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卫生午会.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592867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8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午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卫生午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卫生午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卫生午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卫生午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季高发性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简介,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传病源,本病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所引起,腮腺炎病毒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

2、NA)型,病毒直径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均可于25 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min即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一般于发病前6天至

3、腮腺肿大后9天可从患者唾液中分离出来。在腮腺肿大前1天和腮腺肿大后3天这段时间内传染性最强。于病程早期,也可从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接近。,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被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为传染源。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发生率也增加。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染,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发病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繁殖

4、后进入血液循环(第1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繁殖,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2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也有研究者从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出本病毒。根据本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可出现于腮腺肿胀之前等事实,也证明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鼻黏膜经血流累及各种器官组织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病毒对腮腺有特殊亲和性,因此进入口腔后即经腮腺导管而侵入腮腺,在腺体内繁殖后再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 各种腺组织如颌下腺、睾丸、卵巢、胰腺、胸腺、甲状腺等

5、均有受侵的机会。脑、脑膜、肝及心肌也可被累及,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有可能分离出病原体,双侧视神经也见累及。,病理生理,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本病的主要病变,腺体呈肿胀发红,有渗出物,出血性病灶和白细胞浸润,腮腺导管有卡他性炎症,导管周围及腺体间质中有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管内充塞破碎细胞残余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腺上皮水肿、坏死,腺泡间血管有充血现象,腮腺四周显著水肿,附近淋巴结充血肿胀,唾液成分的改变不多,但分泌量则较正常减少。,由于腮腺导管的部分阻塞,使唾液的排出受到阻碍,故摄食酸性饮食时可因唾液分泌增加,唾液潴留而

6、感胀痛,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经淋巴系统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中淀粉酶增高,并从尿中排出。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也分泌淀粉酶,受累时也可影响血和尿中的淀粉酶含量。本病病毒易侵犯成熟的睾丸,幼年患者很少发生睾丸炎,睾丸曲精管的上皮显著充血,有出血斑点及淋巴细胞浸润,在间质中出现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呈充血、水肿,胰岛有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临床表现,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起病1-2 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

7、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诊断鉴别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流腮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疾病预防,1. 流行性腮腺炎是可以预防的。通常的措施如下:(1)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

8、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2. 腮腺炎的传染性仅次于麻疹和水痘,常在幼儿人托、新生人学、新兵人伍时爆发流行。中国的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4-15岁人群,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爆发占公共卫生事件的20%左右。所以目前预防腮腺炎应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饮食注意,在流腮发病期间,患者需要多饮水、适度户外晒晒太阳、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曝晒等方式进行消毒,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要科学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在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