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方美学史 概要.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76705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学史 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美学史 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美学史 概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美学史 概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美学史 概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笔记序论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 1750 年 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2)美

2、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 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

3、史唯物主义为指南。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 1 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1、希腊文化概况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 6 世纪,盛于前 5-4 世纪。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大多是土地贵族阶级的文化。4、希腊神话, 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 口头流传- 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

4、之中,特别是悲剧。祭神节和文娱节的演戏是希腊人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悲剧家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理论做基础的。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的三个原因:1)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动了哲学的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的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民主阶级里的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

5、转变;3)希腊的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的交流,外来思想的影响激发哲学的思考。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的本身也要求理论性的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2、毕达哥拉斯学派1、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纪,由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组成。主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美学,把整个自然界看作美学的研究对象。带有神秘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色彩。2、他们认为美是和谐,从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发现了黄金分割定律。这种偏重形式的探讨是后来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3、还注意到艺术对人

6、的影响,带有神秘色彩。认为存在宇宙和谐和人体和谐的“同声相应”3、赫拉克利特1、 (前 530-470 年)西方早期的唯物主义与辩证观点的代表,主要著作论自然 。主要观点:辩证观点中的对立的斗争。认为美不能绝对永恒。4、德谟克利特5、1、 (前 460-370 年)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原子论的创始人。他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原则。他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正确关系。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5、苏格拉底1、 (前 469-399 年)主要观点在其门徒著作的 回忆录中。标志着希腊美学的思想转变,由自然科学的观点看待美学,转向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替美学找社会科学认识。其

7、次是,他提出的美的相对性。第三,他反对把临摹解释为抄袭,作品应该超越自然,表现出生命以及心灵的状态。第 2 章 柏拉图1、 (公元前 427-347 年)出身雅典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追随苏格拉底求学。人生的后 41 年在雅典学园授课。主要著作理想国 。 理想国大约四十余篇,主要涉及政治和社会伦理教育,基本没有关于美学的。主要形式是对话体。苏格拉底的著作基本上全是对话体的形式。2、对话体给读者带来的困惑:1)对话主角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没出现过,很难断定柏拉图的看法。2)对话体充满苏格拉底式的幽默,很难判断哪些是真心话。3)对话体并没有做出最后结论,有些对话结论矛盾。3、通篇考虑柏拉图的著

8、作,主要从政治立场解决了 2 个方面的问题。1)文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2)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此外,他还涉及艺术的创作原动力即灵感问题。4、柏拉图是在新的历史情况下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他的文艺理论是和现实紧密相连的。1)希腊社会动荡,民主党夺得政权。代表贵族党的柏拉图认为希腊文化在衰落、道德在败坏,这种转变归咎于诡辩学派所代表的民主势力的兴起;2)文艺的腐化的影响。他的老师被处死,给他带来了心里阴影,更加坚定了他与新生的民主解决的对立情绪。他试图在新的社会情况下,建立维护贵族阶级统治的思想基础和政教制度。他的一切哲学理论,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他对文艺方面提出的两大问题,也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

9、第三,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是文艺高峰转到哲学高峰的时代,此前希腊的精神文化是神话、荷马史诗、悲剧喜剧以及与诗歌密切联系。公元前 5 世纪,希腊文艺的巅峰已经过去,新生的民主阶级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辩论的思想挑战以前的精神文化。表现在诡辩学派开始瓦解神话。他们认为神是人为自然所假设的形象。一部分诡辩学派以讲诗为业,把古代诗歌比作寓言。另一种表现是诗歌开始迎合观众趣味,伤风败俗。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以上现象进行了抨击,让他认为在他的理想国中统治者和教育者应该是哲学家而不是诗人。哲学与诗的斗争,本质上是政治斗争。一、文艺对现实世界的1,对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柏拉图的思想存在矛盾性。一方面他认为所谓的“理

10、式”是感性客观世界的根源,却不受感性客观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他认为认识理式世界的最高美,需从感性客观世界中个别事物的美出发。因此他对艺术和美就有两种互相矛盾的看法。一是:艺术只能模仿幻相,见不到真理(理式) ,另一种看法是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诗人可以见到最高境界,这最高境界就是美。2、柏拉图心中有三个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现实世界又是模仿理式世界的。理事世界可以单独存在,后两种世界不能单独存在。艺术世界依赖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依赖理事世界。理事世界却不依赖与两种低级世界。也就是说,理性世界是第一位的,感性世界是第二位的,艺术世界是第三

11、位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他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与之矛盾的是在美感教育上他认为由行为和制度的美,进到各种学问知识的美,最后到达理事世界的最高的美。这种美食永恒的。3、柏拉图认识论上的矛盾在于:一、以为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根据,超过感性世界而独立。另一种是要认识理性世界,却必须根据感性世界进行概括化。从他的艺术模仿的例子上可以看型出矛盾性。他一方面认为艺术模仿了理性世界,也就肯定了艺术的现实基础和形象性,另一方面他否定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也就是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4、一等人和六等人的区别。1)希腊人认为的艺术和我们的艺术不同。柏拉图认为一等人是哲学家,六等人是诗人和

