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 语言综合运用(2)逻辑推断,1,竖标杆,2,清考点,3,探技巧,竖 标 杆,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解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的方式“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解析解答时,应当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句的表达方式,然
2、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题目中所给句是针对“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可以得出答案。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火灾。 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环境污染。,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中的逻辑推断能力,推断应在用词准确、合乎逻辑的原则下进行。“这样”指的是“限制燃放”,与“避免发生火灾”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此处误把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作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也是误把必要条件
3、假言推理作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清 考 点,手机进入中学校园的负效应不一定把青少年拖入深渊。 _ _ _ 解析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学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不一定能杜绝手机负效应的产生。 学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广大青少年不一定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解析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我们镇种植大樱桃不一定快速致富。 全县推广我镇经验,不一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逻辑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一、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从一般到特
4、殊的推理;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考点一 推断合乎逻辑思维方式,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关系推理等形式。 (一)三段论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
5、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逻辑推理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与大项之间关系的结论。,(二)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
6、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如: (1)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是0,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这个数能被5整除。 (2)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边相等;这个图形四边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 两个例子中的大前提都是一个假言判断,所以这种推理尽管与三段论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是三段论。,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如: (1)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肥料足。 (2)育种时,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
7、,种子才能发芽;这次育种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种子没有发芽。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肯定了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了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如: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若犯我,我必犯人。,(三)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例如: 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这个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是推理不符合规则。,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
8、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他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例如: (1)一个词,要么是褒义的、要么是贬义的,要么是中性的。“结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 (2)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四)关系推理 关系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命题的推理。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关系推理: 1对称性关系推理,如:1米100厘米,所以100厘米1米。 2反对称性关系推理,如:a大于b
9、,所以b小于a。 3传递性关系推理,如:ab,bc,所以ac。,二、归纳推理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又称完全归纳法,它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如:,1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 2张一有出息,张二有出息,张三有出息,张一、张二、张三是张老汉仅
10、有的三个孩子,所以,张老汉的孩子有出息。 上述两例都是完全归纳推理。例1对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逐一进行考察,发现它们都被污染了,由此推出地球上所有大洋都具有“已被污染”这一属性。例2对张老汉仅有的三个孩子都逐一进行考察,发现他们都有出息,由此推出张老汉的孩子都有出息这一属性。,由于完全归纳推理结论必须在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才能做出,因而完全归纳推理的适用范围受到局限。表现在:当对某类事物中包含的个体对象的确切数目还不甚明了,或遇到该类事物中包含的个体对象的数目太大,乃至无穷时,人们就无法进行一一考察,要使用完全归纳推理就很不方便或根本不可能;当某类事物中包含的个体对象虽有限,也能考察穷尽,但
11、不宜考察或不必考察穷尽时,就不必使用完全归纳推理。,(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 由于完全归纳推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实现性,当需要归纳推理的单位数量过大,如某乡镇8000名农民均在最低生活标准以下。在这个命题下,归纳者若需要遵循完全归纳推理原则,就需要调查全部8000名农民的实际情况,对集合内所有要素进行逐一了解,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推理原则。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相对完全归纳推理而言的,在集合中抽取少量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例如:某校三年级同学学习成绩均良好。在这个命题下,归纳者若遵循不完全归纳推理原则,则可以
12、随机抽出该年级部分同学,通过对这些抽取的要素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从而肯定或是否定原命题。,严禁幼儿教育失度,不一定避免负面效应。 禁止了幼儿失度教育,不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四有”新人。,解析“严禁幼儿教育失度,这样就可以避免负面效应”大前提不正确。“只要禁止了幼儿失度教育,就能把幼儿培养成“四有”新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误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解析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即使赵某逍遥法外,国家也不一定出现混乱局面。 即使赵某逍遥法外,广大人民群众也不一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解析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提倡自尊与善良,不一定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13、。 文明程度提高了,强国梦不一定就实现了。,推理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二,一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二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不能既真又不真。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考点二 推断合乎逻辑思维规律,排中律是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排中律并不排除具体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中间
14、环节以及有多种状态和各种可能性。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错误是模棱两可。 充足理由律包含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成因,这个成因决定了这个事物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它是真实的,为什么它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的样子。人们认识了这个成因,也就认识了这个事物,也就可以改变这个事物;二是事物的感性存在,直观存在并不重要,只有事物背后的成因才是最为重要的,最真实的。违反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错误有二,一是理由虚假,二是推不出。,第一个“锻炼”与第二个“锻炼”不是同一个论题。 “成长”与“炼就一身钢筋铁骨”不是同一个论题。,解析这段文字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中“大风大浪”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锻炼”
15、指在其中经受磨砺,“成长”指思想意志、品行等的成熟。第二句变成了体育锻炼与身体成长。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解析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我家传承至今,灵验如神”与兜售者“体型肥胖”自相矛盾。 申请了专利与“我家就没法赚钱了”自相矛盾。,蝙蝠亦鸟亦兽,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 蝙蝠身份前后不一,违反了同一律。,解析对于蝙蝠这种动物来说,要么是鸟,要么是兽,二者必居其一,既不能都肯定,又不能都否定。蝙蝠说自己是亦鸟亦兽,这违反了矛盾律;又说自己是非鸟非兽,违反了排中律。在凤凰和老虎看来,蝙蝠的身份前后不一致,违反了同一律。,探 技 巧,逻辑推断题的考查热点是:混淆
16、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从同一律角度设置错误;自相矛盾,从矛盾律角度设置错误;模棱两可,从排中律角度设置错误;大前提不正确,从而推不出正确的结论;混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混淆相容的选言推理与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以无代表性的元素掩盖有代表性的元素。,逻辑推断题的失分,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逻辑基础知识薄弱,不能运用逻辑知识明察错误所在;不能整体观照语段的表达中心及其漏洞,只凭语感作出简单判断;不能从语法角度解决逻辑问题;虽然知道作答要点,但语言贫乏,表达不够充分;抓不住作答要点,打了擦边球。,逻辑推断题是2017年出现的一个新题型,对于此题,考生首先要克服陌生恐惧心理。除此之外,以下做法可供参考: 1仔细读题,明确命题意图和作答要求。 2综观文段,明确文段表达的观点和用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材料,仔细审查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逻辑常识,捕捉其中的逻辑漏洞,参照示例,规范作答。 4如果运用逻辑常识不能找到作答方案,可从语法角度入手,通过相关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协助找到作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