺。便替他表奏上去。请朝廷里旌(jng)扬他的孝行。后来黄香举了孝廉。官做到尚书令。 王应照说九岁的孩子。按照常理。扇席温被这些事。是父母爱子所做的。孩子怎会知道这些呢。黄香真是不同凡响啊。既知道思念母亲。又能孝养父亲。九岁就知道要尽为人子的责任。那些很大了还不知道孝养父母。以及虽然奉养父母但不尽心的人。看到黄香。真该羞愧而死了。,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三、【董永卖身】 董永家贫。卖身葬
28、亲。天遣仙女。织缣(jin)完缗(mn)。 【原文】 汉董永、性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往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同至主家。令织缣(jin)三百疋(p)、乃回。一月完成。主大惊。听永归。至槐阴会所。妇辞永曰。吾织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讫(q)。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理之常也。孝子当贫乏无措时。卖身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偿工之日。仙女忽逢。织缣(jin)一月。已清债累。此时卖身穷人。债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学之。于以知久停亲柩(ji)者之罪大矣。,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董名叫永的。天性非常孝顺。家里很穷苦。他的父亲死了。没有钱筹办丧葬
29、。董永就出卖自己的身子。把卖得的钱。葬他父亲。等到葬了父亲以后。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个女子。她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满了三百疋(p)。抵过了卖身的钱。方才准他回家。那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不消一个月工夫。就统统织成功了。债主非常奇怪。就准董永回去。到了那槐树下。就是从前和女子相会的地方。那个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我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为了你的孝顺感动了他。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说完话。就腾上天空去了。 王应照说父亲死了要安葬。这是常情。孝子董永贫穷。只能靠卖身葬父。也是求心安而已。靠仙女的帮助。一月就完工。债主也无
30、可奈何。从这可以知道。将父母的灵柩(ji)久停不下葬的。过失太大了。,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四、【丁兰刻木】 丁兰丧亲。刻木奉养。张叔击之。像亦悒怏(y yng)。 【原文】 汉丁兰、河内人。早丧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邺(y)人张叔假物。兰妻卜筶(go)。木像不许。叔醉詈(l)木像。且击之。兰归。见木像色不怿(y)。询知之。即奋击张叔。吏至。捕兰。木像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诏(zho)图其形。 思亲不见。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极思也。而思慕之诚。木亦通神。忽而不怿(y)。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诚所致乎。至于为亲像被击。而奋击张叔。只知有亲。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31、,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丁的人。单名叫做兰。是河内地方的人。他的父亲母亲早已亡过了。丁兰就把一块木头。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样。有一天。从邺这个地方。来一位叫张叔的。来向丁家里借东西。这时候。却巧丁兰不在家里。丁兰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go)。木像不肯允许。张叔刚刚是吃酒醉了。就生了气。骂着木像。并且又打了木像好几下。等到丁兰回到家里。看见了木像的脸色。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问他妻子。才晓得这个缘故。丁兰就用力去打张叔。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了。木像的眼睛里。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泪来。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诏
32、。叫把丁兰的孝亲的事迹画成图像。以广传扬。 思念双亲不能见面。就刻木像来侍奉。这是极度思念不得已才这样做的。丁兰思亲至诚感通了神明。木像居然也能有反应。他心里长存父母。不惜以身犯法。所以县官嘉奖他。并且把他的事迹向上面奏明。,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五、【陆绩怀橘】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原文】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wi)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
33、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h)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有个姓陆名绩的。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很要好。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从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
