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对点聚焦练 4 文言文语段断句的诀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20 分)海上平寇记明王慎中守备汀漳俞君志辅,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瞻视鞞芾 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容。然而桴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雷飘风,迅急而倏忽,大之有胜败之数,而小之有死生之形,士皆掉魂摇魄,前却而沮丧;君顾意喜色壮,张扬矜奋,重英之矛,七注之甲,鸷鸟举而虓虎怒,杀人如麻,目睫曾不为之一瞬,是何其猛历孔武也!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君提兵不数百,航海索贼,旬日遇焉。与战海上,败之;获六十艘,俘八十余人,其自投于水者称是。贼行海上,数十年无此衄 矣。由有此海
2、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亦可谓难矣!予观昔之善为将,而能多取胜者,皆用素治之兵,训练齐而约束明,非徒其志意信而已;其耳目亦且习于旗旐之色,而挥之使进退则不乱,熟于钟鼓之节,而奏之使作止则不惑;又当有以丰给而厚享之,椎牛击豕,酾酒成池,餍其口腹之所取;欲遂气闲,而思自决于一斗以为效,如马饱于枥,嘶鸣腾踏而欲奋,然后可用。君所提数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识;宁独训练不夙,约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属之分,犹未明也。君又穷空,家无余财,所为市牛酒,买粱粟,以恣士之所嗜,不能具也。徒以一身率先士卒,共食糗糒,触犯炎风,冲冒巨浪,日或不再食,
3、以与贼格,而竟以取胜。君诚何术,而得人之易,致效之速如此?予知之矣!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予方欲以是问君,而玄钟所 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辄书此以与之。君其毋以予为儒者,而好揣言兵意云。君之功在濒海数郡;而玄钟所独欲书之者,君所获贼在玄钟所境内,其调发舟兵诸费,多出其境,而君靖廉不扰,以故其人尤德之尔。君名大猷,志辅其字,以武举推用为今官。【注】鞞(b)芾:古代的一种皮做的裙状物,佩于襟带之下,可以蔽膝。衄(n):失败,挫折。玄钟所: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明初在这里设置千户所,属镇海卫。几个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千户所和百
4、户所。千户所的军官叫千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2 -A.大之有胜败之数 数:命运,天命B.君顾意喜色壮 顾:反而,却C.约束不豫而已 豫:参与,参加D.而玄钟所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 勒:刻石记功解析:C 豫:预先,事先有了准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B.C.D.解析:A A 项,两个“若”都译为“好像” 。B 项,第一个“于”,介词,到;第二个“于”,介词,跟,同。C 项,第一个“以”,凭借;第二个“以”,按照。D 项,第一个“其”,加强祈使语气,希望;第二个“其”,加强揣测语气,大概。3.下列对原
5、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表彰了俞大猷任汀漳守备时平定海上盗贼一事,开头着力刻画了俞大猷平日的温文尔雅、谦恭礼让,而战时勇猛威武、昂扬奋发的儒将形象。B.本文名为记,但是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于记述平寇的战事情况,而是侧重评述和议论俞大猷的用兵之术、治军之道。C.文中深入分析了俞大猷能够取胜的原因和特点,并强调了他具备作为将帅的优良素质,从而率领训练有素的士兵取得了几十年来未有过的胜利。D.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来给玄钟所用以记录俞大猷的战功,指出俞君主要在玄钟境内调发船只和补给费用,并且在此捕获了海盗,当地人感念俞君的仁义廉洁。解析:C “率领训练有素的士兵”错
6、,文章说“君所提数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识;宁独训练不夙,约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属之分,犹未明也”,可见原文中俞大猷率领的几百个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平素缺乏训练的。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 3 -又非有责于海上者解析: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自从有了这平定海盗的治所,官府为之开设水寨,设置统帅,用来镇压异常的海盗抢劫事件,花费巨大且动用人员极多;可是率兵驱逐海盗,成就几十年来没有的胜利,却只在俞大猷(身上实现);而俞大猷又并没有在海上捕杀海盗的
7、责任”;然后再分析断句的标志,可以抓名词,如“海所” “寨”“帅” “兵” “贼” “君”,名词在句中一般做主语或者宾语,如“有”的宾语是“此海所”,故后面应断开。其他以此类推。答案: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4 分)译文: (2)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4 分)译文: 解析:第(1)句中,“是时”,这时;“张甚”,声势很大;“有司”,官吏;“以为”
