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科综合卷对社会热点的反映方式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2003 年 4 月 19 日在象山高考复习研讨会上的讲座之一:文科综合卷对社会热点的反映方式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318050 李彰有 0576-2518496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纵观近三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可以看出始终贯穿着这种主体设计思想而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命制文科综合题的触发点和兴奋点文综试卷中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试题近 70%使试卷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可见体
2、现国家意志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绝不会“淡化“社会热点问题只是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命题时采取了多种反映方式而己笔者依据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对近三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进行仔细研究发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对现实的、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一般采取了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识记即直接考查考生对近一年发生的重大时政的主要内容的记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的记忆如 2001 年文科综合(浙江等 13 省区卷)第 6 题要求考生回答“十五“期间青海省将建成什么铁路2001 年文科综合(上海卷)第 27 题考查 APEC 的中文名称是什么第 36 题要
3、求考生回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2002 年文科综合(全国卷)29 题要求考生回答确保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2002 年文科综合(天津卷)第 26 题要求考生回答亚太经合组织是怎样的组织这些题就是考查考生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实际上是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时事政治“部分内容)的记忆程度和识记水平当然这种单纯考查考生记忆重大时政热点的试题在文科综合卷中出现较少一般一套卷中不会超过 3 小题但能使文综卷有极强的时代感能反映了文综考试与时俱进能引导政史地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渗透时政热点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笔者预计 2003 年文科综合高考最有可能对中共“十六大“有关内容(如十六大的
4、主题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主线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重要地位、回答了什么问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打击恐怖主义等重大时政热点内容命制 1 至 2 道题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直接回答因此考生应对这些重大时政热点何时何地发生其主要内容及意义党和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予以必要的、准确的记忆切勿疏忽大意第二种方式是时政热点仅仅是考查政史地学科基本知识的外壳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设计者在创设题目意境和时政热点、社会焦点的背景材料时强调时政热点的外壳突出引导考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
5、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如 2002 年文科综合(京皖蒙春季卷)第 31 题关于中国 2001 年 11 月 10 日入世只是问题的外壳在这个外壳下所要考查的则是地理学科的时区换算这一基础知识;2002 年文科综合(全国卷)第 7 题我国外汇储备已超 2000 亿美元也是问题的外壳实则要考查的是经济常识中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这一基础知识;2003 年文科综合(北京卷)第 1 题中国上海申博成功也只是问题的外壳在这个外壳下所要考查的则是地理学科的时区换算这一基础知识象这几道题时政热点与所考问题只是一种“影子“关系考生知道不知道中国何时入世、中国外汇储备有多少无关紧要考生只要懂得相关的时区和外汇储备的相关知
6、识就能正确做出试题将时政热点作为问题的外壳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样的用途让这些“必要的“知识变成学生“有用的“知识而伴随终生笔者认为 2003 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仍会“保留“这种热点问题的考查形式当然题目不会很多第三种方式是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融合或结合近三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追求平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风格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景考查考生对所学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的综合能力2000 年以来的文科综合卷都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
7、致用其中的大多数试题尤其是政治试题大多数是以近年来的时政热点或社会热门话题为背景材料命题的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入世、北京申奥成功、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市场秩序、欧元流通、中美关系等大量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求考生分别运用或综合运用政史地知识甚或时政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象 2000 年文科综合(浙江等四省卷)第 36 题要求考生运用我国对外政策基本点分析中美就中国入世谈判达能一致;用时事知识(WTO 的性质和作用等知识)综合分析入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再例如 2002 年文科综合(全国卷)第 38 题实则是让考生整合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认识分析近几年的社
8、会热点-经济结构调整、退耕还湖保护环境、农民增收等问题用所学知识以及时事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三年来一直是文科综合试卷的一大“亮点“文科综合卷中有 1/3 的试题是要求考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因此教师最好把重要的社会热点予以归类列成热点专题让学生予以必要的记忆并理解热点问题的主干或主要内容;然后从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角度结合相关知识去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反映人民生活、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素材(消费者权益、非典型肺炎之类)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
9、科学发现、环境保护之类)文科综合卷必然予以反映第四种方式是将社会热点隐性介入政史地三科中特别是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文科综合卷的一部分的试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往往只能采取“隐性“办法或“折射“的办法另外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命卷人为了避免考生猜题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采取了间接反映的方式以期起到反猜题效果如 2000 年文科综合(浙江等四省卷)第 8 题 本意是考查“扩大内需“却隐性介入罗斯福新政;第 25、26 题本意是考查“法轮功“却隐性介入神医看病;2001 年文科综合(上海卷)第 8 题本意是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却隐性介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2002 年文科综
10、合(全国卷)第 34 题本意是考查祖国统一却隐性介入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第 37 题本意是考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却隐性介入旅顺大连主权由损害至恢复的变化过程凡此种种不一一枚举文科综合试卷隐性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试题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作为教师除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社会热点外还要研究那些热点问题可能会采取“折射“的方式设计试题笔者认为2003 年高考文科综合可能对党建理论创新、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祖国统一、大国关系(中美、中俄、中日等) 、重点工程建设(尤其是南水北调) 、依法治国等热点问题采用隐性介入的办法来考考生应予以高度关注学会鉴古知今、由此及彼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设计更加注重倡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崇尚研究体现研究性学习而这些问题可通过当前热点、焦点问题反映出来综合能力测试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应是反映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地区繁荣、社会政治稳定和科学进步高考中的试题不一定要围绕热点、难点凡涉及国际关系敏感的复杂的问题(像巴以冲突、莫斯科车臣人质事件等热点问题这里面涉及到许多国际政治问题并非考生能依据所学知识充分领悟或解决的) 、中学生难以把握的热点、难点问题高考试题要回避因此设置综合能力测试背景材料时应针对热点、焦点问题筛选出与考点相关联的热点、焦点问题绝不能“赶时髦“盲目追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