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88622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共 5 页。考生注意:1. 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第 II 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5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在评论古代某一制度时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

2、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 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 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 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 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

3、名教”3.在评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有一种观点是:“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世官制度 D 丞相制度4.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 B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C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D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建立后,朝廷上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曾爆发过激烈的争论,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则议曰:“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4、“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6.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 ,实质上是指: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非常科学的行政体系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

5、的控制 B 秦汉以来历朝都设有监察机构2C 监察机构的设置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D 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取决于机构是否健全8.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 “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 ,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9.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 ,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 ,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 中枢机构之间彼

6、此牵制 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10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 “新”的主要表现是:A 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 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 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 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11.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 ,再到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 年,中俄两国又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主要表明了:A 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

7、策 B 使中俄传统的联盟关系得以延续C 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 D 中俄关系实现正常化12.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 2 月或 3 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 10 年(或 5 年) ,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 10 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A 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 B 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C 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D 民主制度科学完善13.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

8、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14.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A 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 实现制衡的最大化C 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 避免专制暴政15.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

9、,一是“尊严的部分” ,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议会制16.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n,佃,治理)甫田(tin) (大田) ,维莠(yu,杂草)骄骄。 ”据此可以推知:A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B 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 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17.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3极向

10、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 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B 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C 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D 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18.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A 扩大了耕作面积 B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C 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 积累了生产经验19.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

11、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 农民生活艰辛 B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 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 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20.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A B C D 21.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夜三更,东市失火

12、,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22.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 ”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3.万历年间, “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24.“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

13、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C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 机户与工匠关系紧密25.近代以来华南虎濒临灭绝,但学者研究指出:长江以南地区,宋代以后虎患渐趋频繁,至明清尤盛,且较集中发生在闽、赣、粤等省交界处的山区。明清时期,上述地区虎患盛行的可能原因是:A 气候变迁导致老虎出山觅食 B 人口增加导致山区过度开发 C 以虎骨等入药的风气渐盛 D 国内旅游的风气逐渐形成26.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4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14、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7.一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描述当时北京西餐馆的盛况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里醉琼林。 ”诗中所述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八国联军侵华后 D 新中国成立后28.1851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 勒索大量赔款 B 协定关税C 开放通商口岸 D 割占香港岛29.据史料记载,1875 年,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为 5.

15、76%,出口平均税率为10.06%;1885 年,中国的进口平均税率为 5.75%,出口平均税率为 12.15%。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自然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B 推行保护国内市场政策C 民族工业发展更加困难 D 主动参与资本主义市场30.“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料中的“它”指的应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口号 D 民生主义31.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

16、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 B 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C 经济建设加速的需求 D 政府妇女政策的转变32. 1979 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这种看法:A 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 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C 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 D 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17、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34.有学者把 18 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 。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C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D 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5.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并认为, “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以上的主张: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3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7.“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体现的是: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38.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 ,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 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 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19、C 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 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39.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40.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 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D 把元杂剧艺术推向顶峰41.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汉

20、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A B C D42.19 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B C D43.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4.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 “横三民”之称。 “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

21、 ,指民呼 民吁 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 ,指民权 国民新闻 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A 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 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C 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 D 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4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抗争 B 探索 C 屈辱 D 复兴646.下列历史事件中,对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科学、进步最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4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建立“一

22、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48.“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 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 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 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 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49.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 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 毛泽东思想成

23、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50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 ”此评论适用于:A 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 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C 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 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第 II 卷(非选择题 51 题 26 分,52 题 24 分,共 50 分)请用黑色签字笔答到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51.制度创新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古今中外社会进步与稳定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24、26 分)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 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

25、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7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美国在政体上各有何创新?写出其确立的法律文件名称。 (6 分)(2)材料二中“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的是?如何理解“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

26、悲惨地失败了” ?(6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8 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 (6 分)52.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的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 分)材料一 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

27、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 ,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材料三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何不同?(6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

28、何不同。(6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6 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8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6 分)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卷答案选择题:1-5AADAB 6-10ADDCD 11-15AADBA 16-20BABCC 21-25DCDBB 26-30CCBCB 31-35CCCBB 36-40ABCBB 41-45CDDAB 46-50CACDC非选择题:51.(1 )英国政体上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1 分) ;文件:权利法案 。 (2 分)美国政体上创新: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1 分

29、) ;文件:1787 年宪法。 (2 分)(2)仿制品: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2 分)理解:1912 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1916 年袁死后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4 分)(3)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点,每点 2 分,共8 分)(4)特殊的形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 分)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 (4 分。写出: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

30、开性” ,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等。每写出一点也给 2 分)52. (1) 不同态度: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3 分,答“肯定传统文化” ,2 分)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3 分,答“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也可给 3分)(2)文艺复兴价值取向:个人主义。(3 分) 最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强调人的作用。(3 分)新文化运动价值取向: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任一点 3 分) 最主要原因:民族危亡激发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3 分)(3)文艺复兴:宣扬资产阶级人文观(人性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均可) 。(3 分)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