12、其他模仿的艺术家。原因:首先柏拉图是代表贵族阶级,贵族阶级认为诗人和其他模仿家是奴隶干的工作,是底下的。其次,柏拉图认为只有灵感的人才能创造艺术。5、爱智慧,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对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或真理的“凝神观照” 。这种真理才是最高的美。是一种不带感性形象的美。凝神观照时的“无限欢喜”便是最高的美感。这种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凝神观照是为审美活动的极境,美到最高境界只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他也不产生实践活动。二是:凝神观照的审美对象不是艺术形象而是抽象的道理。2、文艺的社会功用1、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分为三种等级的人,最高的为哲学家其次是战士最后才是农工

13、商,后两个等级的人要听命于哲学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2、对荷马史诗 、悲剧和喜剧的看法:他认为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和喜剧影响都是坏的,他既破坏了希腊宗教的敬神和崇拜英雄的信仰,又使人失去控制,让情欲得到不应有的放纵。3、文艺模仿式对人性格的影响。文艺模仿式有三种:一是完全直接叙述,如悲喜剧;二是完全间接叙述如颂歌;三是两种方式混合如史诗。他认为第二种最好。4、以柏拉图的观点,理想国里只存在歌颂神和英雄的颂歌。这种颂师形式上比较简朴内容上经过审查。5、综上柏拉图的观点是: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从于政治、文艺的好与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3、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1、柏拉图的灵感

14、有两种解释:一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他去创造。二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2、柏拉图的灵感解释和宗教上的神的信仰分不开,最后的根据还是希腊神话。3、柏拉图灵感说存在的问题。一是理智在艺术中的作用问题,他把灵感跟理智对立,既形而上学有不是科学解释。二是,艺术才能与技艺修养问题。他认为单凭技艺无法创造艺术。他把天才和人力完全对立,把天才跟灵感等同,否定技艺的作用。三是艺术感染力问题。他把感染力来源摆在灵感上而没放到人民大众的实践生活上,对艺术的本质认识的错误。4、结束语1、柏拉图的一般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都是从维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基本政治立场出

15、发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就是一种借神权而维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哲学。他所说的“理式”就是神,所居的地位也是贵族地位。只有贵族阶级中文化修养高的人才有福分接近理式。只有根据这种理式,在人身上才能保证理智的绝对控制。意志和情欲的绝对服从。国家层面来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贵族的决定统治,其他阶级的绝对服从。2、在这种基本立场出发,柏拉图对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文艺的社会功用做出明确回答。文艺与现实世界,他歪曲流行的模仿说。他承认文艺是模仿现实世界,但是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因此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也就否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文艺的社会功用他明确表示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其不正确的看法是

16、:一、过于强调政治,抹杀艺术标准。2、使理智占控制地位,压抑情感。3、文艺创作的原动力-灵感。灵感说抹杀了文艺的社会源泉,没有真正认识到文艺与社会的 血与肉的关系。4、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一时文艺复兴运动,二是浪漫主义运动。第 3 章 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的奠基人1、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基础上,达到了从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2、它处在希腊文艺从高峰而转向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对希腊文艺做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地总结,写成了诗学和修辞学 。他的著作中谈到了美学问题,成为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权威。3、亚里士多德标着着希腊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神秘的哲学

17、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他将一些其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到文艺理论里。哲学观点的转变,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过程中迈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了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肯定了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不是理式的的影子。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1、对事物成因的看法。他肯定了物质是第一性的。但是将物质和形式割裂开来,没有看到两者的统一性。2、他没有看到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却认为只有神这个外因才能决定事物的目的。3、他将人类活动分为三种“认识或观照、实践行动、创造。他将这 3 者分立开来,既没有看出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也没看到“创造”也是认识和实践范围以内的活动。2、摹仿的艺术对现

18、实的关系1、摹仿:柏拉图观点:所摹仿的对象既不真实。他摹仿这种虚幻对象的外形,它本身就更不真实。 “和真实隔着三层” ;亚力士多德观点:肯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也肯定摹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比现实世界更真实。艺术模仿的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内在本质和规律)这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思想的一个最有价值的贡献。“摹仿”它不是被动的抄袭,而是要发挥诗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是反映浮面的现象,而是揭示本质与内在联系。2、诗具有真实性:通过与历史比较说明:历史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诗人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性、严肃性。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具有普遍性,因此诗更具有真实

