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搖搖擺擺簡介:本舞原名 Swing!Baby Swing!為一種搖擺舞蹈(Swing),此種舞蹈於 1936.1938 年橫掃全美,風行之勢幾近瘋狂!其基本舞步可溯自早期加州黑人的舞蹈,諸如 Shag Charleston 等,後因白人的加入,使舞風更為活潑且富變化,當時全美競相舉辦比賽,各種花式推陳出新,令人眼花瞭亂,本舞即取材當年各式比賽的記錄片,整理而來。基本上為一舞台表演舞,黃文宏介紹 27 亞中。音樂:2/4 舞曲原名 12th Street Rag,所謂 Rag 為一種以切分音彈奏的散音拍子,樂風輕鬆而具喜感,十足的美國風味。舞姿:舞伴面朝觀眾,男左女右站立,相距約 2 尺。前奏:
2、無一.A1.左足前點,左手前伸,手指張開,掌心朝前,重心在右足,右手搭於右腰處(cts1),停(cts2-4)。2.左足收回,原位踏(ct 停(cts6-8)。3.右足收回,原位踏(ct 停(ct10)原位後轉,雙手高舉成 V 字型(ct11)停(ct16)。4.轉向觀眾,雙手以手肘為圓心,外轉兩圈(cts 13-14),雙手側分,雙膝屈坐(ct15)停(ct16)。Bl.男女皆左足起,向前走四個慢步(cts1-8)。2.左足前點(cts1-2)側點(cts3-4)左足後交叉(ct5)右足前交叉(cts7-8)。3-4.右足起同一 B 第 1.2 小節。5 左足側踏(ct1)右足前交叉(ct2
3、),重複二次(cts3-6)左足側踏(ct7)右足左前方側踢(ct8)雙手於第 1-6 拍時側分至兩側,末 2 拍收回胸前交叉彈指。6 右足起反向同一 B 第 5 小節。7-8.左足起 Charleston 兩次(ct1-16)。9-16 重複一 B 第 1-8 小節一次。二.A(男)右足側踏成弓箭步,雙手側分,作求愛狀(cts 1-4)。重心移回左足成弓箭步,雙手覆胸(cts1-4)。右足以兩次側踏併步,向舞伴靠近,雙膝屈(cts 1-4)。4.轉頭向(cts 1-2)轉頭向右靠於舞伴肩上(cts3-4)。二.A(女)左足側踏(ct1)右足前點(ct右手在下面,男右手伸直,大拇指都朝上)。四
4、段:外足起二次華士步前進(六拍)。男向右轉同時帶女伴循 CCW 自轉 1 又 1/4 圈,成面相對,右手在上交叉牽手(三拍)。兩肘平舉與肩同高互相靠貼停(三拍)。五段:男左女右足各自向左華士均衡步,另足再向右華士均衡步(共六拍,女足交叉起步)。帶女伴循 CW 自轉半圈,同時舞伴換位,再成面相對,左手在上交叉牽手,肘平舉互相靠貼。六段:男左女右足各自向右華士均衡步,另足再向左華士均衡步(共六拍,男足交叉起步)。帶女伴循 CCW 自轉半圈,同時舞伴回原位(三拍)。男在原地再帶女伴循 CW 自轉一圈,牽手交叉高舉,左手在上。七段:三次華士轉步。同時雙手改成對面高舉牽雙手(三拍),雙手向兩側平伸(三拍
5、),女雙手插腰,男雙手扶在上面(三拍)以上三小節身體要始終靠近,雙手從上劃下。第四小節放開男左女右手,男右手在原地帶女伴循 CW 自轉,成舞伴面向 CCW,牽內手。八段:外足起二次華士均衡步(牽手擺動),放開牽手,女提裙自轉前進,男站立右手揮送,女伴停止在右前方位置。九段:女向左後方三次馬祖卡步(小步,身形搖幌)。向左自轉一圈,停在男伴左側方位置(左手插腰,右手按左手)。同時男在原地(左足尖前點)拍手(兩手和肩同高,配合著節奏的輕重,一拍拍一下)。十段:女原地站立,男繼續拍手,用三次華士步經女後繞至女前(二小節男看女,一小節相看)。第四小節同時各自循 CW 轉一圈(男在女伴右前方位置)。十一段
6、:男雙手插腰,女在男的左後方,一齊用二次華士步前進,同時女把右手 (掌心朝下)伸向男的左肩(不扶在肩上)。第三小節右手相牽,女經男前循 CCW 轉 1/4 周到外圈,男在內圈,舞伴面相對,右手高高舉起,超過頭頂(男掌心朝上,女掌心朝下),肘部稍稍彎曲,成拱門的形狀,左手在女伴身體的後面相牽(女左手背貼腰)。十二段:先男左足退(女右足進)再男右足進(女左足退)二次華士均衡步,同時右手各向右側放開(四拍)劃向女伴身體的後面相牽(女右手背貼腰),左手從女伴身體後面放開,劃向上面高舉相牽(二拍,以上共六拍)。接著帶女伴循 CW 自轉半圈,同時舞伴換位,再成右手高舉,左手在女伴身後相牽的姿勢(三拍)。靜止三拍。十三段:身體左側靠近,二次華士步循 CCW 互轉(舞伴左側相看)。再帶女伴循 CCW 轉身成左手高舉,右手在女伴身後相牽的姿勢(三拍)。靜止三拍。十四段:身體右側靠近,二次華士步循 CW 互轉(舞伴右側相看)。放開右手,女在牽手下循 CW 轉身(三拍)。互相敬禮(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