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6、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 。即勤洗手、剪指
2、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从业人员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7、对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8、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1、每年至少组织实施一次制度自查,检查本单位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的合法合规、执行及改进状况。2、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制定日常
3、自查频率。高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周自查 1 次,中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月自查1 次,低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季度自查 1 次。3、自查内容涵盖本单位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规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4、本单位食品经营活动过程中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投诉、供货者通知等渠道获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立即开展专项自查。自查发现不符合操作规程的立即纠正,发现不合格食品的应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发现有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经营活动,并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从自查、从业人员报告、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等渠道获知本单位涉及发生或疑似发生食品安
4、全事故,应当立即启动本方案。1、一般事故的处理:应立即停止涉及该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实施控制,并自发现之时起 2 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事故扩大。2、食物中毒事件处理:(1)发生食物中毒时,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调查、核实。(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停止食用疑似有毒食品。对病人进行临时紧急救助,通知 120 前往救护或组织人员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及时提取采取病人有关样本,如呕吐物、排泄物,供有关部门作检测。3、对可疑食品、生产加工场所迅速采取控制处理措施。(1)保护现场,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2)追回已售出的有毒食品或疑似有毒食品。(3)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