19、性。3、诗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在个别事迹中见出必然性与普遍性,这就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他认为作诗有三种方式:一是照着本来的面目去模仿(简单模仿自然) ,二是照着想象的面目去摹仿(神话传说) ,三是照着事物应有的面目去摹仿(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发生的事) 。他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按照事物应用的面目去摹仿,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承认这种方式是理想化的,而这种理想不是诗人主观产物,而是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的。4、必然性和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逻辑,要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出。所以亚里士多德经常用”行动中的人物”,人物只有在行动中才见出典型性。亚里士多德在诗通过行动揭示人物事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个

20、意义上,断定“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 。诗所写的现实是通过提炼的现实,所以它比现实世界有更高一层的真实。因此艺术可以花丑为美。5、亚里士多德论诗与其他艺术,经常着重有机整体的观念。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其实就是内容上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整体是部分的组合,组合所应根据的原则就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 “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或移动位置,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6、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概念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的。以音乐为例。他认为音乐是最具有“摹仿力的艺术” 。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是运动的,人的动作也是运动的。这就是说,音乐

21、的节奏与和谐(形式)之所以能反映人的道德品质(内容) ,是因为两者是运动的。音乐的运动形式直接摹仿人的动作。所以说音乐是最富于模仿性的艺术。由此可以看到,音乐的节奏与和谐,不能但从形式上来看,要与它所表现的道德品质或心情联系在一起来看。这表现出亚里士多德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7、亚里士多德看待文艺问题是从科学出发,要求一切都有一个理性的解释,抛开过去神秘的观点。对“灵感”的解释:他指创造活动中的思质焕发。而不是柏拉图的因神灵凭复而转入迷狂状态的意思。3、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1、文艺的功用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前进了一大步。柏拉图观点:理想的人格使理智处在绝对统治地位,理智之外的如本能、欲望情

22、感被视为人性中“卑鄙的部分”应该毫不犹豫的压下去。这些卑鄙的部分投合人性,产生快感。所以对人的影响是坏的。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之相反,他认为理想的人格需要全面发展。本能、情感、欲望之类的心理功能是人体所固有的,就有要求满足的权利。给他们以适当的满足,对身心也很是有好处的。文艺满足人的一些自然需求,因为使人得到健康发展,所以他对社会是有益处的。2、文艺的心理根源;一、摹仿本能。摹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使人从客观事物获得知识,所以产生快感。二、爱好节奏与和谐的天性,模仿出来的东西,如果和谐也能给人带来快感。第一种是内容、第二种是形式。分析时分开的,实际上 2 者是不能分开的。3、文艺的目的柏拉图刻意强

23、调调教益处力图扼杀快感。亚里士多德认为:专在产生快感。第三种:教益和快感。4,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有能引起快感,就是因为他是善的。他是综合审美的、逻辑的、道德的范畴来考虑文艺的问题。5、悲剧的表现力:哀怜和恐惧。剧情要符合情感、符合道德。悲剧的最完美结构是:中等人: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殃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情节转变只有由喜到悲一种。结局应该是悲惨的。6、双重情节悲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悲剧还是喜剧呢?朱光潜用的是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喜剧。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悲剧结构:首先符合道德标准(政治标准) ,又要符合逻辑标准(现实标准),这才符合

24、艺术标准。悲剧的特征是给人带来哀怜和恐惧。所以善有善报不符合悲剧的标准,也就不符合艺术标准。这里是从逻辑标准和艺术标准来考虑的。是否说明道德在艺术标准的范畴里就不那么重要呢?这需要从“过失”说和“净化说”来解释。7、过失说。悲剧的情节一般是好人由福转祸。结局一般是悲惨的。这种情节单从道德上是说不通的。 (?) 。如何解释好人由福转祸。一方面他要求:“祸不完全由自取”他说: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另一方面:他又要求祸有几分由自取。他说,悲剧主角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所以“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也就是说“和我们类似” ,才能引起我们怕因小错而得大祸的恐惧。把

25、这两点结合起来,辩证的说明了悲剧剧情的合理性。哀怜(不应该遭殃而遭殃)和恐惧(怕因小过失引起大祸)因此他要求悲剧主角“跟我们自己类似”是有很深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叫我们同情。也只有这样,悲剧作品才能成为社会的财富。从以上来看,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思考,是在道德、逻辑、审美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进行阐述的。8、净化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净化就是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艺术种类性质不同,所激发的情绪不同,所产生的净化也不同。总之,人受到净化之后,就会感到一种舒畅的松弛,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10、由”过失说和净化说来看,亚里士