8、,把当作;“檄”,发公文。第(2)句中,“素”,平素;“以”,用;“作”,振奋;“而已”,罢了;“结”,结交。答案:(1)这时漳州海盗声势很大,主管官吏把这当作忧患,都督府发公文命令俞大猷缉拿他们。(2)用那些平素缺乏训练的士兵,却能让他们尽力杀敌的原因,是俞大猷用义气振奋他们罢了;用那些供养不丰厚的士兵,却能鼓起他们的勇气的原因,是俞大猷用诚心结交他们罢了。参考译文:守卫汀州府漳州府的俞大猷,(平时的)衣着行动,谦逊得像个儒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他连话好像都不能说出来,温和仁慈而又诚恳,一看就知道他有仁义的气度。可是当战鼓在身边擂响,箭石在眼前交坠,如迅雷旋风,急速而突然,(此情境)往大里
9、说关乎战争胜败的命运,往小里说关乎自身死生的情形,将士们都吓得魂飞魄散,本该前进却神情沮丧地往后退却;俞大猷却脸色欣喜,神情豪壮,意气昂扬奋发,操起重英之矛,穿着七注之甲,像鸷鸟那样地飞起,像猛虎一样怒吼(着扑向敌人),杀人如麻,(他面对如此剧烈的景象)竟然连眼睛- 4 -也不眨一下,这是多么的勇猛威武啊!这时漳州海盗声势很大,主管官吏把这当作忧患,都督府发公文命令俞大猷缉拿他们。俞大猷率兵不到几百人,在海上航行搜寻海盗,十天后在海上遇上了海盗。与他们在海上交战,击败了他们;缴获六十艘船,俘虏海盗八十多人,那些自己跳到海水中的海盗人数与此相当。这些海盗横行海上,几十年来没有遭遇如此大的挫败。自
10、从有了这平定海盗的治所,官府为之开设水寨,设置统帅,用来镇压异常的海盗抢劫事件,花费巨大且动用人员极多;可是率兵驱逐海盗,成就几十年来没有的胜利,却只在俞大猷(身上实现);而俞大猷又并没有在海上捕杀海盗的责任。这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我看过去善于做将帅的人,能够多次取胜的原因,是他们都用自己平时训练的士兵,训练齐整而纪律严明,不只是那些士兵们意志坚强可靠而已;(经过有素的训练,)那些士兵们的眼睛已经熟悉了各种旗帜的颜色,所以指挥他们前进或后退就不会混乱,熟悉了各种钟鼓的节奏,所以击鼓鸣金命令他们进攻或停止就不会迷惑;又用丰厚的物质犒赏他们,杀牛宰猪,让他们痛饮成池的美酒,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
11、士兵的欲望满足了,精神上安闲了,就想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来效力主帅,就像在马槽中吃饱了的马,嘶鸣腾踢想奋力奔跑,这样之后才可任用(这些士兵杀敌)。俞大猷所统率的几百个士兵,都是临时招募新近集结的,俞大猷连他们的相貌都不认识;岂止缺乏平时的训练、预先的纪律而已,他们对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区分,还没明白。俞大猷又贫穷,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为士兵们买牛肉,买美酒,买粮食,来满足士兵们的口腹之欲,他不能办到。只是靠自己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起吃干粮,顶热风,冒巨浪,有时一天吃不上两顿饭,凭此和海贼格斗,却最终能获胜。先生果真有什么办法,能像这样轻易地得到士兵的拥戴,快速地获得成效吗?我知道原因了!用那些平素缺乏
12、训练的士兵,却能让他们尽力杀敌的原因,是俞大猷用义气振奋他们罢了;用那些供养不丰厚的士兵,却能鼓起他们的勇气的原因,是俞大猷用诚心结交他们罢了。我正想着拿这个问题问俞君,可是玄钟所的某千户等人来求我写一篇文章刻在石头上记下俞大猷的战功,就写下了此文来给他们。希望俞大猷不要认为我是个读书人,却喜好揣测着谈论军事上的事。俞大猷的战功在临海的几个郡;可是只有玄钟所这个地方想记下他的事迹,是因为俞大猷在玄钟境内俘获海盗,他调发船只、士兵的许多费用,大多出于该境,可是俞大猷对人恭敬,为人廉洁,不扰害百姓,因此当地人尤其感激他。君,名叫大猷,志辅是他的字,凭武举的身份被推荐做到现在的官职。- 5 -二、阅
13、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19 分)廖有方唐范摅廖有方,元和乙未岁,下第游蜀。至宝鸡西,适公馆。忽闻呻吟之声,潜听而微惙也。乃于间室之内,见一贫病儿郎,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辛勤数举,未遇知音。 ”眄睐叩头,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拟求救疗,是人俄忽而逝。遂贱鬻所乘鞍马于村豪,备棺瘗 之,恨不知其姓字。苟为金门 同人,临歧凄断。复为铭曰:“嗟君殁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后,廖君自西蜀回,取东川路,至灵龛驿。驿将迎归私第,及见其妻,素衣,再拜呜咽,情不可任,徘徊设辞,有同亲懿 。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掇熊虎之珍,极宾主之分。有方不测何缘
