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油画矿山有关油画矿山2010年12月12 日许多年前,我就看过几幅近似于油画矿山的油画,它们是采矿场职工王永林的绘画作品,当时,在乍看之下,我以为王永林画的是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因为满画面的土黄色块在高低栉比的土台与凹凸不平的沟坎渲衬下,显得苍凉而雄阔,那种感觉的震撼,唯有黄土高原的地域气质才能给予。可当我进一步地赏读下去,看到裹在土黄色块中的大电铲及 牙轮钻机 它们在画面中因为不是主体,因而便隐现在透视中,但仅仅是隐现,它们也撕裂了画面的静寂。它们告诉我,那些规整的向地面纵深的梯状台阶,并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这种开拓的伟力,绘画者通过土黄色的大量使用,让人在认识上产
2、生了错觉。即,认为它是黄土高原,而不是一座现代化矿山的采掘地。这样一来,绘画者在完成了一次意象的延伸之后,也实现了他表达的目的。油画的名称当然就叫做采矿场。按理说,采矿场应该是机器轰鸣,人生喧嚣的。可在这里,绘画者没有去表现这些。而是着意地刻画了这种喧嚣之后留下的痕迹。这就像数万年乃至数亿年的自然变化留在黄土高原的痕迹一样。它们静穆之中的每一个姿态都是这个世界无数次风云变幻后的雕塑,在它们背后,蕴藏着自然界的无限奥秘。 由此到鹅湖山翁的摄影作品油画矿山。它在形式上其实与上述的油画作品没有任何联系,但同一题材的表述又使它们貌合而神似。因为采剥而呈梯状纵深的台阶构成它们的骨骼,只是前者为了服务于主
3、题,便侧重于某个断面台阶的描绘,这种夸张的景象截取无疑突显了物体的张力,自然也就增强了视觉的震撼。后者则不然。我以为,后者的美学态度是温婉的。他是想将油画这种形式融合到他所摄取的图像中去,让色彩从摄影作品独有的细腻与饱和中跳出来,在从属于自然的忠实摹写之后,再被自我的主观雕琢,再被来自于生命深处的情绪润泽,于是,摄影作品无法达到的色彩效果,或者说,摄影作品无法实现的审美理想,摄影者借助于“油画”达到与实现了。 我知道,油画矿山的摄影不会是偶然的。而即便是偶然的,它的摄影者与被摄影的实物关系也不是偶然的。在他们之间,必定有一种时间的沉淀和一种生命过程的集聚。近处的,是从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中自心至
4、现实而落定的尘埃;远处的,是父辈们沟沟痕痕在记忆里的无数足迹;而再遥远的,则是历史,被称之为青铜的历史。我不知道,这种历史是否也像油画矿山中的台阶一样,因为时间的积淀而高耸,也因为时间的积淀而纵深,成为一种文明的证据。可我宁愿它的内蕴就在我们熟悉的近处和远处,显现出我们及其父辈们在矿山建设中艰难跋涉的生命历程。这种积淀,不仅仅就是奉献。其间的精神力量也应该潜藏在那一片苍凉而厚重的土黄色块中,像黄土高原一样地旷达与无悔。 或许,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矿山之子的鹅湖山翁与作为一个艺术创造者的鹅湖山翁,这样的两者在此时绝不会分割开来。他在摄取美的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如何将两者和谐地契合在一起,从而达
5、到美学意义上的统一。于是,在一片忙碌的采掘面上,土黄色彩的主调被淡化了。那些由深褐、湖蓝、金色、土灰组成的场景,那些由 钻机 、运矿大车渲染出的动态,那些由屏障似的台阶、弯曲的大道、多边形的水洼或嶙峋的矿石自然缀合的画面,其色彩纷呈而凝重,似乎有刮刀表现的力度,而非摄影作品的细腻与柔滑。鹅湖山翁的这种表现方法用于矿山的场景,无疑是最恰如其份的。因为,这样一来,矿山粗砺雄健的质感就烘托出来了。而其色彩的热烈与丰富,更加凸现了矿山沸腾的生产景象,这样由表及里,我们矿山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面貌便也蕴涵其中了。 是的,我清楚,油画矿山绝对不是一首色彩的赞歌,而是摄影者精美的艺术实践。他要张扬的是一种美,一种被情感被现实生活浸染的美。他是想用美的发现与创造去重塑我们的生命印象。他似乎在告诉我们,通过镜头过滤的是一幅画,通过心灵过滤的更是一幅画。美,在于用生命本真的美去发现。