26、多德反对善恶报应的圆满收场,力持悲剧情节的转变应须由福转祸,收场是悲惨的,并不单纯地从文艺标准出发。净化说和过失说都带有一定的社会的道德的考虑。他对悲剧的考虑是深刻的,但也有局限性。悲剧的主要道德作用不是在情绪的净化,而是通过尖锐繁荣矛盾斗争场面,认识到人生世相的深刻方面。没揭示矛盾冲突时悲剧的真正特质。11、美感。悲剧的快感是悲剧所特有的,属于一种美感。与喜剧产生的快感不一致。他认为:产生美感的物质不同,所产生的美感也不同。模仿中得到的快感和节奏与和谐得到的快感,这几种快感在不同的文艺作品中分量配合不同。总的美感也不同。12、心理学。亚里士多德是心理学的祖宗。 诗学 、 修辞学 、过失说、净

27、化说、都有涉及。他认为事物如果显得美,一方面要靠艺术本身的特质,一方面也要靠观众的认识能力。13、美与 丑。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较差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悲剧着重行动情节。西决着重人物性格的丑陋乖讹。代表人物 构成 时间 观点 贡献 对后世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家、天文学、物理学家。公元前 6 世纪1,美是和谐。2.黄金分割点-形式主义的萌芽。3.宇宙和谐。4.艺术对人的影响, ”同声相应”从音乐中发现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萌芽客观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式主义的美学思想赫拉克利特论自然 前 530

28、-470 年 1.对立斗争。2,美不是绝对永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德谟克利特节奏与和谐 、前 460-370 年 1,原子论。他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也指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正确关系。为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基础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原子论创始人苏格拉底 回忆录 前 469-399 年 1,把美与效应联系在一起。美必定是有效的。2,他承袭模仿说,但他认为模仿不是简单的抄袭,要展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的状态。1,之前的人都是从自然科学看美学问题。他从社会科学去看美学问题。人物作品 时间 观点 局限性 对后世影响1、理式世界是第一位的,客观世界是第二位的,艺术世界是第三位的。2、文艺与

29、现实世界的关系,他肯定了文艺模仿现实世界。但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否定了文艺的存在性。3、文艺的社会作用。他肯定了文艺要为社会服务,用政治的标准来评价。1,要强调政治标准,抹杀了艺术标准。2,腿残情感片面地发扬理智。柏拉图理想国 前 427-前 347年4、文艺创作原动力:灵感。一是来自神灵使依附,使其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另外是不朽的灵魂从前世带来回忆。抹杀了文艺的社会源泉,没有真正认识到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血与肉关系。1.文艺复兴2.浪漫主义。5、6、亚里士多德诗学 、修辞学7、第 4 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1,公元四世纪古希腊衰落(起于公元前

30、6 世纪,盛于前 5-4 世纪,止于公元 4 世纪) 。北方的马其顿兴起。亚历山大时期达到鼎盛,欧洲的政治中心由希腊转向罗马。罗马繁荣是从公元 1 世纪开始。亚历山大时期,兴建了亚历山大里亚。一批学者在此研究。2 主要学派:学派 观点 共同点伊壁鸠鲁派 1,继承德谟克利特观点。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2,认为人生最高目的在快感。斯多噶派 1,继承赫拉克里特观点。具有唯物主义观点,后期变为唯心主义。认为人生最高目标是静观默想,丝毫没有情感和欲望。怀疑派 1,宣扬不可知论。对事物不下判断,才能保持心境平静安宁。1,都反对情感的激动,都提倡个人安宁静穆。2,他们对实践行动改变世界缺

31、乏信念,都把最高理想摆在清静无为,无忧无虑上面。3,反映奴隶社会的开始瓦解和西方古代文化开始衰落。3.文化衰退表现:1,没有新的文艺创作实践做基础,也没有结合现实生活的强大生命力的哲学思想,他们的研究从文艺对现实的关系和文艺的社会功用之类根本问题,转向对形式技巧的分析。作品主要是修辞学的分析。4 功绩:奠定了修辞学和语法学的基础。铸造了这门科学的一些术语和分类。对于古典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树立了一些典范。例如提出“想象”的概念。4.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受到亚历山大理亚的学派影响。继承希腊文艺思想。强调模仿自然的同时更强调模仿古人。5.古典主义:形成于罗马时代,广泛流行于文艺复兴

32、时代,十七八世纪演变为新古典主义。6.形成原因:一、罗马维护政权统治,没有时间发展哲学和文艺。罗马与希腊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近似,继承相对容易。二、罗马许多地方使用希腊语,文化教育也是希腊的。也便于罗马帝国使用。7.罗马文艺对希腊文艺的继承:取法其上,仅得其中。罗马时代的文艺比希腊文艺更文雅化、精致化、也变得肤浅化、公式化。8.代表人人物:人物 评价贺拉斯 拉丁古典理想的奠定者,对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起到深刻影响。郎吉弩斯 著作论崇高弥补了诗学的一个缺陷,把文艺的情感效果表现出来,有浪漫主义的倾向。普洛丁 新柏拉图主义的开山鼻祖,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形成古代与中世纪美学思想的桥梁。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