34、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 情到真处。小的细节也能体现。何况六岁的孩子。连一个橘子都不忘了母亲。真是千古美谈啊。现今人席间拿果子回去给儿女。虽然都是拿回去。何不以爱子之心来爱父母呢。拿东西给孩子。被有学问的人所轻视。拿给父母。则人人敬慕。陆绩真是世人的榜样啊。,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六、【孟宗哭竹】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复。 【原文】 吴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
35、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个孝子。他姓孟。单名是一个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一个母亲。年纪已经是很老了。并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厉害。却常想要鲜笋煮羹吃。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可以得到这个鲜笋。他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不觉两行眼泪簌簌(s s)的落下来。竟大大的哭起来了。那里晓得他有
36、了这样的孝心。竟能够感动了天地。一忽儿地下就裂开了。尖尖的露出几枝笋出来。孟宗就拿回家里来。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吃。等到吃完。他母亲的病症。就居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脾胃衰弱以后。饮食都觉得无味。偶然想到一样东西。感觉非常美味。急于得到。这是病人的常情。何况年老又病得很重的人呢。孟宗哭竹,感化得竹子也有了灵性。长出笋来。情到极处。是不可以用世间一般的道理来解释的呀。,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七、【王裒(pu)泣墓】 王裒(pu)泣墓。为母畏雷。蓼莪(l )废读。慨念哀哀。 【原文】 魏王裒(pu)、父仪。为晋文帝所杀。裒(pu)终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晋。母畏雷。每闻雷。即奔
37、墓前。拜泣告曰。裒(pu)在此。母勿惧。尝攀墓前柏树号泣。泪着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q)劳。必三复流涕。门人尽废蓼莪(l )篇。 李文耕曰。王伟元闻雷泣墓。事之如生。泪着树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诗。宜其不能卒读也。不能卒读蓼莪(l )。因而门人尽废。情之剀(ki)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当日与之读蓼莪(l )而念劬(q)劳。,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有一个孝子。姓王名叫裒(pu)。他的父亲名叫王仪。是被晋文帝杀死的。所以王裒(pu)终身不肯向西面坐着。表示他是不肯给晋朝做臣子的。他母亲在世的时候。胆量是很小的。所以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等到死了
38、以后。王裒(pu)把他的母亲埋葬在山林里冷静的地方。一碰着风雨天气。有雷声隆隆响的时候。王裒(pu)就不避风雨。飞风般跑到坟前。泪涔涔(cn cn)的拜哭着说。儿子王裒(pu)在这里陪伴母亲。母亲不要怕呀。母亲不要怕呀。有一次。王裒(pu)攀了坟前的柏树号哭。眼泪落到树上。那个柏树竟就枯了。王裒(pu)读诗经每逢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q)劳。这几句。一定流着眼泪。反反覆覆的玩诵。因此他的门弟子。就废去了蓼莪(l )篇不读了。 李文耕说。王伟元闻雷到墓地哭泣。事死者。如事生。眼泪落在树上。树为之枯。是伤心到极处。所以“哀哀父母”的诗句。不能读完。他对父母的情意真切。感人至深。如果对父母用情不足的
39、人。真该读读蓼莪(l )。想想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劳。,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八、【王祥剖冰】 王祥至孝。继母不恤。剖冰求鱼。双鲤跃出。 【原文】 晋王祥、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数谮(zn)之。祥奉命愈谨。母嗜生鱼。时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母又思黄雀炙(zh)。复有雀数十。飞入祥幕。有丹柰(ni)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zh)抱树而泣。 李文耕谓王休徵继母之变。几同井廪(ln)。所少者一傲弟耳。乃求鲤求雀守柰(ni)。至难辄易。诚孝格天。而母亦徐化。不又一底豫之瞽瞍(g su)乎。世有不能化其继母者。特诚孝之未至耳。,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
40、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大大有名的孝子。姓王名叫祥。早已没有了亲生的母亲。他的后母朱氏。原来不喜欢他的。并且常常到他的父亲面前。絮絮聒聒(gu gu)。造了几句歹话。去说王祥的不好。王祥却是奉命愈加谨慎了。他的后母很喜欢吃着新鲜的鱼。但是那时候。天气很冷。河水都冻成坚硬的冰了。怎么可以得到鱼呢。王祥便脱下衣裳。预备剖开冰冻去求鱼。忽然冰冻自己消解了。有两尾鲤鱼跳出冰上。王祥就拿到家里。烹调起来供给后母吃。后母又想吃烤黄雀。忽然间又有数十只黄雀。飞到王祥的帐棚里来。他家里有株丹柰(ni)树。结了果。后母叫他守着。逢着有风雨的时候。王祥每每抱了树哭着。这些丹柰(ni)仿佛也有知觉。竟不至跌落下来的