14、,悚惕尤甚。临别,其妻又悲啼,赠赆缯锦一驮,其价值数百千。驿将曰:“郎君今春所葬胡绾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 ”始知亡者姓字。复叙平生之吊,所遗物终不纳焉。少妇及夫坚意拜上。有方又曰:“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 ”遂促辔而前,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乡老以义事申州,州将以表奏朝廷。文武宰寮,愿识有方,共为导引。明年,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改名游卿。声动华夷,皇唐之义士也。其主驿戴克勤,堂帖本道节度,甄升至于极职。克勤名义,与廖君同远焉。【注】瘗(y):掩埋。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亲懿:至亲。6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辛勤数举,未遇知音 举:被举荐B.再拜呜咽,情不可任 任:承受C.淹留半月,仆马皆饫 淹留:羁留,逗留D.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 知:主持,执掌解析:A 举:参加科举考试。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B.- 6 -C.D.解析:C A 项,前句“而”连词,表修饰;后句表转折,但是。B 项,前句“于”介词,给;后句为介词,向。C 项,均为副词,竟、却。D 项,前句“与”是介词,和;后句为连词,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廖有方侠肝义胆,仁者襟怀,济
16、人于苦厄而不图回报,他的义举为时人所称道。B.戴克勤因为廖有方为自己妻子的长兄胡绾料理后事,而对廖有方及其仆人盛情相待。C.灵龛驿将一家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戴克勤的德行也获得了朝廷的肯定,被提拔为驿站最高长官。D.本文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表现了主人公廖有方的义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对情义的推重。解析:B 季,排行最末的。胡绾并非灵龛驿将妻子的长兄。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解析:文段中“驿将” “廖君”是人物,多作主语,据此划分即可。答案: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
17、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1)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3 分)译文: (2)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4 分)译文: 答案:(1)(年轻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希望把后事托付给他,其他的话已经说不出来了。(得分点:唯,相,余。)(2)我是男子汉,对古今做人的道理还是略知一二的,偶然安葬了一个同科应举的人,不应该接受这样贵重的物品。(得分点:仆,同流,当,兹。)参考译文:廖有方,唐宪宗元和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游历蜀地。走到宝鸡的西面,住- 7 -进驿站。忽然听到呻吟的声音,仔细一听,呻吟之声气息微弱。于是
18、在隔壁屋子里看见一个贫病交加的年轻人,(廖有方)问他生了什么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年轻人)勉强地回答说:“我辛辛苦苦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却遇不到一位赏识我的人。 ”他看着廖有方并给他磕头,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希望把后事托付给他,其他的话已经说不出来了。(廖有方)想要为他治病,但是不一会儿这个年轻人就死了。于是,(廖有方)将自己所骑的马和鞍具卖给了村里的富豪,买了棺材安葬了他,只是遗憾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姓名。同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却在归家险途中凄惨地断送了性命。(廖有方)又为他题了碑文:“感叹你死了只留下一副躯壳,你曾几度在考场费尽心力。只为你我半面之缘为你抒写悲痛,不知哪里是你的家乡。 ”
19、后来廖有方从西蜀回来,取道东川路,到灵龛驿站。驿站官员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等到见到驿站官员的妻子,只见她穿着丧服,拜了两拜,泣不成声,悲伤得好像支持不住,整天不离廖有方左右,陪伴聊天,如同对待自己的至亲。(廖有方)在此逗留了半个月,就连仆人和马匹都吃得很好,主人备办山珍,极尽宾主的情意。廖有方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心里很是恐惧警惕。临别之时,驿站官员的妻子又悲伤地哭了起来,赠送给廖有方缯锦一驮,价值数百千钱。驿站官员说:“您今年春天所安葬的叫做胡绾的秀才,就是我妻子最小的兄长。 ”(廖有方)这才知道死者的姓名。他也讲了当时安葬年轻人的情形和怀念的话,但是不肯接受所赠送的财物。驿站官员和他的妻子坚决
20、请他收下。廖有方又说:“我是男子汉,对古今做人的道理还是略知一二的,偶然安葬了一个同科应举的人,不应该接受这样贵重的物品。 ”说着便催马往前走,驿站官员也骑着马送他,两个人又经过一个驿站,仍然没有告别。廖有方看都不看所赠财物,驿站官员拉着他的衣袖,双方都遗憾分手,各奔东西,赠礼竟被弃掷在荒野丛林。乡里主管教化的乡老将廖有方的仁义之举上报到州里,州官又上报给朝廷。文武百官知道了都想结识廖有方,一起向皇帝推荐他。第二年,李逢吉主持科举考试,廖有方被录取,他改名叫游卿。他的声名传遍了全国,成为大唐有名的义士。那个灵龛驿站的官员戴克勤,朝廷给他所居之地的节度使发出文牒,把他提拔到驿站的最高职位。戴克勤的声名和廖有方的声名一样远播。-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