41、。 李文耕说王祥的继母对待他。和大舜的继母对待舜很相似。都是没有慈心的。求鲤求雀守柰(ni)这些事。虽然很难做到。但由于孝子的真诚感动上天。而变得很容易。他的继母也被慢慢感化。世间如果有继母不能被感化。那要反求诸己。是我们的孝心没有做到圆满呀。,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十九、【吴猛饱蚊】 吴猛八岁。家无床帷。恣(z)蚊饱血。恐噬(sh)亲肌。 【原文】 晋吴猛、字世云。豫章分宁人。年八岁。事亲至孝。家极贫寒。榻无帷帐。每当夏夜。任蚊攒(zun)肤。恣(z)渠膏血之饱。虽多、不敢驱之。惟恐其去己而噬(sh)亲也。后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屡著灵异。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
42、为之驱蚊。痒则搔(so)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z)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孝子。姓吴。单名叫猛的。表字世云。他是豫章分宁地方的人。年纪才只有八岁。服事他的父亲母亲。已经是非常孝顺了。因为他家里很是穷苦。所以他们的床上。都没有挂着蚊帐。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时候。蚊虫很多。嗡嗡的飞来。叮在他的皮肤上面。便任凭他饱吸自己的血液。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吴猛总不用手去驱赶他的。这是什么缘故呢。你们仔细的替他想想。一定是恐怕这蚊虫。丢掉了自己的皮肤不叮。必然飞去叮着父亲
43、母亲的皮肤了。后来吴猛碰着了一个有法术的异人。名叫丁义的。给了他神方。屡次有灵异的表现。后来在宋朝政和年间。得封做一个真人。 王应照说父母养育孩子。为他驱蝇驱蚊。替他搔(so)痒裹被。恐怕惊到孩子而不敢高声说话。孩子稍有不安。就想分担他的痛苦。真是爱子情深。孝子任蚊虫饱血。以使父母得免。这是回报亲恩。也是爱惜物命。所以说他有成仙的品质。,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二十、【黔娄(qin lu)尝粪】 黔娄(qin lu)为令。父病弃官。礼斗祈代。尝粪心寒。 【原文】 南齐庾黔娄(qin lu)、字子贞。新野人。为孱(chn)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易病痢。始二日。医者曰。欲知
44、瘥(chi)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忧之。每夕、稽颡(q sng)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丧过礼。庐于冢(zhng)侧。 李文耕曰。以心惊而知父疾。已见至孝冥感。而断然弃官。毫无瞻顾。至尝粪验疾。吁(y)辰祈代。则忧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为。总不可于世情中觅求见解。,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个姓庾名叫黔娄的。表字就叫子贞。是新野地方的人。刚才做着孱(chn)陵县的县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头好似小鹿一般撞。扑扑的惊跳起来。额角上的汗珠子。也簌簌(s s)的流下来。他知道家里一定不好了。就立刻丢了官职。回到家里。这时候。他的
45、父亲名叫庾易的。已经生了痢疾。才只有两天工夫。他便慌忙请医生医治。医生说。要晓得病的好不好。只要尝了病人的粪。便自然会明白了。若是粪味苦的。就很容易医治的了。庾黔娄便立刻把父亲的粪。尝了一尝。不料气味是很甜的。因此心里觉得很忧愁。每天到了晚上。他便叩头拜祷上天的北斗星。请求把自己的身体。替代父亲的死。后来庾易死了。庾黔娄居丧过礼。并且在坟旁搭了草舍住着。 李文耕说。以心惊而知道父亲有病。可见他的至孝感通。断然弃官。尝粪检验病况。祈求代父而死。这些至情至性的举动。是不可以从世间人情上来解释的。,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二十一、【寿昌弃官】 寿昌离母。历五十年。弃官寻觅。骨肉团圆。 【原文】 宋
46、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d)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寿昌屡求不获。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至同州得之。母年七十余。寿昌乃迎归。并迎其同母弟妹共居焉。 王应照谓髫(tio)年别母。莫审行踪。碌碌尘途。心常抱疚。纵富贵兼全。但念天下岂有无母之人。五十年来。肠一日而九回矣。一旦弃官。入秦求访。观其与家人诀别之言。诚穿金石。宜其得以天伦重聚也。,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姓朱名叫寿昌的。年岁才七岁的时候。他生身的母亲刘氏。因为他的嫡(d)母常常妒忌她。把刘氏出嫁到别的地方去了。从此他们母子俩就隔绝了。好久不相见面。足足过了五十个年头
47、。朱寿昌屡次访求。可是总寻不着。等到神宗皇帝的时候。朱寿昌已经做了官。因为想念着母亲。便丢掉官。专诚到陕西地方去找。他和家里的人分别时候。说道。我今儿到那里去。倘若不能够找寻我的母亲。我就发誓。不再回到家里了。后来日行夜宿。走到了同州地方。停了几天。果然机会凑巧。竟碰着了母亲。这个时候。他母亲的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朱寿昌便欢天喜地的把母亲接了回来。并且又迎接了同母的弟妹。到家里一同居住着。 王应照说朱寿昌幼年和母亲分别。不知道踪影。心里常常愧疚。即使富贵再多。但总是想到天下是没有无母亲之人的。五十年来。思母之情。肝肠寸断。与家人诀别的话语。真诚足以穿透金石。所以最后得以寻着母亲。享受天伦之乐。,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二十二、【庭坚涤(d)秽】 宋黄庭坚。官居太史。亲涤溺(nio)器。不以为耻。 【原文】 宋黄庭坚、字鲁直。一字山谷。又号双井老人。洪州分宁人也。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秽器。不使婢(b)妾为之。未尝一刻有缺子职。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nio)器之涤(d)。自有婢(b)妾为之。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失其子职之常。溺(nio)器且为亲涤(d)之。其他子职。尚有不尽者乎。李文耕谓山谷所为。仿佛石建。皆乐供子职。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